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啟幕 民族歌劇《聽見索瑪》首演

2020-11-18 騰訊網

作為迄今為止我國西部唯一的國際戲劇節、世界冬季戲劇節,2020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於11月7日晚在西昌市啟幕,活動將持續至11月24日。

本次戲劇節以「回歸和凝望」為主題,立足戲劇展演、戲劇論壇、戲劇孵化、戲劇教育、戲劇生活、戲劇文創、戲劇旅遊等七大內容支點,踐行「戲劇即生活」的理念,倡導戲劇創作社會化、戲劇欣賞大眾化,打造戲劇的香格裡拉。開幕當晚,由涼山文旅集團出品的民族歌劇《聽見索瑪》作為2020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開幕大戲,在西昌金鷹大劇院首演。

聚焦人物命運 真實反映一個民族的「覺醒」

在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山腰上最後一個彝寨阿列村也搬到山下的彝家新村。此時,86歲的老村長伍達和9歲的留守兒童拉虎卻悄悄離開新村,踏上了回彝寨的路途。在第一書記木且帶領眾人追尋他們的過程中,支教老師、犧牲在緝毒一線的年輕警察、在外打工多年返鄉創業的「網紅」、每個春天都來拍攝大雁的攝影師等人物紛紛登場……

「老村長為什麼要回到山腰上的彝寨?搬遷後的彝族人是否能真正適應新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狀態?是本劇真正想要探討的內容。」據本劇藝術總監、編劇李亭介紹,近年來,全國圍繞脫貧攻堅題材創作的文藝作品層出不窮,涼山「懸崖村」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聽見索瑪》不單單是展現脫貧攻堅的「命題作文」,更多的是反映出彝族人民在搬離家園這一過程中真實的生活、狀態、想法,讓觀眾真正感受到這個民族的「覺醒」。

在2個多小時的演出中,「戲劇性」貫穿在劇中的每個人物身上。86歲的伍達和第一書記木且成為故事展開的兩個支點。伍達是1956年民主改革時期的第一任村長,他見證了六十四年前彝民族從奴隸社會一步跨千年,古老的彝家山坡布滿了他的思念。年輕的木且不僅是這場脫貧攻堅戰的第一書記,他更是轉變群眾觀念的扶志者。

「對於老一輩的彝族人來說,不管是在山頂還是在山腰,那裡是他們從小長大的地方,生活上雖然不富裕但精神生活卻很滿足;而對於年輕一代的彝族人來說,他們想衝破大山、想出去闖闖、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導演吳曉江認為,劇中年輕人與老一輩之間發生的一系列的衝突,恰恰反映了脫貧攻堅給彝族人帶來的變化。這一過程中,他們的生存和生活狀態已經慢慢發生了變化,一個個生動、鮮活、豐滿、有血有肉的人物串聯起了這個「真實」故事。

全劇零臺詞 民族歌劇的創新表達

「我不是大雁,掠不過山巒;我不是太陽,不知曉天地冷暖。月亮升起,輝映夜色的臉;山巒側耳,傾聽月缺月圓;我不是月亮,看不見山外;山外那座山,我渴望看見。」首演當晚,大幕拉開,一句句極具彝族特色的吟唱划過劇場,讓現場觀眾立刻感受到大涼山的蒼茫遼闊。

作為一部民族歌劇,《聽見索瑪》整部劇沒有一句臺詞,全劇13幕戲全部用唱段表達。本劇作曲劉黨慶表示,這在他的創作生涯裡,還是第一次。

「歌劇作為一種舶來品,我們應該用自己的方式去解釋和運用它。」在劉黨慶看來,彝族音樂是少數民族中最具特色的音樂之一,極強的戲劇性很適合在歌劇上發揮其優勢。本次《聽見索瑪》的唱段創作採取了彝族原生態調式與彝族現代民歌相結合的方式,使之在保留彝族元素的基礎上更加朗朗上口。同時,美聲結合RAP等演唱形式也能夠在引起觀眾共鳴的同時,更容易達到以情動人的目的。

此外,本劇唱段中還運用了大量「疊唱」的形式,「規矩」「覺醒」等極具矛盾衝突的唱詞同一時間從伍達和木且口中唱出,讓整部劇的矛盾衝突一目了然,很好地推動了情節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本劇除了角色演員外,彝歌隊伍均由涼山州當地的彝族演員組成。其中,吉力麼扎子作為一名自由的吟唱者,她的彝人高腔貫穿了《聽見索瑪》全劇。

