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劇《懸崖村的幸福路》首演 舞出大涼山「懸崖村」觀念碰撞

2020-12-23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說到「懸崖村」,很多人腦海裡會閃現出那個進村出村都要攀爬藤梯的驚險畫面。12月7日晚,四川大劇院舞臺上,由四川省歌舞劇院精心打造推出的新創舞劇《懸崖村的幸福路》,就以現實為基礎,通過藝術創作,挖掘出富有時代特質和人性魅力的矛盾衝突,編織出一個極具戲劇張力的人物命運故事。

當晚7:30,舞劇《懸崖村的幸福路》的大幕正式拉開——在遙遠的大涼山,深山幽幽,峽谷險峻,懸崖上有一個特殊彝家村寨——懸崖村。孩子上下學唯一的道路是一條破舊的藤梯,守梯人拉日年復一年地守候在這裡,護送著孩子們攀爬藤梯。這裡的村民們祖祖輩輩都依靠著蜿蜒的藤梯出行,生活窘困而不自覺。

扶貧辦深入基層的村支書徐承山看著這個貧苦的山村,決心改變這裡的一切。藤梯的改造方案已在徐承山心中構築,懸崖村未來的藍圖也已在徐承山的心中開始描繪……但是,新舊觀念的碰撞讓徐承山的扶貧工作展開得異常艱難,祖祖輩輩的傳統生活方式讓村民們難以接受任何改變。

直至小曲布因年久失修的藤梯而墜崖身亡的那一刻,以拉日為首的村民在痛苦與悔恨中,開始慢慢轉變了自己的意識。之後,在藤梯變為鋼梯的過程中,親情、愛情、鄉情被凝結在一起,更將懸崖村與徐承山的心凝聚在一起,共同鑄就了突破和探索夢想的雲梯。

舞臺上,懸崖的險峻,騰梯的陡峭,孩子們讀書的專注,玩耍時的靈動,村民們對家鄉的堅守,對懸崖村的改建等,均通過舞蹈演員們的肢體語言一一展現,吸引了現場觀眾的目光。值得一提的是,《懸崖村的幸福路》在服裝、音樂、舞美、燈光等方面的打造也非常考究。尤其音樂上,兼具民族特色和現代審美,悅耳動聽,共情能力十足。

據了解,舞劇《懸崖村的幸福路》由四川省歌舞劇院傾力原創,通過懸崖村改建這一具有時代性的事件,展現了四川脫貧攻堅的變化,唱響了振奮人心的時代主旋律。據悉,《懸崖村的幸福路》還將於12月8日在四川大劇院再演一場。

