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國資委扶貧工作隊隊長對話花園村村民 花園村已然變成了真正的花園

2020-12-24 荊楚網

王珂(右)和楊生寶商量脫貧舉措

□楚天都市報記者 關前裕 通訊員 周玉娟

走進丹江口市丁家營鎮花園村,只見道路寬敞,房屋靚麗,戶戶院落潔淨,處處鳥語花香,令人不由感嘆,好一個「花園」之地!

然而在5年前,花園村還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地方。當時的村集體經濟收入赤字,百姓無致富產業,道路坑坑窪窪、房屋破破爛爛。全村695戶2512人,2014年確定建檔立卡貧困戶269戶共967人。

花園村是如何實現逆襲,從一個昔日的落後村發展成為「花園」村的?昨日,楚天都市報記者採訪了省政府國資委駐花園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王珂、花園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楊生寶和多位村民。

扶貧工作隊名片

省政府國資委駐村工作隊 由1名副處級幹部帶隊,2名科級幹部組成。2017年初進駐丁家營鎮花園村,主動發揮優勢,聚焦產業發力,全身心投入脫貧攻堅工作,圓滿完成了駐點鎮村扶貧任務。

貧困村名片

丁家營鎮花園村 面積12.6平方公裡,695戶2512人,耕地面積1360畝。花園村是扶貧重點村,2016年建成花椒基地150畝。2017年至今,興辦了扶孵合作社、養雞場、採摘園等產業,村集體收入有了保障。

隊員進駐,村裡有了主心骨

楊生寶:瀝青路修到家門口,居住區全保潔、全亮化,花園村這幾年的變化天翻地覆,首先要感謝省政府國資委工作隊的幫扶。

王珂:成績歸功於大家。這一屆村兩委班子幹勁兒十足,像這樣堅持下去,花園村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2017年新春伊始,省國資委駐村工作隊2名隊員在隊長王珂帶領下入駐花園村。面對一窮二白的花園村,3人達成了「村不脫貧不回城」的共識。

為了迅速找到致富路徑,工作隊3人早出晚歸,足印農家,走遍全村。通過半個多月的走訪,王珂在工作隊第一次會議上堅定地說:「破局就從建構和強化村黨支部、壯大基層黨員幹部隊伍幹起。」

首先是配齊、配強村兩委班子,充分發揮黨員幹部工作積極性,凝聚黨員骨幹和積極分子,共同投入到帶領群眾脫貧攻堅的工作中來。

工作隊吃住在村,經常組織召開村兩委會、村民代表會或村民大會,第一時間傳達上級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精神,開展大走訪、大宣講、大調研、大化解活動,足印農家,走遍全村所有農戶,特別是200餘戶貧困戶。

花園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楊生寶談起工作隊時,敬佩地說:「他們是我們的主心骨,有了他們,村裡一年一個新變化,幹部精氣神足了,幹事創業的勁頭大了。」

王珂告訴記者,這個變化非常可喜,前段時間,省政府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傅立民來花園村調研了以後,高度評價花園村:「富了腦子,鼓了袋子,強了班子。」

產業扶貧,託起脫貧致富夢

楊生寶:這幾年村裡的產業發展起來了,村集體經濟壯大了,大家越幹越有信心。

王珂:這幾年最大的收穫就是興辦了幾個產業,村集體經濟有了穩定收益,讓貧困戶收入有了保障。

產業扶貧是剷除窮根的根本之策,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有力舉措,抓好產業扶貧就抓住了脫貧攻堅的「牛鼻子」。

王珂發現了一個商機:由於高速公路建設,村子附近有十多家施工單位,需要大量生活物資。能不能成立一個合作社,專門為他們提供物資配送服務?這樣既服務了國家建設,又可以把村民生產的糧食、蔬菜、雞鴨肉蛋銷售出去。

2017年初,工作隊引導花園村成立了村級扶孵合作社,省國資委出資13萬元為合作社購置了一臺配送車。

王珂帶領村幹部先後走訪12個施工工地進行對接,籤訂供貨協議,合作社向丹江口市乃至十堰市境內國企配送生活物資,每年幫助銷售農產品120餘萬元,帶來10餘萬元的村集體經濟收入。

今年4月,王珂帶領工作隊幫扶村裡建成了一個水果採摘園,讓花園村搭上了鄉村休閒遊快車。

花園村此前有一個150畝的花椒基地,管理不善,不僅不能創造效益,每年還要消耗不少資金。今年7月,工作隊和村委會決定興建生態養殖「跑步雞」項目,在花椒基地散養生態雞,同時雞食草,雞糞促進花椒生長,實現生態種養共贏。預計明年可以再為村集體經濟增收10萬元,還可吸納3個貧困人口長期務工。

