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石縣王禹鄉回祖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楊駿午--真心幫扶甘當村民...

2020-12-28 山西青年報

靈石縣王禹鄉回祖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楊駿午

真心幫扶甘當村民的「好兒子」

青春微記錄

  本報記者 張雲鵬 文/圖
  
   靈石縣王禹鄉回祖村的小路彎彎曲曲,放眼望去,家家門前都有個柴坪,柴火整齊地堆放在裡面。
   8月4日一早,60歲的貧困戶任潤娥正在自家大門口清掃。聽說記者要採訪楊駿午,老人搶上前來拉住記者的手說:「駿午是個好後生……」
    楊駿午 1990年7月出生,靈石縣王禹鄉回祖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自2019年7月駐村扶貧以來,他把留守老人當作親人,為他們修繕房屋、申請政策救濟、幫助他們的子女就業……被留守老人親切地稱作「兒子」。
  
  美好生活的嚮往
  
   「駿午幫我的兩個孩子找到了工作,兩個孩子現在變得樂觀向上,我相信我們家的生活會越過越好。」任潤娥說。
   任潤娥的丈夫於2006年在煤礦事故中去世,留下兩個兒子和年邁的父親,90多歲的父親久病臥床,家中沒有了固定的經濟來源,生活陷入困境。
   楊駿午得知這一情況後,積極幫任潤娥的兒子尋找就業機會。目前,任潤娥的大兒子在南關鎮富家灘修車,二兒子在段純鎮修車。
   「駿午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此外,他還到玉米地裡幫我幹活、照顧我的老父親、給我送米麵油和衣服。最讓我欣慰的是,他幫我的兩個孩子找到了工作,他們找到工作後變得樂觀向上,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家的生活會越過越好。」任潤娥對未來的美好生活充滿了嚮往。
  
  提振生活信心
  
   貧困戶仝有香在院內清理煤堆時,碰巧楊駿午入戶走訪,楊駿午立即上前幫忙清理,清理完後,又將院落打掃乾淨。
   楊駿午經常深入貧困戶家中走訪慰問,了解家庭生活情況,幫助解決生活難題。在走訪過程中,他除了和老人拉家常、體諒老人的心境之外,更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及時給予他們幫助,讓他們了解並享受到國家扶貧政策,看到未來和希望,提振生活信心。
   仝有香今年78歲,患有慢性病,多年前丈夫因病去世,兒女長期在外打工,她獨自一人靠種地為生。提起楊駿午,她讚不絕口:「幫扶隊的楊駿午就像我的親生兒子一樣,經常往我這裡跑,幫我打理田間地頭、更換電閘、買藥等等。去年7月份,我家的房屋後牆因年久失修倒塌,他聽說後,第一時間來家裡查看情況,並組織人員進行修繕,在雨季來臨前將房屋修好,讓我沒有了後顧之憂。」
  
  挨家挨戶走訪
  
   2019年8月,楊駿午接到靈石縣關於選派駐村工作隊和駐村聯絡員的通知後,自告奮勇主動請戰。經單位領導開會決定,楊駿午被選派為駐王禹鄉回祖村扶貧工作隊隊長。
   2019年10月11日凌晨3點左右,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驚醒了正在熟睡的楊駿午和工作隊隊員。原來,村民趙有成的老伴突發疾病,肚子疼得接近昏迷,需緊急送往醫院。楊駿午和工作隊隊員立即隨其前往25公裡以外的縣人民醫院,幫忙掛號、拍片等,並且墊付了500餘元治療費。老伴被安頓好後,趙有成握著楊駿午和工作隊隊員的手連聲感謝。做完一系列檢查,回到村裡已經是凌晨6點,楊駿午和工作隊隊員迎著初升的太陽,又投入到了緊張而忙碌的工作中。
   為了準確掌握村民的具體情況,楊駿午與隊員每天開車往返50餘公裡山路,挨家挨戶走訪,走進田間地頭,坐在家裡炕頭,了解貧困戶致貧原因和生活所需,為民排憂解難。在幫助貧困戶脫貧的同時,他還注重提升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設,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數。
  
