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銅仁沿河駐村幹部何曉芳:不負青春 用行動做出改變

2020-12-25 貴州新聞網

幫助群眾收玉米

  2019年12月18日,我來到了貴州省銅仁市沿河自治縣黃土鎮沙坪村,這一夜,下起了大雪。我立在窗前,看著窗外路燈那蒼白的燈光,燈照下雪花在空中飛舞,像在釋放一種不安和迷茫,似乎在歡迎我,又似乎在考驗我,我的駐村工作也就從這一刻開始了。

  我叫何曉芳,是沿河自治縣委宣傳部的一名職工,到黃土鎮沙坪村駐村之前,只是利用每周六、周日2天時間到村裡開展幫扶工作。每次來來回回在路上就耽誤了很多時間,在村裡的幫扶都是在匆忙中度過。2019年12月17日,在全縣召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誓師大會後,12月18日,我利用半天時間安排好家庭和小孩後,於當天下午趕往了黃土鎮沙坪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到現在已駐村360多天。

  沙坪村是黃土鎮一類貧困村,全村共有6個村民組,於2018年出列,村域面人約3.6平方公裡,2020年有農業人口170戶750人,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7戶229人。沙坪村幾乎家家養有蜜蜂,有自製的「包穀燒」酒。然而,村裡的貧困還是有的,距離鎮裡22公裡,距縣城97公裡,土地少,年輕人都出外打工,在家的只有老人和小孩;缺少垃圾桶,公共環境衛生得不到解決;缺少引導,房前屋後的柴草、家裡的衣物亂堆亂放,農具也是亂掛亂擺,勞作回家後的鞋子也是亂扔。但沙坪村基礎條件好,入戶路都是寬寬的水泥路。沙坪村的人雖然有些較難做工作,但我相信人心都是肉長的,只要用心用力用情,一定可以融化。於是開始了我的脫貧攻堅持久戰,要用我的真情實意,真幫實幹讓群眾轉變思想,轉變觀念,一起朝幸福的生活奮進。

  大哥的關心是對我的接納

  「妹子,你今天來我家吃飯啊!你大嫂推豆腐了,還煮了你愛吃的臘肉,你要來哈!要來哦!」一日清晨,電話在辦公桌上響起,來電顯示是我的包保戶楊益周。

  剛來沙坪村時,我向戰友們了解的我所有貧困戶的信息,同事告訴我,楊益周家不好做工作,人也不好相處。但我就是一個幹什麼事兒都是不達目的不甘心的人,所以我聽後把所有的問題都記錄了下來,並在心裡制定了一系列方案,因戶施策。於是我就像出門時媽媽的叮囑:「不管走到那兒,幹什麼,別人怎麼做不管,你要去做,而且要認真做好!」我也堅信,只要我肯多花時間、多花心思、多花精力、多下功夫什麼難題都可以解決。所以我也下定了決心「不好做,我還非要把它做好」。

  於是,在之後的幫扶工作中,我總是有時間就入戶去和楊益周談心,給他講政策,講現在社會的好,講孩子們教育的重要性……一開始,楊益周總是覺得有人去他們家,是影響了他上山幹活的時間,也沒有幫助他得到什麼實惠,很反感,也很不耐煩,而真正的改變是在一次我幫忙搶收菜。

  楊大哥家有一處偏房,已經破爛不堪,但大哥家的酒房仍設在裡面,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而且爛房在路邊也不美觀。最開始向楊大哥作動員拆除工作,大哥怎麼也不同意,在多次作解釋工作後,大哥終於同意了。但大哥又提出「東西太多,幾天都拆不了」。於是我對大哥說,我來幫忙搬,邊說就邊抬起堆放的木板往外搬。戰友們看到我去幫忙也紛紛加入了搬運隊伍。不到半天時間,爛偏房裡的木板、農具、釀酒的糧食等都搬的差不多了。正準備拆爛偏房時,發現爛房倒下會砸爛菜地裡的菜。幫忙拆房的隊員都到了,也不能讓人家等。我急忙脫掉已經打溼的棉鞋,向大哥借了雙水膠鞋換上,拿了把刀衝向菜地,邊走邊喊:「再來個人幫忙把菜搶收了!」。楊大哥看到後也放下手中的活兒拿起刀就往菜地裡跑。大約過了半個小時,菜搶收完了,爛偏房安全拆除,沒有損失,大哥這才鬆了口氣。此時的我,棉衣早已被汗水打溼,衣服外面、褲子上全是泥巴。雖然推倒後的菜地一片狼藉,但大哥卻轉頭對我笑了:「妹子,謝謝你了!」一聲謝謝,讓我真正感到了楊大哥對我幫扶工作的接納。

