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懸崖村 新年那些事兒

2020-12-28 騰訊網

懸崖村的鋼梯

年末,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冬雪簇簇,遠遠覆在山頭,醞釀著來年的好收成。

這裡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縣,也是「三區三州」深度貧困的「標本」。如果說,脫貧是昭覺縣必須打下的一場攻堅戰,那麼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就是這場攻堅中的「臘子口」,是頑固且具代表性的堡壘,這個高高懸掛在緩坡上的村莊,山腳到山上的村莊海拔落差近千米,有很大的山、很深的河谷,這裡更為人熟知的名字是懸崖村。

11月17日,四川省政府發布通知,宣布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普格縣、布拖縣等7個國家級貧困縣摘帽脫貧,至此,涼山州11個貧困縣全部「清零」。無疑,這是送給3天後彝族年的最好禮物。

此後一個多月裡,我們多次到達懸崖村。於這裡而言,脫貧早已被具化成為生活中的點滴,是從藤梯到鋼梯再到樓梯的「一步跨千年」,是家家戶戶懸掛在窗下的臘肉香腸,是孩子們談及夢想時的憧憬堅定,更是人們從習慣貧窮到走下心中「懸崖」的改變……

站在2020年的尾巴上,我們從即日起推出「懸崖村 新年那些事兒」系列報導,在記錄下那些或大或小的變化中,去觸摸一個百年村莊從歷史走來的脈搏,並看見它欣欣向榮的未來和希望。

