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張嘉益和閆妮等人主演的電視劇《裝臺》最近正在央視一套熱播,本劇改編自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陳彥的長篇小說《裝臺》。
裝臺人是文藝團體以外的人,但又是這個群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裝臺》主要講述了裝臺人刁順子(張嘉益飾)的三次婚姻和他的人生經歷,刁順子踏實能幹,帶著幾個兄弟承接各種演出裝臺的活,雖然身處底層,始終貧困,但心中一直有著滅不掉的燈火。
小說以一個裝臺人的視角描寫了西京(西安)城裡人生百態,表達了作家對人的生存境況的感受與思考。
這部劇正式開播才不過幾天時間,但已經得到了很多觀眾的好評。作為一個地道的陝西人,我怎能錯過這部由西安明星出演的西安故事呢?
昨天和媳婦一起看了3集,除了豐富幽默的故事情節,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第一集中出現的各種美食。可能因為本身是做美食自媒體的,所以特別留意身邊的各種美食,即便是電視劇中,更何況還是我們陝西有名的特殊美食。
劇中第一個出現的美食是Biang Biang面,Biang Biang面是陝西關中地區的傳統麵食,也是陝西麵食的代表。Biang Biang面的Biang字很難寫,大部分輸入法和字典裡都沒有。Biang屬於象聲字,因為製作Biang Biang面時要將麵條用手扯開,同時要在案板上摔打。Biang指的就是這摔打的聲音。
關於Biang 字的寫法,在陝西有這樣一個順口溜:「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道彎,八字大張口,言字往裡鑽,東一么西一么,左一長右一長,中間坐個馬大王,心字底馬子旁,打個鉤子掛麻糖(麻花),坐個車車逛鹹陽。」
字雖然很難寫,但面卻十分好吃,Biang Biang面與其它麵條的不同之處就是它的樣子,其通常會製作成又厚又寬樣子,然後放上調料、辣椒麵、蔥花、青菜、豆芽,最後再澆上滾燙的熱油。調料和辣椒麵的香味會瞬間被熱油激發,那股濃濃的香味可以讓你瞬間胃口大開。吃著面就著蒜,在喝一口原汁原味的麵湯,包提有多舒服咧!
劇中出現的第二道美食,是和肉夾饃齊名的臘牛肉夾饃。不同於肉夾饃,臘牛肉夾饃屬於典型的陝西清真特色美食,常見於大大小小的清真肉丸胡辣湯飯店。
相比肉夾饃,臘牛肉夾饃的肉多是瘦牛肉,而肉夾饃則是豬肉,可以選擇純瘦或肥瘦。臘牛肉夾饃吃起來會稍微柴一些,但這並不影響它的口感和風味。
肉丸胡辣湯和臘牛肉夾饃是絕配,它也是一種西安本地清真美食。與河南胡辣湯相比,其多了牛肉丸子,而且湯還會勾芡。用《裝臺》裡鐵主任(孫浩飾)的一句話來形容,肉丸胡辣湯就是紅菜湯(羅宋湯)與中國飲食文化實踐結合的產物,只不過在咱中國發揚光大的不光只有湯裡的菜,還有Q彈勁道的手打牛肉丸。
說肉丸胡辣湯和臘牛肉夾饃是絕配,那可不是吹的!在西安,不管是上班的年輕人,還是老人和孩子,很多人的早餐標配就是臘牛肉夾饃和肉丸胡辣湯。一碗熱騰騰的肉丸胡辣湯加上一勺店家精心熬製的辣椒油,一口肉夾饃一口湯,不一會就渾身微微冒汗,一個字「美」。
冰峰是目前《裝臺》裡唯一出現的飲料,這是一款極具西安特色的汽水飲料,它誕生於1953年到現在已有67年的歷史,生產商是西安市食品廠。
冰峰屬於橙子味汽水的一種,最早只有玻璃瓶包裝,每瓶200ml,從最早的兩毛錢一瓶,到現在的2元一瓶,冰峰的包裝和口味這些年裡幾乎沒有任何變化,易拉罐和紙盒裝的是近幾年才有的。對很多西安人來說,冰峰不僅僅代表的是西安味道,它更像是一種故鄉情結,很多人從外地回來,喝的第一瓶飲料就是「冰峰」。
麵食是陝西飲食文化的靈魂,除了各種各樣的麵條,涼皮也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涼皮是擀麵皮、米皮、釀皮的統稱,這是一種起源於陝西關中地區的傳統美食。
赫赫有名的「三秦套餐」就是由涼皮、冰峰、肉夾饃組成的。如果說肉丸胡辣湯和臘牛肉夾饃是西安人早餐標配之一,那「三秦套餐」就是西安人的午餐標配之一。網上有這樣一句話,來西安不吃羊肉泡、涼皮、肉夾饃等於白來。
第一集快要結束的時候,刁大順(張嘉益飾)去找竇老師「片」(聊天的意思),手裡拎著的就是鍋盔。竇老師看到後很高興,隨手就拿著吃了起來。
鍋盔也叫幹饃,是陝西關中地區的傳統麵食小吃,因為樣子又大又圓像鍋蓋,還有傳說古時候士兵為了攜帶方便,常常將它掛在胸前,由於餅太硬有時能起到檔箭的作用,所以就被稱為「鍋盔」。
就像劇中竇老師說的,好的鍋盔要做到兩條。一是,面要揉的好;二是,火色一定要好,要做到三翻六轉。這樣做出來的鍋盔,看見後,不想吃都不由你!對於很多陝西人來說,什麼山珍海味吃的再好,沒有一塊鍋盔壓著,就好像沒吃飽一樣!
隨著《裝臺》這部劇的播出,人們不僅能看到生活在西京城裡的人生百態,還能看到各種各樣的特色美食,而上面說的這6種,僅僅只是第一集中出現的,也就是說這只是個開始!
本文由約翰飯特稀編輯/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漲知識!如果您有不懂的地方,期待您在下方留言區提出。如果您也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點讚」+「關注」+「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