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崖村,原名阿土列爾村,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支尓莫鄉,坐落在海拔1400-1600米山坳之中,從山底小學到山頂村莊海拔高差約1000米。村民走向外面世界,需要攀爬落差800米的懸崖、越過13級218步藤(鋼)梯。
隨著媒體報導,如今懸崖村儼然成為一大網紅旅遊景點,每天吸引眾多背包客勇於攀上懸崖村「挑戰自我」。甚至一家成都旅遊集團打算投資3億元,打造「懸崖村—古裡大峽谷」景區。
然而,相比懸崖村知名度日益提高,懸崖村村民依然為「脫貧」不懈努力著。
「過去,懸崖村村民日子過得很苦,很多村民上有老下有小,靠著種植土豆與玉米維持生計,一年總收入不到4000元。」平安產險四川分公司涼山中心支公司副總經理張權武告訴記者。如今,通過種植油橄欖推動產業扶貧,懸崖村村民的收入實現多元化,既有土地流傳收入(每畝600元),又有油橄欖種植基地務工收入,還能拿到油橄欖銷售分紅,一年下來總收入超過2萬元,相當於以往的5倍,很多村民早已告別貧困。
然而,如何讓懸崖村的產業扶貧走得更好更持續,正成為他最關注的一大挑戰。
在他看來,要避免懸崖村村民因生活意外或疾病等原因再度「返貧」,真正意義上擺脫「貧困」的枷鎖,還需進一步發揮平安扶貧保模式的特色,將「輸血式」扶貧轉向「造血式」扶貧,通過產業扶貧規模化與銷路拓寬化,讓村民獲得長期穩定的收入來源,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脫貧。
種植油橄欖嘗到甜頭
「今年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一位懸崖村村民在領到油橄欖銷售分紅款時,高興地說了一句話——我們也是國家納稅人了,主動給國家經濟發展做了貢獻。」專注油橄欖樹栽培種植加工的涼山州中澤新技術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澤公司」)創始人楊澤身告訴記者。當2017年懸崖村村官第一次找到他,希望他在懸崖村種植油橄欖帶動村民產業脫貧時,他一度心裡沒底。
他至今還記得,自己第一次爬上落差800米的懸崖進入「懸崖村」,兩條腿幾乎都發麻了——路途艱辛、運輸不便種種困難,一度讓他有點想打退堂鼓。
「但是,懸崖村村民渴望脫貧的堅強信念,深深打動了我。」楊澤身坦言。通過實地考察,他發現懸崖村山頂土壤肥沃、日照充足且水源相對充裕,適合種植三七、油橄欖等特色農產品。於是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在2017年流轉到懸崖村3畝土地試種油橄欖樹。
「這讓我與懸崖村產業扶貧結下不解之緣。」他告訴記者。由於2017年試種的油橄欖樹很快結出果子,讓懸崖村村民對通過種植油橄欖樹實現脫貧充滿信心。
2018年,中澤公司又在懸崖村流轉到數十畝土地種植油橄欖樹。
為了讓懸崖村村民早日脫貧,中澤公司與阿土列爾村村委會在產業扶貧模式方面做了大膽創新,一是雙方共同設立昭覺中澤支爾莫油橄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合資公司」),股權結構為中澤公司 51%,村委會49%;二是通過支付土地流轉費用,鼓勵村民積極種植油橄欖樹脫貧;三是對部分懸崖村村民開展培訓,讓他們從事油橄欖生長期的管理工作(灌溉、施肥、除草、防蟲等)獲得務工收入。如此,懸崖村村民的收入來源變得多元化,一是貧困戶通過將土地流轉給合資公司種植油橄欖樹,每畝地可獲得600元;二是部分村民通過在懸崖村務工參與油橄欖樹生長管理,每天可以獲得80-100元勞動收入;三是若油橄欖樹果實採摘壓榨成橄欖油,村民可以通過合資公司的利潤分紅,拿到額外的一筆收益。
「事實上,這位懸崖村村民之所以感慨自己是納稅人,是因為他拿到橄欖油銷售分紅款時,得知橄欖油產品需向國家繳納9%稅收。」 楊澤身表示。
但是,懸崖村的油橄欖種植產業扶貧徵途,並非一帆風順。
對中澤公司而言,無論是土地流轉開支,還是務工支出,或是橄欖油銷售渠道推廣,都是不菲的資金壓力。
「所幸的是,平安產險很快給我們雪中送炭。」他感慨說。
2019年6月,平安產險與涼山州扶貧開發局、昭覺縣人民政府、中澤公司共同籤署了「三村工程」戰略合作協議,針對涼山州會東縣藍莓種植產業、昭覺縣支爾莫鄉油橄欖種植產業,平安產險合計提供3800萬元貸款利息補貼,專項用於「產融一體」扶貧項目貸款貼息;與此同時,平安產險為這些產業還提供土地流轉保險、農產品質量責任保險等保險保障,在項目經營全流程裡依託科技,提供全方位、個性化優質服務以提升農產品品質。
「我們因此受益匪淺。」楊澤身表示。比如去年平安產險通過信用保證保險,以及拿出產業貼息資金200萬元,為合資公司從銀行獲取1800萬元貸款資金。
隨著貸款資金的迅速到位,如今中澤公司已流轉到懸崖村200畝土地,幾乎每家村民都開始種植油橄欖樹。
