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丨沿河土家族自治縣黃土鎮勇敢...

2020-12-23 天眼新聞

我叫田勇,今年48歲,是沿河土家族自治縣黃土鎮勇敢村一名普通農民。1歲半失去父親,4歲母親改嫁,先天性近視的我在兩個哥哥的拉扯下長大。

2012年,我感覺視力急劇下降,先後到江蘇、上海幾家醫院檢查,原以為通過治療就可以恢復,結果讓我很失望。醫生告訴我,是先天性近視,右眼2000度,左眼2100度,無法配眼鏡。  2014年,我因視力二級殘,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為了早日脫貧致富,我利用小額扶貧貸款政策,貸了3萬元錢發展核桃。由於不懂技術,沒有經過考察,所選的苗,不宜在當地的土壤和氣候中生長,種植的黑桃幾年都沒掛果。不但欠下3萬元銀行貸款,而且還欠了2萬元的私人外債。這對於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好長一段時間,我都無法接受這個現實。後來,在幫扶幹部和村幹部的多次幫扶、和悉心開導下,我才走出陰霾。

2017年5月,眼看著種植幾年的核桃沒有產生經濟效益,大女兒田婷又即將上大學,我因此而整天愁眉苦臉,活兒不想幹,飯也不想吃。  妻子楊桂香常安慰我:「發展產業也像做生意一樣,有虧有贏,錢虧了就虧了,債務慢慢想辦法還,身體要緊。」我對她的安慰置之不理,有時還說一些狠話。妻子見我脾氣越來越大,常常一個人悄悄躲在一處抹眼淚。  後來,實在忍不下去了,她便賭氣一走了之。  從此,家庭裡裡外外全落在我一個人身上,又要帶年幼的兩個孩子,又要幹農活。髒衣服堆成小山,廚房裡鍋碗瓢盆亂七八糟,孩子們有時吃泡麵就是一餐。  一次,幫扶責任人到我家走訪,看見我失魂落魄的樣子,家裡亂糟糟的,就開導我,還邀我一起打掃、收拾室內外,重新布置出一個溫馨的家。  如此幾回,我感動了,決心振作起來。  2017年9月,大女兒拿到了貴州民族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國家助學貸款政策,每年可貸款8000元,建檔立卡貧困戶可享受4830元精準扶貧資助。就這樣,女兒毫無困難地便上了大學。在幫扶幹部的幫助、關心下,妻子也和我們取得了聯繫,並寄回了打工收入。

2018年1月,村合作社要發展油菜產業,鎮裡免費提供油菜種子、肥料和技術指導,成熟後由公司統一收購,農戶不用擔心銷路。我就把大哥及堂兄弟三家人的土地全部租來,種了3畝油菜,3畝水稻,2畝玉米,還種了2畝紅薯,餵了4頭豬、2頭牛。  2019年,我把油菜和水稻的栽種面積擴大到5畝,養了5頭豬,村裡幹部看我能吃苦耐勞,還幫我安排了護林員崗位,每月800多,一年10000元。同時,我家還得到了幾種利益分紅,家庭年人均年收入永遠超過了國家標準,順利脫貧。  如今,我已新修建兩間磚混結構住房和標準化衛生廁所、廚房,收入可觀,大女兒即將大學畢業,我與老婆幸福地經營著我們的家。生活中,儘管有這樣那樣的磕磕絆絆,但我相信: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身殘的我,通過勤勞後也會有春天!   冉智恆

