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鄉裡來了24位駐村幹部

2020-12-28 西部網

光明日報記者 宋喜群 王冰雅

10月9日,甘肅省定西市人民政府批准岷縣秦許鄉百花村等55個貧困村脫貧退出。

在全國52個掛牌督戰貧困縣之一的甘肅岷縣,甘肅農業大學的24位駐村幹部用行動書寫了一份助力脫貧攻堅的高質量答卷。

「甘肅農業大學的優勢在於技術和人才。一方面,我們注重培訓村幹部和種植養殖大戶,通過傳幫帶的形式,為村裡培養更多的致富帶頭人;另一方面,我們注重觀念引導、扶貧扶志,讓更多人認識到知識改變命運,認識到自力更生脫貧致富。」甘肅農業大學駐岷縣秦許鄉百花村幫扶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侯永平說。

培養「不走的幫扶隊」

甘肅農業大學林學院輔導員傅昱是秦許鄉馬燁村駐村幫扶幹部,憑著預防獸醫學的專業直覺,他敏銳地發現冬春季節村裡牛羊幼崽死亡率高。

死亡原因是什麼?甘肅農業大學的畜牧業專家到現場調研得出結論:傳統飼料無法滿足牛羊營養需求,牛羊幼崽抵抗力低下,在冬春季節容易患病死亡。

解決辦法是採用青貯飼料。青貯飼料是青草在無氧環境下發酵而成,具有耐儲存、營養價值高的優點。2019年,幫扶隊召集村民開展青貯飼料製作培訓,選擇4戶作為試點,用青貯飼料替代傳統乾草。

「營養跟上了,死亡率就降低了。」綠燁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張世龍說,去年合作社養殖肉牛60頭,牛犢死亡6頭,今年養殖規模擴大到100餘頭,牛犢死亡4頭。據他推測,這4頭牛犢的死亡原因是誤食導致突發疾病。

試點效果好,養殖戶今年紛紛主動聯繫幫扶隊,詢問能否擴大青貯飼料製作規模。幫扶隊選擇了4家養殖戶和1家合作社,補貼31000元,計劃建設4個數十噸級青貯飼料池。飼料池建好後,不僅能保證該農戶補飼,還能夠幫助其他農戶以合作社入股形式共用飼料。目前,飼料池已完整建成兩個,計劃明年投入使用。

提起幫扶隊,張世龍直言感謝,合作社在建設牛棚時,還得到甘肅農業大學4萬元的資金補助。「一有養殖技術培訓,幫扶隊會第一時間給我打電話,我就去參加。」張世龍常常白天參加培訓,晚上在家看書琢磨,養殖技術不斷提高,成了村裡的養殖能人。

「你一個人富裕不算富,鄉親們一起富了才是富。」這是張世龍在幫扶隊員口中常常聽到的話,他也樂意上門服務,把自己的技術傳授給更多人。

「幫扶隊的工作是暫時的,只有培養出更多的致富帶頭人,才能帶動村上更多人共奔好日子,他們才是真正『不走的幫扶隊』。」傅昱說。

「把農民變得和我一樣」

「希望未來我也能像侯書記他們那樣,用自己的力量反哺家鄉。」西北師範大學學生李娟紅說。

李娟紅所說的侯書記,正是侯永平。在百花村駐村近兩年來,他學會了用岷縣話和鄉親們交流,他希望把自己變得和農民一樣,把農民變得和自己一樣。

疫情期間,李娟紅從蘭州文理學院畢業,在家複習專升本考試。由於父母患病,家中經濟負擔重,她一度想放棄考試,及早參加工作,以減輕家庭負擔。

「侯書記得知我家情況後,不止一次找我交談,用自己的經歷開導我,讓我明白提升學歷和走出大山的重要性。」李娟紅說。

侯永平的勸說,讓迷茫中的李娟紅消除了顧慮、堅定了信心。今年6月,李娟紅順利考入西北師範大學。

「村上考慮到我家的情況,將我家納為二類低保戶,並安排雨露計劃補助。我相信困難只是暫時的,日子會越來越好。」

暑假期間,李娟紅主動申請加入甘肅農業大學駐百花村幫扶隊,志願服務40餘天,入戶走訪、整理檔案。她體會到幫扶工作的辛苦,更在奉獻中收穫了成長。

「村裡的路燈亮了,馬路寬了,便民橋通了,自來水入戶了,破舊房子不見了,垃圾找不到了,村民的腰包鼓起來了,身體健康了,孩子受教育了,臉上的笑容燦爛了,見到客人更熱情了,村裡處處欣欣向榮。」在《我和我家》一文中,李娟紅這樣寫下百花村的變化。

