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龍峰村花椒基地,放眼望去,一片片綠油油的花椒林盡收眼底,一顆顆飽滿的花椒綠得發亮,一股股花椒清香撲面而來,村民們正在採摘、加工花椒,到處一派豐收喜慶的景象。
「別小看這小小青花椒,它不僅讓我家成功脫貧,還帶領大家走向致富的道路。」7月21日下午,宜賓市長寧縣銅鑼鎮龍峰村已脫貧戶代應輝一邊採摘花椒一邊激動地說,以前他常年以蔬菜種植勉強維持一家6口人的生計,後來在鎮、村幹部,幫扶單位的幫助下,他也跟著發展花椒產業,「我兩年前就成功實現了脫貧,現在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據悉,龍峰村曾是全縣21個省級貧困村之一,因山高林密、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等原因,傳統農耕作成了那時百姓的主要收入來源,全村92戶276人因各種原因致貧。
如何讓貧困群眾早日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這一直是當時村支兩委思考的問題。在經過廣泛徵集民意和多方實地調查論證後,確立了「充分利用自身生態優勢,做大做強生態產業,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發展之路,決定整村發展花椒產業。
2017年,在返鄉農民工、村黨支部書記陳懷金的帶領下,充分利用龍峰村坡地資源優勢,整合對口幫扶資金和扶貧資金,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產業園」的模式,大力發展具有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九葉青花椒產業,帶動貧困戶和其他村民一起通過土地、資金入股或務工的方式獲得收益。
在黨員、幹部的帶領下,當年全村就種植花椒850餘畝,吸收了40餘名貧困戶就業。在鎮政府和有關幫扶單位的幫助下,先後修葺了通往花椒基地的便民路9公裡、硬化公路9.1公裡。
2018年,龍峰村成功摘掉了「省級貧困村」帽子後,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村、支兩委又針對土地分散難以增效、村集體經濟單一發展動力不足、農民籌資難創業等村情現狀,提出了「開放眾籌+統分眾管」的雙眾發展模式栽種花椒。在村支兩委的協助下,將全村92戶貧困戶全覆蓋,貧困戶脫貧專項資金購買種苗入股專合社,農戶土地前3年地租金入股專合社,聘請貧困戶管理花椒園,大力發展花椒扶貧產業,帶領群眾產業致富。
經過3年的努力,如今的花椒基地已擴展到1500畝,首批栽種的花椒今年已正式掛果,年產量10萬斤,年產值達100萬元,年利潤約40餘萬元,解決了200餘人就業。明年花椒豐產之後,村集體純收入可達到20萬元以上,到2021年底,預計花椒產量在80萬斤以上,收入700萬元左右。
「別小看了這小小青花椒,簡直是我們脫貧致富的陽光產業。」已脫貧戶李叔彬表示,他將自己的土地以入股的形式流轉給專合社,農忙時,專合社以一天60元的工資聘請他管理花椒樹,僅此一項都比以往增收5000元以上。
「今年起,花椒產業就養得起專合社,鞏固全村脫貧成果有產業支撐了。」龍峰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陳懷金表示,將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發展好生態旅遊產業,利用好扶貧車間,把花椒急凍保鮮、烘乾,錯峰上市,讓花椒賣到一個更好的價格,實現產值成倍遞增。同時打造旅遊文化體驗為主的自然體驗特色村,綜合鄉村養生、養老休閒旅遊地,助力長寧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為長寧打造世界竹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長江生態文化旅遊新熱點、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新典範、世界竹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新標杆貢獻龍峰村力量。(宋成均 熊章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