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華不負檢察藍 情滿脫貧致富路——駐村幹部時智峰的幫扶事跡

2020-12-22 河南日報官方網站

  走進汝州市陵頭鎮沙古堆村,寬闊的東西水泥大道橫穿轄下三個自然村,村街水泥道路通向每戶人家,從移動信號塔上方鳥瞰沙古堆南山坡,排列成型的藍色光伏板似一顆水滴趴著不動,再向南看五棟藍色羊舍格外鮮明,西坡下去更有四百畝的豬舍別墅層疊鋪開,釘耙山下兩百畝的軟籽石榴樹上零散掛果,年初新栽的三百畝花椒一米多高,欣喜的還有溝間冒出清泉的南瓜坑,魚兒不時吐串水泡。

  傍晚時分,群眾趁著太陽能路燈亮光來到村部文化廣場,沿著太極八卦陣愛心文化遊園小路漫步,欣賞村部周圍美景,還能聽到扶貧車間機器加工的聲音……

  

  時智峰,男,1981年4月出生,籍貫河南汝州,漢族,中共黨員,本科文化,2005年8月份到汝州市人民檢察院工作,現任檢察技術信息科科長。2015年12月被院黨組派駐到陵頭鎮沙古堆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2018年1月任駐村工作隊隊長。時智峰同志三次榮獲「平頂山市優秀檢察幹警」、被平頂山市檢察院記「個人三等功」三次、連續四年被評為汝州市扶貧工作先進個人、汝州市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時智峰同志用執著的信念,務實的行動,認真的態度突出檢察扶貧力量,造福全村群眾,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直面矛盾做群眾信任的駐村幹部

  時智峰同志駐村4年多來,聽從組織安排,全心投入扶貧攻堅戰,以強烈的使命感,帶著感情深入群眾家中,從家長裡短中明辨是非,從隻言片語摸透村情,樹立「按期脫貧、整村致富」的工作思路,圍繞貧困戶穩定增收、抓黨建促脫貧、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實施產業扶貧項目四個重點開展工作,抓住影響整戶整村的難題不解決不放手,始終以不懈的行動讓群眾時刻感受到脫貧攻堅帶來的變化。

  時智峰同志最初駐村也是摸索前進,各項政策理解不全面,其中精準識別尤為複雜,把貧困戶篩選出來較為艱難,群眾有質疑。後來全省開始推行「一進二看三算四比五議六定」識別工作法,開展工作逐漸規範有序,在不斷走訪、遍訪、座談等過程中,直面矛盾,不斷熟悉村情戶情,從群眾最為關注的問題下功夫。

  2015年在沙古堆小學開展「微心願」圓夢活動中,了解到學校課桌椅陳舊、教學辦公用房緊張的困難後,積極協助第一書記協調市教育局向沙古堆小學捐贈100套課新桌椅,並協調將沙古堆小學改擴建項目立項。遍訪過程中認識到群眾對主幹道及村街道路硬化有著強烈訴求,最終在交通部門支持下將陵頭鎮北部環鄉公路硬化工程立項,並協調相關部門將沙古堆村整村推進項目申報立項,2017年這兩個項目順利開工建成,始終有事實拉近了與群眾之間的信任距離。

  無懼挑戰實現深度貧困村摘帽目標

  時智峰同志不懼挑戰,工作認真負責成為駐村工作隊核心力量。

  2017年全省檔卡規範化集中整改階段,正值酷暑季節,蚊蟲叮咬造成身體嚴重過敏反應,連續20多天駐村不回家,天天工作到深夜,最終按時完成集中整改任務。在檢察院黨組支持下,2017年至2018年爭取的10多個扶貧項目陸續開工,時智峰同志總是衝鋒在前,協助第一書記全盤謀劃推進,各項工作任務總能迅速完成,務實高效的作風為群眾所感動。一個個項目開工落地變成事實,在群眾連續驚嘆聲中,沙古堆村面貌也煥然一新。時不時有群眾到村部周圍看看,有些村民非要找時智峰同志嘮嘮嗑,當面感謝付出的努力,不敢相信貧困山村變化如此之快。

  有群眾就鼓動村幹部要求給我們送錦旗,時智峰同志總說,我們的工作任務還沒有完成,群眾脫貧致富的目標還沒有實現,就婉言謝絕了。

  心裡裝著群眾,就要給貧困群眾找到一條脫貧致富的路子。時智峰經常入戶、宣傳扶貧政策,貧困戶家住哪,家裡最關心的事是啥,非貧困戶訴求的矛盾點在哪,時智峰同志都非常清楚,也敢於糾正群眾錯誤思想,更善於解決群眾合理訴求。

