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開林:一位駐村幹部的真情幫扶

2021-01-09 新華網貴州頻道

  「目前基地養殖種鵝達8000羽,每天產出鵝蛋1000枚,等基地門前的產業路修好了,我們還將繼續擴大養殖規模,帶領全村農戶脫貧致富。」談及接下來的打算,興姜村駐村第一書記韓開林信心滿滿。

  7月1日,貴州省2020脫貧攻堅「七一」表彰大會舉行,韓開林被授予「全省脫貧攻堅優秀村第一書記」榮譽稱號。韓開林表示,他將無愧於這份榮譽與責任,守好脫貧攻堅的收官崗,做好傳幫帶工作,留下一支「永不撤退的駐村工作隊」,讓興姜村產業發展越來越旺。

  真蹲實駐 走村入戶訪民情

  興姜村位於貴州省安順市關嶺自治縣坡貢鎮西北部,屬一類貧困村,轄7個自然寨,11個村民組。全村總人口658戶2885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10戶1413人,以種植水稻、玉米、生薑等農作物為主,貧困發生率高達49.29%。

  2017年,安順市總工會辦公室主任韓開林在接到駐村任務後,沒有絲毫猶豫,第一時間向市委組織部提交了個人申請,成了興姜村駐村第一書記。

  「要了解興姜村致困原因,幫助村民脫貧,就一定要找準癥結,把坐著聽匯報轉變為實地考證。」韓開林說,到村工作後,他給自己立下了三個任務,即用一個星期的時間轉變角色,儘快適應崗位需求;用一個月的時間熟悉全村的各項基本情況;用一個季度的時間走完全村每戶人家。

  「脫貧攻堅任務急擔子重,既然來了就要在崗位上幹出點樣子,才對得起組織囑託與村民期盼。」內心堅定想法的韓開林,改掉了以往坐辦公室的習慣,展開了常態化的駐村入戶摸排工作。走訪中,他了解到大田壩組村民李天林身患癌症,沒有車輛就醫不便,他便和村支書李明親自駕車把人送到醫院治療;坎力組低保戶謝家榮家中長期不通電,他積極爭取鎮政府支持,協調500元為其安裝電燈;為了加強與村民的溝通,他組建了QQ群、微信群,方便村裡人諮詢問題及辦事……

  就這樣,韓開林把根扎在了村裡,興姜村11個村民組的角角落落,都留下了他忙碌穿梭的身影。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走訪,他把每戶的基本情況都記在心裡,因地制宜實施「一戶一策」,熱心為民服務的形象也留在了群眾心中。

  真幫實促 履職盡責謀發展

  把興姜村情況摸透了,駐村工作組與村支兩委開始謀劃發展產業,然而興姜村的貧困遠遠超出韓開林的想像,村集體經濟幾乎為零,毫無產業支撐。

  「再難也要想辦法闖出條路子。」韓開林說,通過不斷考察與學習,他選擇借鑑平壩區「塘約經驗」,探索「村社一體、合股聯營」的發展路徑。於是,韓開林向市總工會和鎮黨委尋求支持,籌集110萬餘元建起村社合一的「關嶺興姜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其中為全村未享受過「短平快」項目的107戶貧困戶每戶入股1000元,重點發展生豬養殖產業和生薑種植。2017年共飼養生豬370頭,實現銷售收入18萬餘元,年底為所有貧困戶及股東兌現分紅資金10.66萬元,實現了當年投入、當年生產、當年見效。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韓開林也認識到扶貧產業中存在利益聯結不健全、扶貧成效不突出等問題。經過一番產業考察與研究,韓開林將目光投向了種鵝養殖,成功引進貴州城幸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發展反季節種鵝養殖項目,投資300餘萬元建起400平方米鵝棚5個,流轉土地43畝,改建種鵝苗孵化基地1個。

