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吳宇雄,男,1994年2月出生,是三都水族自治縣大河鎮柳源村的一名駐村幹部。2016年10月參加工作,2017年10月開始駐村,並受組織委派,兼任村委會代理主任。沒有多少工作經驗的我剛來駐村也很迷茫,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入手,也不知道如何著手才能把駐村工作做好,於是就一邊跟著村支書學習,一邊向有經驗的老同志討教,也通過自己不停地思考,現在工作能夠順利開展順利很多,雖然駐村工作很不簡單不容易,但是只要用心去做還是會有收穫的,趁年輕多做點事,不負青春。
吳宇雄與群眾一起開展秋冬種
喂,吳老弟啊,我的危房進度不行勒,這個代建的老闆做得不好,你來幫我看看嘛; 喂,吳兄弟,我的危房改造補助款怎麼還沒到帳,你幫我去查看回嘛; 喂,兄弟啊,我的危房已經改造好了,謝謝你啊,但是危房補助款過幾天才撥下來,現在幫我改造危房的師傅催我要錢老火多了,我也不好講多,你幫我去跟那個師傅講一下緩幾天啊; 喂,你是我們村的那個駐村幹部姓吳的領導吧,昨晚半夜下雨通組路有一段垮了,你們趕緊來看看怎麼修復; …… 每天接到群眾的電話,這就是我駐村的日常。我曾經還發個一次朋友圈調侃道:「每次睡夢中,叫醒自己的不是鬧鐘,而是群眾的電話」。清晨五、六點鐘,有時候是大半夜,經常接到群眾類似的電話,我也覺得很緊張。
吳宇雄幫助留守老人接水管
但是我想,他們也是很著急才打電話給我的。白天他們忙於農活或者務工,只能晚上在村裡開院壩會議,但是會上又不能一下子就能把所有問題都解決了,所以他們打電話給我也是正常,有時候能自己處理的我就馬上幫群眾解決了,自己一個人無法解決的我就與村幹部和駐村工作隊一起儘快為他們解決,靠村裡力量實在解決不了的就及時上報鎮黨委、鎮政府尋找方案解決。 三年多來,「住村」雖然很不容易,白天在村開展工作晚上回村委會辦公室還要整理村務,如財務、低保、養老、村寨基礎設施建設等關乎民生的相關材料,但也還會遇到很多不理解工作的群眾,他們不支持村裡工作,工作很難順利開展,最後經過多次耐心地跟他們講清楚政策,也有收穫,現在看到我們村的很多通組路都通了,危房改造搞好了,路燈亮起來了,村莊環境也整潔了,扶貧項目也實施得挺好的,只要能把村裡的工作推動向前進,貧困群眾能生活得更好,我覺得很欣慰,這也算是一種收穫吧。
吳宇雄組織群眾召開院壩會宣傳黨的好政策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帶來了挑戰。我所包保的網格村寨有這樣一位小夥,他是脫貧攻堅戰中勇於接受新生活、敢於挑戰未來的代表,他叫吳安國,現在剛剛滿20歲,他們家只有兄妹兩人,妹妹現在就讀於四川成都鐵路衛生學校。兄妹二人自幼父母離異,母親改嫁,父親病逝,從此兄妹二人成為了孤兒,從小是親戚照顧長大成人。將心比己,我內心是辛酸的,同情的,想想我是多麼的幸福,童年是多麼的美好,作為扶貧幹部,我幫扶他們家是自己應盡的義務和責任。2020年初,我在入戶動員他重新建設新房子得知,他們家同寨子上的關係緊張,沒有群眾願意讓出宅基地給他們,沒有人願意給他們家出力幫忙,在一系列的具體情況了解後,我馬上聯繫了寨子的組長與寨老到他家一同商量。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組長的協調下和寨老的理解下,大家同意了地塊的出讓和答應他們家建房時候也會前來幫忙的。最終,他們家的房屋、灶臺、衛生廁所等均一一的竣工投入使用。 狹路相逢勇者勝,越是艱險越向前,穩定的脫貧靠什麼,靠的就是持續穩定的收入。疫情期間,我在瀏覽就業務工網站時,發現了一則外出務工的信息,我立馬電話對接核實務工信息的真實可靠性後聯繫了吳安國,在上級部門發布允許跨省市外出務工的信息後,我在村委會給他開了健康證明。自此,他踏上了增收致富道路,最近跟他在微信上聊天得知,從去年4月份到10月份,他掙了8萬多,這一刻,我內心只有那麼的替他高興,是那麼的慰藉,一顆擔心脫不了貧的心終於放了下來。在聊天結束之際,我告訴他生活一定會一天更比一天好,一定要好好努力! 駐村成為「工作狂」的我,往往忽視了親人。記得2018年11月,那是個難忘的時期,我的未婚妻生病住院一個月,因為一直住在村裡忙於工作就只去醫院看過一次,一直都是我母親在照顧她。但是,那天剛到醫院的當晚又接到通知說第二天上午開會,雖然和領導請過假了,但還是不放心工作,因路途遙遠的問題第二天天還沒亮就急匆匆的趕回鎮裡了。 「微信視頻這頭是我,那頭是孩子」,這便是我每日與孩子聯繫的方式。去年7月份,剛滿1歲的孩子因生病住院,但由於工作任務繁重,我只能通過微信視頻看一眼孩子,那一刻,我落淚了……這其中有對父母的愧疚,有對孩子的心疼,有對工作的期許,有對妻子的感謝。 扶貧路上不言棄,不負韶華踏徵程。一路走來,我沒有放棄任何幫助群眾的機會,但是我很虧欠家人,不論有多麼的艱難困苦,我相信在新的徵程上,一定會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高榮華 整理
編輯 韋依 編審 王璐瑤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