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龍峰村:小小青花椒撬動脫貧大產業

2020-12-22 中國網·錦繡天府

走進龍峰村花椒基地,放眼望去,一片片綠油油的花椒林盡收眼底,一顆顆飽滿的花椒綠得發亮,一股股花椒清香撲面而來,村民們正在採摘、加工花椒,到處一派豐收喜慶的景象。

「別小看這小小青花椒,它不僅讓我家成功脫貧,還帶領大家走向致富的道路。」7月21日下午,宜賓市長寧縣銅鑼鎮龍峰村已脫貧戶代應輝一邊採摘花椒一邊激動地說,以前他常年以蔬菜種植勉強維持一家6口人的生計,後來在鎮、村幹部,幫扶單位的幫助下,他也跟著發展花椒產業,「我兩年前就成功實現了脫貧,現在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據悉,龍峰村曾是全縣21個省級貧困村之一,因山高林密、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等原因,傳統農耕作成了那時百姓的主要收入來源,全村92戶276人因各種原因致貧。

如何讓貧困群眾早日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這一直是當時村支兩委思考的問題。在經過廣泛徵集民意和多方實地調查論證後,確立了「充分利用自身生態優勢,做大做強生態產業,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發展之路,決定整村發展花椒產業。

2017年,在返鄉農民工、村黨支部書記陳懷金的帶領下,充分利用龍峰村坡地資源優勢,整合對口幫扶資金和扶貧資金,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產業園」的模式,大力發展具有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九葉青花椒產業,帶動貧困戶和其他村民一起通過土地、資金入股或務工的方式獲得收益。

在黨員、幹部的帶領下,當年全村就種植花椒850餘畝,吸收了40餘名貧困戶就業。在鎮政府和有關幫扶單位的幫助下,先後修葺了通往花椒基地的便民路9公裡、硬化公路9.1公裡。

2018年,龍峰村成功摘掉了「省級貧困村」帽子後,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村、支兩委又針對土地分散難以增效、村集體經濟單一發展動力不足、農民籌資難創業等村情現狀,提出了「開放眾籌+統分眾管」的雙眾發展模式栽種花椒。在村支兩委的協助下,將全村92戶貧困戶全覆蓋,貧困戶脫貧專項資金購買種苗入股專合社,農戶土地前3年地租金入股專合社,聘請貧困戶管理花椒園,大力發展花椒扶貧產業,帶領群眾產業致富。

經過3年的努力,如今的花椒基地已擴展到1500畝,首批栽種的花椒今年已正式掛果,年產量10萬斤,年產值達100萬元,年利潤約40餘萬元,解決了200餘人就業。明年花椒豐產之後,村集體純收入可達到20萬元以上,到2021年底,預計花椒產量在80萬斤以上,收入700萬元左右。

「別小看了這小小青花椒,簡直是我們脫貧致富的陽光產業。」已脫貧戶李叔彬表示,他將自己的土地以入股的形式流轉給專合社,農忙時,專合社以一天60元的工資聘請他管理花椒樹,僅此一項都比以往增收5000元以上。

「今年起,花椒產業就養得起專合社,鞏固全村脫貧成果有產業支撐了。」龍峰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陳懷金表示,將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發展好生態旅遊產業,利用好扶貧車間,把花椒急凍保鮮、烘乾,錯峰上市,讓花椒賣到一個更好的價格,實現產值成倍遞增。同時打造旅遊文化體驗為主的自然體驗特色村,綜合鄉村養生、養老休閒旅遊地,助力長寧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為長寧打造世界竹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長江生態文化旅遊新熱點、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新典範、世界竹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新標杆貢獻龍峰村力量。(宋成均 熊章瑞)

 