編輯:王瑜

相關焦點

  • 對話52個未摘帽縣貧困村駐村幹部:如何告別絕對貧困?
    對話6位駐村幹部(經濟新方位·聚焦52個未摘帽縣)編者按:當前,剩餘脫貧攻堅任務艱巨。一方面,疫情汛情帶來新挑戰,如外出務工受阻、扶貧產品銷售和產業扶貧困難等。另一方面,「三保障」問題基本解決,但穩定住、鞏固好並不容易。
  • 畫好駐村幹部「自畫像」
    駐村幹部作為決勝脫貧攻堅的「主力軍」,如何發揮自身優勢,拿出「繡花功夫」,在脫貧一線「啃硬骨頭」,帶領貧困群眾謀發展,就要找準自身定位,明確目標計劃,拿出具體舉措,使出「渾身解數」,畫好「自畫像」。畫一隻勤勞的「小蜜蜂」,紮根貧困山村,用情為民解困。
  • 開班了村紅④|一位駐村幹部的十二時辰
    今天的「村紅」是來自中江的劉帥跟著鏡頭體驗這位駐村幹部的24小時吧08:00劉帥開啟了下村走訪的一天。這是每個周六,扶貧走訪日,響灘村駐村幹部劉帥都要做的事情,這一走訪,就是兩年。前幾天下雨,劉帥此行主要是來看看他們家的豬圈有沒有漏雨鄧中元是響灘村脫貧攻堅發展最積極的,最先參加響灘村農民院校學習養豬新經驗,家裡條件也越來越好了,在致富的路上越走越遠了。14:50劉帥來到菇視界扶貧產業園。
  • 河源龍川:過年不回家的駐村幹部——張曼
    央廣網河源1月31日消息(記者梁恆 通訊員蔣桂民 柳歡揚 陳振中 戴平)新春佳節是萬家團圓的日子,而在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麻布崗鎮紅陽村,深圳聯合產權交易所駐村幹部張曼卻選擇留在村裡與鄉親們一起過年,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一起去看看。
  • 駐村幹部切莫「一派了之」
    李茂秋 不論脫貧攻堅主戰場還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駐村幹部作為主力軍不僅發揮著承上啟下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在思想引領、示範帶動、基層治理、政策宣傳、儲備人才等方面都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
  • 央企駐村幹部變身主播:既要吆喝也要唱歌
    今年,央企共投入32.01億元幫扶246個定點扶貧縣,也派出了許多駐村幹部,其中一些人成了網紅縣長、網紅書記。----------------「小信(新)帶貨,這是說明信任我們的品質嘛。」穿著一身白色襯衫,坐在直播間裡的張國良,風趣地回應著網友的問題。
  • 駐村幹部:青春在脫貧一線閃耀 脫貧路上幸好有你
    「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黨派來了好幹部!」這是全市1.18萬建檔立卡貧困戶樸實又真切的感受,也是他們最想說的心裡話。金谷顆粒歸倉,白雪覆蓋黑土。初冬的大慶,記者驅車來到駐村幹部身邊,用紙筆記錄他們的幫扶故事,用快門定格他們帶領村民走向富裕的喜人瞬間。
  • 來鍍金的「睡村幹部」?來駐村扶貧的他聽到村民的誤解後……
    怕不是一個『睡村幹部』吧?」在大山村,幹不出點實事,當地老百姓就會這樣稱呼派駐的幹部——『睡村幹部』。初到村裡時,張衛常聽到群眾這樣議論自己。這些話像一根針一樣扎在張衛的神經上,不斷鞭策著他履職盡責,全身心地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用真心換群眾真情,用實幹贏群眾信任和認可。
  • 貴州大方:駐村幹部「鐵拐李」的三個「戰場」
    這是大方公路管理段選派到果瓦鄉隆裡村的駐村幹部李航陳的錚錚誓言。李航陳因為在駐村期間騎車走訪貧困戶時腿被摔傷,仍拄著拐杖堅持工作,被村民和鄉村幹部呼之為「鐵拐李」。他駐村以來,連續轉戰三個戰場,從黔西北的大方轉戰到川黔邊境,又從川黔邊境轉戰黔東南的從江,但無論哪個戰場,身為一名老兵的他,都全力以赴,打準打好。
  • 「我的扶貧故事」別讓貧困成為一種習慣|織金縣官寨鄉鳳崗村駐村...
    我叫熊江,是織金縣官寨鄉鳳崗村駐村幹部。   貧困的現象只有一個,貧困的原因卻是千差萬別,全面小康只是一條路,實現脫貧的路卻有千萬條。我是地道的農村人,畢業後在縣城工作,農村,便成為了我一生守望的地方。
  • 汝州市檢察院駐村幹部時智峰:韶華不負檢察藍 情滿脫貧致富路
    2015年12月被院黨組派駐到陵頭鎮沙古堆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2018年1月任駐村工作隊隊長。時智峰同志三次榮獲「平頂山市優秀檢察幹警」、被平頂山市檢察院記「個人三等功」三次、連續四年被評為汝州市扶貧工作先進個人、汝州市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時智峰同志用執著的信念,務實的行動,認真的態度突出檢察扶貧力量,造福全村群眾,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 韶華不負檢察藍 情滿脫貧致富路——駐村幹部時智峰的幫扶事跡
