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韓開林,是安順市總工會選派到關嶺自治縣坡貢鎮興姜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從2017年7月來到村裡,至今已有三年光景。
三年韶華,讓我和興姜村有了割不斷的羈絆。
這三年,興姜村的基礎建設日新月異,通村路、通組路、串戶路、庭院硬化煥然一新,不再是「晴天灰、雨天泥」的土毛路。二級提灌工程的建設、飲水工程的修整,水池滲漏的加固,蓄水池的修建讓農戶們打開水龍頭就能喝到「放心水」。
這三年,興姜村的群眾為民生「三保障」點了贊,村裡的娃娃沒有一個輟學,大學生慢慢多起來了,貧困群眾人人有合醫,「先診療後付費」徹底打消了看病難的最後一絲顧慮,全村危房改造260戶,老舊房治理51戶,易地扶貧搬遷99戶,戶戶都有安全溫暖的家。
這三年,興姜村的產業發展從無到有,原先的「空殼村」引企共建鵝產業,讓村集體有了經濟收入,讓合作社有了發展,讓群眾有了盼頭。隨著產業發展的帶動,村民們的思想觀念逐漸改變,種包穀的人少了,種生薑搞養殖的人多了。
幫村民收包穀
剛到村時,基層黨支部力量薄弱,村幹部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我指導村黨支部建立學習群,將全村50名黨員聚攏在一起,學習黨和國家的政策方針,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同時,通過網絡讓在外務工的黨員看到家鄉的變化,感受黨組織的溫暖。
成功培養「本土」支書、副支書各一名,通過村民代表大會補選村主任和副主任各一名。如今,村支書、村主任都是80後,年齡最小的副主任只有23歲,大學生、大專生補充到村幹部的隊伍,一改之前的「老齡化」「文盲化」狀況。
今年,我們村的黨支部徹底打了一個「翻身仗」,從「全縣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轉變為「全縣脫貧攻堅先進黨組織」,這是對我們這支隊伍的鞭策和肯定。
走訪群眾
我已經完成了「傳幫帶」的使命,到駐村工作結束的那一天,到我將要離開興姜村的那一天,我把手中的「接力棒」交給這群優秀的年輕人,我很放心。
興姜村的蛻變和興姜村民對我的認可是對我們駐村工作最大的褒獎,看著群眾臉上的笑容漸漸多了,我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人物小傳】
韓開林,關嶺自治縣坡貢鎮興姜村駐村第一書記。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張賽 整理
編輯 謝靜靜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