「家門口就能就業,每月有2000多元收入,再也不用去外地打工了,方便我照顧老人小孩。」 在水果採摘園上班的貧困戶楊秀芳滿意地說。

王珂告訴記者,工作隊到處化緣,動員國企、大型民企等社會力量參與幫扶,輸血與造血並重,5年來,累計投入2051萬元,用於花園村扶貧產業發展,帶動該村貧困戶900多人脫貧。

真情幫扶,溫暖每個村民的心

楊生寶:在很多生活細節方面,工作隊都做了大量細緻的真情幫扶工作,讓老百姓心裡非常溫暖。

王珂:幫扶就是要用真情付出、真心幫扶,一定要用愛心善待群眾,把群眾的冷暖記在心裡,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中。

記者昨日走進曹青霞家裡,當問起曹青霞的媽媽想對工作隊說些什麼時,她抬起頭、噙著淚,質樸地說:「感謝,感謝他們,除了感謝還是感謝。」

23歲的貧困戶曹青霞,自13歲患過敏性紫癜疾病,就臥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家裡因長年花費大額的醫療費用而致貧。

工作隊聞訊後,就曹青霞病情向多家醫院專家諮詢,幫助尋醫問藥,最終聯繫到武漢市青山區一位專治過敏性紫癜的馬醫生。馬醫生為曹青霞實施為期半年的一對一適應性治療,曹青霞痊癒了。經協調免除了全部醫療費用近5萬元。

2018年8月,曹青霞應聘到丁家營鎮一家幼兒院當上了幼教教師,今年又跳槽到十堰市的一家更大的幼兒園,工資更高了。在工作隊的幫扶下,現在曹青霞家已告別了貧困。

「我們村瀝青鋪設的路通到了家家戶戶。」花園村村民田茂峰自豪地說。2017年底,省國資委工作隊籌措資金200萬元,為花園村建設高標準通村道路,路面全部實現黑化。

2018年6月,工作隊又爭取37萬元,在花園村一河兩岸安裝100餘盞路燈。

記者採訪時,王珂正在跟村支書楊生寶一起研究村裡發展規劃,一個更大更美的藍圖正在形成。王珂說,下一步將實施通村主幹道綠化、美化工程,打造花園河「一河兩岸」景觀帶,把花園村變成真正的「花園」。

