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扶情 心裡暖——貴州雷山派駐達地鄉排老村駐村幹部龍海榮的故事

2020-12-23 天眼新聞

「龍主任,進來我家看看嘛,我家環境衛生變乾淨了……」  「龍主任,我家的茶園長勢喜人,感謝有你給我協調得到小額信貸資金支持阿……」  「龍主任,我們整個村太陽能路燈都亮了,群眾夜間出行好方便喲……」  ……  ……  一聲聲親切的稱呼,一個個變化的「報告」,聽得讓龍海榮感到無比的暖心和自豪,深感這既是鞭策與責任,也是當地老百姓對他工作認可的表達。  這個 「龍主任」真名叫龍海榮,是雷山縣農村信用社工作了30多年、2019年7月辦理了內退的一名普通員工。  2019年9月,雷山縣委縣政府調動全縣三分之二幹部分赴脫貧攻堅第一線,推進高質量脫貧摘帽,縣聯社黨委高度重視,積極響應,並派龍海榮到農信聯社的幫扶點達地水族鄉的排老村駐村開展幫扶工作。  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出發。當龍海榮走進排老村的那一刻,眼前的髒、亂、差狀況無法用文字表達,心中的憧憬瞬間跌入低谷。   儘管如此,第二天,他便開始「走村串戶」,用了半個多月時間,把全村7個村民小組的206戶走了一遍,得出幫扶結論:排老村的脫貧攻堅要在「扶」上下苦功。

用「真心」幫扶  贏得貧困戶認可

「你說什麼我聽不懂,你快點走,不要耽誤我的活路!……」  剛開始接觸群眾,由於苗話與水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語言元素。言語雖然不通,反而讓這個苗家漢子更加堅定未實現貧困群眾撕掉「貧困」標籤目標不罷休的決心。於是,他邊統籌好村裡的脫貧工作,邊學常用的「吃飯、喝酒、身體好不好」等水話,通過一次次走村竄戶拉家常、交心談心,學會了簡單的水話並得到群眾的接受。   排老組的王庭義,家有7口人,其中5人都是小孩,最大的讀高一,最小的才上幼兒園,典型的因學致貧戶。在2019年7月縣脫貧攻堅的一次檢查中,因環境衛生差的問題導致其幫扶幹部被通報批評。這名幫扶幹部請產假後,其負責幫扶戶的幫扶工作就由龍海榮來接替完成。2019年11月中旬的一天,第一次來到王庭義家時不理不睬。儘管這樣,龍海榮不僅利用走訪日拜訪、周末王庭義子女放學在家時間去宣傳和教育,向他們宣傳黨的扶貧惠民、教育扶貧、小額信貸、破舊房改造等政策,宣講搞好環境衛生是讓自己坐著舒服又不易生病的環境等等,再後來去他家時,他主動叫龍海榮進屋並遞來板凳讓坐,才有了開頭那句「龍主任,進來我家看看嘛,我家環境衛生變乾淨了……」的邀請。

用「真情」幫扶   贏得群眾信任

「龍主任,今年我家穀子收成好,可小孩子生病,不能外出打工,大米吃不完,只好釀酒來賣……」  「龍主任,今年我還種兩個兒子家的名下田,大米有多,我們兩個老的又不方便抬去市場賣,你能不能幫我們拉去雷山縣城裡推銷換點錢?……」   2019年12月的一天,半坡組潘承武、高調組的王應良分別打來電話向龍海榮請求幫忙。排老村屬於邊遠村寨,農副產品銷不出去,成了經濟發展的瓶頸,於是利用去雷山匯報工作的機會,給在縣城的親朋好友逐個打電話聯繫要「訂單」,當起了農副產品的推銷員。

用「責任」幫扶 為民排憂解難

剛駐村時,村裡有一個40多戶的小組還沒有安裝路燈,夜間出門極不方便,村民們的呼聲很大。在了解相關情況後,2020年1月初,龍海榮以幫扶單位信用聯社駐村及資助的名義,組織召集村兩委召開專題會議並達成共識,在2020年春節前就完成了從與承建方籤定合同、到完成安裝使用的全部過程--即用縣信用聯社資助的部分資金6萬元為半坡組安裝了21盞太陽能路燈。燈亮起來了,夜路好走多了,半坡組在2020年過上了一個別樣的春節,排老村也因此實現了組組通路燈的目標。每當路過這個村寨時,村民們總會滿意的說:「龍主任,我們整個村各自然寨的太陽能路燈都亮了,群眾夜間出行好方便喲!……」用「擔當」幫扶   助貧困戶發展產業

