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懸崖村的產業脫貧徵途

2020-11-24 鳳凰遼寧站

懸崖村,原名阿土列爾村,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支尓莫鄉,坐落在海拔1400-1600米山坳之中,從山底小學到山頂村莊海拔高差約1000米。村民走向外面世界,需要攀爬落差800米的懸崖、越過13級218步藤(鋼)梯。

隨著媒體報導,如今懸崖村儼然成為一大網紅旅遊景點,每天吸引眾多背包客勇於攀上懸崖村「挑戰自我」。甚至一家成都旅遊集團打算投資3億元,打造「懸崖村—古裡大峽谷」景區。

然而,相比懸崖村知名度日益提高,懸崖村村民依然為「脫貧」不懈努力著。

「過去,懸崖村村民日子過得很苦,很多村民上有老下有小,靠著種植土豆與玉米維持生計,一年總收入不到4000元。」平安產險四川分公司涼山中心支公司副總經理張權武告訴記者。如今,通過種植油橄欖推動產業扶貧,懸崖村村民的收入實現多元化,既有土地流傳收入(每畝600元),又有油橄欖種植基地務工收入,還能拿到油橄欖銷售分紅,一年下來總收入超過2萬元,相當於以往的5倍,很多村民早已告別貧困。

然而,如何讓懸崖村的產業扶貧走得更好更持續,正成為他最關注的一大挑戰。

在他看來,要避免懸崖村村民因生活意外或疾病等原因再度「返貧」,真正意義上擺脫「貧困」的枷鎖,還需進一步發揮平安扶貧保模式的特色,將「輸血式」扶貧轉向「造血式」扶貧,通過產業扶貧規模化與銷路拓寬化,讓村民獲得長期穩定的收入來源,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脫貧。

種植油橄欖嘗到甜頭

「今年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一位懸崖村村民在領到油橄欖銷售分紅款時,高興地說了一句話——我們也是國家納稅人了,主動給國家經濟發展做了貢獻。」專注油橄欖樹栽培種植加工的涼山州中澤新技術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澤公司」)創始人楊澤身告訴記者。當2017年懸崖村村官第一次找到他,希望他在懸崖村種植油橄欖帶動村民產業脫貧時,他一度心裡沒底。

他至今還記得,自己第一次爬上落差800米的懸崖進入「懸崖村」,兩條腿幾乎都發麻了——路途艱辛、運輸不便種種困難,一度讓他有點想打退堂鼓。

「但是,懸崖村村民渴望脫貧的堅強信念,深深打動了我。」楊澤身坦言。通過實地考察,他發現懸崖村山頂土壤肥沃、日照充足且水源相對充裕,適合種植三七、油橄欖等特色農產品。於是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在2017年流轉到懸崖村3畝土地試種油橄欖樹。

「這讓我與懸崖村產業扶貧結下不解之緣。」他告訴記者。由於2017年試種的油橄欖樹很快結出果子,讓懸崖村村民對通過種植油橄欖樹實現脫貧充滿信心。

2018年,中澤公司又在懸崖村流轉到數十畝土地種植油橄欖樹。

為了讓懸崖村村民早日脫貧,中澤公司與阿土列爾村村委會在產業扶貧模式方面做了大膽創新,一是雙方共同設立昭覺中澤支爾莫油橄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合資公司」),股權結構為中澤公司 51%,村委會49%;二是通過支付土地流轉費用,鼓勵村民積極種植油橄欖樹脫貧;三是對部分懸崖村村民開展培訓,讓他們從事油橄欖生長期的管理工作(灌溉、施肥、除草、防蟲等)獲得務工收入。如此,懸崖村村民的收入來源變得多元化,一是貧困戶通過將土地流轉給合資公司種植油橄欖樹,每畝地可獲得600元;二是部分村民通過在懸崖村務工參與油橄欖樹生長管理,每天可以獲得80-100元勞動收入;三是若油橄欖樹果實採摘壓榨成橄欖油,村民可以通過合資公司的利潤分紅,拿到額外的一筆收益。