  2017年貧困戶王胡蘭妻子找到時智峰同志,反覆訴說其閨女戶口丟失的問題,已經10多年來都沒有解決,時智峰同志詳細了解來龍去脈,將全村類似黑戶名單全部統計出來,協調公安派出所、衛計委等部門,最終通過走免費親子鑑定途徑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又協助他姐女兒女婿補辦了結婚證,兩家人最大的心願解決了。

  正是駐村幹部不畏艱難幫扶貧困村、貧困戶解決難題,脫貧攻堅目標實現的更快,2018年底高質量實現沙古堆深度貧困村摘帽,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

  

  堅守崗位全面開啟鄉村振興之旅

  收官之年,時智峰同志堅守崗位,格外關愛特殊群眾脫貧質量,格外關注集體經濟壯大發展,為開啟鄉村振興之旅打下堅實基礎。為把短板補得更紮實,脫貧質量搞的更牢靠,山村穩定發展環境更優,面對危房改造、易地搬遷拆舊復墾難題,時智峰同志牽頭多次遍訪新宅,協調解決群眾遇到的就學就業新問題,面對質疑不厭其煩講透政策底線,爭得群眾理解支持,集中各方力量短期內解決了普遍關注的老大難問題。

  沙古堆村脫貧戶王長生8口人,獨戶住在王家溝自然村老村,非常符合易搬遷政策,思想工作開始做不通,經過時智峰同志多次面對面政策宣傳,後來積極爭取到易地搬遷資格,村裡開始拆舊,他家積極配合。王長生表達感謝的方式很簡單,逢年過節,他一定會給駐村幹部打電話送句衷心的健康祝福。

  檢察幹警轉換為駐村幹部,這就是全新使命,參與脫貧攻堅,迎著困難開拓前行,就能幫助貧困群眾找到擺脫貧困的好路子。看到即將實現的奮鬥目標,扶貧路上的酸甜苦辣已然當成難得的人生磨鍊和榮耀。(於樂樂)