  把村民當親人
  
   貧困戶張俊亮患有慢性病,兒子兒媳在天津打工,老兩口和兩個孫女一起生活,日常開支和平日裡的醫藥費花銷很大。去年4月份,張俊亮突發心腦血管疾病,在太原心腦血管醫院做了心臟搭橋手術,共花費17萬餘元,這對於一家人來說無疑是天文數字。在他們最困難無助的時候,楊駿午與駐村幫扶隊工作人員積極幫助他們申請政策,報銷後最終花費6000餘元。
   張計梅說:「多虧楊駿午他們一次又一次給我們宣講國家扶貧政策,特別是醫療扶貧這方面的政策,讓我切身享受到了國家政策,幫助我們家渡過了大難關,我們打心底感謝他們。」
   「說起這支幫扶隊,我們村人人都想為他們豎起大拇指,他們心繫於民,認真研究扶貧政策,多次開展『不等不靠,艱苦奮鬥』『扶貧先扶志、治窮先治愚』等思想培訓會。幫助貧困戶銷售農副產品、幫助村裡興修水利工程。在他們的努力下,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好。」回祖村書記趙秀強說。
   群眾事,無小事,楊駿午相信,扶貧幹部只要心中有「愛」,把村民當親人,一定能高標準高質量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脫貧攻堅戰。