「事實上,這位懸崖村村民之所以感慨自己是納稅人,是因為他拿到橄欖油銷售分紅款時,得知橄欖油產品需向國家繳納9%稅收。」 楊澤身表示。

但是,懸崖村的油橄欖種植產業扶貧徵途,並非一帆風順。

對中澤公司而言,無論是土地流轉開支,還是務工支出,或是橄欖油銷售渠道推廣,都是不菲的資金壓力。

「所幸的是,平安產險很快給我們雪中送炭。」他感慨說。

2019年6月,平安產險與涼山州扶貧開發局、昭覺縣人民政府、中澤公司共同籤署了「三村工程」戰略合作協議,針對涼山州會東縣藍莓種植產業、昭覺縣支爾莫鄉油橄欖種植產業,平安產險合計提供3800萬元貸款利息補貼,專項用於「產融一體」扶貧項目貸款貼息;與此同時,平安產險為這些產業還提供土地流轉保險、農產品質量責任保險等保險保障,在項目經營全流程裡依託科技,提供全方位、個性化優質服務以提升農產品品質。

「我們因此受益匪淺。」楊澤身表示。比如去年平安產險通過信用保證保險,以及拿出產業貼息資金200萬元,為合資公司從銀行獲取1800萬元貸款資金。

隨著貸款資金的迅速到位,如今中澤公司已流轉到懸崖村200畝土地,幾乎每家村民都開始種植油橄欖樹。

「由於三年前種植的油橄欖樹品種好,植株大,加之村民管護不錯,目前油橄欖樹長勢喜人,全面掛果,預計今年收成相當不錯。」楊澤身向記者透露,目前他們正為懸崖村擴大油橄欖種植面積與提升產能積極奔波,希望能給村民帶來更多收入,讓他們真正擺脫貧困的枷鎖。

記者了解到,當前懸崖村眾多村民已經感受到種植油橄欖實現產業脫貧的甜頭。比如懸崖村112戶貧困戶年均增收3200元,年內脫貧「指日可待」。

產業扶貧需破解兩大瓶頸

如何讓懸崖村的產業扶貧徵途走得更好更持續,絕非易事。

記者多方了解到,當前懸崖村村民能否持續獲得可觀的務工、土地流轉與橄欖油銷售分紅款,很大程度取決於中澤公司的銷售狀況。

在中國,當前橄欖油消費市場仍以海外進口產品為主,廣大消費者對國產橄欖油的認知度不高,導致眾多國內橄欖油加工生產企業面臨不小的經營壓力。其中,中澤公司也因訂單缺乏,一度陷入經營困局,影響產業扶貧的實際成效。

「當時我們非常感激平安產險及時伸出了援手。」楊澤身告訴記者。去年12月,平安產險向中澤公司採購530萬元橄欖油產品,既緩解了企業運營壓力,又令懸崖村等村民收到不錯的銷售分紅款。

「今年受疫情影響,我們的銷售狀況同樣遇到一定壓力。所幸平安產險又伸出了援手,採購了2000萬元橄欖油產品,讓涼山州眾多種植油橄欖樹的貧困村村民收入有了保障。」他指出。

平安集團四川統管黨委委員兼扶貧辦秘書長蔡劍表示,除了自己採購,平安集團還在不斷拓寬橄欖油銷路助力農戶增收。今年以來,平安好車主、平安好生活等平安內部APP、以及抖音、快手等外部合作平臺都在開展直播帶貨,向全國網友介紹推薦來自涼山(包括懸崖村)的橄欖油扶貧農產品。

「事實上,國產橄欖油的品質不比海外同類產品差,但目前國產橄欖油的品牌效應尚未全面開啟,因此平安適時通過自主採購方式,幫助企業度過產品推廣時期的一些難關,從而助力產業扶貧走得更好更穩。」他表示。目前中澤公司的橄欖油產品訂單已經開始增多,包括中國石油等大型企業都開始下訂單,讓懸崖村等貧困村村民收入持續增長更有保障。

在他看來,產業扶貧要取得持續成效,離不開兩大因素,一是立足貧困地區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發展特色產業;二是實現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的轉變。與此同時,產業扶貧的成功,又需要破解兩大瓶頸,才能實現政府、產業、企業、貧困戶的多方共贏。

一是創新扶貧理念,如今貧困地區產業普遍存在啟動資金籌集困難、生產風險得不到保障等問題,平安產險首先要解決的,是直面扶貧產業發展過程的融資難、融資貴、風險高等痛點,通過「信用保險+免息免擔保」的方式,撬動產業扶貧資金精準滴灌到當地龍頭企業,再由龍頭企業發揮樞紐與輻射作用,帶動大批企業和農民參與進來,共同擴大產業規模,進而實現「興一個產業,活一片經濟,富一方群眾」的目標。