  在引導下,楊益周家的環境乾淨了,室內外物品擺放整齊,桌子、灶頭都抹的乾乾淨淨。為鼓勵他家的改變,我為他家買了一個溫水瓶,買了一張床,送去了一個衣櫃,還利用網絡宣傳為他把蜂蜜都推銷完了。現在只要有人去採訪他,他都會樂呵呵的把大門打開,把自己釀的沙坪小鍋酒端出來,把自家留來吃的蜂蜜擺出來,讓人品嘗,再也不會認為是去打擾他了,臉上也總是掛滿了幸福的笑容。

  大叔的偏愛是對我的認可

  初次見萬家組田維策大叔,覺得大叔是一個愛笑的人,對人也熱情。但在幾次工作開展中,同事都說大叔不太愛聽道理,我也覺得大叔有些固執。通過了解,大叔的兒女不在身邊,平時只有一個人在家。其實老人家需要的是對他多一份愛,多一份關心,需要的也是多與他溝通。根據具體情況我就在入戶時,去作大叔的思想工作,與他交流,講政策給他聽。又親自動手去給他打掃衛生,不管多髒,我都動手去做,幾次下來,大叔也開始從最初的觀望、冷言到和我一起打掃衛生,規範擺放室內的物品。

  利用多年的宣傳工作經驗,大叔固執己見的態度大大改變。在我們的細心加耐心的解釋下和親眼見到我們親自動手幹活做脫貧攻堅工作後,對我們的工作也認可了。以至有一次我和戰友去萬家做安全宣傳時,大叔在院子裡看到了下車的我,就朝我喊「曉芳,你下來了,快進屋來坐!」「曉芳,我泡了蜂糖黑桃,快來吃點!」大叔一連串的話,讓同事們羨慕不已。同事悄悄告訴我,之前他們下來,大叔從沒這樣喊過他們,是喜歡我才叫我去吃。同事還說,大叔總是念我的好,說我不怕髒、不怕累給他們打掃衛生,還給他們種花,做工作又細心,解釋也到位。其實我知道,大叔對我的偏愛是因為我是一個女生,覺得女生到農村來做這些工作不容易。但我也知道,大叔的愛是對我工作的肯定,也是我工作做對了的真實回應。恰恰是大叔的這份偏愛,這種肯定,讓我對之後的工作更加堅定信念要去認真完成並做好。

  大娘的信任是對我的鼓勵

  在扶貧工作中,有時要敢於用激將法,將群眾「激醒」,引導群眾講道理、轉變思想,真正理解什麼是脫貧攻堅工作,同時群眾自己也需要振作起來,要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

  今年66歲的沙坪組的文正花大娘,做什麼事都是風風火火,說話也直來直往。有一次,她遇到了不順心的事兒,正好碰到我和幾個戰友去走訪,她一看到我,就急忙拉著我的手把我領到屋裡坐下,說要與我講件事,邊說還邊強調「這件事是相信你才跟你講」。看到大娘面前還擺著未吃完的飯,知道大娘肯定是因為什麼事兒正在生氣。忙安慰她「嬢嬢,你不要急,慢慢講!」可是大娘卻越講越激動,聲音也越來越大,語速也越來越快。等我大至聽懂事情的原由,大娘的臉也講的滿臉通紅。我細心地給大娘解釋,一遍又一遍的耐心作工作,大娘卻不聽。我只好用激將法去「罵醒」她,把事情的重點分析給她聽。經過一番與大娘激勵的「爭論」後,大娘最終釋懷,知道了事情並不是別人講的那樣,也知道了我們工作為什麼要那樣去做,也開開心心地把剩下的飯吃完了。在我出門與大娘告別時,大娘右手拉著我,左手拍著我的肩膀說:「妹,我就喜歡你這種性格!」大娘的話讓我怪不好意思,但又讓我覺得好笑「大娘這是在贊我呢還是在說我呢!」現在每次去入戶做工作,大娘對我都十分親切,老遠就喊我「妹,你來了!」「妹,外頭冷,快進屋來!」「妹,快來吃飯!」

  扶貧路上,對空巣老人的關懷和溫暖,其實很簡單,可以是一句暖人的話,可以是一個暖心的動作,可以是一件鼓勵的小禮品,只要我們用心用力用情去做了,就一定會收穫喜悅。

  為更好的做好脫貧攻堅工作,今年初,我還為村裡爭取了攻堅物資。通過多方努力,與沿河沿豐貝服裝廠聯繫,為沙坪村贊助了一批籃球服,解決了春節期間運動會的球衣。今年4月,又聯繫沿豐貝服裝廠再次贊助了10多套迷彩服,為戰友們解決了戰袍。

