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石潔,1994年,我從銅仁市松桃自治縣嫁到黔東南州三穗縣臺烈鎮絞頗村,從此我與絞頗村結下一生不解之緣。
剛來到絞頗村時,我人生地不熟,也對這裡「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的現狀感到失望。2008年,我和丈夫揣著打工多年的積蓄回到絞頗村。因為我讀過高中,村裡認為我是「文化人」,就推薦我做了文書,協助村委工作。2011年,我當選為絞頗村有史以來第一個女支書。
石潔與領導班子研究工作
「既然當了村支書,就要幹出個樣兒來。」一個外來女人來當支書,面對村民的質疑,我用不服輸的決心,開始了我的「當家」生涯。 當上村支書後,我再次審視絞頗村的現狀:深處大山,交通不便,資源匱乏,沒有產業,人均收入不到1000元,村委會辦公樓簡陋……這是臺烈鎮最貧窮的深度貧困村。 「群眾要致富,關鍵看支部。」白天,我跑縣裡、進鎮上,找相關部門,軟磨硬泡申請項目資金;晚上,我一頭扎進農戶家,話家常、查民情,宣傳黨的扶貧好政策,留意觀察青年人的動向和發展意願。 2011年以來,我們發展了黨員10名,其中青年黨員佔支部總人數的37%,村級活力得到激發。同時,經過努力,2016年末,絞頗村新的村委會順利建成,地理位置和硬體設備更方便、更先進,堡壘建設已經攻下,得到了支部和全體村民的認可。
調研產業發展
但是,絞頗村經行政調整,由原來的絞頗村、稿雪村合併後,總人口達到2623人,2017年通過精準識別的貧困人口累計有223戶904人,貧困發生率為35%。這一直是梗在我心裡的一根刺。怎麼辦? 通過開班子會、群眾會,學習扶貧政策、實地走訪調研,我們商討了大量的措施方案,立項、否定、再立項、再否定……最後我提出了「立足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的思路,以短養長,引進「油茶種植+竹鼠養殖」的模式發展產業致富。 項目建設之初,因為油茶種植周期長,沒有人願意種植。我跟丈夫說,我要種植油茶,把村裡的群眾積極性帶動起來。丈夫聽後只說了一句話:「家裡的錢你拿去,不夠我給你去貸款,屋裡的事你就不用操心了,三個女兒交給我。」 帶著家人的信任和絕不向困難低頭的決心,我舍小家顧大家,一頭扎進深山。選地塊、劃圖斑、坡改梯、落項目,1年下來,我的臉曬黑了,手磨糙了,油茶園也建起來了。當年的俏麗媳婦,變成了精明能幹的「女漢子」「女強人」。
絞頗村油茶基地
通過不懈努力,幾年間,在我的帶動示範下,村裡利用扶貧資金30萬元建成了120畝油茶園、80萬元項目資金養殖竹鼠500對、140萬元扶貧資金入股臺烈鎮小臺烈村桶裝水及養牛項目……產業發展「接二連三」,村集體總收入達200多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8500元,2019年11月絞頗村已全部實現貧困村和貧困人口「雙清零」。 今日坐看前程好,誰知昔日閃淚花。如今,絞頗村的路燈亮了、道路通了,農村危房改造、「三改一化」全面完成,絞頗村的村居環境、村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翻天覆地的改變。村民見到我,都豎起大拇指說:「石書記,你是我們絞頗的好媳婦、好管家。我們永遠都支持你,絞頗這個家就交給你了。」 我聽後非常感動,也非常愧疚。愧疚的是對我的家人,從來沒有陪三個女兒寫過一次作業、沒有參加過一次家長會、沒有一起逛過街……我也愧疚在絞頗村做的還不夠多,還有更多的事情等著我去完成。 脫貧攻堅一直在路上,未來,我將一如既往用我的真情初心,守護和經營好絞頗這個永遠的家。
整理 潘宗旭
編輯 韋一茜
編審 周文君 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