「我雖然唱的是伍達的故事,但更是身邊每個彝族同胞的故事。」劇中,吉力麼扎子高度還原了《聽見索瑪》的原生態和情深意切,在她的歌聲裡,觀眾仿佛身臨其境,看到雄鷹飛過的山谷、懸崖天梯上的家以及發生在伍達、拉虎、支教老師、犧牲在緝毒一線的年輕警察等人身上的故事。每一個劇中人的命運變化、每一段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都將通過吉力麼扎子的表演,真實表達給每一位觀眾。

探索「運動劇場」 鋼梯鋪出的脫貧攻堅之路

本劇視覺總監由國家一級舞美燈光設計任冬生擔任,在他的想像中,《聽見索瑪》是一部「運動中的戲」。如何將那條盤旋而上的「懸崖天梯」搬上舞臺,讓劇中人物跟隨著鋼梯的轉動展開自己的命運,是任冬生想要達到的效果。

首演現場,100多根、總長度近1000米的鋼管搖身變為一座高達4米的鋼梯,為觀眾還原一座真實的懸崖村。此外,600多平米的地板拼接根、4條軌道,2座重達4噸的車臺,在舞臺上交錯、旋轉、變化,時而像綿延起伏的山脈,時而銜接成一條脫貧致富的道路,呈現出了「運動劇場」的新鮮概念。

臺上,阿列村的「鋼梯」是脫貧攻堅的符號。臺下,阿土列爾村的那條由6000根鋼管搭建而成的2556級鋼梯,則是本劇的靈感之源。據悉,創作之初,主創團隊為了「找到感覺」「找準感覺」,曾4次來到涼山州昭覺縣支爾莫鄉「懸崖村」採風。

「幾年前,鋼梯才動工,我們是四手四腳在山崖上爬到第一平臺的。」李亭說,村子裡老阿媽滿臉溝壑汩汩流淌著日月星辰,光腚小男孩奔跑的方向陽光正好,彝民族頑強達觀的生存能力讓自己感慨不已。「我試圖讓筆下人物的命運是我在採風過程所體驗的縮影,每段故事每個人物都滲透著我強烈的表達——覺醒!」

「千百年來,彝族人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也許在我們看來,他們的生活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好像與『富足』沒什麼關係。但是這裡優美的自然風光,卻塑造了彝族人能歌善舞、堅強樂觀的性格。」吳曉江也表示,彝族的歷史和民族的性格在現代世界中顯現著珍貴的價值。追求的幸福的道路依然路迢迢,希望觀眾從歌劇《聽見索瑪》中,聽見在脫貧攻堅戰略中,彝族人民的時代新聲。

(圖片由涼山文旅集團提供)