  項目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首批養殖種鵝4200羽,銷售收入達33萬元,並動員42戶貧困戶參與個體養殖,戶均增加收入2000元。公司每年為合作社固定分紅14萬元,按照「532」模式兌現利益聯結機制,兌現2019年利益聯結分紅64800元,村集體經濟每年收入增加7萬元。

  精準的產業結構調整,不僅為老百姓搭建了脫貧致富的平臺,也讓村支兩委看到了鄉村振興的希望。經過近幾年的幫扶與努力,興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4年的4560元增長到2019年的8843元,村集體經濟從零開始累積到10萬元,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95%,鄉村面貌發生極大改變。

  真培實幹 做好接力惠民生

  「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頭羊」。深入群眾中去的韓開林,逐漸意識到自己駐村可能是三年五年,但不會是一輩子,為村級培養一支「永不撤退的工作隊」,才是自己履行駐村第一書記「一宣六幫」的工作職責。

  在平常工作中,他注重強化對黨員的教育管理,把參加黨內政治生活情況、參與和支持村級工作等納入年度民主評議黨員的範圍,通過制度管人,按制度辦事,使興姜村各項工作步入正軌。他注重傳幫帶工作,與村支兩委共同培養本土支書1名,副支書1名,補選村主任1名,副主任1名,發展黨員2名,入黨積極分子4名,村級幹部隊伍不斷發展壯大。他創新「黨建帶工建」助推全村產業發展,將支部建在產業鏈上,充分發揮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

  在脫貧攻堅的決勝階段,韓開林與興姜村全體幹部按照政策落實、責任落實、工作落實和「四個不摘」要求,認真落實幫扶責任,進一步查缺補漏,完善「3+1」明白卡及app錄入工作,在政策支持、產業扶持、就業幫扶、社會幫扶上下功夫,幫助剩餘15戶貧困戶達到脫貧退出條件。

  下一步,韓開林還將組織公司與合作社做好技術服務、產銷對接等相關工作,進一步優化利益聯結機制,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讓更多農戶真正受益,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陳歡)