相關焦點

  • 新創舞劇《懸崖村的幸福路》亮相蓉城首演
    由四川省歌舞劇院精心打造推出的新創舞劇《懸崖村的幸福路》,於2020年12月7日至8日連續兩天在四川大劇院與觀眾見面,將大家心中牽掛的懸崖村的故事搬上了舞臺。藤梯的改造方案已在徐承山心中構築,懸崖村未來的藍圖也已在徐承山的心中開始描繪……新舊碰撞 探索築夢在這個懸崖之上,新舊觀念的碰撞讓徐承山的扶貧工作展開得異常艱難。祖祖輩輩的傳統生活方式讓村民們難以接受任何改變。
  • ...全國脫貧攻堅題材舞臺藝術優秀舞劇《懸崖村的幸福路》上演
    四川在線記者 李婷前不久,四川貧困縣全部清零,大涼山也翻開了歷史性的一頁。在迎接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期,12月7日、8日,四川省歌舞劇院推出新創舞劇《懸崖村的幸福路》在四川大劇院演出,用原創作品展現四川脫貧攻堅的歷史巨變。「我們也希望這條幸福路,不僅僅是一條致富路,更是一條連接著教育、未來的精神扶志路。」本劇導演盧睿說道。
  • 講述懸崖村故事《聽見索瑪》啟幕大涼山國際戲劇節 超35部劇目近...
    講述懸崖村故事《聽見索瑪》啟幕大涼山國際戲劇節 超35部劇目近300場活動陸續上演 2020-11-08 13: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來自懸崖村支教大學生的真實體驗:今天的懸崖村小學和懸崖村
    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從奴隸社會"一步跨千年"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直過區",是全國、全省最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之一,大涼山遠遠不止一個"懸崖村"。2016年5月,涼山彝族自治州州委書記表態修建一條鋼筋結構梯道,解決群眾出行安全問題。
  • 走出懸崖村
    昭覺縣地處大涼山腹地,從縣城到懸崖村,全是弧度極大的山路,加上顛簸,不論出發前做了多少準備,下車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每個成員的大腦還是空空蕩蕩的,近乎宕機的狀態。 村子位於海拔約1400米的懸崖上,上下落差約800米,因此得名懸崖村。進入村子必須踏上2556級、部分地段近乎90°垂直的鋼梯。
  • 阿克鳩射 在他筆下「懸崖村」從發現到消失
    透過『懸崖村』,可以看見涼山彝區幸福的未來。」2020年8月底,彝族作家阿克鳩射憑藉他的報告文學作品《懸崖村》榮獲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頒獎典禮上的這番陳詞,打動眾人。  阿克鳩射是第一個採訪「懸崖村」的媒體人。2013年2月,他徒步深入「懸崖村」採訪後,在當地媒體圖文並茂地發表了《徒步探尋昭覺古裡拉達秘境》等文章。
  • 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從「懸崖村」脫貧講起
    &nbsp&nbsp&nbsp&nbsp從去年11月起,「戲劇為什麼發生在涼山」這個縈繞在人們心中的疑問,一年之後在疫情期間倔強地綻放,回答了這個問題——11月7日晚,2020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在立冬之季,以一曲大涼山人民的信仰之歌,開啟今年的戲劇暖冬之旅。
  • 大涼山:雲端上走出幸福路
    原標題:大涼山:雲端上走出幸福路(報告文學)   【決戰貧困·中國扶貧十二章⑤】   跟生活在神州大地上的許多民族一樣,彝族人也崇拜鷹。   傳說在遠古時期,彝族最偉大的英雄支格阿魯就是鷹的後代。
  • 《懸崖村》作者阿克鳩射:追尋山鷹展翅夢,唱響彝鄉脫貧歌
    在老家邊教書邊苦讀苦寫,創作出了長篇小說《霧中情緣》。後來,他又通過專升本考試,考入西昌學院彝漢語文本科班,成為西昌學院彝語言文學院第一個成人本科生。熱愛故土的新聞工作者阿克鳩射還愛上了新聞寫作,工作之餘,他借錢買相機,上山下鄉去採訪。
  • 搬下懸崖村,走上幸福路(大國小家)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5月13日,某色達體夫婦背著東西沿著「懸崖村」的鋼梯下山,準備搬進昭覺縣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新家。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攝有這樣一個山上的村莊,與山底的海拔落差約為800米,被人們稱為「懸崖村」。多年前,進出「懸崖村」只能通過藤梯;這裡沒有公路,沒有網絡,沒有穩定的供電。
  • 把「懸崖村」搬下懸崖,總共分幾步?
