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0 21: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以下文章來源於潮安發布 ,作者潮安發布
潮安發布
潮安區委網信辦發布平臺
「湘傑,你這個情況不能出院啊!」潮州市沙溪華僑醫院的醫生苦口婆心地勸說,「急性胃炎這個病可大可小,現在炎症還沒消,年紀輕輕別留下後遺症啊!」
這一天,是梁湘傑住院的第四天。他不顧醫生反對,提前辦理出院,堅持帶病回到工作崗位。
連軸轉奮戰防疫一線
梁湘傑是潮州市潮安區司法局沙溪司法所的黨員幹部,也是沙一村的駐村幹部。沙一村是沙溪鎮人口最多的行政村,位於沙溪鎮和金石鎮的交界,人流密集複雜、企業商鋪多,疫情防控難度大。
從去年11月29日開始,他就奔走在沙一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路上,周末無休。他像個陀螺,連軸轉了七十幾天,枕戈待旦、堅守陣地,每天以司法所為家,甚至沒空回去陪父母吃頓飯,夜以繼日地衝在抗疫前沿。
日常工作中,他經常是餓了就啃個麵包吃個泡麵,又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白天走街串巷挨家挨戶摸排返鄉村民和來潮人員信息,督促農貿市場落實疫情防控措施,走訪學校了解外地返潮師生情況。晚上既要電話排查,還要在高速出口及沙一村出入卡口上值班,防止不符合規定的車輛人員夜間進入。
作為鎮居家隔離防控三人組的監督員,梁湘傑還負責管理監督沙一村轄區內27名市外返潮人員居家隔離情況。
為便於管理,他牽頭建立醫學觀察人員微信群,實時定位掌握行蹤,協調解決他們的生活所需。同時,推送醫學觀察對象擅自外出造成疫情傳播而被起訴的典型案例,運用自己專業法律知識勸退企圖外出的醫學觀察對象。
疫情防控 法治同行
「要說哪裡防控難度最大,應該是外地務工人員問題,我們村企業、商鋪不少,還有家庭小作坊,總共173家,這段時間我和湘傑一家一家地去走訪摸排,來來回回不下4次!」村主任陳澤雁說,「外來務工人員多,摸排難度很大。」
為此,梁湘傑建立了經營者防疫微信群,將全村用工單位經營者全部納入進群,第一時間發出預警、通報疫情,普及復工復產法律知識,還引導律師提供在線法律服務,滿足經營者關於復工復產的法律需求,做好防疫時期的公共法律服務。
「依法防控疫情,如何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這段疫情防控普法音頻響徹沙一村的街頭巷尾、村莊農戶,村裡所有喇叭每天滾動播放著,為了使宣傳效果達到最大化,梁湘傑還跟村幹部借了手拉式音響,向千家萬戶傳遞出依法防疫「最強音」。
在他和村幹部的不懈努力下,全村摸排覆蓋無盲區,村民群眾的疫情防控意識有所增強,都自覺戴口罩、少聚集,村裡增設了3處出入卡口,24小時對過往車輛行人測溫、記錄,疫情防控工作依法、有序開展。
輕傷不下火線
2月12日,是沙一村「營老爺」(遊神賽會,是廣東潮汕地區一項隆重的中國傳統民俗活動)的日子。在此之前,梁湘傑聯合村幹部多次走訪,不厭其煩地做通群眾的思想工作,叫停了遊神賽會等民俗活動,還組織村幹部對村各處遊神賽會活動場地進行臨時圍蔽。
當天早上,他像往常一樣,上午8點就在村裡檢查各處遊神賽會活動場地圍蔽情況,勸返祭拜的村民。傍晚5點多,他突感胃部不適,但仍堅持著在各處巡查,防止村民聚集祭拜。晚上8點多,隨飯吃了胃藥後,他又在寒風中堅守。凌晨4點多,他疼痛難忍,被同事送往沙溪華僑醫院診治,經醫生診斷是飲食不規律引起的急性胃炎。
躺在病床上的那幾天,他還放不下疫情防控工作,時刻關注微信工作群,通過實時位置共享掌握醫學觀察人員行蹤,還不時地打電話詢問村裡的防控情況。
「打著吊瓶都要堅持工作,讓他好好休息,他也不聽。」沙溪司法所所長許秋梅說,「住院不到四天就瘦了八斤,還非得出院。」
潮安區副區長陳宇聽聞梁湘傑輕傷不下火線堅守防疫一線後,前去看望慰問,並叮囑他要多注意休息。「沒事沒事,比起抗疫前線的醫務人員,我這點小病小痛不算什麼。」梁湘傑說道。
牢記初心不動搖,履職盡責顯擔當。梁湘傑用責任和擔當書寫著一名司法行政黨員幹部的初心與使命,在疫情防控一線為人民群眾築牢堅實屏障。
來源丨潮州市司法局,潮安發布
廣東司法行政
官方微信號
原標題:《身邊的力量丨梁湘傑:輕傷不下火線的駐村幹部》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