二是創新扶貧機制,當前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產業的發展,還面臨管理能力弱、技術實力不強、知名度不高、信任度不強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平安產險一面結合農業保險風控場景,融合衛星遙感、無人機、高光譜識別、30年農業風險大數據等建設智慧災害管理平臺,形成覆蓋災前、災中、災後的風險防控體系;一面依託區塊鏈技術,搭建區塊鏈產銷溯源平臺,融合"區塊鏈產銷溯源+溯源保險+食品安全責任險"的新模式,實現生產品質管理、產品追溯認證、市場決策分析三大功能,幫助扶貧農產品打造品牌效應,進一步拓寬銷路助力產業扶貧取得更佳成果。

一位熟悉懸崖村產業扶貧進展的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當前懸崖村的油橄欖種植扶貧項目,兼顧較強的探索性與示範性,但尚未具備規模效應,比如懸崖村約200畝的油橄欖種植量,產能依然太小,因此合資公司已向昭覺縣政府相關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在支爾莫鄉和毗鄰的哈甘鄉種植10000畝油橄欖,形成產業規模,幫助超過2000戶貧困戶實現脫貧增收,鞏固並擴大扶貧成果。

在楊澤身看來,要實現產業扶貧,產業化規模化運作必不可少。因此中澤公司計劃與當地政府部門協商,通過在懸崖村附近開展打水、提灌、建造山灣溏儲水等方式改善當地水利設施,從而將油橄欖樹種植面積擴大至懸崖村附近,形成更大的規模效應助力當地村民更持久的脫貧。

記者多方了解到,當前中國橄欖油年消費量達到約10萬噸,國內產能僅有5000噸,因此若能提升油橄欖樹種植面積與橄欖油加工產業化規模化運作能力,既能有效實現進口替代,又能讓懸崖村等涼州貧困居民獲得可持續的產業脫貧效果,還能帶動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實現一舉多得。

