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來,寒暑易節,我駐村工作時間又有一年了。駐村期間有汗水,有歡笑,有委屈,也有苦惱。
「塘邊,塘邊,雨天水塘塘,晴天塘塘水,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娶個媳婦二三年就跑了。五天幹大戰,三天幹小仗」。這是銅仁市沿河縣甘溪鎮塘邊村之前的寫照。我叫何天樹,是甘溪鎮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主任、塘邊村指揮長。同時,我也是一名退伍軍人,是脫貧攻堅給了我參與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的機會,我又榮幸的成為了一名戰士。戰士的精神是什麼,不怕苦不怕累,衝鋒陷陣在最前線。 連續三年駐村幫扶了4個貧困村,目標指向哪兒,我就「打」向哪兒。
環境衛生整治
人居環境提升、打造期間,正值夏季雨期。不論日曬雨淋、白天黑夜,我們都是加班加點趕工期。溼透的衣服換了一套又一套,早已分不清是雨水還是汗水。日不停歇,夜不能寐,晚上一睡覺,滿腦子都是舊房爛房和民生輿情。 以前,塘邊村溝裡四五組環境髒亂差是出了名的,也是最是讓我頭痛的。後經多次宣傳,果斷加速整改。
把溝裡多處爛棚棚拆掉,白色垃圾撿除,開溝放水,就地取材,廢物翻新。利用得天獨厚的天然條件,打造成了一個竹柵欄成排、乾淨整潔、宜遊宜玩的小公園。現在每次看見村裡的小朋友自由自在的在公園玩耍時,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塘邊村
在鎮黨委政府的關心幫助下,我爭取到了從柏香林到雞公水、柑子樹到水浪子等有7公裡長的產業路。動員群眾集資修建了學校到老水井的路。如今的塘邊村、入戶路、水泥路縱橫相通,村容村貌整潔,基礎設施完善,民風淳樸。我生在這片土地,長在這片土地,深深熱愛著這片土地。雖然時有質疑和不解、工作的繁雜和壓力、對家人的愧疚,但只要群眾的一聲好,雖苦猶甜。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馮晨陽
編輯 王浩編審 李中迪 廖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