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點滴小事見幫扶大義丨沿河自治縣甘溪鎮桑木村駐...

2020-12-24 天眼新聞

我叫任旭剛,2019年8月成為貴州銅仁沿河自治縣西部計劃志願者,同年8月12日,我被派駐到沿河縣甘溪鎮桑木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

任旭剛(圖中)與攻堅隊成員研判工作到村第一天,作為「小白」的我便跟著駐村第一書記到四個自然寨走訪,這讓我對桑木村的村情有了初步了解。  走訪途中,書記對我說,「桑木村村情複雜,工作量大,要多出力、配合原有幹部將桑木村的工作支撐起來。」聽到書記的話後,當時心裡沒有一點兒底,有些懷疑自己能否做好駐村幫扶工作。  當天晚上,村裡召開了工作安排會。會上,村主任、村民代表集體反映了村裡已陸續斷水十多天的問題,且本村常年存在季節性缺水問題,每到枯水季節,村民就得四處挑水。  為解決村民用水問題,次日一早,村主任就帶著我們去查看村裡水源點的出水情況。該水源點隱藏於異常狹窄的山洞裡,需要側著身子,小心翼翼地慢慢移動進去,經過20多分鐘的艱難行進,我們才深入到洞穴,走進水源點才發現,水流量不僅小,水源周圍還圍繞著生活垃圾,存在著被汙染的風險。  回村後,我立即向鎮裡寫了一份關於新建水源點的申請報告,但報告寫上去還需要時間審批,如何解決百姓用水的燃眉之急又成了一個難題,在村每日例會的討論下,村指揮部決定聯繫縣消防隊請求支援。  為從根源上解決桑木村的飲水問題,確保村民飲水安全,我同村幹部多次翻山越嶺尋找新的水源,並開展丈量路程等工作,為新建水源點提供合理可行數據支撐和實施路徑。今年5月,桑木村新建水源點項目得以完成,切實從根源解決了村內季節性缺水的問題,全村的生產生活用水已得到保障。

任旭剛(右二)開展入戶宣傳為進一步做好群眾幫扶工作,在完成每日信息錄入工作後,我常常去貧困戶家入戶走訪,及時了解貧困戶當前訴求,在與他們的日常接觸中,我們熟識起來了。  我包保的一戶貧困戶,住房條件和家庭收入都存在較大問題,窗戶是用膠布蒙上的,樓板破損嚴重,入戶路及廚房地面坑坑窪窪,也沒有穩定收入來源,隨時都有返貧風險。  回到村委會後,我立馬與村指揮長協商該戶的幫扶措施,為其申請到透風漏雨整治專項資金,重新裝訂樓板,協助該戶硬化入戶路和平整室內地面。在低保動態調整中,我建議將該戶3人一併納入低保戶,並為其爭取到一個公益性崗位名額,解決了他們一家的收入問題。  現在,他們一家見到我們都會微笑著打招呼,也常常把感謝黨和政府的話掛在嘴邊。  通過一次又一次幫群眾做實事、做好事,無形中,我與群眾的關係更近了。每次到群眾家中時,他們都非常熱情地接待我,對我噓寒問暖就像對待「親戚」一樣,讓我的工作有了別樣的溫度。  在桑木村工作的每一天,我都感到無比充實,雖然工作環境有些艱苦,但正是艱苦的環境褪去了我的浮躁,更加激勵著我對工作的無限熱情,我深切地感受到用真心、真情換來群眾的認同與尊重是多麼的幸福。   在很多人眼中最為雞皮蒜毛的「小事」,恰恰是群眾最為關心的「大事」,只有認認真真地做好每一件最不起眼的「小事」,才能更好地開展扶貧幫扶工作。在我看來,做好每一件「小事」,就是幫扶最大的意義和成功。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盛道利 整理

