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崖村」的年輕人回來了

2021-01-12 廣西新聞網

2021年01月10日 21: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洪妦源

   某色蘇不惹(右二)和同伴背著採購的貨物回村。

   某色蘇不惹背著修民宿的建材攀爬鋼梯。

   某色蘇不惹和妻子楊菲、兩個孩子在一起。

   在回村的路上,一行人坐在鋼梯上休息、聊天。

   某色蘇不惹(右一)和同伴背著修民宿的建材往村裡走。

   回到「懸崖村」,某色蘇不惹和同伴用背來的建材修民宿。

   回到「懸崖村」,某色蘇不惹和同伴用背來的建材修民宿。

一大早,27歲的小夥子某色蘇不惹和村裡5個年輕人就開始了工作,他們把蓋房用的塑鋼瓦捆綁固定,準備通過鋼梯背到「懸崖村」裡,這些材料是準備蓋民宿用的。

「懸崖村」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的別稱,坐落在海拔1600米的山坳中。2016年底,隨著鋼梯的修建,「懸崖村」出行條件有所改善,「懸崖村」逐漸發生變化。網絡的開通讓村裡年輕人玩起了直播。2017年,某色蘇不惹拍攝的「懸崖村」婦女攀爬鋼梯的片段在網上火了,某色蘇不惹也逐漸成為懸崖村的「網紅」代表。

2020年5月,阿土列爾村全村8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344人,陸續搬遷至位於昭覺縣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的新家。走下鋼梯,走上樓梯,這些貧困戶的居住條件發生歷史性改變。村民某色拉機,年底買了輛10多萬元的SUV,成為「懸崖村」第一個擁有汽車的村民。

住在縣城,交通方便,孩子上學也方便,但某色蘇不惹對「懸崖村」割捨不下。3年前,中澤橄欖油公司免費向「懸崖村」提供油橄欖樹苗,種滿了村裡的土地。某色蘇不惹負責這些油橄欖樹的修枝、除雜草、滅害蟲等日常養護工作,1個月有2000多元的工資。油橄欖樹第一次掛果,產量1700斤左右,這讓村民看到了希望。2020年4月,某色蘇不惹還買了70多隻小羊養在山上,12月初出欄70多隻,全被深圳一家企業訂購。

「懸崖村」村民搬下了山,但遊客仍源源不斷到山裡來。某色蘇不惹和其他5個年輕人看準了這個機會,從2020年11月開始謀劃合夥建民宿。村支書某色吉日說:「山裡羊、橄欖油,都是綠色生態的,我們把它們打造成「懸崖村」的品牌,可以借民宿擴大銷售渠道,可以賣給遊客,也可以在網上賣到全國各地。」

2020年對某色蘇不惹而言,除了有了穩定收入,更大的喜悅是重組了家庭。2018年12月,某色蘇不惹的前妻生病去世,留下3個孩子,2019年下半年,他和鄰縣雷波縣的女孩楊菲網戀,2020年1月重新組建了家庭。孩子們有了媽媽,某色蘇不惹能更加心無旁騖地養羊、參與油橄欖的種植管理。

「原來的土房子冬暖夏涼,打掃乾淨,就是個民宿。相信『懸崖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會回來的。」某色蘇不惹望著遠山說。

照片均為新華社記者江宏景攝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1年01月09日 第 08 版)