「由於三年前種植的油橄欖樹品種好,植株大,加之村民管護不錯,目前油橄欖樹長勢喜人,全面掛果,預計今年收成相當不錯。」楊澤身向記者透露,目前他們正為懸崖村擴大油橄欖種植面積與提升產能積極奔波,希望能給村民帶來更多收入,讓他們真正擺脫貧困的枷鎖。
記者了解到,當前懸崖村眾多村民已經感受到種植油橄欖實現產業脫貧的甜頭。比如懸崖村112戶貧困戶年均增收3200元,年內脫貧「指日可待」。
產業扶貧需破解兩大瓶頸
如何讓懸崖村的產業扶貧徵途走得更好更持續,絕非易事。
記者多方了解到,當前懸崖村村民能否持續獲得可觀的務工、土地流轉與橄欖油銷售分紅款,很大程度取決於中澤公司的銷售狀況。
在中國,當前橄欖油消費市場仍以海外進口產品為主,廣大消費者對國產橄欖油的認知度不高,導致眾多國內橄欖油加工生產企業面臨不小的經營壓力。其中,中澤公司也因訂單缺乏,一度陷入經營困局,影響產業扶貧的實際成效。
「當時我們非常感激平安產險及時伸出了援手。」楊澤身告訴記者。去年12月,平安產險向中澤公司採購530萬元橄欖油產品,既緩解了企業運營壓力,又令懸崖村等村民收到不錯的銷售分紅款。
「今年受疫情影響,我們的銷售狀況同樣遇到一定壓力。所幸平安產險又伸出了援手,採購了2000萬元橄欖油產品,讓涼山州眾多種植油橄欖樹的貧困村村民收入有了保障。」他指出。
平安集團四川統管黨委委員兼扶貧辦秘書長蔡劍表示,除了自己採購,平安集團還在不斷拓寬橄欖油銷路助力農戶增收。今年以來,平安好車主、平安好生活等平安內部APP、以及抖音、快手等外部合作平臺都在開展直播帶貨,向全國網友介紹推薦來自涼山(包括懸崖村)的橄欖油扶貧農產品。
「事實上,國產橄欖油的品質不比海外同類產品差,但目前國產橄欖油的品牌效應尚未全面開啟,因此平安適時通過自主採購方式,幫助企業度過產品推廣時期的一些難關,從而助力產業扶貧走得更好更穩。」他表示。目前中澤公司的橄欖油產品訂單已經開始增多,包括中國石油等大型企業都開始下訂單,讓懸崖村等貧困村村民收入持續增長更有保障。
在他看來,產業扶貧要取得持續成效,離不開兩大因素,一是立足貧困地區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發展特色產業;二是實現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的轉變。與此同時,產業扶貧的成功,又需要破解兩大瓶頸,才能實現政府、產業、企業、貧困戶的多方共贏。
一是創新扶貧理念,如今貧困地區產業普遍存在啟動資金籌集困難、生產風險得不到保障等問題,平安產險首先要解決的,是直面扶貧產業發展過程的融資難、融資貴、風險高等痛點,通過「信用保險+免息免擔保」的方式,撬動產業扶貧資金精準滴灌到當地龍頭企業,再由龍頭企業發揮樞紐與輻射作用,帶動大批企業和農民參與進來,共同擴大產業規模,進而實現「興一個產業,活一片經濟,富一方群眾」的目標。
二是創新扶貧機制,當前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產業的發展,還面臨管理能力弱、技術實力不強、知名度不高、信任度不強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平安產險一面結合農業保險風控場景,融合衛星遙感、無人機、高光譜識別、30年農業風險大數據等建設智慧災害管理平臺,形成覆蓋災前、災中、災後的風險防控體系;一面依託區塊鏈技術,搭建區塊鏈產銷溯源平臺,融合"區塊鏈產銷溯源+溯源保險+食品安全責任險"的新模式,實現生產品質管理、產品追溯認證、市場決策分析三大功能,幫助扶貧農產品打造品牌效應,進一步拓寬銷路助力產業扶貧取得更佳成果。
一位熟悉懸崖村產業扶貧進展的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當前懸崖村的油橄欖種植扶貧項目,兼顧較強的探索性與示範性,但尚未具備規模效應,比如懸崖村約200畝的油橄欖種植量,產能依然太小,因此合資公司已向昭覺縣政府相關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在支爾莫鄉和毗鄰的哈甘鄉種植10000畝油橄欖,形成產業規模,幫助超過2000戶貧困戶實現脫貧增收,鞏固並擴大扶貧成果。
在楊澤身看來,要實現產業扶貧,產業化規模化運作必不可少。因此中澤公司計劃與當地政府部門協商,通過在懸崖村附近開展打水、提灌、建造山灣溏儲水等方式改善當地水利設施,從而將油橄欖樹種植面積擴大至懸崖村附近,形成更大的規模效應助力當地村民更持久的脫貧。
記者多方了解到,當前中國橄欖油年消費量達到約10萬噸,國內產能僅有5000噸,因此若能提升油橄欖樹種植面積與橄欖油加工產業化規模化運作能力,既能有效實現進口替代,又能讓懸崖村等涼州貧困居民獲得可持續的產業脫貧效果,還能帶動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實現一舉多得。
「我們一直希望,全國人民都能品嘗來自懸崖村的橄欖油,那時懸崖村的產業脫貧徵途才算真正完美收官。」蔡劍表示。
作者:陳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