責編:賈亭沂

相關焦點

  • 2020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開幕 民族歌劇《聽見索瑪》首演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11月7日晚,2020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在西昌市開幕,本次戲劇節戲劇展演版塊有超過35部優秀戲劇作品的近300場演出。民族歌劇《聽見索瑪》 攝影 梁娜  開幕當晚,由涼山文旅集團出品的民族歌劇《聽見索瑪》作為2020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開幕大戲,在西昌金鷹大劇院首演。
  • 講述懸崖村故事《聽見索瑪》啟幕大涼山國際戲劇節 超35部劇目近...
    講述懸崖村故事《聽見索瑪》啟幕大涼山國際戲劇節 超35部劇目近300場活動陸續上演 2020-11-08 13: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彝族歌劇《聽見索瑪》以情動人
    民族歌劇《聽見索瑪》劇照。索瑪開了,我聽見我聽見……」  11月7日晚,民族歌劇《聽見索瑪》在西昌金鷹大劇院首演,拉開了2020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的大幕。作為迄今為止我國西部唯一的國際戲劇節、世界冬季戲劇節,本屆戲劇節以「回歸和凝望」為主題,立足戲劇展演、戲劇論壇、戲劇孵化、戲劇教育、戲劇生活、戲劇文創、戲劇旅遊等七大內容支點,踐行「戲劇即生活」的理念,倡導戲劇創作社會化、戲劇欣賞大眾化,打造戲劇的「香格裡拉」。講述脫貧攻堅 彝族村寨的真實生活  「我不是大雁,掠不過山巒;我不是太陽,不知曉天地冷暖。
  • 2020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11月啟幕 首次嘗試「直播帶戲」
    10月24日,著名戲劇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全國文聯副主席濮存昕亮相央視和抖音直播平臺,首次以「直播帶戲」的形式,為11月7日即將在四川省涼山州西昌市舉辦的2020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發聲。  據介紹,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從2019年開始,每年冬季在涼山州西昌市開展。
  • 大涼山國際戲劇節11月7日將在四川西昌開幕,濮存昕、開心麻花都要來
    11月5日,四川省西昌市召開新聞發布會,紅星新聞記者從會上獲悉,11月7日,2020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將在西昌市開幕,本次戲劇節戲劇展演版塊有超過35部優秀戲劇作品近300場演出。,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是四川省涼山州踐行「文旅融合」,推動文旅產業成為涼山精準脫貧和全面小康可持續發展新動能的具體抓手。
  • 濮存昕要在大涼山打「洋麻將」?
    作為迄今為止我國西部唯一的國際戲劇節、世界冬季戲劇節,2020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於11月7日晚在西昌市正式開幕,再次與觀眾們如約而至。開幕當晚,由涼山文旅集團出品的民族歌劇《聽見索瑪》作為2020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開幕大戲,在西昌金鷹大劇院首演。
  • 濮存昕直播帶戲,2020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11月來襲
    ,猜猜是什麼劇目……」10月24日晚19時,著名戲劇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全國文聯副主席濮存昕亮相抖音和央視直播平臺,首次以「直播帶戲」的形式,為11月7日即將在四川省涼山州西昌市舉辦的2020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發聲打CALL。
  • 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全球首創「直播帶戲」引發關注
    「大家好,我是濮存昕,作為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的參與者,今年我將帶著一部話劇來到現場,大家可以通過我的畫,猜猜是什麼劇目……」10月24日19時,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著名戲劇演員濮存昕亮相抖音和央視直播平臺,首次以「直播帶戲」的形式,為11月7日即將在四川省涼山州西昌市舉辦的2020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發聲打CALL。
  • 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從「懸崖村」脫貧講起
    &nbsp&nbsp&nbsp&nbsp從去年11月起,「戲劇為什麼發生在涼山」這個縈繞在人們心中的疑問,一年之後在疫情期間倔強地綻放,回答了這個問題——11月7日晚,2020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在立冬之季,以一曲大涼山人民的信仰之歌,開啟今年的戲劇暖冬之旅。
  • 2020大涼山國際戲劇節開幕
    原標題:2020大涼山國際戲劇節拉開大幕,讓世界「聽見索瑪」邛海之畔,瀘山腳下,一年一度的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再度在冬日暖陽中如期而至。2020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將以「回歸和凝望」為主題,於11月7日-24日在西昌市舉行。
  • 大涼山:戲劇沃土成戲劇熱土
    民族歌劇《聽見索瑪》場場滿座,喝彩聲不斷;濮存昕主演的話劇一票難求,觀眾久久不願退場;廣場街頭的露天劇場人頭攢動,濃鬱的藝術氣息撲面而來……這是發生在不久前閉幕的第二屆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的場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的舉辦殊為不易。
