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你這個小兄弟才懂得起哦!」丨沿河自治縣後坪鄉...

2021-01-18 天眼新聞

2020年3月,田維華家的新房子建好了,就差水沒有通。我立馬來到他家中查看,發現附近沒有水源,只能從距離800米的管道接通水管才有水用。  於是我去村委會拿上工具和水管來到他家,和田維華一起安裝,一口氣幹了3個小時,終於把管道接好了,田維華一擰水龍頭,呼、呼、呼……,連空氣帶水飈了幾下,白譁譁的自來水流了出來。  「太好了,水終於通了。」田維華很是高興,連忙叫我屋裡坐,說馬上煮飯吃。我一邊收拾工具一邊推脫著,好有成就感地回到村裡。

宋泰安為田維華戶接水管

遍訪貧困戶時,我發現田維強家中有一張床是在二樓,床已老舊,並且存在安全隱患,我立即認真地記錄在筆記本上。  第二天,我掏出800元為他們買了一張新床,並安裝在一樓。他家小孩睡上了新床,在床上蹦蹦跳跳的,高興壞了。此時,我心裡也跟著暖洋洋的。

宋泰安為田維強戶安裝新床

我一直很「享受」做下壩村人民群眾的「服務員」。  我幫扶的有一戶邊遠戶叫楊銀,他們家離村中心寨子5公裡,家中室內以及排水溝都還沒有硬化。  當有了人居環境改造政策資金時,我想到了長期在外務工的楊銀,電話聯繫動員他實施人居環境改造,並講明鄉政府只補助材料,人工需要群眾自己負責。  可楊銀說自己因要上班,回不了家,廠裡又暫時沒有發工資。於是我趕忙借了1000元給他,還代他請勞工完成了室內外、排水溝等硬化的活兒。楊銀在電話裡說:「你這個小兄弟才懂得起哦……」  我在進村開展工作時,遇到田維清採摘了很多辣椒,正準備背到村裡的集中收購點去賣。於是,我用我的小轎車來回跑了兩趟幫他拉運完。田維清硬是要塞30元油錢給我,我幸福地回絕了。  平時駐村工作中,我除了做好下壩村的工作以外,還要負責全鄉的供水管理和組織維修等事宜。我的「小馬兒」(小轎車)今年以來,不停地在全鄉300多公裡的村組路上轉悠著,中午累了就在車上眯一會兒,好多次搞到深更半夜。