相關焦點

  • 【脫貧攻堅面對面】城關鎮沙溝岔村駐村幫扶工作隊:真心幫 精準扶...
    【脫貧攻堅面對面】城關鎮沙溝岔村駐村幫扶工作隊:真心幫 精準扶 村民奔小康 2020-12-24 18: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扶貧新機制:駐村幫扶工作隊的組織、運作與功能
    摘 要:關於駐村幫扶工作隊的既有研究多探討外部環境如何塑造隊員的駐村實踐,而沒有較好地分析工作隊本身的組織特徵及其影響。本文將駐村幫扶工作隊界定為混合科層組織,認為其是有助於運動式治理向常規性治理過渡的組織基礎。
  • 郭兵:駐村駐心青崗坪,真心幫扶土家人
    2017年5月至現在,他駐村駐心青崗坪,真心幫扶土家人,所在的青崗坪村於2018年底實現整村脫貧出列。三年多的駐村扶貧工作受到當地村民和各級組織的肯定,他先後被評為「十大感動長陽·脫貧攻堅人物」「湖北省工作突出的駐村第一書記」,並榮獲全國鐵路火車頭獎章。駐村扶貧期間,他寫下一千多篇見證青崗坪村脫貧攻堅奔小康歷程的扶貧日記,這些扶貧日記被宜昌博物館收藏。
  • 溫泉鎮馮河村第一書記兼幫扶工作隊隊長包娟娟,駐村幫扶工作紀實。
    溫泉鎮馮河村第一書記兼幫扶工作隊隊長包娟娟,駐村幫扶工作紀實。溫泉鎮馮河村第一書記兼幫扶工作隊隊長包娟娟駐村幫扶工作紀實在溫泉鎮馮河村人居環境整治施工現場,在五保戶、殘疾人家庭等特殊困難群眾的農家小院,始終活躍著一個看似嬌小玲瓏、弱不禁風
  • 省國資委扶貧工作隊隊長對話花園村村民 花園村已然變成了真正的花園
    當時的村集體經濟收入赤字,百姓無致富產業,道路坑坑窪窪、房屋破破爛爛。全村695戶2512人,2014年確定建檔立卡貧困戶269戶共967人。花園村是如何實現逆襲,從一個昔日的落後村發展成為「花園」村的?昨日,楚天都市報記者採訪了省政府國資委駐花園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王珂、花園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楊生寶和多位村民。
  • 石樓縣氣象局駐村幫扶工作隊:櫛風沐雨扶貧路 真情幫扶暖人心
    縣氣象局幫扶工作隊從2017年底駐村幫扶東莊村以來,認真堅持「三人四夜五天」的工作要求,堅持駐村,堅守崗位,積極為貧困戶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困難。進村伊始,儘快入戶了解所有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因戶施策,通過「五個一批」認真落實每戶貧困戶的脫貧措施和幫扶計劃,做到了科學管理,建立貧困戶的個戶檔案,及時更新個戶信息。根據每戶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每年相應的幫扶計劃和措施。2020年以來,繼續在靈泉鎮東莊村駐村幫扶。東莊村是典型的城中村,23戶貧困戶基本上都是靠務工生活。
  • 官渡鎮:駐村扶貧幹部用幫扶真心換脫貧信心
    記者周紅珍「2020年11月10日,天氣晴,入戶走訪貧困戶吳新初、謝飛虎,了解產業發展和生活情況……」翻開官渡鎮竹聯村駐村第一書記童磊的脫貧攻堅駐村工作日記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記載了從駐村第一天到當下入戶幫扶的點點滴滴,每一頁都可以看到他對當地村民的真情以及如何幫助脫貧的深入思考。
  • 「最美扶貧人」劉華:駐村幫扶工作有「三寶」
    「最美扶貧人」劉華:駐村幫扶工作有「三寶」 2021-01-06 18: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駐村工作隊長李柏平一片丹心向扶貧
    2018年擔任田坪鎮官帽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長,面對這個基礎差、底子薄的貧困村,面對脫貧的艱巨任務,李隊長沒有畏懼,沒有退縮,堅守退伍不褪色的信念,發揮他軍人的本色,把扶貧工作當作他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當作一種責任和使命。一到到官帽村,李隊長就帶領隊員馬上進入工作狀態。白天隨身帶著筆記本走村串戶,如實記錄著村民所反映的問題,了解每一個貧困戶致貧的原因,從不不遺忘每一個角落,不漏掉每一戶村民。
  • ...築圓扶貧夢想——記邵陽市人社局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卿義祥
    這是流傳在邵陽市人社局聯村幫扶村——邵陽縣長樂鄉天子村的一首打油詩,反映了該村的巨大變化。而擔任該村「第一書記」的,便是邵陽市人社局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卿義祥。6年多來,卿義祥先後在邵陽縣九公橋鎮鎖石村和長樂鄉天子村任村「第一書記」,以村為家,傾心幫扶困難鄉親,引領村民脫貧致富。
  • 臺安縣駐村幫扶出實招 精準扶貧見實效
    臺安縣駐村幫扶出實招 精準扶貧見實效 信息來源:臺安縣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時間:2020-12-22瀏覽次數:次 肢體殘疾、孤身一人的富家鎮荒地村村民才成武高興地說。2016年開始,為響應「聯鄉包村」的號召,鞍山市菸草專賣局委派臺安縣菸草專賣局參加駐村工作隊,與市技術創新與研發服務中心共同幫扶富家鎮荒地村。以前的才成武家收入微薄,家裡房屋破舊,生活舉步維艱。得知此情況後,結對幫扶的駐村工作隊多次到他家走訪,耐心做他的思想工作,鼓勵他增強生活的信心,幫助他研究脫貧項目。