相關焦點

  • 我們「懸崖村」旅遊新景點
    而今的懸崖村成了旅遊景點,美麗的高山草甸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以前,進村出村都要攀爬藤梯,大家都稱我們村子為「懸崖村」。2016年5月開始,「懸崖村」受到各界的關注,還讓國家領導人一直牽掛。幾年來,我們得到特別多人的幫助,各種政策和項目紛紛落地。最顯著的變化就是,以前的藤梯變成了鋼梯。為改善「懸崖村」的出行條件,涼山州和昭覺縣共撥款100萬元,我們的駐村第一書記帕查有格帶著我和村民修建了鋼梯。
  • 走出懸崖村
    上「懸崖村」的天梯 這樣在懸崖邊爬上爬下的日子,懸崖村村民的祖先至少過了兩百年。這個膚色黝黑的彝族漢子是懸崖村第五代原住民。他沉默木訥、頑固、責任感十足,很少在鏡頭前表現自己,但他家的「小賣部」,剛好就在懸崖鋼梯路的終點。 在他家位於半山臺地上的小院前稍作休憩,跟某色達體夫妻聊上幾句,幾乎是每個初到懸崖村的客人會做的第一件事。 知乎上有個提問「中國最貧窮的地方什麼樣?」曾經的懸崖村或許該寫到答案裡。
  • 陳杰對話「懸崖村」學生:建了藤梯,有了新房,我還是放不下懸崖村
    #新京報17歲,一起+#4年來,陳杰9次探訪懸崖村,用影像見證了懸崖村的巨變。由於環境惡劣,出行艱難,阿土列爾村勒爾組大部分村民為精準扶貧戶,大部分年輕人選擇外出打工。2016年5月24日,《新京報》記者陳杰以《懸崖上的村莊》為題報導了孩子們爬天梯上學的故事,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懸崖村」的名字不脛而走。涼山州委、州政府及昭覺縣迅速行動,投資300多萬元修建了一條從山下通往「懸崖村」的鋼梯。
  • 來自懸崖村支教大學生的真實體驗:今天的懸崖村小學和懸崖村
    2016年11月19日,連續階梯最長達105級、最短只有4級,總共約1000級臺階的鋼梯工程竣工,住在山頂勒爾社的孩子首次攀爬完工後的新天梯,安全回到"懸崖村"。2017年6月23日,通信鐵塔在阿土列爾村特土社建成,盼了10年,懸崖村終於有信號了,實現了通訊信號無縫覆蓋。 2017年11月5日,村裡的進山貨運索道進入調試運行。
  • 雲端上的巨變 這幾年「懸崖村」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這是2016年記者拍攝的畫面,這條由木頭和藤條編成的800米懸崖藤梯路,是連接阿土列爾村與外界的主要通道,這裡也因此被稱為「懸崖村」。懸崖陡峭處,能下腳的地方甚至不到巴掌大,在村民們的記憶中,曾有10人左右墜崖身亡。
  • 舞劇《懸崖村的幸福路》首演 舞出大涼山「懸崖村」觀念碰撞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說到「懸崖村」,很多人腦海裡會閃現出那個進村出村都要攀爬藤梯的驚險畫面。12月7日晚,四川大劇院舞臺上,由四川省歌舞劇院精心打造推出的新創舞劇《懸崖村的幸福路》,就以現實為基礎,通過藝術創作,挖掘出富有時代特質和人性魅力的矛盾衝突,編織出一個極具戲劇張力的人物命運故事。當晚7:30,舞劇《懸崖村的幸福路》的大幕正式拉開——在遙遠的大涼山,深山幽幽,峽谷險峻,懸崖上有一個特殊彝家村寨——懸崖村。
  • 我的十三五·百姓故事丨我們「懸崖村」 旅遊新景點
    以前,進村出村都要攀爬藤梯,大家都稱我們村子為「懸崖村」。  2016年5月開始,「懸崖村」受到各界的關注,還讓國家領導人一直牽掛。  幾年來,我們得到特別多人的幫助,各種政策和項目紛紛落地。最顯著的變化就是,以前的藤梯變成了鋼梯。為改善「懸崖村」的出行條件,涼山州和昭覺縣共撥款100萬元,我們的駐村第一書記帕查有格帶著我和村民修建了鋼梯。
  • 懸崖村網紅:在去與留之間,擁抱變化的主播們
    村裡的年輕人拍攝懸崖村的景致、直播每天的生活、帶貨售賣農產品……經歷了最初的摸索後,有人離開網絡,繼續原先的種植養殖或者找到工作,也有人逐漸摸到了隱藏在網絡後的耦合線:只有家鄉的旅遊業發展起來,只有彝族文化習俗得到更多的關注,他們的講述才能一直持續和更新。在去與留之間,這些懸崖村的主播們,都在做出自己的選擇。
  • 「光速進化」的懸崖村:年接待遊客超10萬,村民搬家、開店、當網紅
    2020年5月,村裡的年輕人玩直播,達體也常上前湊熱鬧,向網友介紹自己的農家樂。網絡的接入,為懸崖村打開了一扇通往外界的窗戶。村裡的年輕人通過直播,向外界展示懸崖村現狀。也有為數眾多的遊客、自媒體人、網紅慕名前來打卡。只有72戶村民的懸崖村,現在每年要接待10來萬人。
  • 李圓玲丨從藤梯到樓梯:「懸崖村」的山鄉巨變
    村民說:「一些收購商知道我們是『懸崖村』的,斷定我們不會再把東西背回山上,就故意壓低價格。」沒有收入來源,許多年輕人想要外出打工創收,然而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孩子上學需要有人接送,加上村裡沒有診所,家裡老人生病是個麻煩事,碰上突發疾病,沒有辦法第一時間就醫,就意味著要面臨死亡,村民莫色拉洛就是這樣失去了他的第一任妻子和孩子。
  • 把「懸崖村」搬下懸崖,總共分幾步?