「我們一直希望,全國人民都能品嘗來自懸崖村的橄欖油,那時懸崖村的產業脫貧徵途才算真正完美收官。」蔡劍表示。

作者:陳植

相關焦點

  • 「懸崖村」搬遷是脫貧攻堅真實樣本|新京報快評
    「懸崖村」村民搬家,的確呼應了人們「願世間再無『孩子爬天梯上學』」的期待。人們更希望的是,此舉能成為地方脫貧的標誌性節點——村民們不再與懸崖為伴,也不再與貧困為伴。可以預見,「懸崖村」搬遷下山,本身就會助力當地脫貧。
  • 懸崖村網紅:在去與留之間,擁抱變化的主播們
    拼命網紅的快樂和煩惱當懸崖村邁著笨拙堅定的步子開始擁抱外面的世界時,流量時代下的諸多弊端也開始顯現。17歲的某色拉作發現村子變了。「我不想別人說到我的家鄉就是貧窮落後。」拉作在昭覺中學讀初二,一次,有外省主播爬上村來,讓村裡的孩子站在一起,然後依次發錢錄視頻。見狀,拉作遠遠走開了。她很生氣,她希望家鄉越變越好,但絕不是成為獵奇網紅打卡點。
  • 《懸崖村》作者阿克鳩射:追尋山鷹展翅夢,唱響彝鄉脫貧歌
    2018年2月,當習近平總書記在三河村的山坡上,又一次問起懸崖村時,涼山州副州長、昭覺縣委書記子克拉格,把阿克鳩射反映懸崖村脫貧攻堅發展變化的攝影畫冊《懸崖村之變》,呈給了總書記。鳩射,彝語音譯是「雄鷹之魂」。
  • 雲端上的巨變 這幾年「懸崖村」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這是2016年記者拍攝的畫面,這條由木頭和藤條編成的800米懸崖藤梯路,是連接阿土列爾村與外界的主要通道,這裡也因此被稱為「懸崖村」。懸崖陡峭處,能下腳的地方甚至不到巴掌大,在村民們的記憶中,曾有10人左右墜崖身亡。
  • 「光速進化」的懸崖村:年接待遊客超10萬,村民搬家、開店、當網紅
    網絡的接入,為懸崖村打開了一扇通往外界的窗戶。村裡的年輕人通過直播,向外界展示懸崖村現狀。也有為數眾多的遊客、自媒體人、網紅慕名前來打卡。只有72戶村民的懸崖村,現在每年要接待10來萬人。
  • 懸崖村成了「網紅」 古路村踏上幸福路
    &nbsp&nbsp&nbsp&nbsp古路村踏上幸福路&nbsp&nbsp&nbsp&nbsp懸崖村成了「網紅」&nbsp&nbsp&nbsp&nbsp&nbsp
  • ...全國脫貧攻堅題材舞臺藝術優秀舞劇《懸崖村的幸福路》上演
    在迎接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期,12月7日、8日,四川省歌舞劇院推出新創舞劇《懸崖村的幸福路》在四川大劇院演出,用原創作品展現四川脫貧攻堅的歷史巨變。「我們也希望這條幸福路,不僅僅是一條致富路,更是一條連接著教育、未來的精神扶志路。」本劇導演盧睿說道。
  • 走出懸崖村
    上「懸崖村」的天梯 這樣在懸崖邊爬上爬下的日子,懸崖村村民的祖先至少過了兩百年。這個膚色黝黑的彝族漢子是懸崖村第五代原住民。他沉默木訥、頑固、責任感十足,很少在鏡頭前表現自己,但他家的「小賣部」,剛好就在懸崖鋼梯路的終點。 在他家位於半山臺地上的小院前稍作休憩,跟某色達體夫妻聊上幾句,幾乎是每個初到懸崖村的客人會做的第一件事。 知乎上有個提問「中國最貧窮的地方什麼樣?」曾經的懸崖村或許該寫到答案裡。
  • 阿克鳩射 在他筆下「懸崖村」從發現到消失
    鋼梯建好了,「懸崖村」村民向貧窮開戰的故事也開始在鋼梯上上演。村民陳古吉成了職業追蜂人,野生蜂蜜給他帶來了可觀的收入;俄的來格種上了青花椒、臍橙,經濟作物的收入越來越高;莫色拉博發揮自己善於攀巖的特長,成了「懸崖村」的攀巖領隊……「鋼梯修好不到4個月,就有6個外村的新娘嫁進村,慕名而來的遊客也越來越多,一時間,旅遊成為『懸崖村』新的支柱產業。」
  • 李圓玲丨從藤梯到樓梯:「懸崖村」的山鄉巨變
    隨著網絡寬帶的進入,「懸崖村」也逐漸打破了往日的閉塞,開始與外部世界交流。與此同時,一批年輕的小夥子藉助網絡平臺,做起了網絡直播,帶紅了「懸崖村」。某色蘇不惹、某色拉博在快手上發布關於「懸崖村」的視頻,在鏡頭中帶領粉絲攀爬鋼梯,體驗驚險刺激的感覺,某色拉博還被冠以「懸崖村飛人」的稱號。
  • 開欄語|懸崖村 新年那些事兒
    懸崖村的鋼梯 年末,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冬雪簇簇,遠遠覆在山頭,醞釀著來年的好收成。如果說,脫貧是昭覺縣必須打下的一場攻堅戰,那麼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就是這場攻堅中的「臘子口」,是頑固且具代表性的堡壘,這個高高懸掛在緩坡上的村莊,山腳到山上的村莊海拔落差近千米,有很大的山、很深的河谷,這裡更為人熟知的名字是懸崖村。
  • 來自懸崖村支教大學生的真實體驗:今天的懸崖村小學和懸崖村