  脫貧攻堅這段時間裡,雖然我和老公在不同的地方駐村,沒有盡到子女的責任孝敬老人,沒有盡到父母的責任,教育和照顧家裡的小孩,相反讓年邁的爸媽照顧兩個年幼的孩子,婆婆幾次動手術也都沒能去照顧,心裡很是虧欠。但每次電話連線,家人們都對我的工作要求是:要認真做好工作。同時還反過來安慰我:家裡有他們在,不用我擔心。雖然家人們理解我們工作的特殊性,但卻還是讓我很自責。可是一想到在駐村工作中,通過努力,得到了百姓對我工作的認可;通過宣講,群眾思想的改變;通過引導,村裡環境衛生的提升;通過溝通,村民們臉上洋溢起越來越多幸福的笑容時,又讓我感到很欣慰。一句「就你們幾個,能真正為沙坪做點哪樣?能真正幫助村民們嗎?」到「你們辛苦了,以後脫貧了,你們走了,我們管捨不得你們哦!你們對我們那麼好啊,管離不開你們了哦!」的轉變,讓我覺得這300多個日日夜夜的努力沒有白費,付出的辛苦很值得!多年後,我會記得,在這裡,有我和戰友們的一同奮鬥,用行動一點點改變著沙坪村,改變著身邊的貧困;在這裡,有我和戰友們一起體驗沙坪村淳樸的民風民情,共同分享扶貧工作的苦與樂;在這裡,有我和戰友們灑下的辛勤的汗水,但也收穫了戰友們燦爛的微笑。不悔青春,不負韶華!(完)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沿河情愫丨沿河自治縣夾石鎮堰田村駐村幹部...
    2020年農曆新年放假前夕,單位領導打來電話告訴我,因為工作安排臨時有變,單位商議後決定派我替換同事前去銅仁市沿河自治縣夾石鎮開展駐村督戰工作。我剛新婚不久,擔心妻子有意見,但轉念一想,妻子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絕不會不贊同我去,就這樣我答應了下來。新年剛過,我便到了沿河自治縣夾石鎮堰田村開始了我的第三次沿河駐村幫扶工作。
  • 「法治扶貧」遍嶺開花!貴州銅仁「政法鐵軍」護航脫貧攻堅
    德江縣司法局幫扶幹部為貧困戶拆除老舊危房他們用法治之光,照亮銅仁脫貧之路。用思想引領,讓「定點扶貧」落地見效。久困於窮,冀以小康。銅仁地處武陵山腹地,是全國14個集中連片貧困區之一武陵山脫貧攻堅主戰場、主陣地。
  • 「我的扶貧故事」「撿」回來的生命|沿河自治縣駐村幹部楊箭
    我叫楊箭,是沿河自治縣人大辦公室派駐中界鎮聯山村的駐村幹部。這是我第二次到聯山村開展駐村工作了,第一次是2016年到2018年,第二次是2019年8月至今。但一想到群眾的環境未改變,我還是鼓起勇氣,啟動了發動機,往中界鎮大龍採石場方向開去。  當第一車砂石拉到丁雲進家門口後,我心裡的壓力也沒有了。就這樣,每天起早貪黑地在路上來回拉運,一天要拉6車砂送到群眾的家門口。每送到一家,村民都為我豎起大拇指。
  • ...通過了老鄉們的「閱卷」丨沿河自治縣中寨鎮大宅村駐村幹部安應
    我叫安應,是沿河自治縣中寨鎮大宅村駐村幹部。大宅村位於中寨鎮東南部,海拔1334米,距縣城65公裡,全村12個村民組,292戶142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39戶701人,屬一類深度貧困村。安應深夜幫助村民翻新屋頂破瓦2020年1月29日,我到大宅村後發現,脫貧攻堅作戰室裡的資料亂堆亂放,貧困戶一戶一檔、一戶一袋等資料不全,全村人口信息也不全。這導致每次報資料都很難、很慢,當時正是沿河自治縣脫貧攻堅「百日攻堅」階段,時間緊、任務重,我們等不起慢不得。
  • 「我的扶貧故事」點滴小事見幫扶大義丨沿河自治縣甘溪鎮桑木村駐...
    我叫任旭剛,2019年8月成為貴州銅仁沿河自治縣西部計劃志願者,同年8月12日,我被派駐到沿河縣甘溪鎮桑木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任旭剛(圖中)與攻堅隊成員研判工作到村第一天,作為「小白」的我便跟著駐村第一書記到四個自然寨走訪,這讓我對桑木村的村情有了初步了解。  走訪途中,書記對我說,「桑木村村情複雜,工作量大,要多出力、配合原有幹部將桑木村的工作支撐起來。」
  • 【我的扶貧故事】陳力:辦實事 做好事 解難事
