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不言棄 不負韶華踏徵程|三都縣大河鎮柳...

2021-01-09 天眼新聞

我叫吳宇雄,男,1994年2月出生,是三都水族自治縣大河鎮柳源村的一名駐村幹部。2016年10月參加工作,2017年10月開始駐村,並受組織委派,兼任村委會代理主任。沒有多少工作經驗的我剛來駐村也很迷茫,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入手,也不知道如何著手才能把駐村工作做好,於是就一邊跟著村支書學習,一邊向有經驗的老同志討教,也通過自己不停地思考,現在工作能夠順利開展順利很多,雖然駐村工作很不簡單不容易,但是只要用心去做還是會有收穫的,趁年輕多做點事,不負青春。

吳宇雄與群眾一起開展秋冬種

喂,吳老弟啊,我的危房進度不行勒,這個代建的老闆做得不好,你來幫我看看嘛;  喂,吳兄弟,我的危房改造補助款怎麼還沒到帳,你幫我去查看回嘛;  喂,兄弟啊,我的危房已經改造好了,謝謝你啊,但是危房補助款過幾天才撥下來,現在幫我改造危房的師傅催我要錢老火多了,我也不好講多,你幫我去跟那個師傅講一下緩幾天啊;  喂,你是我們村的那個駐村幹部姓吳的領導吧,昨晚半夜下雨通組路有一段垮了,你們趕緊來看看怎麼修復;  ……   每天接到群眾的電話,這就是我駐村的日常。我曾經還發個一次朋友圈調侃道:「每次睡夢中,叫醒自己的不是鬧鐘,而是群眾的電話」。清晨五、六點鐘,有時候是大半夜,經常接到群眾類似的電話,我也覺得很緊張。

吳宇雄幫助留守老人接水管

但是我想,他們也是很著急才打電話給我的。白天他們忙於農活或者務工,只能晚上在村裡開院壩會議,但是會上又不能一下子就能把所有問題都解決了,所以他們打電話給我也是正常,有時候能自己處理的我就馬上幫群眾解決了,自己一個人無法解決的我就與村幹部和駐村工作隊一起儘快為他們解決,靠村裡力量實在解決不了的就及時上報鎮黨委、鎮政府尋找方案解決。   三年多來,「住村」雖然很不容易,白天在村開展工作晚上回村委會辦公室還要整理村務,如財務、低保、養老、村寨基礎設施建設等關乎民生的相關材料,但也還會遇到很多不理解工作的群眾,他們不支持村裡工作,工作很難順利開展,最後經過多次耐心地跟他們講清楚政策,也有收穫,現在看到我們村的很多通組路都通了,危房改造搞好了,路燈亮起來了,村莊環境也整潔了,扶貧項目也實施得挺好的,只要能把村裡的工作推動向前進,貧困群眾能生活得更好,我覺得很欣慰,這也算是一種收穫吧。

