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源市段窪村靠特色種植率先實現整體脫貧
王屋山下新愚公 花椒巧變搖錢樹
雄偉秀麗的王屋山坐落在河南省濟源市,是《列子·湯問》中愚公移山故事的原發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弘揚愚公移山精神,指出「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幹實幹,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盛夏時節,山林茂密,鬱鬱蔥蔥,在王屋山深處的段窪村,430餘畝花椒樹連成一片,一串串、一粒粒飽滿的花椒微微泛紅,有的已經張開「嘴」,再有20多天花椒就該採摘了,預示著今年的好收成。
「我這十幾畝花椒樹,今年能增加收入2萬多元,明年最少5萬元。這都是公安局的龐書記帶領我們從陝西韓城買回來的。我們這窮旮旯能脫貧致富,多虧了他!」6月29日上午,本報記者剛走到邵原鎮段窪村西南方的一片坡地上,就看到花椒種植戶王振正在給花椒樹澆水,同他聊起今年花椒的收成,王振臉上堆著甜蜜的笑。
王振說的龐書記,是濟源產城融合示範區公安局王屋分局案件偵辦大隊教導員龐曉飛,也是濟源產城融合示範區公安局選派到段窪村的第一書記。
精準幫扶,扶貧要從「根」上扶
時光回到2017年11月25日,氣溫降至零下15攝氏度,大雪封山,滴水成冰。
38歲的龐曉飛冒著嚴寒走在滿是積雪的山路上。從一名政治素質、業務素質過硬的基層刑警大隊教導員到駐村第一書記,他把入村走訪作為自己走馬上任的「第一課」。
段窪村位於王屋深山區,全村自然條件惡劣,土地貧瘠,一年四季降雨量偏少,基礎設施落後,群眾生產生活困難。2014年,段窪村被確定為省級貧困村,2015年又被確定為軟弱渙散村,全村共有貧困戶20戶66人。
「大爺,聽說您以前養過羊,現在還想養嗎?」在貧困戶張良克家中走訪時,龐曉飛試探地問道。70歲的老人眼睛一亮,緊緊抓住龐曉飛的手說:「太想了,就是沒錢呀!」龐曉飛握住大爺冰冷的手:「您放心,我們來想辦法!」
「要對症下藥,扶貧要從『根』上扶。」龐曉飛重在落實一戶一策,助力貧困戶產業脫貧。走訪中,他對每家每戶的想法了解得清清楚楚:張良克願意發展養羊,高愛社願意發展養豬,王毛剛、王樂清種植菸葉缺少農機具……
濟源產城融合示範區公安局黨委除了上級政府規定的六改一增、到戶增收、危房改造、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等具體幫扶舉措外,還深入研究各貧困戶發展意願,從增強貧困戶內生動力著手,每戶補助3000元產業發展資金。
如今,張良克家已從當初的10隻小羊發展到存欄60餘只,高愛社家已從當初的1頭生豬、5頭豬仔發展到存欄30餘頭,王毛剛、王樂清的農用三輪車已購置到位……正是這些實實在在的幫扶舉措,鼓起了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信心,使一個個家徒四壁的貧困家庭重現了生機。目前,段窪村20戶貧困戶已全部脫貧。
6月23日,花椒收穫在即,龐曉飛與村支部書記在種植基地討論花椒品相和銷路問題 賈鈞傑攝
產業幫扶,花椒映紅百姓笑臉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2018年初,龐曉飛結合山區乾旱少雨,不適合大型種植業的特點,大膽提出發展花椒種植產業的構想,該產業具備投資小、管理簡單、耐旱、耐病蟲害等特點,特別適合乾旱山區大面積栽種。
「段窪村的土壤特別適合花椒生長,且花椒乾果易儲存,可以延長存儲期和銷售期。」龐曉飛介紹說。6月29日,記者跟著龐曉飛來到花椒地,一米高的花椒樹一棵挨著一棵,果實顆粒飽滿,椒香濃鬱撲鼻。