  • 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後疫情時代」如約而至,來看行業專家現場直擊...
    四川在線記者 李婷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已經延續一周了。除了各類劇目和多項活動精彩上演外,我國演藝行業大咖也齊聚大涼山。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全球其他的戲劇節都暫停了,只有中國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如期舉辦,非常不容易。第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定位很好。不搞高深戲劇,做走心戲劇,搞老百姓喜歡的戲劇。「戲劇即生活」這個定位從活動安排就能直觀感受。第三,文旅結合做得相當好。我們可以感受到,戲劇節的業態非常豐富,有旅遊版塊,有文創版塊。開幕式當天,火把廣場有很多房車聚集,7條旅遊線路也吸引了很多遊客前來。
  • 2020年歌劇:停擺之後的重啟與復甦
    歌劇《天使日記》是2020年度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扶持劇目之一。由湖北省演藝集團、湖北省歌舞劇院創作演出,編劇王勇,作曲孟衛東,指揮王燕,導演廖向紅,主演馬婭琴、田豐、秦德松、楊娟、王敏、程飛等。作品以醫護人員蘭之念撰寫的「日記」為線索,聚焦醫護人員在抗疫中的工作生活情感狀態,戲劇闡述上採取點面結合、以點帶面、以面帶全的方式。
  • 2020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明日開演具體時間劇目戳全文
    2020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明日開演具體時間劇目戳全文 作者: 來源:微涼山 時間:2020-11-06 09:14:31 閱讀量: ​​11月7日(周六)【火空間】火把廣場金鷹大劇院:19:30 民族歌劇《聽見索瑪》 涼山文旅集團藝術生活館
  • 北京舞蹈學院正式授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成立「教學實踐基地」
    11月16日,2020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戲劇盛典正式拉開帷幕。在戲劇盛典上,北京舞蹈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郭磊正式授牌涼山州成立「北京舞蹈學院教學實踐基地」。2020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以「回歸和凝望」為主題,立足戲劇展演、戲劇論壇、戲劇孵化、戲劇教育、戲劇生活、戲劇文創、戲劇旅遊等七大內容支點,踐行「戲劇即生活」的理念,倡導戲劇創作社會化、戲劇欣賞大眾化,打造戲劇的香格裡拉。
  • 戲劇公益大使蔡程昱:大涼山讓我有兒時回家的感覺
    「戲劇發生在涼山」,11月15日,正在西昌進行的「大涼山國際戲劇節」上,青年歌劇演員蔡程昱作為青年戲劇公益形象大使,與當地的彝族小朋友們一起登臺,為戲劇節獻聲,並共同拍攝戲劇公益教育主題的公益宣傳片。蔡程昱首次化身「音樂老師」為學生上課「音樂是最好的教育公益,願藝術伴隨每個孩子成長」雖然這次是以青年歌劇演員的身份參與大涼山國際戲劇節,但蔡程昱帶來的並不是歌劇劇目,而是以音樂教育為主題的公益活動。他表示,作為一個學習音樂的學生,自己親身感受到了音樂對一個孩子身心成長的有益影響,所以也希望把這種音樂的力量帶給更多的孩子,願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有藝術教育相伴。」
  • 四川民族歌劇《彝紅》再現真實「彝海結盟」
    《彝紅》北京首演慶祝彝海結盟80年   2015年5月27日,由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歌舞團和涼山文廣傳媒集團出品的原創民族歌劇《彝紅》在北京國家大劇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彝紅摘得第二屆中國歌劇節優秀劇目二等獎,第六屆國際戲劇奧林匹克獎,第三屆四川省文華獎、四川省第七屆少數民族藝術節最佳劇目獎等多個重要獎項。   民族歌劇《彝紅》正是為觀眾再現了著名的彝海結盟的故事:1935年的「彝海結盟」,在涼山建立了第一支少數民族地方紅色武裝,留下了一面「中國工農紅軍果基彝民支隊」的旗幟。
  • 大涼山國際戲劇節:探索「舞」與「劇」碰撞的火花
    2020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發起人、視覺總監、舞美設計師任冬生,中國舞蹈研究所研究員、舞蹈評論家梁戈邏,中國東方歌舞團著名編導周莉亞,北京舞蹈學院編導系、著名編導帥曉軍,北京舞蹈學院民族民間舞系教授、著名編導田露,中央民族大學舞蹈系教授、著名舞蹈家沙呷阿依等六位舞蹈界內人士圍繞著「舞蹈劇場的戲劇性」這一主題開啟了論談,共同探討舞蹈與戲劇的融合發展。
  • 【2020年歌劇綜述】春天將臨,大地會讓中國歌劇之花更絢麗綻放
    一個又一個歌劇創作與演出團隊、一部又一部分屬於不同區域的歌劇作品,以其富有新氣勢的歌劇實踐,共同點綴著、繁榮著中華歌劇古國。當然,從中國歌劇的命運和民族歌劇的尊嚴的角度來反思2020年的中國歌劇,不應該被一句「中國歌劇的春天」所魅惑,應該做的事還有很多,但呈現出來的民族化、區域化和國際化趨勢,卻預示著中華大地歌劇之花將漫山遍野盛開。
  • 涼山7縣「摘帽」四川貧困縣清零,這場戲劇盛典撬動「產業槓桿」……
    而就在11月16日晚,大涼山的同胞在西昌市阿惹妞劇場載歌載舞,齊聲邀請遠方的客人「留下來」——2020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戲劇盛典正式拉開帷幕。2020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以「回歸和凝望」為主題,立足戲劇展演、戲劇論壇、戲劇孵化、戲劇教育、戲劇生活、戲劇文創、戲劇旅遊等七大內容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