相關焦點

  • 懸崖村婚事 從「60後」到「00後」 「三代」彝族新娘的選擇
    製圖/高翔   開欄語  年末,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冬雪簇簇,遠遠覆在山頭,醞釀著來年的好收成。這個高懸在緩坡上的村莊,從山腳到山上的村莊海拔落差近千米,有很大的山、很深的河谷,這裡更為人熟知的名字是——懸崖村。  今年11月17日,四川省政府發布通知,宣布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普格縣、布拖縣等7個國家級貧困縣摘帽脫貧,至此,涼山州11個貧困縣全部「清零」。無疑,這是給3天後的彝族年送去的最好禮物。  此後一個多月裡,我們多次到達懸崖村。
  • 懸崖村網紅:在去與留之間,擁抱變化的主播們
    主播懸崖村的新職業事實上,在懸崖村,想要和一位主播坐下聊聊天,難度不低於採訪一位企業家或者明星——甚至懸崖村主播可能更忙。11月23日,彝族新年第四天。天蒙蒙亮,吉克木果就背著豬肉下了山,他的直播就此開始。
  • 來自懸崖村支教大學生的真實體驗:今天的懸崖村小學和懸崖村
    2016年11月19日,連續階梯最長達105級、最短只有4級,總共約1000級臺階的鋼梯工程竣工,住在山頂勒爾社的孩子首次攀爬完工後的新天梯,安全回到"懸崖村"。2017年6月23日,通信鐵塔在阿土列爾村特土社建成,盼了10年,懸崖村終於有信號了,實現了通訊信號無縫覆蓋。 2017年11月5日,村裡的進山貨運索道進入調試運行。
  • 走出懸崖村
    昭覺縣地處大涼山腹地,從縣城到懸崖村,全是弧度極大的山路,加上顛簸,不論出發前做了多少準備,下車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每個成員的大腦還是空空蕩蕩的,近乎宕機的狀態。 村子位於海拔約1400米的懸崖上,上下落差約800米,因此得名懸崖村。進入村子必須踏上2556級、部分地段近乎90°垂直的鋼梯。
  • 我們「懸崖村」旅遊新景點
    而今的懸崖村成了旅遊景點,美麗的高山草甸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以前,進村出村都要攀爬藤梯,大家都稱我們村子為「懸崖村」。2016年5月開始,「懸崖村」受到各界的關注,還讓國家領導人一直牽掛。幾年來,我們得到特別多人的幫助,各種政策和項目紛紛落地。最顯著的變化就是,以前的藤梯變成了鋼梯。為改善「懸崖村」的出行條件,涼山州和昭覺縣共撥款100萬元,我們的駐村第一書記帕查有格帶著我和村民修建了鋼梯。
  • 「懸崖村」的年輕人回來了
    回到「懸崖村」,某色蘇不惹和同伴用背來的建材修民宿。   回到「懸崖村」,某色蘇不惹和同伴用背來的建材修民宿。一大早,27歲的小夥子某色蘇不惹和村裡5個年輕人就開始了工作,他們把蓋房用的塑鋼瓦捆綁固定,準備通過鋼梯背到「懸崖村」裡,這些材料是準備蓋民宿用的。
  • 「懸崖村」搬遷是脫貧攻堅真實樣本|新京報快評
    離開了懸崖的「懸崖村」,真實呈現了扶貧攻堅工作的力量。▲四川涼山「懸崖村」5月12日開始搬遷,84戶村民將搬進縣城。視頻來源:新京報我們視頻。整體搬遷後,經過雙向選擇,青壯年可自願留在懸崖村參與旅遊項目的開發。2016年5月新京報報導了「懸崖村」孩子爬藤梯求學的故事,孩子們一雙雙稚嫩的眼睛讓人憐惜,那幾乎直上直下的藤梯,也刷新了很多人對貧困二字的認知。從那時起,這個藏在深山裡的「懸崖村」開始進入公眾視野。▲央視新聞視頻截圖。
  • 舞劇《懸崖村的幸福路》首演 舞出大涼山「懸崖村」觀念碰撞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說到「懸崖村」,很多人腦海裡會閃現出那個進村出村都要攀爬藤梯的驚險畫面。12月7日晚,四川大劇院舞臺上,由四川省歌舞劇院精心打造推出的新創舞劇《懸崖村的幸福路》,就以現實為基礎,通過藝術創作,挖掘出富有時代特質和人性魅力的矛盾衝突,編織出一個極具戲劇張力的人物命運故事。當晚7:30,舞劇《懸崖村的幸福路》的大幕正式拉開——在遙遠的大涼山,深山幽幽,峽谷險峻,懸崖上有一個特殊彝家村寨——懸崖村。
  • 阿克鳩射 在他筆下「懸崖村」從發現到消失
    』聞名的,已經不是這裡的藤梯,而是『懸崖村』發生的改變。透過『懸崖村』,可以看見涼山彝區幸福的未來。」2020年8月底,彝族作家阿克鳩射憑藉他的報告文學作品《懸崖村》榮獲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頒獎典禮上的這番陳詞,打動眾人。  阿克鳩射是第一個採訪「懸崖村」的媒體人。2013年2月,他徒步深入「懸崖村」採訪後,在當地媒體圖文並茂地發表了《徒步探尋昭覺古裡拉達秘境》等文章。
  • 陳杰對話「懸崖村」學生:建了藤梯,有了新房,我還是放不下懸崖村
    #新京報17歲,一起+#4年來,陳杰9次探訪懸崖村,用影像見證了懸崖村的巨變。2016年5月24日,《新京報》記者陳杰以《懸崖上的村莊》為題報導了孩子們爬天梯上學的故事,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懸崖村」的名字不脛而走。涼山州委、州政府及昭覺縣迅速行動,投資300多萬元修建了一條從山下通往「懸崖村」的鋼梯。慕名而來的遊客逐年增加,年均遊客達10萬人以上,「懸崖村」也成為國內著名的網紅打卡地。
