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田勇,今年48歲,是沿河土家族自治縣黃土鎮勇敢村一名普通農民。1歲半失去父親,4歲母親改嫁,先天性近視的我在兩個哥哥的拉扯下長大。
2012年,我感覺視力急劇下降,先後到江蘇、上海幾家醫院檢查,原以為通過治療就可以恢復,結果讓我很失望。醫生告訴我,是先天性近視,右眼2000度,左眼2100度,無法配眼鏡。 2014年,我因視力二級殘,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為了早日脫貧致富,我利用小額扶貧貸款政策,貸了3萬元錢發展核桃。由於不懂技術,沒有經過考察,所選的苗,不宜在當地的土壤和氣候中生長,種植的黑桃幾年都沒掛果。不但欠下3萬元銀行貸款,而且還欠了2萬元的私人外債。這對於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好長一段時間,我都無法接受這個現實。後來,在幫扶幹部和村幹部的多次幫扶、和悉心開導下,我才走出陰霾。
2017年5月,眼看著種植幾年的核桃沒有產生經濟效益,大女兒田婷又即將上大學,我因此而整天愁眉苦臉,活兒不想幹,飯也不想吃。 妻子楊桂香常安慰我:「發展產業也像做生意一樣,有虧有贏,錢虧了就虧了,債務慢慢想辦法還,身體要緊。」我對她的安慰置之不理,有時還說一些狠話。妻子見我脾氣越來越大,常常一個人悄悄躲在一處抹眼淚。 後來,實在忍不下去了,她便賭氣一走了之。 從此,家庭裡裡外外全落在我一個人身上,又要帶年幼的兩個孩子,又要幹農活。髒衣服堆成小山,廚房裡鍋碗瓢盆亂七八糟,孩子們有時吃泡麵就是一餐。 一次,幫扶責任人到我家走訪,看見我失魂落魄的樣子,家裡亂糟糟的,就開導我,還邀我一起打掃、收拾室內外,重新布置出一個溫馨的家。 如此幾回,我感動了,決心振作起來。 2017年9月,大女兒拿到了貴州民族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國家助學貸款政策,每年可貸款8000元,建檔立卡貧困戶可享受4830元精準扶貧資助。就這樣,女兒毫無困難地便上了大學。在幫扶幹部的幫助、關心下,妻子也和我們取得了聯繫,並寄回了打工收入。
2018年1月,村合作社要發展油菜產業,鎮裡免費提供油菜種子、肥料和技術指導,成熟後由公司統一收購,農戶不用擔心銷路。我就把大哥及堂兄弟三家人的土地全部租來,種了3畝油菜,3畝水稻,2畝玉米,還種了2畝紅薯,餵了4頭豬、2頭牛。 2019年,我把油菜和水稻的栽種面積擴大到5畝,養了5頭豬,村裡幹部看我能吃苦耐勞,還幫我安排了護林員崗位,每月800多,一年10000元。同時,我家還得到了幾種利益分紅,家庭年人均年收入永遠超過了國家標準,順利脫貧。 如今,我已新修建兩間磚混結構住房和標準化衛生廁所、廚房,收入可觀,大女兒即將大學畢業,我與老婆幸福地經營著我們的家。生活中,儘管有這樣那樣的磕磕絆絆,但我相信: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身殘的我,通過勤勞後也會有春天! 冉智恆
編輯 張良勝 編審 楊儀 楊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