    XIAOKANG@GRASSROOTS高空攀巖是一項驚險刺激的運動,深受愛冒險的年輕人喜愛。
  • 「網紅」懸崖村的產業脫貧徵途
    懸崖村,原名阿土列爾村,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支尓莫鄉,坐落在海拔1400-1600米山坳之中,從山底小學到山頂村莊海拔高差約1000米。村民走向外面世界,需要攀爬落差800米的懸崖、越過13級218步藤(鋼)梯。隨著媒體報導,如今懸崖村儼然成為一大網紅旅遊景點,每天吸引眾多背包客勇於攀上懸崖村「挑戰自我」。
  • 組照《四川涼山「懸崖村」的變遷》
    2017年9月初,500米上空俯瞰四川涼山「懸崖村」全貌,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向村莊。    2017年9月初,四川涼山「懸崖村」村民背貨物通過天梯上山,中途休息。2017年9月初,四川涼山「懸崖村」村民背貨物通過天梯上山。
  • 開欄語|懸崖村 新年那些事兒
    懸崖村的鋼梯 年末,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冬雪簇簇,遠遠覆在山頭,醞釀著來年的好收成。如果說,脫貧是昭覺縣必須打下的一場攻堅戰,那麼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就是這場攻堅中的「臘子口」,是頑固且具代表性的堡壘,這個高高懸掛在緩坡上的村莊,山腳到山上的村莊海拔落差近千米,有很大的山、很深的河谷,這裡更為人熟知的名字是懸崖村。
  • 「懸崖村」搬遷是脫貧攻堅真實樣本|新京報快評
    離開了懸崖的「懸崖村」,真實呈現了扶貧攻堅工作的力量。▲四川涼山「懸崖村」5月12日開始搬遷,84戶村民將搬進縣城。視頻來源:新京報我們視頻。整體搬遷後,經過雙向選擇,青壯年可自願留在懸崖村參與旅遊項目的開發。2016年5月新京報報導了「懸崖村」孩子爬藤梯求學的故事,孩子們一雙雙稚嫩的眼睛讓人憐惜,那幾乎直上直下的藤梯,也刷新了很多人對貧困二字的認知。從那時起,這個藏在深山裡的「懸崖村」開始進入公眾視野。▲央視新聞視頻截圖。
  • 阿克鳩射 在他筆下「懸崖村」從發現到消失
    』聞名的,已經不是這裡的藤梯,而是『懸崖村』發生的改變。透過『懸崖村』,可以看見涼山彝區幸福的未來。」2020年8月底,彝族作家阿克鳩射憑藉他的報告文學作品《懸崖村》榮獲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頒獎典禮上的這番陳詞,打動眾人。  阿克鳩射是第一個採訪「懸崖村」的媒體人。2013年2月,他徒步深入「懸崖村」採訪後,在當地媒體圖文並茂地發表了《徒步探尋昭覺古裡拉達秘境》等文章。
  • 當年的懸崖村,獲6億資助後變啥樣了?網友:只修了個鐵樓梯嗎?
    大家還記不記得當年的那個懸崖村啊?一個貧困的山區獲6億資助後變啥樣了?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體驗。懸崖村名叫阿土列爾村,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坐落在海拔1400米的深山中。村裡沒有通訊信號,懸崖村的村民想要出山通向外界的話,需要攀爬落差800米的懸崖,甚至還要越過200多藤梯。要知道,這種出行方式十分危險,一不小心可能就會墜入懸崖。
  • 祝福「懸崖村」搬家
    祝福「懸崖村」搬家 2020-05-14 04: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新創舞劇《懸崖村的幸福路》亮相蓉城首演
    由四川省歌舞劇院精心打造推出的新創舞劇《懸崖村的幸福路》,於2020年12月7日至8日連續兩天在四川大劇院與觀眾見面,將大家心中牽掛的懸崖村的故事搬上了舞臺。該劇由四川省歌舞劇院主創團隊深入懸崖村採風,集合提煉他們親身所見、所聞、所感、所悟創作而成,現實而藝術地展現出四川脫貧攻堅的變化,挖掘出富有時代特質、人性魅力的矛盾衝突,編織出一個個具有戲劇張力的人物命運故事。在這迎接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時期到來之時,以此劇慶祝四川貧困縣全部清零,脫貧攻堅戰取得關鍵性勝利。
  • 搬下懸崖村,走上幸福路(大國小家)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5月13日,某色達體夫婦背著東西沿著「懸崖村」的鋼梯下山,準備搬進昭覺縣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新家。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攝有這樣一個山上的村莊,與山底的海拔落差約為800米,被人們稱為「懸崖村」。多年前,進出「懸崖村」只能通過藤梯;這裡沒有公路,沒有網絡,沒有穩定的供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