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群眾收玉米
2019年12月18日,我來到了貴州省銅仁市沿河自治縣黃土鎮沙坪村,這一夜,下起了大雪。我立在窗前,看著窗外路燈那蒼白的燈光,燈照下雪花在空中飛舞,像在釋放一種不安和迷茫,似乎在歡迎我,又似乎在考驗我,我的駐村工作也就從這一刻開始了。
我叫何曉芳,是沿河自治縣委宣傳部的一名職工,到黃土鎮沙坪村駐村之前,只是利用每周六、周日2天時間到村裡開展幫扶工作。每次來來回回在路上就耽誤了很多時間,在村裡的幫扶都是在匆忙中度過。2019年12月17日,在全縣召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誓師大會後,12月18日,我利用半天時間安排好家庭和小孩後,於當天下午趕往了黃土鎮沙坪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到現在已駐村360多天。
沙坪村是黃土鎮一類貧困村,全村共有6個村民組,於2018年出列,村域面人約3.6平方公裡,2020年有農業人口170戶750人,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7戶229人。沙坪村幾乎家家養有蜜蜂,有自製的「包穀燒」酒。然而,村裡的貧困還是有的,距離鎮裡22公裡,距縣城97公裡,土地少,年輕人都出外打工,在家的只有老人和小孩;缺少垃圾桶,公共環境衛生得不到解決;缺少引導,房前屋後的柴草、家裡的衣物亂堆亂放,農具也是亂掛亂擺,勞作回家後的鞋子也是亂扔。但沙坪村基礎條件好,入戶路都是寬寬的水泥路。沙坪村的人雖然有些較難做工作,但我相信人心都是肉長的,只要用心用力用情,一定可以融化。於是開始了我的脫貧攻堅持久戰,要用我的真情實意,真幫實幹讓群眾轉變思想,轉變觀念,一起朝幸福的生活奮進。
大哥的關心是對我的接納
「妹子,你今天來我家吃飯啊!你大嫂推豆腐了,還煮了你愛吃的臘肉,你要來哈!要來哦!」一日清晨,電話在辦公桌上響起,來電顯示是我的包保戶楊益周。
剛來沙坪村時,我向戰友們了解的我所有貧困戶的信息,同事告訴我,楊益周家不好做工作,人也不好相處。但我就是一個幹什麼事兒都是不達目的不甘心的人,所以我聽後把所有的問題都記錄了下來,並在心裡制定了一系列方案,因戶施策。於是我就像出門時媽媽的叮囑:「不管走到那兒,幹什麼,別人怎麼做不管,你要去做,而且要認真做好!」我也堅信,只要我肯多花時間、多花心思、多花精力、多下功夫什麼難題都可以解決。所以我也下定了決心「不好做,我還非要把它做好」。
於是,在之後的幫扶工作中,我總是有時間就入戶去和楊益周談心,給他講政策,講現在社會的好,講孩子們教育的重要性……一開始,楊益周總是覺得有人去他們家,是影響了他上山幹活的時間,也沒有幫助他得到什麼實惠,很反感,也很不耐煩,而真正的改變是在一次我幫忙搶收菜。
楊大哥家有一處偏房,已經破爛不堪,但大哥家的酒房仍設在裡面,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而且爛房在路邊也不美觀。最開始向楊大哥作動員拆除工作,大哥怎麼也不同意,在多次作解釋工作後,大哥終於同意了。但大哥又提出「東西太多,幾天都拆不了」。於是我對大哥說,我來幫忙搬,邊說就邊抬起堆放的木板往外搬。戰友們看到我去幫忙也紛紛加入了搬運隊伍。不到半天時間,爛偏房裡的木板、農具、釀酒的糧食等都搬的差不多了。正準備拆爛偏房時,發現爛房倒下會砸爛菜地裡的菜。幫忙拆房的隊員都到了,也不能讓人家等。我急忙脫掉已經打溼的棉鞋,向大哥借了雙水膠鞋換上,拿了把刀衝向菜地,邊走邊喊:「再來個人幫忙把菜搶收了!」。楊大哥看到後也放下手中的活兒拿起刀就往菜地裡跑。大約過了半個小時,菜搶收完了,爛偏房安全拆除,沒有損失,大哥這才鬆了口氣。此時的我,棉衣早已被汗水打溼,衣服外面、褲子上全是泥巴。雖然推倒後的菜地一片狼藉,但大哥卻轉頭對我笑了:「妹子,謝謝你了!」一聲謝謝,讓我真正感到了楊大哥對我幫扶工作的接納。
在引導下,楊益周家的環境乾淨了,室內外物品擺放整齊,桌子、灶頭都抹的乾乾淨淨。為鼓勵他家的改變,我為他家買了一個溫水瓶,買了一張床,送去了一個衣櫃,還利用網絡宣傳為他把蜂蜜都推銷完了。現在只要有人去採訪他,他都會樂呵呵的把大門打開,把自己釀的沙坪小鍋酒端出來,把自家留來吃的蜂蜜擺出來,讓人品嘗,再也不會認為是去打擾他了,臉上也總是掛滿了幸福的笑容。
大叔的偏愛是對我的認可
