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四川消息:11月7日晚,2020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在西昌市開幕,本次戲劇節戲劇展演版塊有超過35部優秀戲劇作品的近300場演出。
民族歌劇《聽見索瑪》 攝影 梁娜
開幕當晚,由涼山文旅集團出品的民族歌劇《聽見索瑪》作為2020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開幕大戲,在西昌金鷹大劇院首演。
《聽見索瑪》劇照 攝影 梁娜
《聽見索瑪》講述了在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山腰上最後一個彝寨阿列村搬到山下的彝家新村時發生的故事,86歲的老村長伍達和9歲的留守兒童拉虎悄悄離開新村,踏上了回彝寨的路途,在「第一書記」木且帶領眾人追尋他們的過程中,支教老師、犧牲在緝毒一線的年輕警察、在外打工多年返鄉創業的「網紅」、每個春天都來拍攝大雁的攝影師等人物紛紛登場……
《聽見索瑪》演出現場 攝影 梁娜
「老村長為什麼要回到山腰上的彝寨?搬遷後的彝族人是否能真正適應新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狀態?這些是本劇真正想要探討的內容。」該劇藝術總監、編劇李亭介紹道,近年來,全國圍繞脫貧攻堅題材創作的文藝作品層出不窮,涼山「懸崖村」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聽見索瑪》不單單是展現脫貧攻堅的「命題作文」,更多的是反映彝族人民在搬離家園這一過程中真實的生活、狀態、想法,讓觀眾真正感受到這個民族的「覺醒」。
「歌劇作為一種舶來品,我們應該用自己的方式去解釋和運用它。」該劇作曲家劉黨慶認為,彝族音樂是少數民族中極具特色的音樂之一,極強的戲劇性很適合在歌劇上發揮其優勢;《聽見索瑪》的唱段創作採取了彝族原生態調式與彝族現代民歌相結合的方式,使之在保留彝族元素的基礎上更加朗朗上口;同時,美聲結合RAP等演唱形式既能引起觀眾共鳴,還能達到以情動人的目的。
此外,該劇運用了大量「疊唱」的形式,「規矩」「覺醒」等極具矛盾衝突的唱詞同一時間從伍達和木且口中唱出,讓整部劇的矛盾衝突一目了然;值得一提的是,該劇除了角色演員外,彝歌隊伍均由涼山州當地的彝族演員組成。
「千百年來,彝族人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也許在我們看來,彝族人的生活是面朝黃土背朝天,與『富足』沒什麼關係,但是這裡優美的自然風光卻塑造了彝族人能歌善舞、堅強樂觀的品行。」該劇導演吳曉江表示,彝族的歷史和民族的性格在現代世界中顯現著珍貴的價值,希望觀眾能從歌劇《聽見索瑪》中,聽見彝族人民的時代新聲。(文 王衛東 李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