一
大東山腳下的朝天村,夜色朦朧,萬籟俱寂。一輪皎潔的圓月從天邊蹦出,像一塊碧玉鑲嵌在深藍的夜空中,向大地灑了一片銀光,整個朝天村顯得格外寧靜、清幽。陣陣清風拂過,吹動了盛夏的碧草,吹過嫩綠的樹葉,帶來了一股股清新的泥土芬芳。
打開窗戶,望著朝天村極美的星夜,天上沒有一片浮雲,滿綴著鑽石般璀璨的繁星。習慣了在連州市區生活的我,對鄉村顯得極其陌生,腦海深處早已記不清多久沒在鄉村夜宿了,一個人靜靜地躺村委會木板床上,耳旁響起了3年前被下派駐村前父母關切的話語:「聽說龍坪鎮朝天村山高路遠,條件艱苦,許多村民長年生活在大山深處,以客家話為主,你聽不懂村民說的話,村民說的話你也聽不明白,那裡環境惡劣,交通不便,有錢也難花,你打小住在城裡長大,哪裡受得了這些苦喲?」
其實,埋怨指責的又何止是自己的父母,聽到從小沒吃過苦的我要到鄉下去駐村扶貧,姐姐妹妹、叔叔姑姑都輪番上陣,極力勸我不要去駐村,堂哥更是在電話那頭罵道:你是瘋了嗎?好好呆在城裡朝九晚五坐辦公室,風不吹、雨不淋不好嗎,偏偏要下鄉扶貧去受罪?人家躲還來不及,你卻主動申請?你太年輕了,這麼衝動,世界上可沒有後悔藥咯!
不錯,去朝天村當駐村扶貧幹部還真是我毛遂自薦爭取來的。當初局裡召開會議研究派誰去駐村時,我第一個遞交了報名表,考慮到我既不懂本地方言又是未婚的實際情況,局裡決定原本不打算讓我下鄉扶貧駐村的,可看到我態度非常堅決,一再要求要到朝天村去開展扶貧工作、體驗基層生活,最終局領導也只能同意我的請求。
當真正到朝天村駐村扶貧報到的那天,從市區一下子變成鄉村,這語言不通、難以交流尚屬其次,最可悲的是自己也還沒拿到小車駕照,今後往返連州市區咋辦呀?夜幕降臨,盛夏時節的鄉村,只能聽到那成片成片的蛙聲,若是在市區,這個點不是在羽毛球館和球友們打幾場酣暢淋漓的羽毛球,就是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奶茶店、夜宵檔聚在一起談天說地玩得不亦樂乎,哪裡像現在這樣,形單影隻地守在這山旮旯。夜半時分,仰望夜空,星光熠熠,靜得仿佛能聽到自己心跳的聲音。隨著涼夜襲來,更讓正值花樣年華的我感到濃濃的寒意和強烈的孤獨,我開始有些失落,甚至有些懊悔,不禁狠狠地煽了自己兩記耳光,哎!都怪自己年輕氣盛,不由對天長嘆:「一失足則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2018年8月,市統計局「送黨課下鄉」,助力精準脫貧
二
朝天村地處連州市北部,位於山巒深秀、溪流湍急,素有「廣東省第三高山峰」之稱的大東山腳下,是面上分散貧困村。下轄的28個村民小組內,共有農戶730戶2887人,全村現有耕地4837畝、林地54744畝。初來朝天村時,新時期精準識別貧困戶61戶132人,其中五保貧困戶16戶,低保貧困戶44戶,一般貧困戶1戶,貧苦人口發生率為4.6%。
儘管下鄉駐村扶貧整整3年多,依舊清晰記得2017年剛下村報到那天,從連州市區到朝天村,先沿著107國道走16公裡遠的兩車道瀝青路,之後進入392縣道,再走一段15公裡長的彎彎曲曲水泥路,快進村時則變成了又彎又窄的沙土路,1個多小時的車程,一路顛簸,一路疲憊,震得我感覺身上的每一根骨節似乎快散架了,那天的狀態猶如乏驢上磨 —— 沒精打採。
「朝天村雖小,但要想做好朝天村的扶貧工作,自然少不了與村民們打交道,那就得學會講客家話,常言道,在哪座山唱哪座山的山歌,假若連客家話都不會的話,那就沒法順利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了。」報到那天,和藹可親、身材魁梧的村支書就向我說道。