    2015年12月被院黨組派駐到陵頭鎮沙古堆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2018年1月任駐村工作隊隊長。時智峰同志三次榮獲「平頂山市優秀檢察幹警」、被平頂山市檢察院記「個人三等功」三次、連續四年被評為汝州市扶貧工作先進個人、汝州市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時智峰同志用執著的信念,務實的行動,認真的態度突出檢察扶貧力量,造福全村群眾,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 90後駐村女孩手繪元陽貧困地圖背後的故事
    本可以對著儀器在安靜的實驗室裡靜靜地度過每一天,但她主動申請參加駐村扶貧。2019年7月,經省藥監理局統一輪換安排,她來到元陽縣上新城鄉採山坪村委會開始駐村。「從小沒在農村生活過,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不敢相信還有這麼貧困的地方。」這是駐村伊始,唐旭爾的第一感受。
  • 「龍山「尋路記」連載④」不問歸期:駐村幹部在村莊清零後依舊堅守...
    2020年5月27日,是潘科華來龍山村駐村幫扶的一周年紀念日。他是金沙縣農業銀行部門經理,有9年基層工作經驗,對三農工作也比較熟悉。2019年,他所在單位對口幫扶龍山村,派一批優秀工作者脫產到馬路鄉助力脫貧攻堅,於是他成了其中一員。
  • ...扶貧故事」紮根尖山,挖出窮根丨赫章縣德卓鎮尖山村駐村幹部楊旭
    我叫楊旭,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第五中學教師,現在赫章縣德卓鎮尖山村任駐村幹部。2019年7月,需要從全縣各鄉鎮抽派教師到全縣最邊遠的德卓鎮下沉幫扶,我聽到這個消息後,主動申請去駐村,我認為參與脫貧攻堅是莫大的榮幸。
  • 「我的扶貧故事」只爭朝夕 不負韶華丨普安縣新店鎮花月村駐村幹部...
    2017年11月17日,單位領導打電話給我,讓我到普安縣新店鎮花月村駐村一段時間。我只說了一句:「我堅決服從上級安排。」當時我來駐村,花月村基礎條件較差,是普安縣44個貧困村之一。貧困基數大,產業單一,大部分群眾都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再加上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金不可能覆蓋所有農戶,致使花月村村民矛盾糾紛普遍。
  • ...紮實工作力度換取群眾幸福溫度丨凱裡市碧波鎮朝陽村駐村幹部聶鑫
    我叫聶鑫,是黔東南自治州凱裡市碧波鎮朝陽村的駐村幹部。2018年3月,在組織的號召下,我向組織遞交了申請,到朝陽村開展扶貧工作。於是,我和其他駐村幹部上門宣傳,講解種植蜂糖李的效益。經過我們的不懈努力,朝陽村的低效作物基本調減完畢。在我們發放果樹苗的時候,還不停有人到村委會來報名種植蜂糖李,先後種植了1059畝蜂糖李。  近期,已進入冬季管護階段。
  • 駐村工作讓吐格曼貝什村發生了新變化
    「昨晚我們工作隊按照鄉裡要求,前往鄰村幫助整理脫貧攻堅檔案資料,連夜工作到凌晨五點,工作成效鄉裡領導非常滿意。」農發行新疆分行駐和田縣英阿瓦提鄉吐格曼貝什村「訪惠聚」工作隊隊長戴建新,對自己隊員的作風和能力讚不絕口。雖然熬了一夜、略顯疲憊,但難抑興奮和自豪。
  • 張家界市開展駐村幫扶工作紀實:「駐村鐵軍」踐初心
    我市共有來自國家、省、市、縣的駐村幫扶工作隊911支、駐村幹部2802名,他們下沉一線,精準發力,描繪出一幅幅決戰貧困、決勝小康的時代畫卷。 我市還對292支駐村工作隊進行了調整,做到黨群部門幫「弱」村、經濟部門幫「窮」村、政法部門幫「亂」村、科技部門幫產業滯後村,並實現「一村一隊、一隊三人、駐村工作隊隊長兼任村黨組織第一書記」。今年來,共向貧困村派駐358支工作隊1144名工作隊員,向貧困人口100人以上的非貧困村選派505支工作隊1516名工作隊員,向貧困人口100人以下的非貧困村選派48支工作隊142名工作隊員。
  • ...幫扶,小康路上不掉隊丨施秉縣牛大場鎮吳家塘村駐村幹部吳思遠
    我叫吳思遠,2019年6月,作為施秉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選派的新一屆輪戰區駐村幹部,我來到施秉縣牛大場鎮吳家塘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剛開始開展駐村幫扶工作時,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總怕做不好而對不起群眾。去年的盛夏,我第一次來到吳家塘村曾家灣組貧困戶曾興明家,來的途中,老隊員就介紹說,這戶是我們幫扶的特困貧困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