編輯 張良勝  編審 楊儀 楊韜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沿河情愫丨沿河自治縣夾石鎮堰田村駐村幹部...
    2020年農曆新年放假前夕,單位領導打來電話告訴我,因為工作安排臨時有變,單位商議後決定派我替換同事前去銅仁市沿河自治縣夾石鎮開展駐村督戰工作。我剛新婚不久,擔心妻子有意見,但轉念一想,妻子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絕不會不贊同我去,就這樣我答應了下來。新年剛過,我便到了沿河自治縣夾石鎮堰田村開始了我的第三次沿河駐村幫扶工作。
  • 「我的脫貧故事」幸福生活靠雙手拼出來的丨沿河自治縣黃土鎮勇敢...
    妻子楊興蘭就患有哮喘病,女兒5歲的時候,被診斷為智力二級殘疾,家庭的大事小事全落在我一個人身上。我也曾抱怨過命運不公,但現實如此,我想只有「幹」才有出路。  2014年,我家被納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2016年我們回家過春節,我和妻子商量後,她一個人外出打工掙點錢,留我在家裡想辦法把住房建起來。
  • 「決勝2020」我是村裡幸福的庫管員丨沿河自治縣官舟鎮馬腦村村民...
    每天清晨,當妻兒還在熟睡中時,我便離開舒適乾淨的搬遷房,迎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放著音樂,騎著我心愛的摩託車奔向菌包廠的庫房。我叫向東,初中學歷,今年33歲,是沿河自治縣官舟鎮馬腦村村民,同時還是馬腦村智能農場的一名庫管員。
  • 「我的扶貧故事」「獨生女」成長為「百家妹」|沿河自治縣黑水鎮...
    這一年,我曾無數次想過,倘若到了年老八十的時候,我與後輩講起這段駐村歲月,一定會將故事講得很精彩,而我的臉上一定有著光……  我叫蔡苑,是沿河自治縣黑水鎮大山村的一名攻堅隊隊員。在進村幫扶之前,剛考入沿河自治縣融媒體中心,我的家鄉在納雍,跟沿河一樣,也是今年脫貧出列的九個縣之一。
  • ...成不必有我 奮鬥必定有我|沿河自治縣中寨鎮大坪村第一書記張文波
    我是沿河土家族自治縣人民檢察院法警大隊大隊長,2004年12月參加工作,2011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8年主動要求到中寨鎮大坪村參與扶貧工作,2020年2月擔任該村第一書記。從踏上大坪村第一天開始,我始終沒有忘記一名司法警察吃苦在前,敢打硬仗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從駐村以來,基本上是天天在村裡,為全面打贏大坪村的脫貧攻堅而努力奮鬥在第一線。
  • 貴州銅仁「政法鐵軍」護航脫貧攻堅
    銅仁市委政法委主要領導親自掛帥,主動認領脫貧攻堅任務,定點幫扶松桃苗族自治縣盤石鎮水源村,牛郎鎮紅衛村、黃臘溪村;掛牌督戰沿河土家族自治縣黃土鎮(重點聯繫平原村和大元村),共調研20餘次,走訪群眾500餘人,政策宣講28場次,協調幫扶各類扶貧資金800餘萬元。
  • 「我的扶貧故事」為「我們村」貢獻自己微薄之力丨沿河自治縣淇灘...
    不知從何時起,我口中所說的「我們村」不再是老家那個土生土長的村,而是我的幫扶責任村。作為戰鬥在脫貧攻堅一線的一員,我時刻秉持著一心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心,為「我們村」走向致富之路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 「我的扶貧故事」戰鼓催徵馬蹄疾|沿河自治縣客田鎮客田社區脫貧...
    我叫田鴻,39歲,今年1月,被派往沿河自治縣客田鎮客田社區任脫貧攻堅指揮部指揮長。為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1月6日,帶著組織的信任和囑託,我迅速奔赴疫情防控一線,用2天時間走遍了社區村民組通組路和社區幹道出入口,詳細查看了關卡設置和人員配備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為民守初心 用心用情戰脫貧|沿河自治縣中界...
    我叫楊波,是沿河自治縣衛生健康局職工,2018年3月底,我被組織派到沿河自治縣中界鎮蛟壩村任駐村第一書記。當時,駐村工作對我來說是一片空白,什麼都不會,什麼都要學,壓力很大。第一次駐村就參加村裡的低保核查、評定工作,這項工作繁雜而又容易產生矛盾,但我沒有選擇,只有盡力去做,核查、評定結束,沒想到還收到了意想不到效果。在低保核查工作中,全村有33戶60人是初步享受對象,我與同事通過多次走訪調查,做群眾思想工作,講有關低保政策,最終鎖定11戶13人享受低保。
  • 「我的脫貧故事」馬永富:幸福生活是奮鬥出來的
    「我主要是來向你們宣傳講解扶貧政策,在根據你們的實際情況爭取政策支持,最終要靠你們自己實施,脫貧致富要靠自身的努力和奮鬥,扶貧是在你困難的時候拉一把幫一把,想要脫貧不能完全依靠政府。」在他耐心的宣傳講解下,我逐漸對扶貧的政策有所了解。
  • 「我的扶貧故事」「你這個小兄弟才懂得起哦!」丨沿河自治縣後坪鄉...
