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主任,進來我家看看嘛,我家環境衛生變乾淨了……」 「龍主任,我家的茶園長勢喜人,感謝有你給我協調得到小額信貸資金支持阿……」 「龍主任,我們整個村太陽能路燈都亮了,群眾夜間出行好方便喲……」 …… …… 一聲聲親切的稱呼,一個個變化的「報告」,聽得讓龍海榮感到無比的暖心和自豪,深感這既是鞭策與責任,也是當地老百姓對他工作認可的表達。 這個 「龍主任」真名叫龍海榮,是雷山縣農村信用社工作了30多年、2019年7月辦理了內退的一名普通員工。 2019年9月,雷山縣委縣政府調動全縣三分之二幹部分赴脫貧攻堅第一線,推進高質量脫貧摘帽,縣聯社黨委高度重視,積極響應,並派龍海榮到農信聯社的幫扶點達地水族鄉的排老村駐村開展幫扶工作。 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出發。當龍海榮走進排老村的那一刻,眼前的髒、亂、差狀況無法用文字表達,心中的憧憬瞬間跌入低谷。 儘管如此,第二天,他便開始「走村串戶」,用了半個多月時間,把全村7個村民小組的206戶走了一遍,得出幫扶結論:排老村的脫貧攻堅要在「扶」上下苦功。
用「真心」幫扶 贏得貧困戶認可
「你說什麼我聽不懂,你快點走,不要耽誤我的活路!……」 剛開始接觸群眾,由於苗話與水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語言元素。言語雖然不通,反而讓這個苗家漢子更加堅定未實現貧困群眾撕掉「貧困」標籤目標不罷休的決心。於是,他邊統籌好村裡的脫貧工作,邊學常用的「吃飯、喝酒、身體好不好」等水話,通過一次次走村竄戶拉家常、交心談心,學會了簡單的水話並得到群眾的接受。 排老組的王庭義,家有7口人,其中5人都是小孩,最大的讀高一,最小的才上幼兒園,典型的因學致貧戶。在2019年7月縣脫貧攻堅的一次檢查中,因環境衛生差的問題導致其幫扶幹部被通報批評。這名幫扶幹部請產假後,其負責幫扶戶的幫扶工作就由龍海榮來接替完成。2019年11月中旬的一天,第一次來到王庭義家時不理不睬。儘管這樣,龍海榮不僅利用走訪日拜訪、周末王庭義子女放學在家時間去宣傳和教育,向他們宣傳黨的扶貧惠民、教育扶貧、小額信貸、破舊房改造等政策,宣講搞好環境衛生是讓自己坐著舒服又不易生病的環境等等,再後來去他家時,他主動叫龍海榮進屋並遞來板凳讓坐,才有了開頭那句「龍主任,進來我家看看嘛,我家環境衛生變乾淨了……」的邀請。
用「真情」幫扶 贏得群眾信任
「龍主任,今年我家穀子收成好,可小孩子生病,不能外出打工,大米吃不完,只好釀酒來賣……」 「龍主任,今年我還種兩個兒子家的名下田,大米有多,我們兩個老的又不方便抬去市場賣,你能不能幫我們拉去雷山縣城裡推銷換點錢?……」 2019年12月的一天,半坡組潘承武、高調組的王應良分別打來電話向龍海榮請求幫忙。排老村屬於邊遠村寨,農副產品銷不出去,成了經濟發展的瓶頸,於是利用去雷山匯報工作的機會,給在縣城的親朋好友逐個打電話聯繫要「訂單」,當起了農副產品的推銷員。
用「責任」幫扶 為民排憂解難
剛駐村時,村裡有一個40多戶的小組還沒有安裝路燈,夜間出門極不方便,村民們的呼聲很大。在了解相關情況後,2020年1月初,龍海榮以幫扶單位信用聯社駐村及資助的名義,組織召集村兩委召開專題會議並達成共識,在2020年春節前就完成了從與承建方籤定合同、到完成安裝使用的全部過程--即用縣信用聯社資助的部分資金6萬元為半坡組安裝了21盞太陽能路燈。燈亮起來了,夜路好走多了,半坡組在2020年過上了一個別樣的春節,排老村也因此實現了組組通路燈的目標。每當路過這個村寨時,村民們總會滿意的說:「龍主任,我們整個村各自然寨的太陽能路燈都亮了,群眾夜間出行好方便喲!……」用「擔當」幫扶 助貧困戶發展產業
駐村近兩年來,龍海榮積極發揮聯絡員的作用,上傳下達相關文件,報送相關數據,採集相關信息,與村兩委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有序地開展住房條件、基礎設施建設等排查工作。通過幫扶單位縣信用聯社資助的7.2萬元資金,整合縣財政劃撥的舊房改造資金對全村破舊房屋進行改造及串戶路的硬化,完成老舊住房通風漏雨專項整治54戶,危房改造4戶,易地扶貧搬遷62戶244人,串戶路硬化5.1千米,實現戶戶通硬化路,新增移動垃圾池2個,全村飲水安全實現全覆蓋,投入47萬元修建的2.78公裡產業路已完工,基礎設施建設大大改善。貧困人口從2014年的103戶452人、貧困發生率為3.47%的深度貧困村,到2019年底,實現了貧困戶貧困人口「雙清零」。 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住房條件達標,「兩不愁三保障」得到了有效解決,脫貧摘帽之後還要確保農民增收,鞏固脫貧成果,這讓龍海榮把目光投向產業發展上。 結合村裡實際情況,經幾次召集村民代表共商適合排老村發展的產業,確定以大力發展茶葉產業、林下養雞為重點,並向有關部門申請產業發展項目及資金。通過與村幹部、駐村工作組的協同努力,排老村2019年對原有茶園改造提升827畝,新種茶園248.8畝,已產生效益315畝。排老組王庭高戶,2018年種植30多畝的綠茶,2019年需擴大規模,增加種植規模到50多畝,但因缺乏資金。通過與達地信用社協調,讓王庭高獲得信貸資金支持,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也讓他摘掉了貧困的帽子。每當遇到龍海榮,王庭高總會心懷感激地說:「龍主任,我家的茶園長勢喜人,感謝有你給我協調得到小額信貸資金支持,有空來家坐坐,品嘗我的茶啊……」 一枝一葉總關情, 傾情扶貧換真心!「龍主任,你到我們村來搞扶貧工作,開始時對你沒寄予太多的期望,以為你來混混日子的,一段時間就會回去了,現在回頭看來,你來排老近兩年時間,為村裡做了太多實實在在的事情,我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你的駐村工作我們是認可的……」這是村支書對龍海榮的駐村評價。村民們也漸漸地對這位來自信用社的「駐村幹部」改變了看法,現在老百姓已喜歡上了這位帶著眼鏡斯斯文文,幹起工作雷厲風行的「龍主任」,無論大小事情都去叫他幫忙…… 汗水澆灌收穫,實幹篤定前行。排老村經過扶貧攻堅的洗禮,人們思想觀念發生了質的變化,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觀,假如鄉村振興大戰略仍需要他去參與,他將義毫不猶豫地去參與,共建鄉村美好未來!
通訊員 譚標
校檢 劉婧
編輯 熊瑛 張文俊
編審 陳乾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