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於平庸的扶貧之路|都勻市歸蘭水族鄉翁奇村駐村工作隊隊員杜...

2020-12-23 天眼新聞

我是杜嘉平,都勻人,2015年7月參加工作,是都勻市水務局的一名工作人員。  2018年3月按照組織安排來到了都勻市歸蘭水族鄉翁奇村,在這個都勻市最落後偏遠村之一的地方成為了一名光榮的駐村工作隊隊員。

杜嘉平(左)與群眾共同疏通排水溝

剛剛踏入基層時的我,什麼也不懂,環境陌生、語言不通,更不知道什麼是駐村幫扶,怎麼幫助貧困群眾脫貧。當我第一次走訪農戶時,才知道還有很多在溫飽線上掙扎的貧困農戶,還有不少小孩不知道外面的世界。這給我帶來了很大地衝擊,也讓我明白了基層幹部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才能幫助群眾實現脫貧。  而我,在翁奇村工作的這九百多天的時間裡,日復一日地走村入戶,調查收集貧困群眾的致貧原因;與整個工作隊共同深挖村莊特色;跟著領導幹部邀請專家赴村研討行之有效的增收之道。漸漸地,這些扶貧之路上充滿真心、耐心、恆心的點滴讓我從一位旁觀者成為一個參與者,與我們工作隊的同志們並肩作戰,決心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

嘉平(右)摸底農戶家庭基本信息

至今我還記得第一次入戶時,第一書記帶著我走訪低收入農戶,那天剛好下起了大雨,毫無經驗的我穿著一雙休閒鞋走在鄉間的小路上,雨水和泥水把我的鞋打溼。第一書記調侃我,「小杜,還是小年輕啊,沒有經驗,這樣的天氣應該把雨鞋穿起來,我那還有一雙雨鞋,下回下村拿去穿。好了,到農戶家了,進來先看看情況。」那雙休閒鞋現在還放在我鞋架的最上方,上面黃色的泥點依稀可見。我已經不記得下過幾次村,穿過幾次雨鞋,但是鞋上的泥點還是能讓我想起第一次下村的情景。第一書記的引導、還有農戶的樸實,這雙鞋上的泥點象徵著我從城市走向田間,從辦公室走向群眾。

杜嘉平(左)為群眾發放黑毛豬幼崽

為了進一步增加翁奇村農戶的收入,我們還幫助推動成立了翁奇村「村社合一」並啟動了庭院經濟五黑蛋雞養殖項目,採用「1+5+N」的模式讓農戶參與養殖、管理,不僅增加了農戶收入,也激發了他們的內生動力並且讓翁奇村的集體經濟找到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如今訂單不斷,村民的錢包鼓起來了,幹群的關係也更緊密了。  扶貧路上,有一位又一位甘於平凡又不甘於平庸的扶貧幹部。在基層駐村近三年的時間裡,我們工作隊的幹部們圍繞「一宣六幫」持之以恆地幫助貧困農戶,一起幫助老百姓實現他們的幸福生活。2020年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我將和所有扶貧幹部一起奔跑,並肩作戰,共同收穫。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顧彥君 整理