    我叫陳力,29歲,是國家稅務總局銅仁市稅務局派駐到沿河土家族自治縣中界鎮皂角水村的駐村督戰人員,雖為督戰人員,但更多的是「戰」,真「駐」實「戰」。從今年2月來到皂角水村到今天,我走遍了皂角水村旮旮角角,嘗遍了扶貧路上的酸甜苦辣,見證了村裡、貧困戶家裡大大小小的變化,現在依舊衝鋒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戰場上。
  • 「我的扶貧故事」青春閃耀扶貧路|六盤水市青林鄉海發村駐村幹部劉行
    我叫劉行,是一名共產黨員,也是鐘山供電局派駐六盤水市水城縣青林鄉海發村的一名駐村幹部。2019年9月,在向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發起總攻之際,我被組織安排到貧困發生率極高的海發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面對未知駐村前路,我是迷茫的,也是嚮往的,更向自己立下過誓言——「未來,這裡就是我踐行青春夢想的舞臺。」有人對我說「農村是一所大學、一個大舞臺、一個大熔爐,能從基層幹起,才能經風雨、長見識、成良才」,我深以為然。作為一名90後駐村幹部,我認為我是幸運的。從埋頭專業計量技術領域,到奮戰脫貧攻堅一線崗位,工作上的轉變曾令我迷茫不已,但同時也令我成長不少。
  • 「我的扶貧故事」春去秋來扶貧情|興義市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幹部劉鑫
    我是劉鑫,春去秋來,時光荏苒,從2019年7月被下派至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扶貧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而我作為一名幫扶幹部心連心幫扶貧困戶也有了兩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我和一起來駐村的四位駐村幹部,還有五位村幹部,更有在南盤江鎮和興義市自然資源局的一百餘位幫扶責任人一起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
  • 「我的扶貧故事」「黑牛」的確「牛」|沿河自治縣曉景鄉高寨村駐村...
    我叫任柏風,是貴州省銅仁市沿河自治縣曉景鄉曉景完小的教師。2020年2月,我被選派到曉景鄉高寨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有幸成為了村脫貧攻堅指揮部的一員。駐村後,我迅速進入工作狀態。為了摸清村情,我用了兩周的時間入戶走訪,了解全村的基本情況和自己幫扶的貧困戶家庭信息。走訪中,我與農戶交心談心,宣傳黨的惠民政策和脫貧攻堅相關知識、打開群眾思想禁錮,爭取他們的理解和支持。通過入戶摸排,相關資料得以全面完善。
  • 駐村幹部:青春在脫貧一線閃耀 脫貧路上幸好有你
    初冬的大慶,記者驅車來到駐村幹部身邊,用紙筆記錄他們的幫扶故事,用快門定格他們帶領村民走向富裕的喜人瞬間。12月3日,市交通運輸局派駐林甸縣東興鄉旭日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孫立秋和村幹部、種糧大戶們,進完糧倉、再上堤壩,一起研究著如何壯大水稻深加工產業,促進全體村民增收致富,確保貧困群眾脫貧不返貧。
  • 「我的扶貧故事」只爭朝夕 不負韶華丨普安縣新店鎮花月村駐村幹部...
    不忘初衷,方能貫徹始與終。」這句話不是誰說的,這是我自己東湊西湊,湊出來的座右銘。我一直把這句話當作自己做人的行為準則。身為一名退伍軍人,我堅決服從上級命令是我在部隊培養出的優良品質。2017年11月17日,單位領導打電話給我,讓我到普安縣新店鎮花月村駐村一段時間。我只說了一句:「我堅決服從上級安排。」
  • ...我愛清河村的「親人」們丨沿河自治縣中寨鎮清河村駐村幹部文智宏
    我叫文智宏,今年31歲,是沿河自治縣中寨鎮清河村的一名駐村幹部。清河村從駐村的第一天開始,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來不得絲毫馬虎。連續幾天,我都早早來到會議室,參加當日「一日一學」活動,由於沒有相關駐村工作經驗和理論知識,只好加倍補上。貧困戶田仁安的女兒田海鳳患有紅斑狼瘡病,生活比較困難。在走訪當天晚上,我就將田仁安的家庭情況詳細向村指揮部匯報,建議將田海鳳納入最低生活保障。按照低保有關程序,田海鳳順利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 【我的扶貧故事】吳傳勝——只爭朝夕進大山 不負韶華送溫情