見習編輯 吳一凡

編輯 徐然

編審 楊儀 肖慧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沿河情愫丨沿河自治縣夾石鎮堰田村駐村幹部...
    2020年農曆新年放假前夕,單位領導打來電話告訴我,因為工作安排臨時有變,單位商議後決定派我替換同事前去銅仁市沿河自治縣夾石鎮開展駐村督戰工作。我剛新婚不久,擔心妻子有意見,但轉念一想,妻子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絕不會不贊同我去,就這樣我答應了下來。新年剛過,我便到了沿河自治縣夾石鎮堰田村開始了我的第三次沿河駐村幫扶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黑牛」的確「牛」|沿河自治縣曉景鄉高寨村駐村...
    我叫任柏風,是貴州省銅仁市沿河自治縣曉景鄉曉景完小的教師。2020年2月,我被選派到曉景鄉高寨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有幸成為了村脫貧攻堅指揮部的一員。記得還是在讀高中的時候,因我黑而瘦的緣故,同學們給我起了「黑牛」這個外號,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凡認識我的人都叫我「黑牛」。作為土生土長的本村人,進村入戶中,「黑牛公」「黑牛叔」這樣的稱呼不絕於耳。就是這熟悉而親切的稱呼,讓我更堅定了做好駐村幫扶工作的信心和決心。
  • 「我的扶貧故事」為「我們村」貢獻自己微薄之力丨沿河自治縣淇灘...
    不知從何時起,我口中所說的「我們村」不再是老家那個土生土長的村,而是我的幫扶責任村。作為戰鬥在脫貧攻堅一線的一員,我時刻秉持著一心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心,為「我們村」走向致富之路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 「我的扶貧故事」「獨生女」成長為「百家妹」|沿河自治縣黑水鎮...
    這一年,我曾無數次想過,倘若到了年老八十的時候,我與後輩講起這段駐村歲月,一定會將故事講得很精彩,而我的臉上一定有著光……  我叫蔡苑,是沿河自治縣黑水鎮大山村的一名攻堅隊隊員。在進村幫扶之前,剛考入沿河自治縣融媒體中心,我的家鄉在納雍,跟沿河一樣,也是今年脫貧出列的九個縣之一。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幫扶二三事 囑託「抱怨」和笑臉丨沿河自治縣...
    父親的囑託  2018年4月2日,懷著一顆既興奮又忐忑的心開始了我的駐村幫扶之旅。  當父親得知我已駐沙子街道魚塘村開展工作,便娓娓道來……父親當年作為局黨委分工包片聯繫沙子片區工作,期間,因魚塘村十分偏遠貧困,父親曾多次住在這裡開展扶貧及其他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為民守初心 用心用情戰脫貧|沿河自治縣中界...
    我叫楊波,是沿河自治縣衛生健康局職工,2018年3月底,我被組織派到沿河自治縣中界鎮蛟壩村任駐村第一書記。當時,駐村工作對我來說是一片空白,什麼都不會,什麼都要學,壓力很大。第一次駐村就參加村裡的低保核查、評定工作,這項工作繁雜而又容易產生矛盾,但我沒有選擇,只有盡力去做,核查、評定結束,沒想到還收到了意想不到效果。在低保核查工作中,全村有33戶60人是初步享受對象,我與同事通過多次走訪調查,做群眾思想工作,講有關低保政策,最終鎖定11戶13人享受低保。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細行修身丨沿河自治縣土地坳鎮堆山村第...
    我叫楊洪,是沿河自治縣土地坳鎮堆山村第一書記。2019年3月,我帶著水壺、裝滿赤誠,踏進堆山村這片貧瘠的土地。我的室友楊明軍說。楊洪工作中內業資料要求「四卡合一」,必須將鎮裡學生的年級更換成2020年秋季學期所讀年級。我的包保戶中有一小孩之前就讀三年級,現需改為四年級,在「四卡合一」上我並沒有塗改,而選擇了重新填寫。
  • 「我的扶貧故事」「撿」回來的生命|沿河自治縣駐村幹部楊箭
    我叫楊箭,是沿河自治縣人大辦公室派駐中界鎮聯山村的駐村幹部。這是我第二次到聯山村開展駐村工作了,第一次是2016年到2018年,第二次是2019年8月至今。   楊箭(右一)帶領村民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幾年駐村工作,我的敬業精神和誠摯態度得到了群眾的一致認可。
  • ...通過了老鄉們的「閱卷」丨沿河自治縣中寨鎮大宅村駐村幹部安應
    我叫安應,是沿河自治縣中寨鎮大宅村駐村幹部。大宅村位於中寨鎮東南部,海拔1334米,距縣城65公裡,全村12個村民組,292戶142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39戶701人,屬一類深度貧困村。安應深夜幫助村民翻新屋頂破瓦2020年1月29日,我到大宅村後發現,脫貧攻堅作戰室裡的資料亂堆亂放,貧困戶一戶一檔、一戶一袋等資料不全,全村人口信息也不全。這導致每次報資料都很難、很慢,當時正是沿河自治縣脫貧攻堅「百日攻堅」階段,時間緊、任務重,我們等不起慢不得。
  • 「我的脫貧故事」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丨沿河土家族自治縣黃土鎮勇敢...
    我叫田勇,今年48歲,是沿河土家族自治縣黃土鎮勇敢村一名普通農民。1歲半失去父親,4歲母親改嫁,先天性近視的我在兩個哥哥的拉扯下長大。  為了早日脫貧致富,我利用小額扶貧貸款政策,貸了3萬元錢發展核桃。由於不懂技術,沒有經過考察,所選的苗,不宜在當地的土壤和氣候中生長,種植的黑桃幾年都沒掛果。不但欠下3萬元銀行貸款,而且還欠了2萬元的私人外債。這對於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好長一段時間,我都無法接受這個現實。