相關焦點

  • 河北武強:「小手套」撬動「大產業」
    「小手套」撬動「大產業」——武強縣北代鄉吳沙窪村黨建引領脫貧奔小康記事14名黨員的力量有多大?河北省衡水市武強縣北代鄉吳沙窪村的老鄉誇讚道:「換了天地!」武強縣城西北15公裡處,靠近滹沱河南大堤,就是吳沙窪村。曾經,這裡因地處偏僻、交通不便,經濟發展長期滯後。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常州溧陽龍峰村:小藍莓串起鄉村遊 窮山村...
    (龍峰村)荒山結出「幸福果」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之前,龍峰村因為地處僻壤山溝,缺乏區位優勢,一直沒有像樣的產業,被人稱為「溧陽的西伯利亞」。(改良後的土壤適合藍莓生長,龍峰村現有藍莓種植面積近五千畝)小漿果串起大產業龍峰村的藍莓分為觀賞類、鮮果類和乾果類。
  • 河南鎮平:小屏幕撬動富民大產業
    小屏幕撬動大產業和新商機,眼下的鎮平縣,一些外出務工人員逐漸返回鎮平,入行直播帶貨以及客服、物流等配套產業,目前至少有1萬人參與直播產業。近年來,鎮平縣把電商作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與特色產業發展相結合,拉長產業鏈條,釋放出發展經濟、促進就業、三產融合的綜合效應。
  • 陝西:三原畢家溝村讓「小花椒」撐起脫貧「希望樹」
    「花椒種植培訓實用、很接地氣,合適的很,我們早日致富更有希望啦!」近期,陝西省三原縣徐木中心畢家溝村花椒種植貧困戶黃建永聽完產業培訓後高興的說。三原縣畢家溝村地處塬坡地帶,隨著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部分貧瘠乾旱山坡逐漸撂荒。
  • 長寧:民營企業積極投身光彩事業,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長寧:民營企業積極投身光彩事業,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2020-06-05 03: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河北平泉:近3億元幫扶資金撬動社會資本建起...
    新華社石家莊12月28日電題:河北平泉:近3億元幫扶資金撬動社會資本建起脫貧富民產業新華社記者王民寒冬時節,走進河北省平泉市華素食用菌加工產業園,智能溫室、食用菌合成肉生產流水線、食用菌成品銷售中心正在建設。「得益於天津1200萬元的幫扶資金吸引來3.4億元社會投資,這個項目才得以順利推進。」
  • 巾幗脫貧故事匯丨「花椒姐」盧雲:帶領村民種好「搖錢樹」
    巾幗脫貧故事匯丨「花椒姐」盧云:帶領村民種好「搖錢樹」 2020-12-23 1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攻堅】五營鎮:打造「產業+旅遊+生態」新格局 實現鄉村振興...
    五營鎮按照縣委、縣政府關於「三山一河」流域綜合治理的總體安排,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結合脫貧攻堅和龍頭山流域實際、以及群眾發展果椒產業需求,提出了「流域治理引鳳築巢,小花椒做成大產業為增強脫貧實效,建立長遠機制,五營鎮政府經過認真謀劃,通過採取三變改革、建立龍頭合作社、聯合社等措施,將沉睡的土地盤活,閒置的資源整合,用去年一年的時間在該流域建成了花椒產業生態示範園。為了彌補花椒生長周期長見效慢的問題,今年又在這5000多畝花椒園裡套種了金銀花等中藥材,往日的撂荒地又變回了淘金田。
  • 半夏花椒奏出田園交響曲——西和縣大力發展富民產業助力全縣精準...
    半夏花椒奏出田園交響曲——西和縣大力發展富民產業助力全縣精準脫貧  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白楊  四月的西和,春潮湧動,生機勃發,正是春耕生產的大好時節。緊盯「一增收、兩不愁、三保障」,採取超常規措施培育發展富民產業,下大力氣發展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健全帶貧機制,基本形成了「以半夏為主的中藥材產業,以散養雞為主的畜牧養殖業,以花椒、八盤梨為主的經濟林果業」三大產業體系,進一步提升了全縣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和自我造血能力,全縣產業發展呈現新的發展態勢。2018年,西和縣農業產值達到25億元,依靠產業穩定脫貧4610戶20928人。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晴隆】「石頭山」上花椒樹 村民增收「搖錢樹」
    9月7日,貴州晴隆縣茶馬鎮青山村村民易洪忠邊給花椒剪枝,邊告訴「未摘帽貧困縣脫貧攻堅」主題採訪團的記者。  「石漠化嚴重,山高、坡陡、谷深,土地貧瘠缺水……」晴隆縣司法局派駐青山村第一書記顧油青介紹,由於自然條件限制,村裡嘗試了發展很多種養殖產業,都不見成效。去年以來,青山村結合自身土壤、氣候特點,以及高海拔優勢,引進龍頭企業,開始種植耐旱的花椒。
  • 小花椒撐起「希望樹」花椒色選機成品質提升不竭動力
    當下,許多地方花椒樹上掛滿了嫩綠油亮的花椒果實,空氣中瀰漫著濃濃的香氣。如今,花椒是「搖錢樹」,是「希望樹」,已牽出「大產業」,帶來一方「大發展」,正成為地方脫貧攻堅,促農增收致富的一項重要產業發展支撐。
  • 【脫貧·行動】群眾「點菜」~政府「下廚」~阿壩州繪就產業扶貧...