吳宇雄組織群眾召開院壩會宣傳黨的好政策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帶來了挑戰。我所包保的網格村寨有這樣一位小夥,他是脫貧攻堅戰中勇於接受新生活、敢於挑戰未來的代表,他叫吳安國,現在剛剛滿20歲,他們家只有兄妹兩人,妹妹現在就讀於四川成都鐵路衛生學校。兄妹二人自幼父母離異,母親改嫁,父親病逝,從此兄妹二人成為了孤兒,從小是親戚照顧長大成人。將心比己,我內心是辛酸的,同情的,想想我是多麼的幸福,童年是多麼的美好,作為扶貧幹部,我幫扶他們家是自己應盡的義務和責任。2020年初,我在入戶動員他重新建設新房子得知,他們家同寨子上的關係緊張,沒有群眾願意讓出宅基地給他們,沒有人願意給他們家出力幫忙,在一系列的具體情況了解後,我馬上聯繫了寨子的組長與寨老到他家一同商量。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組長的協調下和寨老的理解下,大家同意了地塊的出讓和答應他們家建房時候也會前來幫忙的。最終,他們家的房屋、灶臺、衛生廁所等均一一的竣工投入使用。  狹路相逢勇者勝,越是艱險越向前,穩定的脫貧靠什麼,靠的就是持續穩定的收入。疫情期間,我在瀏覽就業務工網站時,發現了一則外出務工的信息,我立馬電話對接核實務工信息的真實可靠性後聯繫了吳安國,在上級部門發布允許跨省市外出務工的信息後,我在村委會給他開了健康證明。自此,他踏上了增收致富道路,最近跟他在微信上聊天得知,從去年4月份到10月份,他掙了8萬多,這一刻,我內心只有那麼的替他高興,是那麼的慰藉,一顆擔心脫不了貧的心終於放了下來。在聊天結束之際,我告訴他生活一定會一天更比一天好,一定要好好努力!  駐村成為「工作狂」的我,往往忽視了親人。記得2018年11月,那是個難忘的時期,我的未婚妻生病住院一個月,因為一直住在村裡忙於工作就只去醫院看過一次,一直都是我母親在照顧她。但是,那天剛到醫院的當晚又接到通知說第二天上午開會,雖然和領導請過假了,但還是不放心工作,因路途遙遠的問題第二天天還沒亮就急匆匆的趕回鎮裡了。  「微信視頻這頭是我,那頭是孩子」,這便是我每日與孩子聯繫的方式。去年7月份,剛滿1歲的孩子因生病住院,但由於工作任務繁重,我只能通過微信視頻看一眼孩子,那一刻,我落淚了……這其中有對父母的愧疚,有對孩子的心疼,有對工作的期許,有對妻子的感謝。  扶貧路上不言棄,不負韶華踏徵程。一路走來,我沒有放棄任何幫助群眾的機會,但是我很虧欠家人,不論有多麼的艱難困苦,我相信在新的徵程上,一定會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高榮華  整理