相關焦點

  • 汝州市檢察院駐村幹部時智峰:韶華不負檢察藍 情滿脫貧致富路
    2015年12月被院黨組派駐到陵頭鎮沙古堆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2018年1月任駐村工作隊隊長。時智峰同志三次榮獲「平頂山市優秀檢察幹警」、被平頂山市檢察院記「個人三等功」三次、連續四年被評為汝州市扶貧工作先進個人、汝州市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時智峰同志用執著的信念,務實的行動,認真的態度突出檢察扶貧力量,造福全村群眾,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 五指山水滿村駐村第一書記馮斯福:紮根山區情撒農家貧困山村迎來...
    地處五指山市水滿鄉的水滿村曾經受地理位置和歷史發展等諸多因素制約,經濟基礎薄弱,發展較為落後,村民收入來源有限,是五指山的貧困村之一。2018年3月,市委宣傳部的馮斯福以派駐水滿鄉水滿村第一書記的身份來到該村開展幫扶工作,紮根山區,情撒農家,為水滿村繪就出脫貧攻堅「收官答卷」。
  • 「我的扶貧故事」只爭朝夕 不負韶華丨普安縣新店鎮花月村駐村幹部...
    2017年11月17日,單位領導打電話給我,讓我到普安縣新店鎮花月村駐村一段時間。我只說了一句:「我堅決服從上級安排。」當時我來駐村,花月村基礎條件較差,是普安縣44個貧困村之一。貧困基數大,產業單一,大部分群眾都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再加上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金不可能覆蓋所有農戶,致使花月村村民矛盾糾紛普遍。
  • 韓開林:一位駐村幹部的真情幫扶
    「目前基地養殖種鵝達8000羽,每天產出鵝蛋1000枚,等基地門前的產業路修好了,我們還將繼續擴大養殖規模,帶領全村農戶脫貧致富。」談及接下來的打算,興姜村駐村第一書記韓開林信心滿滿。  2017年,安順市總工會辦公室主任韓開林在接到駐村任務後,沒有絲毫猶豫,第一時間向市委組織部提交了個人申請,成了興姜村駐村第一書記。  「要了解興姜村致困原因,幫助村民脫貧,就一定要找準癥結,把坐著聽匯報轉變為實地考證。」
  • 畫好駐村幹部「自畫像」
    駐村幹部作為決勝脫貧攻堅的「主力軍」,如何發揮自身優勢,拿出「繡花功夫」,在脫貧一線「啃硬骨頭」,帶領貧困群眾謀發展,就要找準自身定位,明確目標計劃,拿出具體舉措,使出「渾身解數」,畫好「自畫像」。畫一隻勤勞的「小蜜蜂」,紮根貧困山村,用情為民解困。
  • 幫扶情 心裡暖——貴州雷山派駐達地鄉排老村駐村幹部龍海榮的故事
    用「責任」幫扶 為民排憂解難剛駐村時,村裡有一個40多戶的小組還沒有安裝路燈,夜間出門極不方便,村民們的呼聲很大。通過幫扶單位縣信用聯社資助的7.2萬元資金,整合縣財政劃撥的舊房改造資金對全村破舊房屋進行改造及串戶路的硬化,完成老舊住房通風漏雨專項整治54戶,危房改造4戶,易地扶貧搬遷62戶244人,串戶路硬化5.1千米,實現戶戶通硬化路,新增移動垃圾池2個,全村飲水安全實現全覆蓋,投入47萬元修建的2.78公裡產業路已完工,基礎設施建設大大改善。
  • 【燒鍋鎮互助村:駐村真情幫扶 群眾脫貧致富】
    【燒鍋鎮互助村:駐村真情幫扶 群眾脫貧致富】 2020-10-14 17: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張家界市開展駐村幫扶工作紀實:「駐村鐵軍」踐初心
    「駐村鐵軍」踐初心 ——我市開展駐村幫扶工作紀實 張家界日報 田育才 杜龍程 趙舶帆 深冬時節,放眼張家界大地,從田間地頭、農家小院,到扶貧車間、產業基地,到處活躍著駐村幹部的身影,他們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讓一個個貧困村舊貌換新顏。
  • 「我的脫貧故事」昔日貧困戶 今日村幹部丨黎平縣水口鎮美嫩村黨...
    駐村第一書記和鎮村幹部多次上門與我進行交心談話,詳細了解我的家庭困難實際,解讀惠民扶貧政策。扶貧幹部的真誠和熱情,深深打動了我,讓我重拾生活的信心,決定要靠自己的雙手走上致富路。我曾多年在福建、廣西、雲南等省市做茶葉基地管護和茶青加工,有茶葉種植的經驗,因此,駐村第一書記和幫扶工作隊一致選擇了最適合我的產業幫扶措施——建立合作社,種植茶葉。
  • ...結對幫扶讓我找回一個「家人」|麻江縣賢昌鎮賢昌村駐村幹部陳澤
    我與吳春勇不僅僅是幫扶與被幫扶的關係,他更像是我的家人。我叫陳澤,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麻江縣賢昌鎮賢昌村一名駐村幹部。2016年,通過幹部結對幫扶,我認識了貧困戶吳春勇,也因此和他結下了不解之緣。2016年接到幫扶任務後,心裡很擔心自己的幫扶工作做不好,完成不了扶貧任務,愧對黨組織的信任,就這樣懷著忐忑心裡進村了。  第一次見面,在我講明來意後,他開始斷斷續續地跟我介紹自己情況。看著他言語吃力的的樣子,我在一旁都替他緊張了半天。等他說完後,我們都沒說話了,互相微笑看著對方,就這樣在尷尬中我們相識了。
  • 貧困鄉裡來了24位駐村幹部
    在全國52個掛牌督戰貧困縣之一的甘肅岷縣,甘肅農業大學的24位駐村幹部用行動書寫了一份助力脫貧攻堅的高質量答卷。「甘肅農業大學的優勢在於技術和人才。一方面,我們注重培訓村幹部和種植養殖大戶,通過傳幫帶的形式,為村裡培養更多的致富帶頭人;另一方面,我們注重觀念引導、扶貧扶志,讓更多人認識到知識改變命運,認識到自力更生脫貧致富。」
