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力量丨梁湘傑:輕傷不下火線的駐村幹部

2020-12-27 澎湃新聞

身邊的力量丨梁湘傑:輕傷不下火線的駐村幹部

2020-02-20 21: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以下文章來源於潮安發布 ,作者潮安發布

潮安發布

潮安區委網信辦發布平臺

「湘傑,你這個情況不能出院啊!」潮州市沙溪華僑醫院的醫生苦口婆心地勸說,「急性胃炎這個病可大可小,現在炎症還沒消,年紀輕輕別留下後遺症啊!」

這一天,是梁湘傑住院的第四天。他不顧醫生反對,提前辦理出院,堅持帶病回到工作崗位。

連軸轉奮戰防疫一線

梁湘傑是潮州市潮安區司法局沙溪司法所的黨員幹部,也是沙一村的駐村幹部。沙一村是沙溪鎮人口最多的行政村,位於沙溪鎮和金石鎮的交界,人流密集複雜、企業商鋪多,疫情防控難度大。

從去年11月29日開始,他就奔走在沙一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路上,周末無休。他像個陀螺,連軸轉了七十幾天,枕戈待旦、堅守陣地,每天以司法所為家,甚至沒空回去陪父母吃頓飯,夜以繼日地衝在抗疫前沿。

日常工作中,他經常是餓了就啃個麵包吃個泡麵,又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白天走街串巷挨家挨戶摸排返鄉村民和來潮人員信息,督促農貿市場落實疫情防控措施,走訪學校了解外地返潮師生情況。晚上既要電話排查,還要在高速出口及沙一村出入卡口上值班,防止不符合規定的車輛人員夜間進入。

作為鎮居家隔離防控三人組的監督員,梁湘傑還負責管理監督沙一村轄區內27名市外返潮人員居家隔離情況。

為便於管理,他牽頭建立醫學觀察人員微信群,實時定位掌握行蹤,協調解決他們的生活所需。同時,推送醫學觀察對象擅自外出造成疫情傳播而被起訴的典型案例,運用自己專業法律知識勸退企圖外出的醫學觀察對象。

疫情防控 法治同行

「要說哪裡防控難度最大,應該是外地務工人員問題,我們村企業、商鋪不少,還有家庭小作坊,總共173家,這段時間我和湘傑一家一家地去走訪摸排,來來回回不下4次!」村主任陳澤雁說,「外來務工人員多,摸排難度很大。」

為此,梁湘傑建立了經營者防疫微信群,將全村用工單位經營者全部納入進群,第一時間發出預警、通報疫情,普及復工復產法律知識,還引導律師提供在線法律服務,滿足經營者關於復工復產的法律需求,做好防疫時期的公共法律服務。

「依法防控疫情,如何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這段疫情防控普法音頻響徹沙一村的街頭巷尾、村莊農戶,村裡所有喇叭每天滾動播放著,為了使宣傳效果達到最大化,梁湘傑還跟村幹部借了手拉式音響,向千家萬戶傳遞出依法防疫「最強音」。

在他和村幹部的不懈努力下,全村摸排覆蓋無盲區,村民群眾的疫情防控意識有所增強,都自覺戴口罩、少聚集,村裡增設了3處出入卡口,24小時對過往車輛行人測溫、記錄,疫情防控工作依法、有序開展。

輕傷不下火線

2月12日,是沙一村「營老爺」(遊神賽會,是廣東潮汕地區一項隆重的中國傳統民俗活動)的日子。在此之前,梁湘傑聯合村幹部多次走訪,不厭其煩地做通群眾的思想工作,叫停了遊神賽會等民俗活動,還組織村幹部對村各處遊神賽會活動場地進行臨時圍蔽。

當天早上,他像往常一樣,上午8點就在村裡檢查各處遊神賽會活動場地圍蔽情況,勸返祭拜的村民。傍晚5點多,他突感胃部不適,但仍堅持著在各處巡查,防止村民聚集祭拜。晚上8點多,隨飯吃了胃藥後,他又在寒風中堅守。凌晨4點多,他疼痛難忍,被同事送往沙溪華僑醫院診治,經醫生診斷是飲食不規律引起的急性胃炎。