宋泰安為自來水消毒

記得有一次,雙坪村黑灘子有一高位水池需要用水泵緊急蓄水,而這裡的管水人員又臨時不在家,抽水期間人還得守著,不能離開。於是,我從晚上十一點開始一直守到第二天凌晨六點鐘。  那一夜,我打開車窗,邀請滿天的星星作伴,我這個「服務員」沒有感到一點點的孤單。  脫貧攻堅的歲月讓我學會了很多,時常想想走過的日子,苦過累過,但是我得到了成長和快樂。  【人物小傳】  宋泰安,今年25歲,沿河自治縣後坪鄉水務站幹部,後坪鄉下壩村的駐村幹部。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施平 整理編輯 朱登芳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打贏殲滅戰·文軍鄉村行」聚焦沿河後坪 看「三美」
    近年來,沿河自治縣後坪鄉始終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認真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確保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該鄉位於沿河自治縣最北部,距離縣城128公裡,是全縣22個鄉鎮(街道)中距離縣城最遠的一個鄉鎮,轄11個行政村108個村民組,有農村人口14687人。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沿河情愫丨沿河自治縣夾石鎮堰田村駐村幹部...
    和你說個事。」2020年農曆新年放假前夕,單位領導打來電話告訴我,因為工作安排臨時有變,單位商議後決定派我替換同事前去銅仁市沿河自治縣夾石鎮開展駐村督戰工作。我剛新婚不久,擔心妻子有意見,但轉念一想,妻子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絕不會不贊同我去,就這樣我答應了下來。新年剛過,我便到了沿河自治縣夾石鎮堰田村開始了我的第三次沿河駐村幫扶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為「我們村」貢獻自己微薄之力丨沿河自治縣淇灘...
    不知從何時起,我口中所說的「我們村」不再是老家那個土生土長的村,而是我的幫扶責任村。作為戰鬥在脫貧攻堅一線的一員,我時刻秉持著一心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心,為「我們村」走向致富之路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 「我的扶貧故事」「獨生女」成長為「百家妹」|沿河自治縣黑水鎮...
    這一年,我曾無數次想過,倘若到了年老八十的時候,我與後輩講起這段駐村歲月,一定會將故事講得很精彩,而我的臉上一定有著光……  我叫蔡苑,是沿河自治縣黑水鎮大山村的一名攻堅隊隊員。在進村幫扶之前,剛考入沿河自治縣融媒體中心,我的家鄉在納雍,跟沿河一樣,也是今年脫貧出列的九個縣之一。
  • 「我的扶貧故事」心繫群眾才能對得起這個時代丨道真自治縣棕坪鄉...
    「王同志啊,你從鄉裡面來呀?吃飯了沒?快來家中坐。」剛到棕坪鄉熊先茂開辦的移民餐館,他就笑著招呼我。我叫王俊,今年30歲,2015年考入道真自治縣棕坪鄉黨政辦工作,現任坪鄉蒼蒲溪村黨支部副書記。熊先茂家中的兩個孩子在上小學,年紀才10多歲,每次讀書要翻山越嶺,走上1個多小時才能到棕坪學校。熊先茂早些年外出務工時,學得一身烹飪技能,卻因要照顧家中老人和孩子,不能外出務工掙錢。考慮到他們家的困難情況,為啥不動員他搬遷到街上來呢?
  • 「決勝2020」我是村裡幸福的庫管員丨沿河自治縣官舟鎮馬腦村村民...
    每天清晨,當妻兒還在熟睡中時,我便離開舒適乾淨的搬遷房,迎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放著音樂,騎著我心愛的摩託車奔向菌包廠的庫房。我叫向東,初中學歷,今年33歲,是沿河自治縣官舟鎮馬腦村村民,同時還是馬腦村智能農場的一名庫管員。
  • 「我的扶貧故事」點滴小事見幫扶大義丨沿河自治縣甘溪鎮桑木村駐...
    我叫任旭剛,2019年8月成為貴州銅仁沿河自治縣西部計劃志願者,同年8月12日,我被派駐到沿河縣甘溪鎮桑木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任旭剛(圖中)與攻堅隊成員研判工作到村第一天,作為「小白」的我便跟著駐村第一書記到四個自然寨走訪,這讓我對桑木村的村情有了初步了解。  走訪途中,書記對我說,「桑木村村情複雜,工作量大,要多出力、配合原有幹部將桑木村的工作支撐起來。」
  • 「我的扶貧故事」「黑牛」的確「牛」|沿河自治縣曉景鄉高寨村駐村...
    我叫任柏風,是貴州省銅仁市沿河自治縣曉景鄉曉景完小的教師。2020年2月,我被選派到曉景鄉高寨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有幸成為了村脫貧攻堅指揮部的一員。記得還是在讀高中的時候,因我黑而瘦的緣故,同學們給我起了「黑牛」這個外號,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凡認識我的人都叫我「黑牛」。作為土生土長的本村人,進村入戶中,「黑牛公」「黑牛叔」這樣的稱呼不絕於耳。就是這熟悉而親切的稱呼,讓我更堅定了做好駐村幫扶工作的信心和決心。
  • 「我的脫貧故事」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丨沿河土家族自治縣黃土鎮勇敢...
    我叫田勇,今年48歲,是沿河土家族自治縣黃土鎮勇敢村一名普通農民。1歲半失去父親,4歲母親改嫁,先天性近視的我在兩個哥哥的拉扯下長大。  為了早日脫貧致富,我利用小額扶貧貸款政策,貸了3萬元錢發展核桃。由於不懂技術,沒有經過考察,所選的苗,不宜在當地的土壤和氣候中生長,種植的黑桃幾年都沒掛果。不但欠下3萬元銀行貸款,而且還欠了2萬元的私人外債。這對於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好長一段時間,我都無法接受這個現實。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細行修身丨沿河自治縣土地坳鎮堆山村第...