  • 「我的扶貧故事」「你這個小兄弟才懂得起哦!」丨沿河自治縣後坪鄉...
    我立馬來到他家中查看,發現附近沒有水源,只能從距離800米的管道接通水管才有水用。  於是我去村委會拿上工具和水管來到他家,和田維華一起安裝,一口氣幹了3個小時,終於把管道接好了,田維華一擰水龍頭,呼、呼、呼……,連空氣帶水飈了幾下,白譁譁的自來水流了出來。  「太好了,水終於通了。」田維華很是高興,連忙叫我屋裡坐,說馬上煮飯吃。我一邊收拾工具一邊推脫著,好有成就感地回到村裡。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感受群眾的苦惱樂丨道真自治縣河口鎮梅江村...
    放棄企業高薪來到扶貧一線,以實幹苦幹書寫梅江群眾脫貧新篇章。我叫楊陽,2018年3月,通過個人申請和組織挑選,我成為道真自治縣河口鎮梅江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啃「硬骨頭」,還得下硬功夫!我指導成立脫貧攻堅作戰體系,健全了全村脫貧攻堅作戰圖,建立了科學、完備的「一圖一表一臺帳」,為精準扶貧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據,打下了紮實基礎。2018年11月,正值攻堅克難脫貧關鍵時期,加之梅江村前黨總支書記提拔調離。經河口鎮黨委政府研究決定,由我兼任黨總支書記,主持梅江村的全面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丨務川自治縣蕉壩鎮...
    我叫何乾明,是務川自治縣民政局的一名幹部。2018年3月,我被組織選派到蕉壩鎮龍橋村擔任第一書記。  在駐村過程中,我圍繞脫貧攻堅「1+10」文件精神,開展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結合「黨員活動日」活動,深入農家大院、田間地頭為農村黨員群眾面對面上黨課,做通黨員群體思想工作,藉助黨員群體的先鋒模範作用,引導廣大貧困群眾轉變觀念,切實解決貧困群眾「等靠要」惰性思想難題。
  • 「我的扶貧故事」故事不多,宛如一首歌|沿河縣甘溪鎮社會工作服務...
    春去秋來,寒暑易節,我駐村工作時間又有一年了。駐村期間有汗水,有歡笑,有委屈,也有苦惱。「塘邊,塘邊,雨天水塘塘,晴天塘塘水,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娶個媳婦二三年就跑了。五天幹大戰,三天幹小仗」。這是銅仁市沿河縣甘溪鎮塘邊村之前的寫照。
  • 「我的扶貧故事」與群眾同呼吸丨安順市關嶺自治縣百合街道擺布村...
    我叫胡勝陽,今年54歲,關嶺自治縣百合街道擺布村支部書記。擺布村375戶1505人,脫貧戶53戶214人。我堅持把黨建抓在手上,切實加強農村黨員的教育管理,發揮其模範帶頭作用。堅持把脫貧政策落到實處,精準實施教育、醫療、產業、就業、基礎設施等扶貧措施,壓實結對幫扶責任,確保脫貧攻堅不落一人。堅持增收作為重點,發展光伏產業,壯大集體經濟;發展特色產業,為實現穩定脫貧奠定基礎。
  • ...我愛清河村的「親人」們丨沿河自治縣中寨鎮清河村駐村幹部文智宏
    我叫文智宏,今年31歲,是沿河自治縣中寨鎮清河村的一名駐村幹部。清河村從駐村的第一天開始,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來不得絲毫馬虎。連續幾天,我都早早來到會議室,參加當日「一日一學」活動,由於沒有相關駐村工作經驗和理論知識,只好加倍補上。貧困戶田仁安的女兒田海鳳患有紅斑狼瘡病,生活比較困難。在走訪當天晚上,我就將田仁安的家庭情況詳細向村指揮部匯報,建議將田海鳳納入最低生活保障。按照低保有關程序,田海鳳順利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 ...秋冬自會給我答案丨沿河自治縣夾石鎮陳家村幫扶幹部楊潔
    「哎呦,楊姑娘,我好想你啊!最近都沒看到你,去村委會問都說你上別處忙去啦!」沿河自治縣夾石鎮陳家村4組的龔福梅老人一推開門瞧見是我,一邊欣喜地喊著,一邊走過來拉著我的手。「我前幾天在樹下撿了好多板慄,我給你裝在兜兜裡吃。」
  • 「我的扶貧故事」戰鼓催徵馬蹄疾|沿河自治縣客田鎮客田社區脫貧...
    我叫田鴻,39歲,今年1月,被派往沿河自治縣客田鎮客田社區任脫貧攻堅指揮部指揮長。為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1月6日,帶著組織的信任和囑託,我迅速奔赴疫情防控一線,用2天時間走遍了社區村民組通組路和社區幹道出入口,詳細查看了關卡設置和人員配備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真幫實扶解民憂 用心用情做幫扶丨松桃自治縣人社...
    我叫楊智勇,是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自治縣人社局一名職工。今年是我參加扶貧工作的第5個年頭了。我的幫扶對象是妙隘鄉塘坳村塘坳和杉木組的5戶人家。整個村藏在大山中,海撥近1000米,是妙隘鄉座落海撥最高的一個村。
  • 「我的脫貧故事」幸福生活靠雙手拼出來的丨沿河自治縣黃土鎮勇敢...
    妻子楊興蘭就患有哮喘病,女兒5歲的時候,被診斷為智力二級殘疾,家庭的大事小事全落在我一個人身上。我也曾抱怨過命運不公,但現實如此,我想只有「幹」才有出路。  2014年,我家被納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2016年我們回家過春節,我和妻子商量後,她一個人外出打工掙點錢,留我在家裡想辦法把住房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