躺在病床上的那幾天,他還放不下疫情防控工作,時刻關注微信工作群,通過實時位置共享掌握醫學觀察人員行蹤,還不時地打電話詢問村裡的防控情況。

「打著吊瓶都要堅持工作,讓他好好休息,他也不聽。」沙溪司法所所長許秋梅說,「住院不到四天就瘦了八斤,還非得出院。」

潮安區副區長陳宇聽聞梁湘傑輕傷不下火線堅守防疫一線後,前去看望慰問,並叮囑他要多注意休息。「沒事沒事,比起抗疫前線的醫務人員,我這點小病小痛不算什麼。」梁湘傑說道。

牢記初心不動搖,履職盡責顯擔當。梁湘傑用責任和擔當書寫著一名司法行政黨員幹部的初心與使命,在疫情防控一線為人民群眾築牢堅實屏障。

來源丨潮州市司法局,潮安發布

廣東司法行政

官方微信號

原標題:《身邊的力量丨梁湘傑:輕傷不下火線的駐村幹部》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健康闢謠日曆】輕傷不下火線,牙痛吃藥就行?
    【健康闢謠日曆】輕傷不下火線,牙痛吃藥就行?每日一則健康謠言 :輕傷不下火線,牙痛吃藥就行?作者:鄭丹萍、齊璐璐、馮穎醫學顧問:王慶配音:朱騫原標題:《【健康闢謠日曆】輕傷不下火線,牙痛吃藥就行?》
  • 輕傷不下火線!華語音樂教父重繹《伴侶》,音樂的力量從不缺席!
    這部跨越了三十年的作品,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了大多數人不一樣的愛情觀,從20歲到30歲再到40歲,每次重新再聽都能收穫不一樣的感受,它不僅僅是三首音樂作品,它更像是那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經典百出,誰的世界裡沒有羅大佑?
  • 青秀區:疫情防控常態化 她堅持「輕傷不下火線」
    這是張麗鳳到南寧東站執勤的第九天,感覺腹部有些疼痛的她以為只是小事並未引起重視,向來勤懇敬業的她秉承著「輕傷不下火線」的原則依然堅守疫情防控工作崗位,直到……當時同班的南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覃玉菲實施應急救助,張麗鳳緩緩醒了過來。醒過來的第一件事她依然心系工作,生怕因為自己耽誤了乘客出站,連忙說:「覃醫生,那位乘客體溫正常,可以放行了。」
  • 輕傷不下火線 堅守防疫一線不鬆懈——吉首市疾控中心主任唐玲紀實
    輕傷不下火線 堅守防疫一線不鬆懈——吉首市疾控中心主任唐玲紀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一場沒有硝煙的硬戰,但是為了群眾的生命安全,總有很多可愛的人扛起責任和重擔大年三十,是在單位過的,跨年正月初一還是在單位忙碌著,凌晨兩點了,與中心班子成員好不容易忙完一天的工作,坐在辦公室休息一下,打開微信看看老公發的兒子女兒的視頻。
  • 「網兜」民警輕傷不下火線 二十餘載青春獻給警營
    可他直接表示,輕傷不下火線,疫情期間不能拖大家的後腿,先在衛生所治療,等值班結束後再去醫院。疫情防控期間,戒毒人員室外活動受限、家人不能接見,個別戒毒人員心浮氣躁,容易與人發生矛盾糾紛。戒毒人員陳某前期在習藝勞動時與他人發生糾紛,後又因晾曬衣服與他人發生抓扯,連續兩次違規違紀。剛完成清創手術的任應華了解情況之後,不顧自己眼睛浮腫、頭上還裹著網狀繃帶,主動承擔了陳某的轉化教育工作。
  • 畫好駐村幹部「自畫像」
    駐村幹部作為決勝脫貧攻堅的「主力軍」,如何發揮自身優勢,拿出「繡花功夫」,在脫貧一線「啃硬骨頭」,帶領貧困群眾謀發展,就要找準自身定位,明確目標計劃,拿出具體舉措,使出「渾身解數」,畫好「自畫像」。畫一隻勤勞的「小蜜蜂」,紮根貧困山村,用情為民解困。
  • 這才叫輕傷不下火線:科比手指脫臼掰直繼續打,喬丹食物中毒