    我叫楊洪,是沿河自治縣土地坳鎮堆山村第一書記。2019年3月,我帶著水壺、裝滿赤誠,踏進堆山村這片貧瘠的土地。楊洪入戶走訪群眾以前的堆山沒有路燈,我便發誓一定要讓堆山亮起來。經過多方打聽,我找到縣財政局「求助」。經過幾個月的努力,100盞路燈在堆山亮起,結束了堆山村無路燈的歷史,村民也開始天黑去串門。
  • 「我的扶貧故事」扣好孩子們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丨沿河自治縣淇灘鎮...
    我叫楊黎,是銅仁市第六小學的教師,2020年9月,得知學校要選派1名教師去沿河支教一年的消息時,我既興奮又忐忑,終於有機會和丈夫一起在脫貧攻堅戰場上貢獻自己的力量,但家裡的孩子和老人該怎麼辦?猶豫之際,丈夫給了我信心和勇氣。9月6日,暴雨傾盆。
  • 「我的扶貧故事」「撿」回來的生命|沿河自治縣駐村幹部楊箭
    我叫楊箭,是沿河自治縣人大辦公室派駐中界鎮聯山村的駐村幹部。這是我第二次到聯山村開展駐村工作了,第一次是2016年到2018年,第二次是2019年8月至今。研判會上,我便自告奮勇,「根據道路狀況實際,找一輛噸位較小的貨車拉運,我可以負責駕車運送,雖然風險很大,但我相信一定能完成這個任務!」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為民守初心 用心用情戰脫貧|沿河自治縣中界...
    我叫楊波,是沿河自治縣衛生健康局職工,2018年3月底,我被組織派到沿河自治縣中界鎮蛟壩村任駐村第一書記。當時,駐村工作對我來說是一片空白,什麼都不會,什麼都要學,壓力很大。第一次駐村就參加村裡的低保核查、評定工作,這項工作繁雜而又容易產生矛盾,但我沒有選擇,只有盡力去做,核查、評定結束,沒想到還收到了意想不到效果。在低保核查工作中,全村有33戶60人是初步享受對象,我與同事通過多次走訪調查,做群眾思想工作,講有關低保政策,最終鎖定11戶13人享受低保。
  • 「我的扶貧故事」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丨務川自治縣蕉壩鎮...
    我叫何乾明,是務川自治縣民政局的一名幹部。2018年3月,我被組織選派到蕉壩鎮龍橋村擔任第一書記。  我帶領村支「兩委」幹部通過入戶走訪、調查摸排、座談交流等方式,大力宣傳中央和省、市、縣精準扶貧政策以及民生保障政策。
  • ...我愛清河村的「親人」們丨沿河自治縣中寨鎮清河村駐村幹部文智宏
    我叫文智宏,今年31歲,是沿河自治縣中寨鎮清河村的一名駐村幹部。清河村從駐村的第一天開始,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來不得絲毫馬虎。這是我駐村工作中第一次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得到群眾認可,我心裡非常高興。 此前,我在沿河自治縣第四完小工作,對教育行業一些基本業務比較熟悉。田仁安的兒子田海峰今年在安順職業技術學院讀大二, 但沒有得到教育資助,我及時和教育局資助中心負責人聯繫,了解教育資助項目情況,經過多方努力,幫他申請了當年的教育資助。
  • ...政法委扶貧集團探索「院壩治理」機制,讓武隆區後坪鄉白石村...
    ▲司法扶貧壯大集體經濟,村民們首次分紅在武隆區後坪鄉白石村有一個叫「菜地灣大院」的院落,站在院壩前,遠望一幢白色樓房,村居乾淨整潔,近看一條條標語醒目:「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以法護人、 以德育人
  • ...前線丨沿河自治縣曉景鄉幹木村脫貧攻堅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任華霞
    2020年5月,受組織安排,我從鄉紀委書記換到人大主席這個工作崗位上,併到幹木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一年來,在市縣有關領導的精心督導下,在鄉脫貧攻堅指揮部統一指令下,全體指揮部成員和群眾攻堅克難、夜以繼日艱苦奮鬥,在短短5個月的有限時間裡,我村所有硬傷、短板問題全部清零,貧困戶全部脫貧,切實達到了「不讓一人一戶在扶貧路上掉隊」的良好效果,貧困發生率降至0%,群眾滿意度、幸福感、獲得感得到了大大提升。
  • ...通過了老鄉們的「閱卷」丨沿河自治縣中寨鎮大宅村駐村幹部安應
    我叫安應,是沿河自治縣中寨鎮大宅村駐村幹部。大宅村位於中寨鎮東南部,海拔1334米,距縣城65公裡,全村12個村民組,292戶142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39戶701人,屬一類深度貧困村。安應深夜幫助村民翻新屋頂破瓦2020年1月29日,我到大宅村後發現,脫貧攻堅作戰室裡的資料亂堆亂放,貧困戶一戶一檔、一戶一袋等資料不全,全村人口信息也不全。這導致每次報資料都很難、很慢,當時正是沿河自治縣脫貧攻堅「百日攻堅」階段,時間緊、任務重,我們等不起慢不得。
  • 「我的扶貧故事」戰鼓催徵馬蹄疾|沿河自治縣客田鎮客田社區脫貧...
    我叫田鴻,39歲,今年1月,被派往沿河自治縣客田鎮客田社區任脫貧攻堅指揮部指揮長。為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1月6日,帶著組織的信任和囑託,我迅速奔赴疫情防控一線,用2天時間走遍了社區村民組通組路和社區幹道出入口,詳細查看了關卡設置和人員配備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感受群眾的苦惱樂丨道真自治縣河口鎮梅江村...
    放棄企業高薪來到扶貧一線,以實幹苦幹書寫梅江群眾脫貧新篇章。我叫楊陽,2018年3月,通過個人申請和組織挑選,我成為道真自治縣河口鎮梅江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啃「硬骨頭」,還得下硬功夫!楊陽背貧困群眾到鎮衛生室辦理慢特病證梅江村共有21個村民小組,716戶2928人,其中,長期在家的農戶有567戶1786人,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193戶750人。訪遍家家戶戶,我用了三個月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