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岑習鈞,是望謨縣王母街道平繞村向陽組的村民。
原本我有一個完整的家,清貧歲月裡有年邁母親和兩個孩子的歡聲笑語點綴著,日子也算過得幸福。但妻子撒手人寰後,讓原本清貧的日子增添了許多苦澀,母親整天憂心忡忡,孩子年幼,曾一度讓我瀕臨崩潰的邊緣。
但我很清楚,作為家裡的頂梁柱,我不能倒下,揮淚告別母親和女兒,帶上兒子踏上了務工的班車,也就在此時,我家因為缺失勞動力被評為貧困戶。
宣傳政策
2017年3月份左右,女兒打電話來說,王母辦有一位哥哥來家裡兩次,第一次是了解情況,第二次給她帶來了許多文具,還有衣服,還送母親一箱牛奶。
當時我並沒有多在意,只是單純的想了想,回家以後當面感謝一下這位好心人。
2017年底,我務工回家,看著寨子裡面家家住的都是兩層的房子,瓷磚乾淨整潔,而自家的房子一層,裡外沒有裝修,甚至連窗戶都沒有裝,在其他房屋的對比下,它是那麼顯眼,也讓我深深感到對母親的愧疚。
於是我決定把那年掙的錢花在家裡最基本的裝修上,先把窗子、大門安裝好,讓在家的母親和女兒不再經受寒風的折磨。
新蓋起來的房屋
說實在的,一個人要養一個家不容易,現實容不得我享受半點清閒,年後初三,我又踏上務工徵程。
「叔啊,家裡面有老人孩子,醫保政策越來越完善,家庭醫生籤約服務也越來越到位了,今年的醫療保險得交啊,花小錢買一份平安的大保障,這個錢不能省呀。」外出時,我接到我的包保人小劉的電話,我比誰都清楚醫保的重要性,奈何囊中羞澀,只能厚著臉皮說「你先幫我交一下,我第一個月工資發了我就給你」。
沒曾想對方爽快答應,自那一刻起,我們本來只是有點感激他對母親的照顧,突然間卻感覺像是兄弟般。他的「實在」,減少了我在浙江兩次住院的花費。
2018年對我來說是幸運的一年,我遇到了我生活的另一半,每當想起家裡的窘境,我便愁上眉頭,連帶她回來的勇氣都沒有。那個秋天,再次務工回家,帶著這一年的收入,加上給朋友借點,我咬緊牙關把房子的第二層以上的東西全部建了出來。目的是年底帶她回家,要讓她多增加一份和我在一起的希望。
一家人吃團圓飯
2019年以後,家鄉的變化越來越快,越來越美。串戶路疏通了向陽每一戶的群眾的心,整齊的路燈點亮了我們美好的希望,清澈的自來水水花常年開在每一戶農戶的門前。
而這幾年,在包保責任的幫扶下,幫我家申請了一些支持,還幫我照顧老人,我安心在外務工,逐漸將家裡的從一無所有到現在買了冰箱、洗衣機、電視等家電,我感覺到好日子離我越來越近。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唐波 整理
編輯 彭芝莉 劉義
編審 陳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