    NBA有許多硬漢,賽場上的他們不懼對抗,也讓比賽變得精彩紛呈。NBA比賽強度很大,對抗也很激烈,所以很容易受傷,崴腳、脫臼更是很常見。一般來說,受傷就要休息,隊醫也不會允許他們繼續作戰。但在某些關鍵的比賽裡,巨星們往往是輕傷不下火線,令人動容。
  • 河源龍川:過年不回家的駐村幹部——張曼
    央廣網河源1月31日消息(記者梁恆 通訊員蔣桂民 柳歡揚 陳振中 戴平)新春佳節是萬家團圓的日子,而在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麻布崗鎮紅陽村,深圳聯合產權交易所駐村幹部張曼卻選擇留在村裡與鄉親們一起過年,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一起去看看。
  • 駐村幹部切莫「一派了之」
    李茂秋 不論脫貧攻堅主戰場還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駐村幹部作為主力軍不僅發揮著承上啟下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在思想引領、示範帶動、基層治理、政策宣傳、儲備人才等方面都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
  • ...胸中就有多少真情丨安順市平壩區十字鄉九甲村駐村幹部蔡安安
    我叫蔡安安,2017年5月,我被選派到十字鄉九甲村參加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第一次踏入九甲的土地,我便被她獨特的氣質吸引了。這裡青山綠水,層巒疊翠,有著一份獨到的天然風韻。蔡安安(左)與其他幹部一起查看危改戶的施工進度在九甲當駐村幹部,「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參與大小事務是常態,不勝枚舉。有那麼一件事讓我印象深刻。
  • 「我的扶貧故事」只爭朝夕 不負韶華丨普安縣新店鎮花月村駐村幹部...
    不忘初衷,方能貫徹始與終。」這句話不是誰說的,這是我自己東湊西湊,湊出來的座右銘。我一直把這句話當作自己做人的行為準則。身為一名退伍軍人,我堅決服從上級命令是我在部隊培養出的優良品質。2017年11月17日,單位領導打電話給我,讓我到普安縣新店鎮花月村駐村一段時間。我只說了一句:「我堅決服從上級安排。」
  • 孟美岐拍《誅仙》手破皮,被報導輕傷不下火線
    看了創造101還覺得她性格挺好的,不爭不搶。現在突然就往演員路上發展了?這一舉動真的太招黑了,近幾年的改編感覺只是為了捧紅明星和話題度而拍的,沒有想過尊重原著。演戲的話妝容造型非常重要,無法想像離開了韓系妝容造型以後,在中國古裝劇中她會以怎樣的形象出現,當然如果造型出來能打臉最好不過。
  • ...幫扶,小康路上不掉隊丨施秉縣牛大場鎮吳家塘村駐村幹部吳思遠
    我叫吳思遠,2019年6月,作為施秉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選派的新一屆輪戰區駐村幹部,我來到施秉縣牛大場鎮吳家塘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剛開始開展駐村幫扶工作時,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總怕做不好而對不起群眾。去年的盛夏,我第一次來到吳家塘村曾家灣組貧困戶曾興明家,來的途中,老隊員就介紹說,這戶是我們幫扶的特困貧困戶。
  • 丨劍河縣太擁鎮烏吉村駐村幹部楊松
    我叫楊松,是劍河縣太擁鎮烏吉村駐村幹部。2019年3月,我受太擁鎮黨委政府的委派,帶著親人的牽掛和組織的信任,來到烏吉村這個太擁鎮最偏遠的山村,開啟了一段全新的駐村體驗。那一段時間,我在開展工作的時候,都需要一個村幹部陪同一起幫助翻譯。後來,與群眾熟悉了,我通過肢體語言也能與他們交流一二,便逐漸可以一個人走村串戶,在極大地推進工作進度的同時,也讓我與群眾們結下了別樣的感情。