相關焦點

  • 河源龍川:過年不回家的駐村幹部——張曼
    央廣網河源1月31日消息(記者梁恆 通訊員蔣桂民 柳歡揚 陳振中 戴平)新春佳節是萬家團圓的日子,而在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麻布崗鎮紅陽村,深圳聯合產權交易所駐村幹部張曼卻選擇留在村裡與鄉親們一起過年,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一起去看看。
  • 張家界市開展駐村幫扶工作紀實:「駐村鐵軍」踐初心
    「駐村鐵軍」踐初心 ——我市開展駐村幫扶工作紀實 張家界日報 田育才 杜龍程 趙舶帆 深冬時節,放眼張家界大地,從田間地頭、農家小院,到扶貧車間、產業基地,到處活躍著駐村幹部的身影,他們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讓一個個貧困村舊貌換新顏。
  • ...是對我最大的認可丨安順市關嶺自治縣坡貢鎮興姜村第一書記韓開林
    我叫韓開林,是安順市總工會選派到關嶺自治縣坡貢鎮興姜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從2017年7月來到村裡,至今已有三年光景。三年韶華,讓我和興姜村有了割不斷的羈絆。這三年,興姜村的基礎建設日新月異,通村路、通組路、串戶路、庭院硬化煥然一新,不再是「晴天灰、雨天泥」的土毛路。
  • 幫扶情 心裡暖——貴州雷山派駐達地鄉排老村駐村幹部龍海榮的故事
    2019年9月,雷山縣委縣政府調動全縣三分之二幹部分赴脫貧攻堅第一線,推進高質量脫貧摘帽,縣聯社黨委高度重視,積極響應,並派龍海榮到農信聯社的幫扶點達地水族鄉的排老村駐村開展幫扶工作。  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出發。
  • 【燒鍋鎮互助村:駐村真情幫扶 群眾脫貧致富】
    【燒鍋鎮互助村:駐村真情幫扶 群眾脫貧致富】 2020-10-14 17: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駐村幹部切莫「一派了之」
    李茂秋 不論脫貧攻堅主戰場還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駐村幹部作為主力軍不僅發揮著承上啟下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在思想引領、示範帶動、基層治理、政策宣傳、儲備人才等方面都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
  • ...幫扶,小康路上不掉隊丨施秉縣牛大場鎮吳家塘村駐村幹部吳思遠
    我叫吳思遠,2019年6月,作為施秉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選派的新一屆輪戰區駐村幹部,我來到施秉縣牛大場鎮吳家塘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剛開始開展駐村幫扶工作時,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總怕做不好而對不起群眾。去年的盛夏,我第一次來到吳家塘村曾家灣組貧困戶曾興明家,來的途中,老隊員就介紹說,這戶是我們幫扶的特困貧困戶。
  • 盧正雄:一位駐村「老兵」的為民情懷
    在村上的便民服務中心,一位皮膚黝黑、中等身材、面帶笑容的中年漢子正耐心細緻地接待辦事群眾。他就是今年桃江縣委組織部派往該村的黨組織「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盧正雄。團結班子 讓幹事勁頭鼓起來「沒有一支有凝聚力、執行力、戰鬥力的村幹部隊伍,我們的各項工作就不可能出成效。」這是盧正雄從事多年駐村工作的經驗之談。2017年初,他剛進駐桃花江鎮金花橋村,便發現村支「兩委」班子內部有矛盾,互相不通氣,這導致有些工作很難開展。
  • ...胸中就有多少真情丨安順市平壩區十字鄉九甲村駐村幹部蔡安安
    我叫蔡安安,2017年5月,我被選派到十字鄉九甲村參加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第一次踏入九甲的土地,我便被她獨特的氣質吸引了。這裡青山綠水,層巒疊翠,有著一份獨到的天然風韻。蔡安安(左)與其他幹部一起查看危改戶的施工進度在九甲當駐村幹部,「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參與大小事務是常態,不勝枚舉。有那麼一件事讓我印象深刻。
  • 大東山下,扶貧花開——一位駐村幹部的扶貧之路
    晚上,根據駐村幹部管理文件規定的「五天四晚」要求,要在村裡住,經常在朝天村黨群服務中心辦公室整理扶貧臺帳報表,錄入、完善《廣東扶貧信息系統平臺》,或者打著手電下村小組夜訪貧困戶及傳達最新扶貧會議精神、落實相關扶貧政策,半夜三更回到住所才能睡覺是經常的事。
  • 畫好駐村幹部「自畫像」
    駐村幹部作為決勝脫貧攻堅的「主力軍」,如何發揮自身優勢,拿出「繡花功夫」,在脫貧一線「啃硬骨頭」,帶領貧困群眾謀發展,就要找準自身定位,明確目標計劃,拿出具體舉措,使出「渾身解數」,畫好「自畫像」。畫一隻勤勞的「小蜜蜂」,紮根貧困山村,用情為民解困。