  • 應急管理局駐橫嶺關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裴虎虎
    真心幫扶解民困 精準發力助脫貧-應急管理局駐橫嶺關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裴虎虎絳縣冷口鄉橫嶺關村位於中條山下,全村四個居民組,共254戶,703口人,黨員35名。2015年,裴虎虎任應急管理局駐橫嶺關村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貧困戶張玉霞,男,67歲,患有冠心病、腦梗。妻子宋小邦64歲,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因糖尿病眼睛看不清。由於都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沒有經濟收入來源,家庭條件很艱苦,一直苦惱於如何改變家庭情況,之前有過養殖的想法,但由於沒有資金,也未能付諸行動。
  • 土城子駐村工作隊長兼第一書記高宏宇:植根脫貧熱土奉獻扶貧真情
    內蒙古青城融媒網(記者高申)個子不高,鄉音濃重,一副忙忙碌碌的樣子,這就是烏蘭察布市自來水公司駐集寧區白海子鎮土城子村駐村工作隊長兼第一書記高宏宇給人的第一印象。扶貧扶志為脫貧攻堅注入「源動力」烏蘭察布市集寧區白海子鎮土城子村,下轄5個自然村共1685人,其中貧困戶33戶51人,受地理環境、交通等條件限制,曾是當地出名的貧困村。從2018年開始,這個村子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當年5月,高宏宇被組織派到土城子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長兼第一書記,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 ...笑容裡的忠誠——記南陽聯通優秀扶貧幹部、駐村工作隊長陳志中
    這笑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是對南陽聯通駐淅川縣大石橋鄉郭家渠村扶貧工作隊長陳志中的讚許。作為南陽市聯通集團的扶貧人員,卻被授予「榮譽村民」,成為群眾心中的自家人,陳志中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和初心,把忠誠鐫刻在百姓的笑容中!
  • 大學教師扶貧記——記沅陵縣松溪村扶貧工作隊隊長賀煒城
    盧宗旺 李沙沙 朱躍軍「感謝我們黨的好政策呦/為我們帶來好生活;感謝我們的工作隊呦/為我們修路又架橋;感謝我們的賀隊長呦/不辭辛勞為村民……」這是沅陵縣杜家坪鄉松溪村首屆村民文藝匯演上,村民李鳳嬌呤唱一首自編的山歌;這是樸實無華的心聲,既謳歌黨的富民好政策,又表達了對駐村工作隊的深情厚誼
  • 駐通道播陽鎮地角村扶貧工作隊積極開展「知黨恩 感黨恩 聽黨話 跟...
    駐通道播陽鎮地角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向東海(右二)和隊員入戶開展「知黨恩 感黨恩 聽黨話 跟黨走」宣講活動 群眾自發熱烈鼓掌懷化新聞網訊 (記者 楊戟)12月25日,是通道播陽鎮地角村村民楊順還喜遷新居的好日子,
  • 「區縣解讀」涪陵駐銅巖村扶貧幹部張晨榆用真情贏得村民信任
    2019年2月27日,父親去世第11天,便接到涪陵區委組織部關於到龍潭鎮銅巖村駐村扶貧的工作任務,很快她便來到銅巖村。張晨榆一頭扎進農村脫貧攻堅工作當中,挑起了扶貧重擔。真情幫扶溫暖人心要贏得村民歡迎認可,必須用實打實的「真情」去換取,這是張晨榆真心實意幫扶的寫照。
  • 湘鄉市山棗村:駐村幫扶工作隊來了,村子富了,日子甜了
    因為駐村幫扶工作隊來了,山棗村富了,吳立洪家的日子也甜了……做足「水」品牌山棗村原是省定貧困村,全村山地多、池塘多,村民養魚歷史久遠。2006年,山棗村8位村民自發成立漁業協會,謀求共同致富。但直至2008年漁業協會升級為江花養魚合作社、成員增加至102人,村民仍然保留自養自銷的習慣,沒有形成規模發展。2015年起,湘鄉市、山棗鎮向山棗村派出駐村幫扶工作隊,立足該村水資源豐富的優勢,以江花養魚專業合作社為依託,全力落實「一鎮一品、一村一業」產業發展規劃。如何將山棗村百年漁業做強做大做出品牌?
  • ...學校華麗變身:駐村工作隊「知識扶貧」打造多媒體課堂、空中教室
    2018年,扶貧工作隊進駐東源村,剛進村不久,駐村工作隊就主動來到了東源小學,駐村工作隊的幫扶,讓王國志看到了希望,「他們對村小建設提出的建議很中肯,是站在我們的角度來考慮的。」再窮不能窮教育,這是駐村工作隊的心聲。2019年10月,東源村小學嶄新的教學大樓封頂,孩子們用歡快嘹亮的聲音傳遞著他們的幸福與喜悅。
  • 職業中學駐村工作隊駐東韓村第一書記訪談
    饒陽電視臺記者來到了東韓村,現場了解一下職業中學駐村工作隊的駐村幫扶工作是如何開展的。職業中學駐東韓村工作隊李二彪告訴記者:東韓村地理位置偏僻,是典型的農業村,原貧困人口較多,在各級政府和工作隊的共同努力下,通過扶貧政策的大力支持,村基礎設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村內主街道、環村道路、進村道路全部進行了硬化,主街道兩側全部進行了綠化、亮化,為村民新建了文化活動中心,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並於2017年達到了脫貧標準,順利脫貧,2018年順利通過國家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