  • 「網紅」懸崖村的產業脫貧徵途
    懸崖村,原名阿土列爾村,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支尓莫鄉,坐落在海拔1400-1600米山坳之中,從山底小學到山頂村莊海拔高差約1000米。村民走向外面世界,需要攀爬落差800米的懸崖、越過13級218步藤(鋼)梯。隨著媒體報導,如今懸崖村儼然成為一大網紅旅遊景點,每天吸引眾多背包客勇於攀上懸崖村「挑戰自我」。
  • 組照《四川涼山「懸崖村」的變遷》
    2017年9月初,500米上空俯瞰四川涼山「懸崖村」全貌,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向村莊。    2017年9月初,四川涼山「懸崖村」村民背貨物通過天梯上山,中途休息。2017年9月初,四川涼山「懸崖村」村民背貨物通過天梯上山。
  • 我的十三五·百姓故事丨我們「懸崖村」 旅遊新景點
    以前,進村出村都要攀爬藤梯,大家都稱我們村子為「懸崖村」。  2016年5月開始,「懸崖村」受到各界的關注,還讓國家領導人一直牽掛。  幾年來,我們得到特別多人的幫助,各種政策和項目紛紛落地。最顯著的變化就是,以前的藤梯變成了鋼梯。為改善「懸崖村」的出行條件,涼山州和昭覺縣共撥款100萬元,我們的駐村第一書記帕查有格帶著我和村民修建了鋼梯。
  • 祝福「懸崖村」搬家
    祝福「懸崖村」搬家 2020-05-14 04: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新創舞劇《懸崖村的幸福路》亮相蓉城首演
    由四川省歌舞劇院精心打造推出的新創舞劇《懸崖村的幸福路》,於2020年12月7日至8日連續兩天在四川大劇院與觀眾見面,將大家心中牽掛的懸崖村的故事搬上了舞臺。該劇由四川省歌舞劇院主創團隊深入懸崖村採風,集合提煉他們親身所見、所聞、所感、所悟創作而成,現實而藝術地展現出四川脫貧攻堅的變化,挖掘出富有時代特質、人性魅力的矛盾衝突,編織出一個個具有戲劇張力的人物命運故事。在這迎接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時期到來之時,以此劇慶祝四川貧困縣全部清零,脫貧攻堅戰取得關鍵性勝利。
  • 爬「天梯」報導懸崖村,四川90後女記者嚇至腿震痛哭
    「懸崖村」十多名小學生此前要從山下的學校爬17段藤梯回家(右),後來變成爬「鋼梯」(左)。 四川省涼山州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又被稱為「懸崖村」,與地面垂直距離約800米,村民唯一進出的路是2556級的鋼梯。如今,該村逾半數村民告別爬「天梯」的日子,搬入縣城郊區的新建的安置樓房,相關報導在內地引起廣泛關注。
  • 李圓玲丨從藤梯到樓梯:「懸崖村」的山鄉巨變
    一時間,熱議四起,大家驚訝於中國竟還有如此貧窮落後的地方,更為生活在此地的孩子們感到揪心,一座曾經被遺忘的村莊——「懸崖村」自此打破與世隔絕的狀態,走進世人的眼中,開啟了一場日新月異的「山鄉巨變」。「懸崖村」名為「阿土列爾村」,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支爾莫鄉,共有72戶人家居住在這裡。「懸崖村」地處美姑河大峽谷斷坎巖肩斜臺地,海拔1400米,與地面垂直距離約800米。
  • 搬下懸崖村,走上幸福路(大國小家)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5月13日,某色達體夫婦背著東西沿著「懸崖村」的鋼梯下山,準備搬進昭覺縣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新家。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攝有這樣一個山上的村莊,與山底的海拔落差約為800米,被人們稱為「懸崖村」。多年前,進出「懸崖村」只能通過藤梯;這裡沒有公路,沒有網絡,沒有穩定的供電。
  • 把「懸崖村」搬下懸崖,總共分幾步?
    他們走下懸崖、邁入小康的過程,也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關鍵的環節之一↓↓↓視頻裏海拔1600米的懸崖村位於四川省大涼山昭覺縣。村民走向外面的世界,比如上學、就醫、買賣商品,都需要藉助藤梯攀爬落差800米的懸崖。這對於老人和小孩來說愈加困難,他們只能由成年人背著上下山。藤梯不好用,那造一條什麼路呢?2016年,州縣兩級領導在懸崖村調研完後,建議修一條鋼梯路。
  • 還記得1000米高處的懸崖村嗎?買修梯子怎麼樣
    還記得1000米高處的懸崖村嗎?我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在四川大涼山有一個非常貧窮的懸崖村,這裡的人與世界完全隔絕,因為那裡太遠了,而且,他們只能依靠藤梯離開村子。看到這種情況,當地政府和一些大型企業聯合投資6億元,希望對懸崖村進行改造。然而這些年來,懸崖村依然沒有改變,唯一的變化是藤梯變成了鐵梯,這讓當地人進出村子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