駐村近兩年來,龍海榮積極發揮聯絡員的作用,上傳下達相關文件,報送相關數據,採集相關信息,與村兩委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有序地開展住房條件、基礎設施建設等排查工作。通過幫扶單位縣信用聯社資助的7.2萬元資金,整合縣財政劃撥的舊房改造資金對全村破舊房屋進行改造及串戶路的硬化,完成老舊住房通風漏雨專項整治54戶,危房改造4戶,易地扶貧搬遷62戶244人,串戶路硬化5.1千米,實現戶戶通硬化路,新增移動垃圾池2個,全村飲水安全實現全覆蓋,投入47萬元修建的2.78公裡產業路已完工,基礎設施建設大大改善。貧困人口從2014年的103戶452人、貧困發生率為3.47%的深度貧困村,到2019年底,實現了貧困戶貧困人口「雙清零」。  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住房條件達標,「兩不愁三保障」得到了有效解決,脫貧摘帽之後還要確保農民增收,鞏固脫貧成果,這讓龍海榮把目光投向產業發展上。  結合村裡實際情況,經幾次召集村民代表共商適合排老村發展的產業,確定以大力發展茶葉產業、林下養雞為重點,並向有關部門申請產業發展項目及資金。通過與村幹部、駐村工作組的協同努力,排老村2019年對原有茶園改造提升827畝,新種茶園248.8畝,已產生效益315畝。排老組王庭高戶,2018年種植30多畝的綠茶,2019年需擴大規模,增加種植規模到50多畝,但因缺乏資金。通過與達地信用社協調,讓王庭高獲得信貸資金支持,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也讓他摘掉了貧困的帽子。每當遇到龍海榮,王庭高總會心懷感激地說:「龍主任,我家的茶園長勢喜人,感謝有你給我協調得到小額信貸資金支持,有空來家坐坐,品嘗我的茶啊……」  一枝一葉總關情, 傾情扶貧換真心!「龍主任,你到我們村來搞扶貧工作,開始時對你沒寄予太多的期望,以為你來混混日子的,一段時間就會回去了,現在回頭看來,你來排老近兩年時間,為村裡做了太多實實在在的事情,我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你的駐村工作我們是認可的……」這是村支書對龍海榮的駐村評價。村民們也漸漸地對這位來自信用社的「駐村幹部」改變了看法,現在老百姓已喜歡上了這位帶著眼鏡斯斯文文,幹起工作雷厲風行的「龍主任」,無論大小事情都去叫他幫忙……   汗水澆灌收穫,實幹篤定前行。排老村經過扶貧攻堅的洗禮,人們思想觀念發生了質的變化,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觀,假如鄉村振興大戰略仍需要他去參與,他將義毫不猶豫地去參與,共建鄉村美好未來!