工作隊駐村

幫扶大事記

●2017年6月15日,省政府國資委在十堰市召開深入推進丹江口市精準脫貧項目對接會

●2017年7月,動員省鹽業集團投入資金2000萬元在丹江口市建成食用菌深加工項目

●2017年10月,協調省高新投聯合方正證券和丹江口市成立了2億元的產業基金

●2017年12月,協調省高新投、中國人壽、丹江口市共同出資2億元成立了國壽丹江口綠色扶貧產業基金

●2018年3月,成立丹江口市扶孵生態農業合作社

●2019年6月14日,全省脫貧攻堅現場推進會在丹江口市召開

●2019年10月24日,省政府國資委機關黨支部到花園村開展入戶結對幫扶活動

●2020年3月,利用花園村46畝閒置土地建設生態採摘園

●2020年7月,利用花園村150畝花椒基地生態養殖「跑步雞」

相關焦點

  • 把花園建成新時代鄉村振興樣板 東陽花園村推進鄉村振興綜合改革...
    傅顯明在講話時指出,回顧花園村發展歷程,就是一部改革創新史。改革開放四十二年,花園村通過改革創新,走出了一條「以工富農、以商興村、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的「花園道路」,成為一個繁榮、繁華、繁盛的新農村。傅顯明指出,在過去四十二年的發展歷程中,花園村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有效發揮了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始終堅持以市場機制為引領,激活與優化資金、土地、人才等生產要素配置,全面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確保村民在村莊發展中獲益,推動實現高水平全面小康;始終堅持法治、德治和自治,強化科技支撐,實現有效治理。
  • 浙江花園村:未來中國農村發展的「樣本」
    昔日:住在11個不長草木的小山頭上  與中國大多數欠發達村子相似,昔日的花園村只能用「一窮二白」來概括。  70多歲的花園村花園小區村民邵江生回憶,以前,花園村很窮。「缺水缺地缺資源,泥巴路,黃土地,破房子。30多歲的男孩子娶不起老婆,20歲不到的女孩子早早就嫁人。」
  • 特寫|花園村的喇叭哥
    「勤曬被、勤洗手、勤消毒,不走親戚不聚餐……」1月29日,江蘇省泗陽縣王集鎮花園村徐莊的村民,坐在家裡就聽到門外宣傳防控疫情的喇叭聲,他們知道「喇叭哥」又轉來了。「喇叭哥」名叫劉金之,是花園村村委會主任。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張家界脫貧故事】今日「花園」
    花園村在山頂上,可想而知以前的情況——進山出山的路況很差,雖然與集鎮直線距離不遠,可垂直距離挺高;絕大多數勞動力外出務工,常年在家的人口不到200人,且均為年老體弱的老人。花園村雖名為花園,卻完全沒有花園的美麗,有的只是貧困。
  • 砥礪十年點木成金 浙江東陽花園村打造「紅木王國」
    9月8日上午,「天下紅木第一村」——浙江東陽花園村舉行花園紅木家具城開業十周年慶典暨2020中國•花園紅木家具展銷會開幕式,來自全國各地的紅木家具生產商、經銷商及消費者齊聚,開啟今年秋季紅木家具黃金採購季。
  • 大學教師扶貧記——記沅陵縣松溪村扶貧工作隊隊長賀煒城
    盧宗旺 李沙沙 朱躍軍「感謝我們黨的好政策呦/為我們帶來好生活;感謝我們的工作隊呦/為我們修路又架橋;感謝我們的賀隊長呦/不辭辛勞為村民……」這是沅陵縣杜家坪鄉松溪村首屆村民文藝匯演上,村民李鳳嬌呤唱一首自編的山歌;這是樸實無華的心聲,既謳歌黨的富民好政策,又表達了對駐村工作隊的深情厚誼
  • 靈石縣王禹鄉回祖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楊駿午--真心幫扶甘當村民...
    靈石縣王禹鄉回祖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楊駿午 真心幫扶甘當村民的「好兒子」 青春微記錄聽說記者要採訪楊駿午,老人搶上前來拉住記者的手說:「駿午是個好後生……」    楊駿午 1990年7月出生,靈石縣王禹鄉回祖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自2019年7月駐村扶貧以來,他把留守老人當作親人,為他們修繕房屋、申請政策救濟、幫助他們的子女就業……被留守老人親切地稱作「兒子」。
  • 【懷柔村史】九渡河鎮第一個花園村——西臺村
    本期村史帶您走進九渡河鎮第一個花園村西臺村西臺村隸屬於九渡河鎮,位於該鎮西部,東北鄰黃花城村,東臨東宮村,西北臨撞道口村,與3個村的距離都不過1公裡;南鄰黃花鎮黑牛峪自然村2公裡。通往水長城風景區的公路從村東穿過,村東有懷九河。西臺村現有150戶、315口人,村落佔地面積70畝。
  • 臺上演紅劇 英雄記心中 花園村二小舉辦紅劇展演
    新京報訊 11月15日,海澱區花園村第二小學以「傳承紅色基因 逐夢多彩未來」為主題的紅色劇目展演活動在民族劇院舉行。展演活動為期兩天,40個班級的1638名小演員,近3000名家長,以及112位花二小教師傾情投入40個劇目的展演中。
  • 湖南扶貧隊長劉斌:鐵骨錚錚的扶貧實幹者
    2017年4月,劉斌主動請纓,擔任湖南省生態環境廳駐平江縣三陽鄉金安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他三屆駐村,先後幫扶張家界武陵源鐵廠村、平江石坳村、金安村,奉獻出八年的時間與精力,踏實紮根在貧困山村的前線。