編輯 韋依  編審 王璐瑤 施昱凌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滴水穿石:扶貧路上永不言棄|羅甸縣龍坪鎮下儒村...
    我叫黃呈江,是羅甸縣龍坪鎮下儒村駐村第一書記。   路漫漫,漫道雄關再回首;風蕭蕭,鉤沉歲月湧向前。我的脫貧攻堅故事裡,沒有波瀾壯闊的場景,只有平凡的點點滴滴。但是這些平淡無奇的鏡頭卻深深地鐫刻在我人生記憶裡,抹之不去。我當過教師,做過編輯、記者、講師,但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一次歷練,最可貴的一段人生經歷卻是參加脫貧攻堅。2018年2月,我有幸投身到龍坪鎮下儒村的脫貧攻堅工作中,任第一書記、網格員。出生在邊遠農村的我,仰望過狹長的天空,薅過草,砍過柴,掌過犁,經歷過貧窮生活的洗禮。所以對於參與扶貧工作這項神聖的使命,情有獨鍾。
  • 【我的扶貧故事】吳傳勝——只爭朝夕進大山 不負韶華送溫情
    【我的扶貧故事】吳傳勝——只爭朝夕進大山 不負韶華送溫情 2021-01-12 1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只爭朝夕 不負韶華 以行動彰顯90後扶貧壯志丨...
    我叫劉榮鑫,現任丙妹鎮歸林村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是一名90後中共黨員。2019年6月23日,我榮幸成為脫貧攻堅這場無硝煙戰爭中的一名排頭兵,成為歸林村脫貧攻堅指揮所第九網格網格員。劉榮鑫同志(右一)慰問老人並為老人換上新鞋我連夜收拾行裝,奔赴歸林村。夜裡,初夏氣息漸濃,縣城華燈璀璨,但蜿蜒崎嶇的山路上空,卻群星點點,靜謐安寧,一個半小時後,我到達歸林村。
  • 徐華福:不負韶華 奉獻青春_「扶貧路上」交大力量_上海交通大學...
    8、9月,校友總會辦公室、校就業中心、校團委牽頭組織了校友服務發展協會與校團委「青苗計劃」一期學員集中採訪近40名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校友,記錄他們落實精準扶貧,實現群眾增收、百姓富裕的真實故事,共繪「扶貧路上」交大人的斑斕地圖。本期讓我們跟隨徐華福校友的腳步,走進廣西北海市,繼續「扶貧路上」交大人地圖之旅!
  • 「我的扶貧故事」不忘初心 扶貧路上見真情丨羅甸縣逢亭鎮新光村駐...
    我深知,這樣的工作機會本就難得,尤其是現在正值脫貧攻堅關鍵時期,能夠成為脫貧攻堅路上的一員,更是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會,所以我一直秉承著自己的堅持:在工作中不負青春,不負韶華,以一名中國共產黨員的身份真真切切為人民服務。
  • 【我的扶貧故事】劉彬:不負韶華 只為讓百姓喝上「放心水」
    【我的扶貧故事】劉彬:不負韶華 只為讓百姓喝上「放心水」 2020-12-17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有我 不負韶華丨望謨縣大觀鎮裡穴村網格員蘭...
    「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一個人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大學畢業後,我選擇來到離家千裡的望謨,紮根麻山腹地。現在我每次去老叔家,他們都很熱情地歡迎我,唯有真心才能換得真心。蘭榮衝邦貧困戶打掃衛生駐村以來,我最大的收穫就是獲得了群眾的信任。
  • 扶貧故事 | 廣州發展:像釘子一樣「釘」在扶貧路上
    扶貧故事 | 廣州發展:像釘子一樣「釘」在扶貧路上 2020-12-16 17: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青春無悔,扶貧路上凱歌前行|施秉縣馬號鎮平扒村...
    我是施秉縣楊柳塘鎮翁塘小學的一名教師,三年來,我一直扮演著兩個角色,既是一名人民教師,又是一名扶貧工作者。在扶貧的路上,我始終堅定信念,回顧這一路的成長和進步,不禁感慨萬千,自己既是脫貧攻堅路上的受益者,又是見證者和參與者。
  • 「我的扶貧故事」兩滴淚道盡四年扶貧生涯丨都勻市紀委市監委派駐...
    當提筆回憶我的四年扶貧生涯時,我留下了兩滴淚。第一滴淚是辛酸淚,辛酸的是四年的扶貧生涯,我剛滿8歲的兒子,四年來他是如何自己上下學?如何自己料理飯菜?第二滴淚是幸福的淚,四年的駐村生涯,1年第一書記、3年駐村工作隊員,見證了平浪鎮沙拉河村翻天覆地地變化,見證了沙拉河老百姓走向小康的拼搏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事無小事 我與群眾是一體|劍河縣柳川鎮柳利...