    這是一份高難度的答卷——阿壩,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這是一場時間緊迫的決戰——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產業扶貧是解決貧困地區群眾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手段,也是脫貧的必由之路。今年以來,阿壩州將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重頭戲、主戰場,全面實施「一戶一策」精準到戶扶貧政策措施,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產業扶貧新模式,構建起貧困群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的產業基礎。
  • 廣元:以黨建引領為「支點」 撬動脫貧攻堅「巨石」
    四川新聞網消息(董為)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整個地球。」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廣元市活學活用槓桿原理,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找準「支點」、破除「阻力」、釋放「動力」,以「黨建引領、產業先行、能人帶動、基礎保障」為發展思路,通過政策引導,將黨組織和黨員綁在產業鏈上,以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為根本落腳點,創新打造「黨建+」模式,讓「黨建+」成為拔掉「窮根」的「利器」,撬動脫貧攻堅的「金槓桿」。
  • 創新產業「鏈長制」 鞏固脫貧促振興
    ——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筠連實踐 產業是推動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紐帶。今年以來,宜賓市筠連縣創新推行扶貧重點產業「鏈長制」,促進產業責任鏈、資金鍊、人才鏈、市場鏈、增收鏈「五鏈相融」,推動全縣肉牛、茶葉、中藥材等產業持續高效發展,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 「網紅」懸崖村的產業脫貧徵途
    甚至一家成都旅遊集團打算投資3億元,打造「懸崖村—古裡大峽谷」景區。然而,相比懸崖村知名度日益提高,懸崖村村民依然為「脫貧」不懈努力著。「過去,懸崖村村民日子過得很苦,很多村民上有老下有小,靠著種植土豆與玉米維持生計,一年總收入不到4000元。」平安產險四川分公司涼山中心支公司副總經理張權武告訴記者。
  • 多元「造血」產業富民,多樣化發展撬動扶貧新引擎
    」的科研農業項目正在數位化遠程調度……精準扶貧,產業是根。貧困群眾有了產業,就相當於有了「造血」功能,致富才有希望。在脫貧攻堅戰中,菏澤高新區大膽創新,因地制宜,鼓勵引導民營企業發展多種經營模式,用多樣化發展來撬動扶貧新引擎,不斷造血帶動村民脫貧致富。日前,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實地探訪了高新區呂陵鎮的多個扶貧項目,切身感受其大力發展產業多樣化取得的成果。
  • 天水麥積花椒產業園項目正式開工建設
    張智明在致辭中強調,近年來,麥積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於做好「三農」工作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一系列決策部署,按照「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發展」的思路,圍繞做大做強果品、畜牧、蔬菜三大農業優勢產業,抓龍頭、建基地,延鏈條、提效益,創品牌、拓市場,形成了以果品為主導,畜牧、蔬菜及中藥材、鄉村旅遊等多業並舉的農業產業發展格局,花椒產業已成為我區繼花牛蘋果之外的又一果品支柱產業
  • 涼山7縣「摘帽」四川貧困縣清零,這場戲劇盛典撬動「產業槓桿」……
    產業發力:戲劇節票房同比增長20個百分點,撬動教育、旅遊等全產業鏈在他看來,大涼山國際戲劇節不僅僅是一場演出,其實是通過演出撬動起整個大涼山的文旅產業鏈。彝族人民能歌善舞,大涼山的孩子聰明智慧,文化藝術是大涼山的寶貴資源,戲劇教育撬動起更多的藝術教育、藝術人才培養。
  • 仁懷大壩新田四步走,小花椒成大產業
    眼下,夏意正濃,仁懷市大壩鎮新田村780畝花椒喜獲豐收,基地裡數十名工人穿梭於花椒林中,採摘、裝兜,再運到廠房進行烘乾、篩選。小小花椒長成了帶動村裡180餘戶農戶增收致富的大產業,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 蘭州七裡河:「小百合」撬動精準扶貧「大產業」
    近年來,隨著以百合產業為代表的特色農產品銷路打通,產業扶貧新路正引領著七裡河區99.79%的農民順利脫貧,老百姓的日子也愈發紅火起來。一花引得百花開,百花捧出盛景來。7月20日,「大道康莊」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記者團走進甘肅省蘭州市七裡河區西果園鎮,實地感受在百合產業帶動下,當地貧困戶生活發生的喜人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