編輯 韋依

編審 楊儀 施昱凌

相關焦點

  • 扶貧扶志奔小康 歸蘭鄉親喜開顏
    6月28日,記者來到貴州省都勻市歸蘭水族鄉翁奇村,豎立在剛建成的黨建文化廣場上的8個大字首先映入眼帘。翁奇村是貴州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定點幫扶的三個貧困村之一。  翁奇村很難找到一塊相對平整開闊的土地,一直以來都沒有一個可供村民集中活動的廣場。
  • 「我的扶貧故事」一個特殊的村民|都勻市歸蘭水族鄉奉合村第一書記...
    我叫黃道榮,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教育局機關幹部,2015年被都勻市委組織部選派到歸蘭水族鄉奉合村擔任第一書記,在這裡我完成了人生的一次重要蛻變。2015年,市委、市政府交給我們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要在2015年底完成50個村集體經濟「脫殼」,其中歸蘭水族鄉奉合村赫然在列。用什麼辦法,做什麼項目才能讓奉合村村集體經濟脫殼、年收入累計達到5萬元以上?這是我思考最多的問題,也是駐村前期我與村幹部、群眾們交流最多的話題之一。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盛開的三朵花丨都勻市歸蘭鄉翁奇村駐村...
    我叫張晗,是黔南自治州都勻市水務局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接到脫貧攻堅任務成為歸蘭鄉翁奇村駐村幹部時,我才27歲,還有些青澀。3年的基層實踐中,我和所有一線扶貧幹部奔跑著、衝刺著、收穫著,用拼搏的汗水在脫貧攻堅的路上種下三朵花。
  • 都勻:「娃娃」書記的扶貧成長記
    都勻市歸蘭水族鄉基場村是一個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村落,這裡四面是山,是一個群山環繞、溝壑縱橫的偏遠貧窮小山村,也是歸蘭水族鄉人口最多的村,更是都勻市貧困人口較多的村之一。在多數人拼盡全力想走出這片大山之時,從都勻市歸蘭水族鄉富裕村走出去的小夥子帶著「回來建設家鄉,盡力為家鄉人民奉獻」的初衷,又回到了家鄉的小山村,並完成了美麗的「逆行」。  發展速生蔬菜、百香果、種植優質水稻……2019年,25歲的韋國永來到基場村,一手抓基層組織建設,一手抓脫貧攻堅,帶領群眾發展產業,增收致富。
  • 「我的脫貧故事」陽光散滿我的新生活|都勻市歸蘭水族鄉富裕村村民...
    我叫李興科,是都勻市歸蘭水族鄉富裕村的村民。今年7月,我收到我家孫子李發祥寄來的3000塊錢時,我雙眼變得模糊,長滿老繭的雙手開始顫抖起來,情不自禁地念到:「我家男兒終於能撐起家了。」自從他父親患重病以來,整整五年,我們家沒有一分工資收入,是國家、是脫貧攻堅、是好的扶貧政策幫助我們渡過這難關。如今,他大學畢業並找到了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入職崗前培訓發的安家費,他省吃儉用將大半部分都寄回家,還特意打電話囑咐,讓我多買些好吃的補補身子,等他正式工作了,工資會更高,生活也會越過越好。  回想這四五年來的不易,我再次熱淚盈眶。
  • 「我的扶貧故事」荊棘遍布,卻無法阻擋我前行的腳步|都勻市水務局...
    我是盧之常,都勻市水務局派駐歸蘭鄉翁奇村駐村工作隊隊員。2018年3月,我成為了一名駐村幹部。三年來的扶貧工作中的點點滴滴,種種經歷,所見所聞,給予了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財富,也為我留下了人生難忘的一頁。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扶貧之路還將繼續|都勻市水庫和生態移民局...
    我是吳滸,都勻市水庫和生態移民局派駐林蔭村駐村隊隊員。2018年3月8日是個好日子,這一天我的女兒出生了,第一次當父親,我有點莫明和興奮,甚至還有絲絲恐懼,對於未來,我沒有什麼大的理想和規劃,只希望我的女兒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 「我的扶貧故事」責任心就是扶貧力量的源泉|都勻市勻東鎮大坪村駐...
    我叫唐文章,2019年8月12日,從最初的幫扶責任人,我正式成為大坪村駐村工作隊隊員。幫扶開始,身邊沒有現成的經驗提供學習,我只好抱著熱情,投石問路,一步一腳印狠下功夫、向同事取經,積累經驗,用心用情擔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責任,開展駐村幫扶和扶貧工作。
  • 扶貧新機制:駐村幫扶工作隊的組織、運作與功能
    首先,研究者大多關注扶貧工作隊如何受到外部環境(如村域的權力機構與社會關係)的影響,而較少探討扶貧工作隊作為一個特殊的組織形式如何影響駐村的績效和隊員的行為。組織性質和組織形式對駐村工作有其影響,我們必須予以重視。其次,現有文獻多分析扶貧工作隊對外部環境的影響,而較少探討在特殊組織模式下的扶貧經歷對工作隊成員個人的改變。最後,已有的研究很少涉及組織的特性如何導致相應的組織管理問題。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扶貧事業中的「一粒沙」|都勻市司法局派駐鳳...