當初要種花椒時,貧困戶王樂清猶豫了:一方面因為沒有經驗,底氣不足;另一方面擔心花椒價格波動大,怕忙活一年賣不出好價錢。龐曉飛組織70餘名黨員幹部群眾來到有「全國花椒之鄉」美譽的陝西韓城進行考察,組織群眾到韓城採摘花椒,增強種植意願,並發動村幹部、黨員率先在村裡試種花椒。
2019年2月,在濟源產城融合示範區公安局的協助下,龐曉飛積極爭取鎮政府支持,帶領村民註冊成立「濟源市全聚林業專業合作社」,充分利用花椒資源,通過土地流轉、訂單農業、集體注資、村民人股等形式,將村民的花椒種植進行統一管理、統一收購、統一銷售,共同增加貧困戶和村集體經濟收入,加快脫貧攻堅步伐。為了提高群眾種植水平,他聘請農技專家,開展專業培訓,增加群眾在枝葉修剪、田間管理、病蟲防治、分類篩選等方面的專業知識。
「我們村種植的花椒顏色鮮亮、粒大飽滿,香味兒濃、麻味兒足,來村裡收花椒的商家都稱讚這花椒好,一斤就能賣到60多元。」如今,王樂清種了3畝花椒,已成功脫貧。
龐曉飛掰著指頭算了一筆帳:今年,段注村430畝花椒中已有120畝掛果,與陝西、山東等地食品加工廠籤訂了購銷協議,按照目前長勢,每畝可增收2000餘元,僅花椒種植這一項就能為農民增加收入20餘萬元。
真情幫扶,在為民解憂中踐行初心使命
站在自家乾淨敞亮的小院,談到公安局對自己的幫扶時,村民高曉利眼圈一紅落淚了:「丈夫從患癌到去世這兩年多,要不是公安民警的一次次相助,我真活不下去!從聯繫醫院到愛心捐款,從幫我找工作到幫家裡蓋房子……我想到的他們都想到了,我沒有想到的他們也想到了。」
田間地頭綠意盎然,水泥路一直向遠方延伸,自來水管網進村入戶,休閒廣場設施齊全……段窪村人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正悄然變成現實。
記者看到,段窪村在濟源產城融合示範區公安局的幫扶下,村容村貌和群眾的精神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濟源示範區公安局先後爭取外部資金600餘萬元,自投資金60餘萬元幫扶段窪村,徹底改變了段窪村道路、飲水、農田水利、黨建陣地建設的落後局面。其中,修建硬化道路55公裡、水窖4座、灌溉管道4700千米、攔河水壩1座,改造全村自來水管網、改造段窪村黨群服務中心;幫助貧困戶申報14名公益崗,解決貧困戶家屬務工崗位7個,幫助子女順利就學9人,幫助發展產業8戶,10戶實施「六改一增」,並保障了20戶貧困戶教育、醫療保障措施全覆蓋。
「在公安局的幫扶下,龐書記的帶領下,段窪村新一屆村兩委團結一致,奮發有為,各項工作快速推進,村集體經濟快速增收,貧困戶收入逐年增長,村主導產業發展迅速,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徹底改變了段窪村貧窮落後的舊面貌。」村黨支部書記崔書朋說。
如今,段窪村20戶66名貧困人口如期實現脫貧,貧困人口年人均收入從不足3000元,達到目前人均突破9600元,極大地改善了貧困人口的生活狀況,在濟源率先實現了貧困村整體脫貧。
近日,濟源產城融合示範區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李明到段窪村調研指導脫貧攻堅工作時,動情地說:「在圓夢小康的進程中,我們要大力弘揚愚公移山精神,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為群眾保平安、讓群眾得實惠,真情為民解憂,不斷夯實新時代公安工作的群眾根基和發展動力。」
立下愚公移山志,決戰脫貧奔小康。放眼今日段窪,入目皆是鄉村振興的生動圖景,扶貧生產熱火朝天,農家小院乾淨整潔,村民臉上笑容洋溢……美麗如畫的鄉村已破繭化蝶,廣袤田野正升騰起新的希望!
(中國警察網記者王法民、張波、通訊員李巧娟、吳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