    【我的扶貧故事】吳傳勝——只爭朝夕進大山 不負韶華送溫情 2021-01-12 1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縣醫保局駐村幹部王歡:用繡花功夫做好醫保扶貧工作
    我叫王歡,是黔西縣醫保局派駐綠化鄉醫保辦工作員,脫貧攻堅期間,除了幫扶走訪鄉黨委、政府安排的結對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外,主要負責全鄉醫保扶貧建檔管理、基本醫療保障業務經辦服務、政策宣傳等工作。為核實核准貧困人口真實有效的身份信息,確保醫保信息系統與扶貧信息系統數據一致,脫貧攻堅期間,加班加點進行「雙系統」信息比對、匹配的經歷數不甚數,有時候為了核實一個真實有效的身份證號碼,需要反覆打上數十個電話,為一個數據的鎖定和問題的核實,經常熬上一整晚上的夜。更多時候,是來自群眾的不理解和不配合。
  • 大東山下,扶貧花開——一位駐村幹部的扶貧之路
    其實,埋怨指責的又何止是自己的父母,聽到從小沒吃過苦的我要到鄉下去駐村扶貧,姐姐妹妹、叔叔姑姑都輪番上陣,極力勸我不要去駐村,堂哥更是在電話那頭罵道:你是瘋了嗎?好好呆在城裡朝九晚五坐辦公室,風不吹、雨不淋不好嗎,偏偏要下鄉扶貧去受罪?人家躲還來不及,你卻主動申請?你太年輕了,這麼衝動,世界上可沒有後悔藥咯!
  • 【我的扶貧故事】劉彬:不負韶華 只為讓百姓喝上「放心水」
    【我的扶貧故事】劉彬:不負韶華 只為讓百姓喝上「放心水」 2020-12-17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不言棄 不負韶華踏徵程|三都縣大河鎮柳...
    我叫吳宇雄,男,1994年2月出生,是三都水族自治縣大河鎮柳源村的一名駐村幹部。2016年10月參加工作,2017年10月開始駐村,並受組織委派,兼任村委會代理主任。沒有多少工作經驗的我剛來駐村也很迷茫,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入手,也不知道如何著手才能把駐村工作做好,於是就一邊跟著村支書學習,一邊向有經驗的老同志討教,也通過自己不停地思考,現在工作能夠順利開展順利很多,雖然駐村工作很不簡單不容易,但是只要用心去做還是會有收穫的,趁年輕多做點事,不負青春。
  • 「文軍扶貧」:扶貧路上歌聲嘹亮——記貴州日報駐村幹部熊江睿
    「天眼腳下是我家鄉,黃昏時刻家如畫,古老的殘牆舊瓦,訴說著布依人的遠久神話······」熊江睿與群眾交談了解群眾願望《天眼人家》是一首描寫克度鎮落良村的歌曲,在6月25日,一經推出,就一夜之間爆紅網絡,很難想像的是,這首歌曲的作詞卻是出自一名紮根基層、在平塘縣克度鎮落良村駐村兩年的扶貧幹部熊江睿之手。
  • ...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感動丨望謨縣昂武鎮昂武村駐村幹部楊明政
    我叫楊明政,2019年8月,來到望謨縣昂武鎮昂武村指揮部任駐村幹部、網格員以及包保責任人。我來到昂武鎮昂武村的第一件事是走訪群眾、認識群眾,學習與群眾打交道,掌握最真實的情況,聽取群眾的寶貴意見,為後面確定扶貧方向奠定好基礎。
  • ...不負韶華凌雲志 初心點亮扶貧路——一位駐村第一書記的四年...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這樣稱讚奮鬥者:「許許多多無怨無悔、傾情奉獻的無名英雄,他們以普通人的平凡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正是無數這樣的普通人,在平凡崗位上用汗水澆灌收穫、以實幹篤定前行、以勇毅擔當盡責,以平凡工作書寫不平凡人生,從不放慢奮進的腳步。他們飽經風雨而初心不改、使命不移。壯志豪情不言愁,踏上漫漫扶貧路。不忘初心,因為心懷夢想。既然選擇了不平凡的路,就要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