    我立馬來到他家中查看,發現附近沒有水源,只能從距離800米的管道接通水管才有水用。  於是我去村委會拿上工具和水管來到他家,和田維華一起安裝,一口氣幹了3個小時,終於把管道接好了,田維華一擰水龍頭,呼、呼、呼……,連空氣帶水飈了幾下,白譁譁的自來水流了出來。  「太好了,水終於通了。」田維華很是高興,連忙叫我屋裡坐,說馬上煮飯吃。我一邊收拾工具一邊推脫著,好有成就感地回到村裡。
  • 「打贏兩場戰役群英譜」心中為念農桑苦丨記沿河自治縣人大派駐聯...
    走進銅仁市沿河自治縣中界鎮聯山村,鳥語花香、蟬音繞耳,阡陌相間、綠意濃濃,土家族房屋錯落有致,乾淨整潔的入戶路穿梭於村頭巷尾,處處呈現的煥然一新景象,宛如畫卷一般。  這幅畫卷的「主筆」人便是沿河自治縣人大機關派駐中界鎮聯山村第一書記崔旭。
  • ...前線丨沿河自治縣曉景鄉幹木村脫貧攻堅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任華霞
    面對如此村情,接到任務後,我連夜趕到幹木村委會,組織召開村脫貧攻堅工作會議。初步了解了該村「一達標、二不愁、三保障」核心問題。任華霞組織脫貧攻堅研判會我帶領攻堅隊員白天深入群眾家中,廣泛宣講脫貧攻堅政策,深入了解他們的家庭基本情況和致貧原因,挨家走訪,逐戶座談,逐組排查,記錄農戶家中的具體情況和實際困難,建立問題臺帳。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細行修身丨沿河自治縣土地坳鎮堆山村第...
    我叫楊洪,是沿河自治縣土地坳鎮堆山村第一書記。2019年3月,我帶著水壺、裝滿赤誠,踏進堆山村這片貧瘠的土地。我的室友楊明軍說。楊洪工作中內業資料要求「四卡合一」,必須將鎮裡學生的年級更換成2020年秋季學期所讀年級。我的包保戶中有一小孩之前就讀三年級,現需改為四年級,在「四卡合一」上我並沒有塗改,而選擇了重新填寫。
  • 「我的扶貧故事」「黑牛」的確「牛」|沿河自治縣曉景鄉高寨村駐村...
    我叫任柏風,是貴州省銅仁市沿河自治縣曉景鄉曉景完小的教師。2020年2月,我被選派到曉景鄉高寨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有幸成為了村脫貧攻堅指揮部的一員。駐村後,我迅速進入工作狀態。為了摸清村情,我用了兩周的時間入戶走訪,了解全村的基本情況和自己幫扶的貧困戶家庭信息。走訪中,我與農戶交心談心,宣傳黨的惠民政策和脫貧攻堅相關知識、打開群眾思想禁錮,爭取他們的理解和支持。通過入戶摸排,相關資料得以全面完善。
  • ...我愛清河村的「親人」們丨沿河自治縣中寨鎮清河村駐村幹部文智宏
    我叫文智宏,今年31歲,是沿河自治縣中寨鎮清河村的一名駐村幹部。清河村從駐村的第一天開始,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來不得絲毫馬虎。這是我駐村工作中第一次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得到群眾認可,我心裡非常高興。 此前,我在沿河自治縣第四完小工作,對教育行業一些基本業務比較熟悉。田仁安的兒子田海峰今年在安順職業技術學院讀大二, 但沒有得到教育資助,我及時和教育局資助中心負責人聯繫,了解教育資助項目情況,經過多方努力,幫他申請了當年的教育資助。
  • 【我的扶貧故事】銅仁沿河駐村幹部何曉芳:不負青春 用行動做出改變
    幫助群眾收玉米  2019年12月18日,我來到了貴州省銅仁市沿河自治縣黃土鎮沙坪村,這一夜,下起了大雪。我立在窗前,看著窗外路燈那蒼白的燈光,燈照下雪花在空中飛舞,像在釋放一種不安和迷茫,似乎在歡迎我,又似乎在考驗我,我的駐村工作也就從這一刻開始了。
  • 「我的扶貧故事」點滴小事見幫扶大義丨沿河自治縣甘溪鎮桑木村駐...
    我叫任旭剛,2019年8月成為貴州銅仁沿河自治縣西部計劃志願者,同年8月12日,我被派駐到沿河縣甘溪鎮桑木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任旭剛(圖中)與攻堅隊成員研判工作到村第一天,作為「小白」的我便跟著駐村第一書記到四個自然寨走訪,這讓我對桑木村的村情有了初步了解。  走訪途中,書記對我說,「桑木村村情複雜,工作量大,要多出力、配合原有幹部將桑木村的工作支撐起來。」
  • 「我的扶貧故事」「撿」回來的生命|沿河自治縣駐村幹部楊箭
    我叫楊箭,是沿河自治縣人大辦公室派駐中界鎮聯山村的駐村幹部。這是我第二次到聯山村開展駐村工作了,第一次是2016年到2018年,第二次是2019年8月至今。研判會上,我便自告奮勇,「根據道路狀況實際,找一輛噸位較小的貨車拉運,我可以負責駕車運送,雖然風險很大,但我相信一定能完成這個任務!」
  • 「我的扶貧故事」扣好孩子們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丨沿河自治縣淇灘鎮...
    我叫楊黎,是銅仁市第六小學的教師,2020年9月,得知學校要選派1名教師去沿河支教一年的消息時,我既興奮又忐忑,終於有機會和丈夫一起在脫貧攻堅戰場上貢獻自己的力量,但家裡的孩子和老人該怎麼辦?猶豫之際,丈夫給了我信心和勇氣。9月6日,暴雨傾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