    2016年11月19日,連續階梯最長達105級、最短只有4級,總共約1000級臺階的鋼梯工程竣工,住在山頂勒爾社的孩子首次攀爬完工後的新天梯,安全回到"懸崖村"。2017年6月23日,通信鐵塔在阿土列爾村特土社建成,盼了10年,懸崖村終於有信號了,實現了通訊信號無縫覆蓋。 2017年11月5日,村裡的進山貨運索道進入調試運行。
  • 詩人姜明用詩歌「歌唱」懸崖村老鄉幸福...
    這首詩為涼山州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懸崖村」)84戶老鄉而作。當日,「懸崖村」高山區的31戶貧困老鄉走下2556級鋼梯,搬進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新家。從步步驚心的藤梯到堅固省時的鋼梯,再到抬腳可邁的樓梯,「懸崖村」乃至涼山彝族這個古老民族的脫貧奔康蝶變讓世人欣喜,也感染了四川著名詩人姜明。
  • 我們「懸崖村」旅遊新景點
    而今的懸崖村成了旅遊景點,美麗的高山草甸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特別是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受益於國家扶貧政策,我們村子變化太大了。以前,進村出村都要攀爬藤梯,大家都稱我們村子為「懸崖村」。2016年5月開始,「懸崖村」受到各界的關注,還讓國家領導人一直牽掛。幾年來,我們得到特別多人的幫助,各種政策和項目紛紛落地。最顯著的變化就是,以前的藤梯變成了鋼梯。
  • 舞劇《懸崖村的幸福路》首演 舞出大涼山「懸崖村」觀念碰撞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說到「懸崖村」,很多人腦海裡會閃現出那個進村出村都要攀爬藤梯的驚險畫面。12月7日晚,四川大劇院舞臺上,由四川省歌舞劇院精心打造推出的新創舞劇《懸崖村的幸福路》,就以現實為基礎,通過藝術創作,挖掘出富有時代特質和人性魅力的矛盾衝突,編織出一個極具戲劇張力的人物命運故事。當晚7:30,舞劇《懸崖村的幸福路》的大幕正式拉開——在遙遠的大涼山,深山幽幽,峽谷險峻,懸崖上有一個特殊彝家村寨——懸崖村。
  • 磐安懸崖村成為網紅村從巖門村的蝶變感悟「兩山」理念的真理力量
    這個他們曾經嘆苦叫窮的地方,一夜之間因為旅遊而成了網紅:海拔高,成了看雲海的好去處;地勢險,成了有看頭的好地方;道路艱,成了探險者的好選擇……由此,它就有了一個特別形象的「藝名」——懸崖村!懸崖村的橫空出世有它什麼樣的機緣?背後的推力又是什麼?
  • 四川涼山易地扶貧安置點陸續入住:「懸崖村」網紅變身快遞小哥,月...
    20歲的加裡,也是昭覺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此前因為背著山羊、蜂蜜等山貨在懸崖天梯上直播而頗有名氣,上過不少電視節目,被稱為「懸崖村」網紅。昭覺縣的易地扶貧安置點隨著即將越來越多易地搬遷戶的入住,京東物流加速在當地的拓展,昭覺縣京東幫服務店4月27日正式運營,加裡成功應聘,從懸崖村直播賣貨的網紅變身縣城送貨的快遞小哥,收入翻倍,美好的新生活正式來臨。
  • 「懸崖村」的年輕人回來了
    回到「懸崖村」,某色蘇不惹和同伴用背來的建材修民宿。   回到「懸崖村」,某色蘇不惹和同伴用背來的建材修民宿。一大早,27歲的小夥子某色蘇不惹和村裡5個年輕人就開始了工作,他們把蓋房用的塑鋼瓦捆綁固定,準備通過鋼梯背到「懸崖村」裡,這些材料是準備蓋民宿用的。
  • 「總書記,我們彝家脫貧了」昭覺歡慶脫貧後第一個彝歷新年
    「我們住在懸崖村時,山高路遠,送孩子上學難,上街趕集也很遠,現在來安置點住後特別好,孩子們上學也方便,有國家的好政策扶持,他們好好學習也能改變命運,我們也要好好努力致富奔康,馬上到彝族年了我們都很高興據了解,昭覺縣是四川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和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今年五月,被外界稱為「懸崖村」的支爾莫鄉阿土勒爾村整體搬遷至昭覺縣城附近定居、生活。
  • 新創舞劇《懸崖村的幸福路》亮相蓉城首演
    由四川省歌舞劇院精心打造推出的新創舞劇《懸崖村的幸福路》,於2020年12月7日至8日連續兩天在四川大劇院與觀眾見面,將大家心中牽掛的懸崖村的故事搬上了舞臺。該劇由四川省歌舞劇院主創團隊深入懸崖村採風,集合提煉他們親身所見、所聞、所感、所悟創作而成,現實而藝術地展現出四川脫貧攻堅的變化,挖掘出富有時代特質、人性魅力的矛盾衝突,編織出一個個具有戲劇張力的人物命運故事。在這迎接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時期到來之時,以此劇慶祝四川貧困縣全部清零,脫貧攻堅戰取得關鍵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