  • ——走進省委駐灌雲縣幫扶工作隊
    2020年春天,省委駐灌雲縣幫扶工作隊隊長吳新華和24名隊員帶著組織的重託,肩負神聖的使命,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初心,來到灌雲進行為期兩年的駐村幫扶。從此,工作隊和當地幹群一道,同吃一鍋飯,共舉一桿旗,共商脫貧攻堅良策,同繪灌水雲山美景,短短一年時間得到百姓的充分認可,紛紛豎起大拇指,用當地方言「這些大青年,絕對」說出了他們讚譽的心聲。
  • ...扶貧故事」真心幫扶解難題丨貴安新區馬場鎮馬鞍村駐村幹部李志文
    2015年,我到貴安新區馬場鎮馬鞍村擔任駐村幹部。駐馬鞍村工作以來,我積極訪民情察民意,為整村經濟發展建言獻策,盡心盡力為村民解決難題,村民們都親切地叫我「小李」。  在走訪中,我了解到太平組自來水管年久失修,多處漏水嚴重,另馬鞍組村民反映,自來水水泵電機損壞一月餘,兩組村民生活用水受到影響,我看在眼裡急在心中。
  • 扶貧路上步鏗鏘---湖南日報數字報刊
    分公司深刻意識到,扶貧路上離不開攜手共進的好幫手,要充分發揮村支兩委脫貧攻堅的主體責任、駐村幫扶隊的幫扶作用以及貧困戶的內生動力作用,三股力量形成合力。    然而,在幫扶隊駐村之前,他們遇到第一個困難:八寨村村幹部只有村主任和秘書,基層組織建設薄弱,領導力不強。
  • 「我的扶貧故事」做老百姓的貼心人丨大方縣理化鄉果木村駐村幹部...
    2018年3月,將學校的工作交接好後,我就主動請纓毅然來到了理化鄉果木村開始了我的駐村幫扶工作。為了了解村裡的基本情況,不做「無頭蒼蠅」,一到村裡,我就先與村幹部們一起了解了村裡現存的具體問題,從民族宗教、貧困戶分布、產業布置等方面分析了全村工作的短板。理清思路後,我就開始走家串戶了解村民的基本情況。同事總說我是起得最早的。
  • 北京來的駐村第一書記用照片定格「脫貧致富」(10)
    新華社照片,烏蘭察布(內蒙古),2020年8月26日北京來的駐村第一書記用照片定格「脫貧致富」這是8月19日拍攝的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化德縣白音特拉鄉白音特拉村(無人機照片)。整理布景、擺放閃光燈、調試攝影設備……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化德縣白音特拉村的村民活動室內,駐村第一書記王華忙著做拍照前的準備,他要用相機記錄下村民們脫貧致富後的幸福畫面。化德縣位於我國十四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的「燕山——太行山區」,2017年,王華從中央編辦來到定點幫扶的化德縣,擔任白音特拉村駐村第一書記。
  • 先進事跡報告|韓宇南:駐村六年為百姓,夫唱婦隨扶貧情
    據了解,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巡迴報告團共計54人8個報告組,從10月18日起,分赴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作巡迴報告,首次實現了報告全覆蓋。在濟南舉行的報告會上,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貢獻獎獲得者、河南省太康縣馬廠鎮前何村第一書記韓宇南帶來的報告題目是《駐村六年為百姓,夫唱婦隨扶貧情》。
  • 「我的扶貧故事」春去秋來扶貧情|興義市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幹部劉鑫
    我是劉鑫,春去秋來,時光荏苒,從2019年7月被下派至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扶貧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而我作為一名幫扶幹部心連心幫扶貧困戶也有了兩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我和一起來駐村的四位駐村幹部,還有五位村幹部,更有在南盤江鎮和興義市自然資源局的一百餘位幫扶責任人一起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
  • 解碼潮州饒平東明村脫貧致富路:扶貧先扶志
    解碼潮州饒平東明村脫貧致富路:扶貧先扶志 愛拼才會富  人間最美四月天,又是青梅成熟時。在潮州市饒平縣東山鎮東明村後山的果園裡,漫山遍野的青梅樹上掛滿果實。  陳宗強在青梅樹下鋪上薄網,抄起竹竿一陣猛敲。大大小小的青梅如同雨落,盡收網裡,一會功夫就收穫了幾十斤青梅。
  • ...幫扶,小康路上不掉隊丨施秉縣牛大場鎮吳家塘村駐村幹部吳思遠
    我叫吳思遠,2019年6月,作為施秉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選派的新一屆輪戰區駐村幹部,我來到施秉縣牛大場鎮吳家塘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剛開始開展駐村幫扶工作時,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總怕做不好而對不起群眾。去年的盛夏,我第一次來到吳家塘村曾家灣組貧困戶曾興明家,來的途中,老隊員就介紹說,這戶是我們幫扶的特困貧困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