剛到朝天村,要學習的東西還真不少,白天,我得跟著龍坪鎮幹部和朝天村兩委幹部一山一凹地跑,實地進村入戶開展核查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情況,竭盡全力幫助貧困戶發展生產、增加收入。晚上,根據駐村幹部管理文件規定的「五天四晚」要求,要在村裡住,經常在朝天村黨群服務中心辦公室整理扶貧臺帳報表,錄入、完善《廣東扶貧信息系統平臺》,或者打著手電下村小組夜訪貧困戶及傳達最新扶貧會議精神、落實相關扶貧政策,半夜三更回到住所才能睡覺是經常的事。朝天村的村民平時交流都只講客家話,不說普通話,如何與朝天村民順暢地溝通交流,把黨和國家現行的扶貧政策講清楚、講透徹,讓貧困戶明白、知曉,這是擺在首位的關鍵問題。為了便於開展扶貧工作,推進扶貧攻堅進程,我跟著村兩委幹部學講客家話,從最簡單、最基礎的起床、吃飯、睡覺、工作、下鄉等日常用語學起,就像大學時背六級英語單詞一樣,讓我覺得腳板上釘釘——寸步難行。
客家話很拗口,讓我感覺比學六級英語還難,首先,你得先從口形、音調上一字一句地去琢磨,有時一句簡單客家話得講上數十遍,儘管如此,我依舊縱使疾風起,人生不言棄,持之以恆地認真去學,剛開始時學得洋相百出,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之後,逐見成效,我基本可以用客家話與朝天村民進行簡單的日常交流,也漸漸地融入了朝天村的生活,內心深處已把朝天村當做自己的第二故鄉。
2020年5月,市統計局工會向貧困戶邱永發購買15隻扶貧雞,開展消費扶貧
三
「感謝你們扶貧隊,免費幫我滅治白蟻,現在終於可以睡個安穩覺了。」2020年8月4日,村裡的低保戶黃永青大姐緊緊握著我的手,激動得連聲道謝。
原來在7月29日,市紀委牽頭的督導組到龍坪鎮督查脫貧攻堅工作,反映市統計局幫扶村——朝天村朝天街黃永青家磚混結構的房子正遭受白蟻危害,將有局部坍塌的危險。該戶是建檔立卡低保貧困戶,全家兩口人,女兒剛剛廣州商學院畢業,家庭經濟拮据,無力支付滅治白蟻的費用,希望幫扶單位給予大力支持,幫助她們解決燃眉之急。
接到市紀委督導組提出危房改造函告後,市統計局高度重視,認真部署,於8月2—3日組織扶貧駐村幹部協助黃永青遷離危房,搬至安全牢固的安置點,保障戶主的人身安全。
「阿青姐,你這房子建多久了,怎麼你家客廳一角的那根房梁都快被白蟻腐蝕掉了,用手一捏就碎,幸虧發現得早,不然後果不堪設想呀!」我焦慮道。
經現場勘查,我發現黃永青家的閣樓樓板、房梁、室內門框等部位均遭受了白蟻的侵害,顯著一片衰朽的景象。只見側臥一角的房梁裡聚集了大量白蟻,三根房梁已被吞噬得面目全非,陳舊到淺灰色。在主臥衣櫃處發現的白蟻窩點更是令人觸目驚心,成堆聚集的白蟻正在啃噬櫃腳,已經凸現一個大窟窿。
這時,從陰暗的廚房裡傳來黃永青的聲音說道:「小譚來了,我這房子是1997年時,我和我亡夫一起建的,地基是很牢實的,全部用青磚建的。」
我望著廚房的方向,只見一隻黑乎乎的,粗糙得卻像飽經風霜的老樹枝般的手掀開門帘,走進體格嬌小、滿臉黝黑的黃永青大姐。
「咦?才23年的房子,房梁怎麼破損得這麼嚴重?我家的老房子是解放時建的,房梁都還很牢固呀?」我百思不得其解疑問道。
只見黃永青嘆了下氣,無奈地說:「我們朝天村位於大東山腳下,溼氣、水汽較重,我女兒上大學後,我時不時出外打工,經常幾個月沒人在家住。家裡沒人氣,一到南風天就到處一股黴味,而白蟻危害多數發生在一些少人居住的土木結構房子」
接著,我聯繫好害蟲防治服務公司,派出白蟻防治專業施工隊,對黃永青住房進行全方位、無死角噴灑滅殺白蟻藥物(包括大廳、臥室、廚房、衛生間、牆壁、牆角、屋簷、閣樓、天花板、木質衣櫃等),免費滅治白蟻面積123平方米,並對白蟻侵害較嚴重的側臥房梁、閣樓樓板進行藥物噴灑、燻蒸、灌注及埋置誘殺裝置等治理。