通訊員 譚標

校檢 劉婧

編輯 熊瑛 張文俊

編審 陳乾熙

相關焦點

  • 韶華不負檢察藍 情滿脫貧致富路——駐村幹部時智峰的幫扶事跡
    2015年12月被院黨組派駐到陵頭鎮沙古堆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2018年1月任駐村工作隊隊長。時智峰同志三次榮獲「平頂山市優秀檢察幹警」、被平頂山市檢察院記「個人三等功」三次、連續四年被評為汝州市扶貧工作先進個人、汝州市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時智峰同志用執著的信念,務實的行動,認真的態度突出檢察扶貧力量,造福全村群眾,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 汝州市檢察院駐村幹部時智峰:韶華不負檢察藍 情滿脫貧致富路
    2015年12月被院黨組派駐到陵頭鎮沙古堆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2018年1月任駐村工作隊隊長。時智峰同志三次榮獲「平頂山市優秀檢察幹警」、被平頂山市檢察院記「個人三等功」三次、連續四年被評為汝州市扶貧工作先進個人、汝州市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時智峰同志用執著的信念,務實的行動,認真的態度突出檢察扶貧力量,造福全村群眾,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 「我的扶貧故事」春去秋來扶貧情|興義市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幹部劉鑫
    我是劉鑫,春去秋來,時光荏苒,從2019年7月被下派至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扶貧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而我作為一名幫扶幹部心連心幫扶貧困戶也有了兩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我和一起來駐村的四位駐村幹部,還有五位村幹部,更有在南盤江鎮和興義市自然資源局的一百餘位幫扶責任人一起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
  • 「我的扶貧故事」只爭朝夕 不負韶華丨普安縣新店鎮花月村駐村幹部...
    2017年11月17日,單位領導打電話給我,讓我到普安縣新店鎮花月村駐村一段時間。我只說了一句:「我堅決服從上級安排。」當時我來駐村,花月村基礎條件較差,是普安縣44個貧困村之一。貧困基數大,產業單一,大部分群眾都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再加上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金不可能覆蓋所有農戶,致使花月村村民矛盾糾紛普遍。
  • ...故事」脫貧必須抓產業和就業|望謨縣大觀鎮團結村駐村幹部黎崇嶺
    時間回溯到2018年10月12日,我的駐村故事就此展開。初到望謨縣大觀鎮團結村時,這裡於我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因工作關係我與這片土地打過多次交道,陌生的是我對脫貧攻堅工作還比較茫然,不知從何下手。黎崇嶺(左一)為村民送去衣物我叫黎崇嶺,是望謨聯社派駐大觀鎮團結村駐村幹部。
  • 駐村幹部:青春在脫貧一線閃耀 脫貧路上幸好有你
    初冬的大慶,記者驅車來到駐村幹部身邊,用紙筆記錄他們的幫扶故事,用快門定格他們帶領村民走向富裕的喜人瞬間。12月3日,市交通運輸局派駐林甸縣東興鄉旭日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孫立秋和村幹部、種糧大戶們,進完糧倉、再上堤壩,一起研究著如何壯大水稻深加工產業,促進全體村民增收致富,確保貧困群眾脫貧不返貧。
  • ...扶貧故事」真心幫扶解難題丨貴安新區馬場鎮馬鞍村駐村幹部李志文
    2015年,我到貴安新區馬場鎮馬鞍村擔任駐村幹部。駐馬鞍村工作以來,我積極訪民情察民意,為整村經濟發展建言獻策,盡心盡力為村民解決難題,村民們都親切地叫我「小李」。  在走訪中,我了解到太平組自來水管年久失修,多處漏水嚴重,另馬鞍組村民反映,自來水水泵電機損壞一月餘,兩組村民生活用水受到影響,我看在眼裡急在心中。
  • ...結對幫扶讓我找回一個「家人」|麻江縣賢昌鎮賢昌村駐村幹部陳澤
    我與吳春勇不僅僅是幫扶與被幫扶的關係,他更像是我的家人。我叫陳澤,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麻江縣賢昌鎮賢昌村一名駐村幹部。2016年,通過幹部結對幫扶,我認識了貧困戶吳春勇,也因此和他結下了不解之緣。2016年接到幫扶任務後,心裡很擔心自己的幫扶工作做不好,完成不了扶貧任務,愧對黨組織的信任,就這樣懷著忐忑心裡進村了。  第一次見面,在我講明來意後,他開始斷斷續續地跟我介紹自己情況。看著他言語吃力的的樣子,我在一旁都替他緊張了半天。等他說完後,我們都沒說話了,互相微笑看著對方,就這樣在尷尬中我們相識了。
  • 「我的扶貧故事」點滴小事見幫扶大義丨沿河自治縣甘溪鎮桑木村駐...
    我叫任旭剛,2019年8月成為貴州銅仁沿河自治縣西部計劃志願者,同年8月12日,我被派駐到沿河縣甘溪鎮桑木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任旭剛(圖中)與攻堅隊成員研判工作到村第一天,作為「小白」的我便跟著駐村第一書記到四個自然寨走訪,這讓我對桑木村的村情有了初步了解。  走訪途中,書記對我說,「桑木村村情複雜,工作量大,要多出力、配合原有幹部將桑木村的工作支撐起來。」