  • ...的扶貧故事」攜手村民謀發展丨赫章縣古基鎮長衝村駐村幹部吉永斌
    我叫吉永斌,是赫章縣古基鎮長衝村駐村幹部。2018年3月,我到古基鎮長衝村擔任第一書記,2020年8月,根據組織調整安排,我成為古基鎮長衝村的一名駐村幹部。 作為一名黨員駐村幹部,在近三年來的駐村工作中,我始終堅持吃住在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 貧困鄉裡來了24位駐村幹部
    在全國52個掛牌督戰貧困縣之一的甘肅岷縣,甘肅農業大學的24位駐村幹部用行動書寫了一份助力脫貧攻堅的高質量答卷。「甘肅農業大學的優勢在於技術和人才。一方面,我們注重培訓村幹部和種植養殖大戶,通過傳幫帶的形式,為村裡培養更多的致富帶頭人;另一方面,我們注重觀念引導、扶貧扶志,讓更多人認識到知識改變命運,認識到自力更生脫貧致富。」
  • 貴州大方:駐村幹部「鐵拐李」的三個「戰場」
    「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和退伍老兵,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鄭重宣示……不計報酬,不懼生死,為打贏疫情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攻堅戰貢獻自己最大的力量,讓黨旗在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戰場高高飄揚!」這是大方公路管理段選派到果瓦鄉隆裡村的駐村幹部李航陳的錚錚誓言。
  • ...對象的一隻雞讓我選擇了堅守丨納雍縣龍場鎮龍場社區駐村幹部李敏
    我是納雍縣龍場鎮龍場社區駐村幹部李敏。2017年3月,我由鎮人社中心工作人員變為一名下沉駐村幹部。  我滿懷信心到村工作的第一天,就被繁忙的工作節奏弄得焦頭爛額。堅持了一年多時間,我感受到駐村工作事事具體,工作任務件件壓頭,工作節奏越來越快,我開始懷疑自己可能做不了一名合格的「戰士」,甚至萌生了辭職的念頭。  2018年5月,我的幫扶對象張懷聽說我要辭職,抱著自己餵養的1隻土雞對我說:「李嬢嬢,聽說你要回家了,我沒有什麼貴重的禮物送你,這隻雞你收下吧,這是我的一點心意。」  雖然我婉拒了張懷的那隻土雞,但當天晚上還是翻來覆去睡不著。
  • ...通過了老鄉們的「閱卷」丨沿河自治縣中寨鎮大宅村駐村幹部安應
    我叫安應,是沿河自治縣中寨鎮大宅村駐村幹部。大宅村位於中寨鎮東南部,海拔1334米,距縣城65公裡,全村12個村民組,292戶142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39戶701人,屬一類深度貧困村。韶華終不負,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最終摸清搞準大宅村人口總數292戶1425人,收集好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相關資料,對全村低保戶、五保戶、重病戶、殘疾人家庭戶、無房戶等重點人群建好二級檔案。
  • 駐村幹部:青春在脫貧一線閃耀 脫貧路上幸好有你
    初冬的大慶,記者驅車來到駐村幹部身邊,用紙筆記錄他們的幫扶故事,用快門定格他們帶領村民走向富裕的喜人瞬間。12月3日,市交通運輸局派駐林甸縣東興鄉旭日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孫立秋和村幹部、種糧大戶們,進完糧倉、再上堤壩,一起研究著如何壯大水稻深加工產業,促進全體村民增收致富,確保貧困群眾脫貧不返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