8月5日,單位分管扶貧的副局長攜同建築公司技術員前往黃永青家中,進行危房等級鑑定,並因地制宜編制該戶危房改造實施方案,將拆除所有房梁瓦片、木質門框,在房頂倒水泥板約130平方米。按照危房改造計劃,黃永青危房改造資金預算約12萬,貧困戶出資3萬,剩餘9萬將由市統計局、龍坪鎮政府、朝天村委會三方協商,多措並舉籌集。
時光荏苒,歲月流逝,流出一縷清泉,流出一陣芳香,流至9月5日,耗時一個月,黃永青家的危房改造竣工了。只見曾經瓦片殘敗不堪、房梁蟲蛀腐朽、木窗搖搖欲墜的瓦房變為一間堅固美觀的鋼筋水泥房。屋頂上的水泥板壓得嚴嚴實實,安全到讓人感覺到天河決口也不會漏進一點去。嶄新明淨的鋁合金窗戶中射入斑斑點點細碎的陽光,寬敞亮堂的新房子裡,黃永青正一邊幸福地打掃著屋子,一邊悠閒地欣賞眼前這個曾經「做夢都想不到」能住上的「新家園」,不時傳來陣陣歡笑聲……
2020年8月,市統計局聯繫清遠健康嘉害蟲防治服務有限公司為貧困戶黃永青家滅殺白蟻,改善人居環境
四
朝天村的狗特多,每隻狗幾乎有一雙透亮靈活的大眼睛,閃著幽綠色的光,每天都在村裡警惕地走來走去,像個忠誠的衛士。村道小巷隨處可見竄出竄進的狗,狂吠不止,總是令人不寒而慄。
在我駐朝天村之前,就曾聽說過有龍坪鎮駐村幹部下鄉時被狗咬傷,後來到鎮上衛生院打了狂犬病疫苗,又住了好長一段時間的院,才康復。駐村之後,天性怕狗的我準備了一根約1.5米長,3寸大小的竹子當做打狗棒,每次進村入戶開展扶貧工作時都隨身帶著,以防遭遇不測。扶貧駐村這3年來,每天幾乎要走村竄戶,善良質樸的村民們都認我這個親戚,我也視每一位村民為自己的親人,相處時間長了,村裡的狗對我也非常的友善,從來也不對我狂吠,每次遠遠地見到我,總會憨厚地搖搖尾巴,高興得蹦蹦跳跳,後來我便扔掉了打狗棒,出入朝天村就如同回到自己家一般,讓我感覺到格外的溫馨。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眨眼之間,3年的駐村日子如雨後的彩虹,緩緩悄悄地消逝於蔚藍天際。翻閱走過的每一寸光陰,心裡就一個「暖」字。我喜歡朝天村,喜歡這裡暖意情濃的鄉村生活,更喜歡這裡原汁原味的親情友情,我願意在大東山腳下永久駐下去,在這裡落地生根,在這裡讓扶貧之花處處綻放處處香。
2020年9月,連州市廣源碳酸鈣有限責任公司幫扶金和助學金發放儀式
「江山添秀色,大地換新顏」,現如今,朝天村的道寬了、樓高了、樹茂了,貧困戶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了,村民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富裕了,一串串水晶般的夜明珠(鷹嘴桃、大西瓜、水晶梨、香瓜、砂糖桔、沃柑、皇帝柑)點亮山野,一條條鄉村道路在村間環繞,一張張摯樸的笑臉如鮮花般絢爛綻放。村民們都笑呵呵地說,朝天村一改昔日貧窮、落後的面貌,換上了一幅嶄新的面孔,這都是當地黨委政府和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功勞。我微微笑道:「鄉親們客氣了,這都是我們扶貧幹部應該做的事,說到功勞,你們更應該感謝這個美好的時代,感謝敬愛的新中國,感恩偉大的中國共產黨。
- THEEND -
連州市融媒體中心
來源:譚燈材
編輯:劉珏
校對:朱志剛、唐芳
審核:吳哲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