  • 中建三局扶貧隊長對話方新灣村黨支部書記,方新灣受益產業扶貧變...
    5年多來,中建三局先後挑選四位年富力強的隊長前往方新灣,用「敢為天下先」的勁頭,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打贏了一場決勝攻堅戰。昨日,中建三局駐方新灣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李恆表示,中建三局共投入350.9萬元,引進資金60萬元,做好當地特有的板慄文章,引導特色養殖,在教育上花大力氣。2019年4月,方新灣村隨團風縣一起「摘帽」,村民日子芝麻開花節節高。
  • 華農扶貧工作隊一邊積極防疫一邊為村民的收成操心
    24小時監測宣傳、網格式排查、籌發防疫物資預防藥方、為貧困戶促銷走地雞、統計早稻種子需求……在這個特殊的春節,河源龍川縣豐稔鎮禮堂村的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村「兩委」,一邊組織黨員志願隊,築起一道農村疫情阻擊的「銅牆鐵壁」;一邊用「入戶+微信」的方式統計村民春耕所需,順利將636斤早稻種子送到了村民們手中,保障春耕播種。
  • 扶貧故事 | 廣州發展:像釘子一樣「釘」在扶貧路上
    當時工作隊的生活條件真是又「苦」又「怕」,但林高揚卻是充滿雄心壯志,從入村那一刻開始就擼起袖子幹了起來,清理雜物、打掃衛生,也正是因為看到他的堅持,隊友才沒有退縮,這一幕也被拍進了以其為原型創作的微電影《初心無悔》中。 真正讓人頭痛的不是生活工作條件的艱苦,而是一些村民的不理解、不信任。如何迅速取得當地幹部群眾的信任,成為擺在工作隊面前的第一道難題。
  •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駐村工作隊長李柏平一片丹心向扶貧
    2018年擔任田坪鎮官帽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長,面對這個基礎差、底子薄的貧困村,面對脫貧的艱巨任務,李隊長沒有畏懼,沒有退縮,堅守退伍不褪色的信念,發揮他軍人的本色,把扶貧工作當作他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當作一種責任和使命。一到到官帽村,李隊長就帶領隊員馬上進入工作狀態。白天隨身帶著筆記本走村串戶,如實記錄著村民所反映的問題,了解每一個貧困戶致貧的原因,從不不遺忘每一個角落,不漏掉每一戶村民。
  • 黑龍江省稅務局駐富裕縣紹文鄉紹文村扶貧工作隊小楊書記的扶貧日記
    這支隊伍就是黑龍江省稅務局駐富裕縣紹文鄉紹文村扶貧工作隊。隊伍的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楊利維因為年紀不大,村裡人都親切地叫他小楊書記。他手裡有一個日記本,裡面記錄著扶貧工作的點點滴滴。在扶貧日記中,楊利維把村裡每家每戶的困難都詳細記錄,並努力幫助解決。「2020年7月20日晴,眼下正是農忙時節,得知彭大姐身體不好,丈夫在外打工,我就和隊員們幫她把地種好。我覺得,農民朋友的事是大事,一定要幫村民解決能解決的事。」
  • 省監獄局組織觀看扶貧電影《一個不落》-山西法制報數字報
    本報訊(梁潮)12月9日,省監獄管理局機關組織全體民警職工觀看扶貧電影《一個不落》。  《一個不落》是我省首部以精準扶貧為題材的電影,該片取材自長治市駐村扶貧幫扶工作隊的真實經歷,拍攝於武鄉縣嶺頭村,是活生生助力精準扶貧的身邊人和事。  電影以返鄉青年張帆的視角,講述了市扶貧工作隊隊長李向東帶領梨花村村民脫貧致富的感人故事。
  • 「我們習慣了坐炕頭和村民嘮家常」 省商務廳駐勃利縣勃信村扶貧...
    一架電子琴落了灰塵安靜地躺在辦公室一角,省商務廳扶貧工作隊姜保國說,本來以為能有空閒時間彈琴的,可進村後就開始忙活起來,村民致富、產業增收和那口新打的「放心井」。廣泛調研大果沙棘落戶姜保國和另外兩名隊員田野、張榮輝都是生在農村,長在農村。
  • 扶貧新機制:駐村幫扶工作隊的組織、運作與功能
    比如,為了保障2020年順利實現脫貧,甲縣丙鄉將所有鄉幹部都分配到駐村工作隊中,其中的三名幹部補充到只有兩名外來扶貧幹部的BL村,而一名60歲的鄉幹部則被編入人手較為充足(已有7人)的GL村。這些鄉幹部中的絕大多數人原本不屬於扶貧工作隊,而是為了充實工作隊才被臨時增補進來。事實上,他們還要繼續承擔原本的鄉政府工作,而不像真正的扶貧工作隊成員那樣與原單位暫時脫鉤。
  • 「我的扶貧故事」羊場情緣丨羅甸縣沫陽鎮勇進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石...
    我叫石朝友,是黔南自治州羅甸縣沫陽鎮勇進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勇進村地處董當鄉片區靠西面幾個村中的最高峰,人們習慣稱為羊場。  2018年3月,根據組織需要,我由本縣龍坪鎮興未村第一書記,調整到沫陽鎮的勇進村(羊場)擔任扶貧工作隊隊長,一幹三年。和群眾一接觸,知道我姓石,他們抖出了一個人物,我的祖公石祖龍。第一個信號,就是祖上在群眾中的口碑尚在,而且十分的深刻。祖上與羊場結緣,又繼續讓我接上了祖上的接力棒,開始了羊場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