  • 《我的扶貧故事》徵稿選登⑨——駐村駐心顯真情 敢闖敢試留芳名
    駐村駐心顯真情 敢闖敢試留芳名——記察右中旗黃羊城鎮大北村駐村第一書記 王鑫王鑫,女,中共黨員,察右中旗二中的一名物理老師。2017年3月,響應國家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號召,離開三尺講臺,主動投身到脫貧攻堅第一線實踐鍛鍊,2018年4月以來任黃羊城鎮大北行政村駐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隊長。
  • ...結對幫扶讓我找回一個「家人」|麻江縣賢昌鎮賢昌村駐村幹部陳澤
    我與吳春勇不僅僅是幫扶與被幫扶的關係,他更像是我的家人。我叫陳澤,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麻江縣賢昌鎮賢昌村一名駐村幹部。2016年,通過幹部結對幫扶,我認識了貧困戶吳春勇,也因此和他結下了不解之緣。2016年接到幫扶任務後,心裡很擔心自己的幫扶工作做不好,完成不了扶貧任務,愧對黨組織的信任,就這樣懷著忐忑心裡進村了。  第一次見面,在我講明來意後,他開始斷斷續續地跟我介紹自己情況。看著他言語吃力的的樣子,我在一旁都替他緊張了半天。等他說完後,我們都沒說話了,互相微笑看著對方,就這樣在尷尬中我們相識了。
  • 【講講法院人的扶貧故事】扶貧地秤顯真情,真心幫扶暖人心 ——記...
    【講講法院人的扶貧故事】扶貧地秤顯真情,真心幫扶暖人心 ——記洮南市那金鎮裡仁村駐村幹部王立軍 2020-12-20 18: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貧困鄉裡來了24位駐村幹部
    在全國52個掛牌督戰貧困縣之一的甘肅岷縣,甘肅農業大學的24位駐村幹部用行動書寫了一份助力脫貧攻堅的高質量答卷。「甘肅農業大學的優勢在於技術和人才。一方面,我們注重培訓村幹部和種植養殖大戶,通過傳幫帶的形式,為村裡培養更多的致富帶頭人;另一方面,我們注重觀念引導、扶貧扶志,讓更多人認識到知識改變命運,認識到自力更生脫貧致富。」
  • 開班了村紅④|一位駐村幹部的十二時辰
    村紅》,每期選擇一位有故事的鄉村「精英」,通過微紀錄片+對話,看看他們的動人故事,感受他們的蓬勃向上之力!節目還邀請到川劇名角馮韻穎、媒體人李旭、「網紅」主播範華等青年專家導師加盟,幫助新青年們get新技能、實現小目標,或者滿足一個小心願。
  • 韶華不負檢察藍 情滿脫貧致富路——駐村幹部時智峰的幫扶事跡
    2015年12月被院黨組派駐到陵頭鎮沙古堆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2018年1月任駐村工作隊隊長。時智峰同志三次榮獲「平頂山市優秀檢察幹警」、被平頂山市檢察院記「個人三等功」三次、連續四年被評為汝州市扶貧工作先進個人、汝州市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時智峰同志用執著的信念,務實的行動,認真的態度突出檢察扶貧力量,造福全村群眾,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 「我的扶貧故事」春去秋來扶貧情|興義市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幹部劉鑫
    我是劉鑫,春去秋來,時光荏苒,從2019年7月被下派至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扶貧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而我作為一名幫扶幹部心連心幫扶貧困戶也有了兩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我和一起來駐村的四位駐村幹部,還有五位村幹部,更有在南盤江鎮和興義市自然資源局的一百餘位幫扶責任人一起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
  • 土城子駐村工作隊長兼第一書記高宏宇:植根脫貧熱土奉獻扶貧真情
    內蒙古青城融媒網(記者高申)個子不高,鄉音濃重,一副忙忙碌碌的樣子,這就是烏蘭察布市自來水公司駐集寧區白海子鎮土城子村駐村工作隊長兼第一書記高宏宇給人的第一印象。兩年來,這個自來水公司的基層幹部,在集寧區這個偏僻的小山村,用苦幹、實幹的務實精神,俯下身子紮根基層、為民解憂,一件件、一樁樁真情幫扶的事跡如涓涓細流溫潤著百姓的心田。提起高宏宇,村民們無不豎起大拇指,「高書記辦事公道,心裡裝著百姓,村民們信服他」。
  • 扶貧新機制:駐村幫扶工作隊的組織、運作與功能
    總體觀之,該類研究主要分析駐村工作開展的宏觀制度背景以及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多在政策上演繹分析,較少深入探討實際問題,因而顯得寬泛有餘,深度不足。  微觀層面的駐村工作隊研究則聚焦村莊,主要從駐村幹部與村兩委的關係入手,分析駐村幹部的作用和相關駐村制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