    他們走下懸崖、邁入小康的過程,也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關鍵的環節之一↓↓↓視頻裏海拔1600米的懸崖村位於四川省大涼山昭覺縣。村民走向外面的世界,比如上學、就醫、買賣商品,都需要藉助藤梯攀爬落差800米的懸崖。這對於老人和小孩來說愈加困難,他們只能由成年人背著上下山。藤梯不好用,那造一條什麼路呢?2016年,州縣兩級領導在懸崖村調研完後,建議修一條鋼梯路。
  • 李圓玲丨從藤梯到樓梯:「懸崖村」的山鄉巨變
    2016年5月24日,《新京報》刊發的一篇報導《懸崖上的村莊》劃破了大涼山的寧靜,其中一張照片引起了眾人的關注:15個6到15歲的孩子佩戴著鮮豔的紅領巾,背著沉沉的書包,攀爬在陡峭的回家之路上,豔麗而破舊的衣服點綴著滿目蒼翠的大涼山,瘦弱的身軀如風雨中飄搖的野花。
  • 大涼山:雲端上走出幸福路(報告文學)-光明日報-光明網
    支格阿魯擁有神奇的力量,他騎著一匹由神鷹變成的飛馬,消滅妖魔鬼怪,徵服毒蛇猛獸,馴服雷公閃電,用神弓仙箭射落了天上的五個太陽和六個月亮,只留下一個太陽和一個月亮,讓人們過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然而,神話畢竟是神話。大涼山一直是全國貧困程度最深、貧困面最廣、貧困面積最大、貧困人口最多的地區之一。
  • 還記得1000米高處的懸崖村嗎?買修梯子怎麼樣
    還記得1000米高處的懸崖村嗎?我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在四川大涼山有一個非常貧窮的懸崖村,這裡的人與世界完全隔絕,因為那裡太遠了,而且,他們只能依靠藤梯離開村子。看到這種情況,當地政府和一些大型企業聯合投資6億元,希望對懸崖村進行改造。然而這些年來,懸崖村依然沒有改變,唯一的變化是藤梯變成了鐵梯,這讓當地人進出村子更加方便。
  • 2020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啟幕 民族歌劇《聽見索瑪》首演
    開幕當晚,由涼山文旅集團出品的民族歌劇《聽見索瑪》作為2020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開幕大戲,在西昌金鷹大劇院首演。 聚焦人物命運 真實反映一個民族的「覺醒」 在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山腰上最後一個彝寨阿列村也搬到山下的彝家新村。
  • 陳杰對話「懸崖村」學生:建了藤梯,有了新房,我還是放不下懸崖村
    通向外界的路,需要順著垂直的懸崖攀爬17條藤梯,其中接近村莊的幾乎垂直的藤梯長度大約有100米。由於環境惡劣,出行艱難,阿土列爾村勒爾組大部分村民為精準扶貧戶,大部分年輕人選擇外出打工。2016年5月24日,《新京報》記者陳杰以《懸崖上的村莊》為題報導了孩子們爬天梯上學的故事,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懸崖村」的名字不脛而走。
  • 爬「天梯」報導懸崖村,四川90後女記者嚇至腿震痛哭
    「懸崖村」十多名小學生此前要從山下的學校爬17段藤梯回家(右),後來變成爬「鋼梯」(左)。 四川省涼山州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又被稱為「懸崖村」,與地面垂直距離約800米,村民唯一進出的路是2556級的鋼梯。如今,該村逾半數村民告別爬「天梯」的日子,搬入縣城郊區的新建的安置樓房,相關報導在內地引起廣泛關注。
  • 「懸崖村」的年輕人回來了
    回到「懸崖村」,某色蘇不惹和同伴用背來的建材修民宿。   回到「懸崖村」,某色蘇不惹和同伴用背來的建材修民宿。一大早,27歲的小夥子某色蘇不惹和村裡5個年輕人就開始了工作,他們把蓋房用的塑鋼瓦捆綁固定,準備通過鋼梯背到「懸崖村」裡,這些材料是準備蓋民宿用的。
  • 雲端上的巨變 這幾年「懸崖村」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由於懸崖上這段800米的路太過險峻,這是某色拉博75歲的爸爸近幾年來第一次下山。搬家對於阿土列爾村的村民來說,不僅僅是從山上到縣城,更是要告別這面懸崖和此前的生活。這是2016年記者拍攝的畫面,這條由木頭和藤條編成的800米懸崖藤梯路,是連接阿土列爾村與外界的主要通道,這裡也因此被稱為「懸崖村」。
  • 懸崖村「天梯」到底有多恐怖?記者一點兒都不怕,爬著爬著就哭了
    說到懸崖村,很多人對此都有了解。在之前,政府曾經有過類似的政策,想要幫助懸崖村搬離原來的地方,但是因為搬家之後,很多村民無法再享受原來的幫扶政策,因此紛紛都搬了回去。「懸崖村」又名「阿土列爾村」,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支爾莫鄉,坐落在海拔1400-1600米的山坳中,從山底小學到山底村莊海拔差將近1000米。村民從村裡出去,需要攀爬800米的懸崖、越過13級218步鋼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