    我叫陶秋菊,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柳川鎮柳利社區(柳利村)駐村幹部。我於2020年5月加入柳川鎮柳利村的扶貧工作中,其中還擔任柳利村聯絡員一職。自加入柳利社區脫貧攻堅隊隊這個大家庭來,我才真正的體會到深入群眾、走進群眾。攻堅隊隊員以及志願者們參與食用菌菌棒種植柳利村位於柳川鎮集鎮附近,人口居住環境較為密集,因此消防安全生產密切的聯繫每一個家庭,為了保證村民們的家庭財產安全,我們通過不同的形式在村裡進行消防宣傳。
  • 「我的扶貧故事」有你陪伴,脫貧攻堅路上不孤單——扶貧媽媽寫給...
    此時此刻,媽媽早已淚流滿面,說實在話,媽媽想你了,我的孩子,為不打擾你休息,媽媽只能以這種特殊的方式和你說說心裡話。本來媽媽想早點和你視頻的,可因為媽媽手頭有太多緊急的扶貧工作要做,所以才....別責怪媽媽呀!我的好寶貝,雖然你才3歲半,但我知道你比同齡的孩子都要懂事。孩子,對於你,媽媽總是帶著滿滿的愧疚。
  • 「我的扶貧故事」把愛傾注在扶貧路上丨晴隆縣大廠鎮嘎木村扶貧...
    剛開始參與到脫貧攻堅工作的時候,我不斷地問自己,要幫助群眾,擺脫窮苦的日子,共奔小康,我該怎麼去做呢?怎樣才能和群眾建立深厚的關係呢?帶著這些問題,我不斷地思索,在無數次的幫扶經歷後,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愛。
  • 「我的扶貧故事」梁彬彬:用「三心」走在扶貧路上
    我叫梁彬彬,是貴州省銅仁市石阡縣第二幼兒園的一名老師。2015年從廣東遠嫁到貴州石阡,當時我家人極力反對,說什麼從米籮兜往糠籮兜裡跳,不知好歹。但我為了愛情放棄了家裡優越的生活環境,毅然來到了這裡。緊接著在2016年就開始了我的扶貧徵途。
  • 【扶貧故事】《燃燒吧,青春》
    中國科協信息中心策劃推出「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系列廣播,講述科技扶貧路上的動人故事,傳遞科技工作者全力拼搏、接續奮鬥的堅定信心,匯聚薪火傳、展未來,砥礪前行、乘風破浪的磅礴力量!科協改革進行時陸續為您刊發相關內容,敬請關注。《燃燒吧,青春》【女聲】:「現在,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的1460多個日日夜夜丨劍河縣岑松鎮脫貧攻堅...
    我叫楊蒸,是劍河縣岑松鎮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員,脫貧攻堅期間,任岑松鎮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我經歷的扶貧故事,和眾多奮戰在一線的戰友們的故事大同小異,無非就是些拋家棄子、廢寢忘食、日以繼夜之類的東西,寫得人多了,也就不免落入俗套。
  • 「我的扶貧故事」全心全意做好「文軍扶貧」聯絡員丨荔波縣洪江村...
    我叫曾洪波,2018年底我主動請纓,爭取到為人民服務的最基層去、到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去、到決勝全面小康的第一線去。看望慰問重病貧困戶(中)2019年1月,我來到黔南州荔波縣,任朝陽鎮洪江村第一書記。到洪江後,我堅定理想信念,堅守「文軍扶貧」路子,積極呼籲社會各類「文軍」關注洪江、關愛洪江,紮根當地全心全力辦實事。
  • 「我們的扶貧故事」健康扶貧路上,我們做百姓的「守護神」|都勻市...
    我是李付瓊,是都勻市勻東鎮中心衛生院的一名醫生。  「健康扶貧是脫貧攻堅戰中的一場重要戰役,因病返貧、因病致貧是扶貧硬骨頭的主攻方向。」  每次來到繞河村七組,莫紹剛大伯家是絕對少不了的,可能你有無數個「為什麼」?因為他在人生的道路上比別人少了一種幸運,高血壓與直腸癌附在他那單薄的身軀上,2020年6月1日我與本單位一行4人首次來到他家中,炎熱的夏天,陽光正好,在門外看見一束光正好落在在沙發熟睡的大伯身上。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我從來都不是孤軍奮戰|餘慶縣構皮灘鎮齊...
    我叫張波,一個在大山裡長大的孩子,小時候貧困生活記憶猶新,那些坑坑窪窪的泥漿路、清貧困苦的勞動人面朝黃土背朝天,無一不反映在貴州大山裡。在全體扶貧幹部、社會力量和貧困群眾的共同努力下,老百姓們的生活質量得到改善,當看著大家臉上的笑容,我的心裡也由衷高興,也感謝這麼多年來我身後的扶貧人。
  • 「扶貧路上的格桑花」愛在扶貧路上(報告文學)
    【扶貧路上的格桑花】愛在扶貧路上(報告文學)城馬村 閔貴平李白雲2019年10月11日。一大早,舟曲縣老城區的街道兩邊,就擠滿了各族各界幹部群眾。人們靜靜地站立著,相對無語。今天,他們是來為舟曲人民的好女兒張小娟送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