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紅》北京首演慶祝彝海結盟80年
2015年5月27日,由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歌舞團和涼山文廣傳媒集團出品的原創民族歌劇《彝紅》在北京國家大劇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彝紅》將於6月3日、4日亮相北京國家大劇院。
為紀念紅軍長徵暨彝海結盟八十周年,《彝紅》自2014年創排、公演以來,一直備受關注。無論是在涼山、成都還是在武漢的公演都座無虛席,獲得專家和觀眾的一致好評。摘得第二屆中國歌劇節優秀劇目二等獎,第六屆國際戲劇奧林匹克獎,第三屆四川省文華獎、四川省第七屆少數民族藝術節最佳劇目獎等多個重要獎項。
民族歌劇《彝紅》正是為觀眾再現了著名的彝海結盟的故事:1935年的「彝海結盟」,在涼山建立了第一支少數民族地方紅色武裝,留下了一面「中國工農紅軍果基彝民支隊」的旗幟。紅軍北上離開涼山後,果基小葉丹被謀害,為了保護旗幟,實現丈夫對將軍的承諾,果基夫人將這面浸染著彝漢人民鮮血的旗幟縫在自己的百褶裙裡,四處躲避國民黨的追殺。1950年,她親手把旗幟交給了解放大涼山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部隊。直到今天,這面凝聚著紅軍和彝族人民深厚情誼,記載黨的群眾路線和民族政策的偉大實踐,見證涼山彝民族對中國革命重大貢獻的旗幟仍然保存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2015年,是紅軍長徵勝利暨「彝海結盟」80周年。為了傳承「彝海結盟」精神,弘揚紅色「中國夢」,涼山歌舞團在2014年決定把「彝海結盟」這段英雄傳奇故事以歌劇的形式呈現在舞臺。於是,一部反映中國革命非凡歷史、詮釋紅色經典、弘揚主旋律的民族歌劇——《彝紅》應運而生,這也是中國彝民族文化藝術史上的第一部歌劇作品,融合展現了獨特的彝族音樂藝術魅力和濃鬱的民族風情特色。
為了將「彝海結盟」這段紅色英雄傳奇史詩般呈現於舞臺,向觀眾展現一個即有主題思想、又有文化質感的舞臺藝術作品,《彝紅》起用了強大的創作陣容。國家一級編劇、四川人藝藝術總監李亭任編劇、藝術總監,著名戲劇導演、解放軍總政歌劇團團長黃定山任總導演,國家一級導演曹平任導演,四川人藝創作中心主任朱天天任副導演,四川通俗音樂協會主席劉黨慶作曲,國家一級指揮唐青石任音樂總監、指揮,上海戲劇學院MFA藝術碩士童為列擔崗舞美設計,解放軍藝術學院舞美隊隊長周丹林任舞美總監,沈龍服裝設計,吳瑋燈光設計,宋多多音響設計。
據介紹,《彝紅》近230人的演出團隊除了兩個特邀演員外,全部是涼山本土演員。演唱和表演由涼山歌舞團、五彩涼山藝術團完成,涼山交響樂團伴奏,大涼山合唱團擔崗合唱。演員中80%以上都是以彝族為主的少數民族演員,其中不乏有「涼山情歌王子」日沙爾體等大涼山德藝雙馨的民族藝術家和眾多的優秀青年演員,但他們都不是歌劇專業。從2014年1月的初次排練,到2015年大年初一啟動的劇目升級排練,沒有一個參加過專業歌劇表演技能培訓的本土演員團隊,完全從零開始,一步一一步走到今天,給觀眾和團隊帶來巨大的驚喜。
據介紹,歌劇《彝紅》從2014年7月第一版公演以來,共演出36場,觀眾超過4萬人,在涼山公演時場場一票難求。《彝紅》得到了劉伯承元帥家人、果基小葉丹家人和喬佩娟、郭蘭英等老藝術家的肯定與支持。
民族歌劇《彝紅》在國家大劇院公演之後,將進行「紀念紅軍長徵暨彝海結盟八十周年」為主題的2015國內巡演,巡演將途經8個省,在14個城市進行20場演出。據悉,《彝紅》在2016年還將參加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匯演和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並將進行「紀念紅軍長徵勝利八十周年」的2016國內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