  • 張家界市開展駐村幫扶工作紀實:「駐村鐵軍」踐初心
    「駐村鐵軍」踐初心 ——我市開展駐村幫扶工作紀實 張家界日報 田育才 杜龍程 趙舶帆 深冬時節,放眼張家界大地,從田間地頭、農家小院,到扶貧車間、產業基地,到處活躍著駐村幹部的身影,他們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讓一個個貧困村舊貌換新顏。
  • 「我的扶貧故事」相識是緣 幫扶是責丨普定縣貓洞鄉中巖村第一書記...
    「好的,我問有什麼政策再告訴你」「我是聽我村一個殘疾人給我說,縣殘聯對創業的殘疾人有項目幫扶,你能不能請他們來我的店看看,可以的話幫我一把。」  「好的,如果有,我請他們來你的店裡看看。」  這是我與結對幫扶的貧困戶的日常交流,雖然我已調離原單位,但我們之間沒有生疏,像親戚一樣熱情,像朋友一樣坦誠。
  • ...幫扶,小康路上不掉隊丨施秉縣牛大場鎮吳家塘村駐村幹部吳思遠
    我叫吳思遠,2019年6月,作為施秉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選派的新一屆輪戰區駐村幹部,我來到施秉縣牛大場鎮吳家塘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剛開始開展駐村幫扶工作時,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總怕做不好而對不起群眾。去年的盛夏,我第一次來到吳家塘村曾家灣組貧困戶曾興明家,來的途中,老隊員就介紹說,這戶是我們幫扶的特困貧困戶。
  • ...的扶貧故事」攜手村民謀發展丨赫章縣古基鎮長衝村駐村幹部吉永斌
    我叫吉永斌,是赫章縣古基鎮長衝村駐村幹部。2018年3月,我到古基鎮長衝村擔任第一書記,2020年8月,根據組織調整安排,我成為古基鎮長衝村的一名駐村幹部。 作為一名黨員駐村幹部,在近三年來的駐村工作中,我始終堅持吃住在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 貴州大方:駐村幹部「鐵拐李」的三個「戰場」
    這是大方公路管理段選派到果瓦鄉隆裡村的駐村幹部李航陳的錚錚誓言。李航陳因為在駐村期間騎車走訪貧困戶時腿被摔傷,仍拄著拐杖堅持工作,被村民和鄉村幹部呼之為「鐵拐李」。他駐村以來,連續轉戰三個戰場,從黔西北的大方轉戰到川黔邊境,又從川黔邊境轉戰黔東南的從江,但無論哪個戰場,身為一名老兵的他,都全力以赴,打準打好。
  • 扶溝縣大李莊鄉馮老村鮮桃賣得好
    7月6日,在扶溝縣大李莊馮老村的桃園裡,河南農業大學派駐扶溝縣馮老村的新任第一書記蘇楠正在為貧困戶劉漢民直播賣桃,這是蘇楠第三次為果農直播賣桃,也是他度過的最有意義的黨日。
  • 貴州師範學院駐村隊員宋建強:在第二故鄉真心為「親人」做點事 我...
    2019年9月,來自山東的我帶著貴州師範學院一萬多名師生的信任和囑託,來到峨嶺關—印江縣峨嶺街道唯一一個深度貧困村擔任駐村幹部,我深知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因為投身貴州的扶貧事業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面對困難挑戰和繁重的工作任務,我處理好扶貧與工作和生活的現實矛盾,以奮鬥者的姿態一往無前,開始了扶貧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以村為家 真幫實扶|榕江縣朗洞鎮岑向村的駐村...
    我叫舒均遊,是黔東南州應急管理局派駐榕江縣朗洞鎮岑向村的駐村幹部。在妻子身懷六甲、父母年邁多病、孩子年幼無知的現實家庭困難面前,我毅然服從組織安排,於2019年6月到榕江縣朗洞鎮岑向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我深知在基層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狠抓政策落實、工作落實、責任落實。
  • 我的扶貧故事|林文全:用真心、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贏民心...
    我叫林文全,是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派駐黎平縣雙江鎮高構村的第一書記。從踏進高構村的那一刻,我把高構村脫貧攻堅的使命扛在肩上,內心把群眾謀發展促脫貧的願望作為工作出發點,把幫扶「造血」放在工作落腳點。我了解到村民多年來有建設文化廣場的想法,只有攻克這個難題才能得到群眾認可和信任,我向有關部門爭取到資金共20萬元,與村委提出建設廣場的建議,帶領村幹部到廣場與涉及徵地的村民多次溝通,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最終打動了所有徵地戶,籤訂了徵地協議,艱難拔下修建文化廣場的最後一顆釘子。
  • 甘南州臨潭縣:篝火燃在龍元山村民心裡
    「元宵篝火祖祖輩輩都在燒,但為了防住病毒,今年停了大家都是理解的,心裡的篝火不滅就行。」 龍元山村的一位老人說。位於甘南州東部的臨潭縣王旗鎮龍元山村住著216戶群眾,地處偏遠,但鄰裡親厚,村民間日常交流走動頻繁。
  • 央企駐村幹部變身主播:既要吆喝也要唱歌
    今年,央企共投入32.01億元幫扶246個定點扶貧縣,也派出了許多駐村幹部,其中一些人成了網紅縣長、網紅書記。----------------「小信(新)帶貨,這是說明信任我們的品質嘛。」穿著一身白色襯衫,坐在直播間裡的張國良,風趣地回應著網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