    「鳳囀那方土地從不甘於平庸,那裡的人民也從不懼怕困難,在那片土地上就需要有你們這樣一群人去奉獻、去克難奮進、去傳承先輩精神、去帶領他們實現共同富裕的夢想,兒子你放心地去吧,我們都支持你。」我的父親是一名老黨員,駐村出發的前夕,父親語重心長的這段話我至今難忘。
  • 「我的脫貧故事」三年扶貧情 一生都勻人|都勻市委常委、副市長...
    三年來,我去過都勻市最偏僻最貧困的胡廣村、翁奇村、大定村、擺桑村等,踏遍了30個貧困村,走遍了都勻的山山水水,品嘗多彩都勻的風土人情,三年都勻行,感悟各不同,這裡我簡要總結是:2017年底我把都勻稱之為:沒來不敢來,來了不想走,走了再想來,再來不回去。第二年總結為:一往黔(前)行,終身南(難)忘。
  • 大同區扶貧工作隊:千方百「技」打通產業扶貧之路
    大同區扶貧工作隊:千方百「技」打通產業扶貧之路 2020-10-16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宣漢縣渡口土家族鄉欽家村駐村工作隊隊員劉韜:平凡之路上的青春
    劉韜,是宣漢縣渡口土家族鄉欽家村的一名駐村工作隊隊員,該同志在宣漢職中工作期間一直從事班主任工作和一線學科教學。2018年7月,在安排好學生暑假生活後,他第一時間主動向學校請戰報名到條件最艱苦的地方參加脫貧攻堅工作。
  • 黑龍江省稅務局駐富裕縣紹文鄉紹文村扶貧工作隊小楊書記的扶貧日記
    【中國食品報融媒體】(裴振萍 申震)當脫貧攻堅的號角吹響,一支支特別的隊伍迅速組建,他們就是紮根鄉村的駐村扶貧工作隊。他們不畏艱苦,克服困難,想方設法拔去老百姓的窮根兒。在富裕縣紹文鄉紹文村就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工作充滿活力又不乏經驗,憑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韌勁兒,帶動全村建檔立卡戶脫貧致富。這支隊伍就是黑龍江省稅務局駐富裕縣紹文鄉紹文村扶貧工作隊。隊伍的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楊利維因為年紀不大,村裡人都親切地叫他小楊書記。他手裡有一個日記本,裡面記錄著扶貧工作的點點滴滴。
  • 靈石縣王禹鄉回祖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楊駿午--真心幫扶甘當村民...
    靈石縣王禹鄉回祖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楊駿午 真心幫扶甘當村民的「好兒子」 青春微記錄聽說記者要採訪楊駿午,老人搶上前來拉住記者的手說:「駿午是個好後生……」    楊駿午 1990年7月出生,靈石縣王禹鄉回祖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自2019年7月駐村扶貧以來,他把留守老人當作親人,為他們修繕房屋、申請政策救濟、幫助他們的子女就業……被留守老人親切地稱作「兒子」。
  • 黃石兩名駐村扶貧工作隊員被問責
    去年11月下旬,黃石市紀委駐國資委紀檢組組長劉素珠一行3人到該委對口幫扶貧困村——陽新縣太子鎮雙堍村,開展入戶核查,了解情況。聊天中,工作隊隊員陳某隨口一句話引起劉素珠一行的注意。「我包保的幫扶對象蘇某蓮,每次來都見不著面,也不知道咋回事?」劉素珠問:「她是啥情況?」「她是1938年12月出生,是我委負責幫扶的建檔立卡五保貧困戶之一。」陳某對答如流。
  • 擔使命踐初心 忘我工作為脫貧 記崇龕鎮石廟村扶貧駐村工作隊隊員...
    了解廖文良的村民對工作隊反映道。摸清情況後,鍾景勇多次上門走訪,出對策、想辦法、做工作,讓廖文良意識到住房安全的重要性,了解了國家危房改造優惠政策,他逐漸相信了鍾景勇,完成了危房改造。如果說困難是大河奔流不息難以逾越,那麼信任就是一座橋,鍾景勇等駐村工作隊員秉持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一路披荊斬棘。
  • 會澤召開「百日提升」駐村工作隊座談會
    8月6日,會澤縣召開「百日提升」駐村工作隊座談會,縣駐村扶貧工作隊總隊長柳晶出席會議並講話,縣駐村扶貧工作隊副總隊長王天斌主持會議。會議要求,要充分肯定成績,認清當前形勢,堅持問題導向,杜絕鬆懈、麻痺思想。
  • 「我的扶貧故事」我要做扶貧一線上催人奮進的「鼓手」|都勻市小圍...
    我叫鄭紅英,目前擔任都勻市融媒體中心主任,同時也是都勻市小圍寨辦事處小圍寨村駐村隊隊長。2019年3月底,都勻市融媒體中心才掛牌,工作千頭萬緒,採編人員從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變,面臨諸多的不適應,任何工作在摸索中進行。
  • 不是過客是歸人——記扶貧駐村工作隊員劉峰
    不是過客是歸人——記扶貧駐村工作隊員劉峰侯文星麟 袁浩「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兩年前,當女兒背誦課本裡的這首詩時,劉峰覺得很有意思,便問女兒,歸人是什麼,過客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