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3 1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新女性,新風貌,新生活;
新徵程,新時代,新篇章。
今天
小e妹給大家介紹的「巾幗脫貧代表」是
「花椒姐」盧雲
「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好日子是幹出來的。」這是盧雲的口頭禪。
盧雲,恩施恩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一位被稱為「花椒姐」的土家「女漢子」!
一、「我們能為鄉親們做點什麼?」
1981年,盧雲出生於恩施州宣恩縣李家河鎮郭家坡村,為改善家中生活,盧雲輟學外出打工掙錢。在親戚的幫助下,她在重慶一家公司從事銷售工作,短短幾年內,憑藉過人的膽識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她成為了華南地區的銷售經理,收入也達到年薪20萬元。
有一次回老家,她在村裡看到一句標語:「精準扶貧,不落一人。」她想:作為土生土長的宣恩人,我們能為鄉親們做點什麼?考慮了一個晚上,盧雲和丈夫肖紅商量決定:回鄉創業。
盧雲在花椒基地
回鄉考察後,發現宣恩的氣候適宜種植花椒,且具有巨大的銷售市場,隨後她又去重慶進一步考察,認為發展花椒產業大有可為。
2016年,盧雲和丈夫辭去工作,回到了村裡,成立了宣恩紅雲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和恩施恩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方式,種上了九葉青花椒,肖紅負責技術,盧雲負責銷售。
二、創業艱難,家人讓她別在家砸錢
局限於生產規模與技術水平,再加上2017年的一場大旱,合作社生產進入瓶頸,無數次面臨著關門倒閉的風險。此時,家人反對的聲音也一浪高過一浪,他們讓盧雲夫婦趕緊外出打工,別在家砸錢。到了2018年,公司資金已周轉不過來了。
這年夏天,她去了一趟宣恩縣扶貧辦,向工作人員講了講自己的銷售渠道和營銷思路。扶貧辦的人覺得,她對市場的分析和判斷,很靠譜。去縣裡一了解,發現像盧雲這樣的人,還真不少。
扶貧幹部實地考察盧雲的花椒基地
同年9月,「宣恩縣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班」開班,盧雲成了首批學員。11月,盧雲拿到了政府給予的扶持資金。
從培訓班畢業後,盧雲有了資金扶持,創業思路也更加清晰了。
「我就想和父老鄉親一起種花椒致富。」盧雲說。
盧雲在花椒基地介紹種植情況
她帶領大家在郭家坡、柏子坳、楠木園等村發展花椒種植800餘畝。為提高產出效益,以短養長,合作社還鼓勵農戶種植辣椒100多畝,由合作社提供辣椒種子、化肥和栽培技術、產品回收、產供銷一條龍服務。
此外,為了讓老百姓早日脫貧,合作社還購買了200隻土雞苗,挑選7戶積極參與合作社種植的貧困戶免費試養,待土雞長大後,合作社按市場價格回收,給予村民切實可見的經濟實惠。
三、花椒樹變「搖錢樹」,帶領村民致富
種花椒、辣椒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除草、施肥、修枝、採摘都需要大量勞動力,一年可帶動50名貧困戶就業。
55歲的肖生福是郭家坡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前一家五口人靠著幾畝薄地和兒子一人的打工收入過日子。將3畝土地流轉給紅雲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後,一年有150元租金;到合作社打工,負責整土、種植、採收等,一年有1680元收入;合作社在他的地裡種出的辣椒,賣的錢還歸他,又是5000多元的收入。「跟著盧雲幹,划算。」他說。
「花椒姐」產品
為了使員工能有更好的工作環境,盧雲還免費提供用餐,定時改善夥食。還為老人、婦女提供小板凳以及遮陽工具,方便老人、留守婦女在採摘時有舒適環境。
盧雲夫婦始終堅持「暖心行動」,除了正常的務工收入發放以外,逢年過節還為員工發放福利。他們還資助貧困大學生,為學校、貧困村莊捐款捐物。
在花椒產品生產車間,盧雲介紹花椒足浴包銷售情況
截至2019年7月,合作社共在宣恩縣李家河、長潭河、沙道溝3個鄉鎮發展花椒近1500畝,花椒遠銷全國各地,共帶動農戶368戶創業增收,其中建檔立卡192戶貧困戶。
展望未來,盧雲說:「將進一步加強技術人才培養,擴大訂單規模,踏踏實實把企業做大做強,形成完整的花椒產業鏈,讓更多的老百姓實現家門口就業。」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道路上
脫貧攻堅並不是終點
而是我們美好新生活
全新奮鬥目標的新起點
接下來
小e妹還將持續為大家推出
「巾幗脫貧故事匯」系列欄目
讓更多的正能量溫暖身邊的你我他!
THE END
本文來源:湖北省婦聯發展部、宣傳部綜合
本文屬於政務公益宣傳,對於文字或者圖片有異議的,請聯繫刪除!
原標題:《巾幗脫貧故事匯丨「花椒姐」盧云:帶領村民種好「搖錢樹」》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