初次見萬家組田維策大叔,覺得大叔是一個愛笑的人,對人也熱情。但在幾次工作開展中,同事都說大叔不太愛聽道理,我也覺得大叔有些固執。通過了解,大叔的兒女不在身邊,平時只有一個人在家。其實老人家需要的是對他多一份愛,多一份關心,需要的也是多與他溝通。根據具體情況我就在入戶時,去作大叔的思想工作,與他交流,講政策給他聽。又親自動手去給他打掃衛生,不管多髒,我都動手去做,幾次下來,大叔也開始從最初的觀望、冷言到和我一起打掃衛生,規範擺放室內的物品。
利用多年的宣傳工作經驗,大叔固執己見的態度大大改變。在我們的細心加耐心的解釋下和親眼見到我們親自動手幹活做脫貧攻堅工作後,對我們的工作也認可了。以至有一次我和戰友去萬家做安全宣傳時,大叔在院子裡看到了下車的我,就朝我喊「曉芳,你下來了,快進屋來坐!」「曉芳,我泡了蜂糖黑桃,快來吃點!」大叔一連串的話,讓同事們羨慕不已。同事悄悄告訴我,之前他們下來,大叔從沒這樣喊過他們,是喜歡我才叫我去吃。同事還說,大叔總是念我的好,說我不怕髒、不怕累給他們打掃衛生,還給他們種花,做工作又細心,解釋也到位。其實我知道,大叔對我的偏愛是因為我是一個女生,覺得女生到農村來做這些工作不容易。但我也知道,大叔的愛是對我工作的肯定,也是我工作做對了的真實回應。恰恰是大叔的這份偏愛,這種肯定,讓我對之後的工作更加堅定信念要去認真完成並做好。
大娘的信任是對我的鼓勵
在扶貧工作中,有時要敢於用激將法,將群眾「激醒」,引導群眾講道理、轉變思想,真正理解什麼是脫貧攻堅工作,同時群眾自己也需要振作起來,要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
今年66歲的沙坪組的文正花大娘,做什麼事都是風風火火,說話也直來直往。有一次,她遇到了不順心的事兒,正好碰到我和幾個戰友去走訪,她一看到我,就急忙拉著我的手把我領到屋裡坐下,說要與我講件事,邊說還邊強調「這件事是相信你才跟你講」。看到大娘面前還擺著未吃完的飯,知道大娘肯定是因為什麼事兒正在生氣。忙安慰她「嬢嬢,你不要急,慢慢講!」可是大娘卻越講越激動,聲音也越來越大,語速也越來越快。等我大至聽懂事情的原由,大娘的臉也講的滿臉通紅。我細心地給大娘解釋,一遍又一遍的耐心作工作,大娘卻不聽。我只好用激將法去「罵醒」她,把事情的重點分析給她聽。經過一番與大娘激勵的「爭論」後,大娘最終釋懷,知道了事情並不是別人講的那樣,也知道了我們工作為什麼要那樣去做,也開開心心地把剩下的飯吃完了。在我出門與大娘告別時,大娘右手拉著我,左手拍著我的肩膀說:「妹,我就喜歡你這種性格!」大娘的話讓我怪不好意思,但又讓我覺得好笑「大娘這是在贊我呢還是在說我呢!」現在每次去入戶做工作,大娘對我都十分親切,老遠就喊我「妹,你來了!」「妹,外頭冷,快進屋來!」「妹,快來吃飯!」
扶貧路上,對空巣老人的關懷和溫暖,其實很簡單,可以是一句暖人的話,可以是一個暖心的動作,可以是一件鼓勵的小禮品,只要我們用心用力用情去做了,就一定會收穫喜悅。
為更好的做好脫貧攻堅工作,今年初,我還為村裡爭取了攻堅物資。通過多方努力,與沿河沿豐貝服裝廠聯繫,為沙坪村贊助了一批籃球服,解決了春節期間運動會的球衣。今年4月,又聯繫沿豐貝服裝廠再次贊助了10多套迷彩服,為戰友們解決了戰袍。
脫貧攻堅這段時間裡,雖然我和老公在不同的地方駐村,沒有盡到子女的責任孝敬老人,沒有盡到父母的責任,教育和照顧家裡的小孩,相反讓年邁的爸媽照顧兩個年幼的孩子,婆婆幾次動手術也都沒能去照顧,心裡很是虧欠。但每次電話連線,家人們都對我的工作要求是:要認真做好工作。同時還反過來安慰我:家裡有他們在,不用我擔心。雖然家人們理解我們工作的特殊性,但卻還是讓我很自責。可是一想到在駐村工作中,通過努力,得到了百姓對我工作的認可;通過宣講,群眾思想的改變;通過引導,村裡環境衛生的提升;通過溝通,村民們臉上洋溢起越來越多幸福的笑容時,又讓我感到很欣慰。一句「就你們幾個,能真正為沙坪做點哪樣?能真正幫助村民們嗎?」到「你們辛苦了,以後脫貧了,你們走了,我們管捨不得你們哦!你們對我們那麼好啊,管離不開你們了哦!」的轉變,讓我覺得這300多個日日夜夜的努力沒有白費,付出的辛苦很值得!多年後,我會記得,在這裡,有我和戰友們的一同奮鬥,用行動一點點改變著沙坪村,改變著身邊的貧困;在這裡,有我和戰友們一起體驗沙坪村淳樸的民風民情,共同分享扶貧工作的苦與樂;在這裡,有我和戰友們灑下的辛勤的汗水,但也收穫了戰友們燦爛的微笑。不悔青春,不負韶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