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集裝器隱藏風險有多大?專家:疫情輸入風險比乘客更大

2021-01-09 新浪財經

來源:環球網

原標題:「航空集裝器傳播病毒」威脅多大?專家:疫情輸入風險比乘客更大

【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 劉彩玉】23日上午,上海公布11月9日和10日兩名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溯源結果,目標鎖定於一個自北美地區運返回滬的航空集裝器。這種看似全新出現的新冠病毒傳播途徑引起各界廣泛關注。專家23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航空集裝器在高空飛行時處於類似冷鏈的低溫狀態中,的確有利於病毒存活。航空貨物在抵達機場前的運輸途徑中,接觸人員數量繁雜,疫情境外輸入風險甚於飛機乘客。

均與航空集裝器有關

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孫曉冬23日上午在新聞發布會上通報稱,此前兩例確診病例曾於10月30日共同進入並清理過一個自北美地區運返回滬的航空集裝器。該集裝器為密閉容器,內有大量避震用泡沫,內部環境潮溼。清理時,兩人均未佩戴口罩。孫曉冬表示,「如果我們把10月30日作為他們倆共同暴露的時間,那麼兩例病例的發病時間符合新冠肺炎發病潛伏期。同時,經基因測序,兩例病例基因高度同源,與北美流行株高度相似,這就提示感染來源為境外輸入。」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和基因測序,國家和上海權威專家綜合分析研判認為:導致兩例病例的感染來源可以聚焦在同時共同暴露於境外輸入的航空集裝器。

流行病學專家、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原院長姜慶五23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上海疫情溯源結果指向很清晰,而且兩名機場作業工人沒有接觸過冷鏈,所以我們基本上可以認為,兩名工人是在清理此航空集裝器時被感染。」

航空集裝器隱藏風險有多大

航空集裝器是指飛機上用來裝載貨物、行李和郵件的各種類型的貨櫃、集裝板和輔助器材。儘管上海衛健委23日並未確指該集裝器中裝載的貨物類型,但姜慶五認為,一般航空貨物在飛行中不會進行特殊處理,高空低溫環境下,航空貨櫃實際處於類冷鏈的狀態中。姜慶五說,「北美疫情嚴峻,正值冬季,集裝器內病毒在低溫環境中被運到上海後,被馬上開箱,這很容易造成作業工人的感染。」

航空專家王亞男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飛機艙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增壓加溫的客艙,一類是不增壓也不加溫的貨艙。而新冠病毒在後面這類貨艙中處於零下幾十灄氏度的低溫下,即便壓力缺乏仍然是其適宜的生存環境。相對於低溫而言,一個更有利於病毒生存的因素是,貨艙內空氣循環速度非常低,有利於病毒聚積和生存。

王亞男說,乘客乘坐的客艙內空氣循環速度非常快,但貨倉則缺乏相應的空氣快速循環的設施。且客艙內空氣循環系統具有除菌消毒功能,貨艙則欠缺這種環境。王亞男還提醒說,裝載貨物的集裝器在運抵機場前,大量作業人員進行接觸,導致其運輸環境異常複雜,其疫情輸入風險甚至比乘客更大。「所以對於處置來自疫情高風險地區的貨物,我建議貨倉和貨物處置人員應該具備相應的防疫知識,並做好防疫措施。」

雖然此次上海公布的疫情溯源結果異於先前其他地方的冷鏈傳染,但姜慶五仍認為,上海疫情是一種類似冷鏈傳播的疫情風險,而不過將冷鏈的概念向外進行了延伸。姜慶五說,「它提醒我們不要只盯住冷凍水產品的冷鏈,還要關注從海外更多運來的貨物傳播病毒的風險。」王亞男則提醒說,除了冷鏈產品外,所有的海外運送的貨物在裝機前應先做抽樣檢測,當貨物運抵境內機場後,再進行檢測,以最大程度減少病毒輸入的風險。

大面積核酸檢測是致勝關鍵

近日,天津、上海和內蒙古多地接連發現確診病例。國內疫情是否會捲土重來?對此姜慶五認為,這些已發生的疫情彼此間都是相互獨立的,且與境外輸入相關聯。「但這也提醒我們,境外疫情輸入風險的傳播渠道是多種多樣的,我們一定要提高警惕,尤其是目前進入呼吸疾病流行期,一定不能放鬆疫情防控的意識和措施。」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23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大面積核酸檢測是中國用較短時間就控制住了疫情的原因。他同時提醒,隨著冬季來臨,廣大市民一定不能放鬆警惕,要堅持佩戴口罩,做到勤洗手、勤通風。

張伯禮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疫情發生後,所在地高、中風險地區人群必須接受核酸檢測,同時,通過追蹤患者近期行蹤,其所到過的地方應進行消殺,密切接觸者應及時接受隔離及核酸檢測。當確診患者活動區域較廣、接觸的人員較多時,一般也會採用大面積核酸檢測篩查的措施。

張伯禮對記者說,中國寧可多檢一千,也不漏掉一例,這不是資源浪費,而是科學的治本之策。這恰恰充分詮釋了「生命至上」的真諦,也有力地阻斷了傳染源和傳染途徑。「政府公信力和群眾的責任感是我們順利進行的基礎,世界也只有中國才能實施這樣強力的防控措施,也是我們用較短時間就控制住了疫情的原因。」

上海方面23日通報稱,11月22日晚浦東機場對17719名相關人員開展核酸檢測,17718人結果陰性,1人結果陽性。目前,已初步排查到該病例密切接觸者17人,正在落實集中隔離和採樣檢測。浦東機場方面表示,將在知情自願的基礎上,安排高風險作業崗位人員進行新冠肺炎疫苗應急接種。同時,加強入境貨物、貨區生產設施及工作環境的消殺。

張伯禮認為,各個地方發現病人,及時果斷處置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多個城市的案例也說明現在我國應對散發出現病例具有較為豐富的經驗和成熟完善的體制機制,可以及時控制住疫情的蔓延,與其他國家疫情趨勢發展相比,可以更清楚看到這點。」

相關焦點

  • 航空集裝器傳播病毒威脅有多大?風險甚於飛機乘客
    專家23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航空集裝器在高空飛行時處於類似冷鏈的低溫狀態中,的確有利於病毒存活。航空貨物在抵達機場前的運輸途徑中,接觸人員數量繁雜,疫情境外輸入風險甚於飛機乘客。同時,經基因測序,兩例病例基因高度同源,與北美流行株高度相似,這就提示感染來源為境外輸入。」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和基因測序,國家和上海權威專家綜合分析研判認為:導致兩例病例的感染來源可以聚焦在同時共同暴露於境外輸入的航空集裝器。
  • 去過肯德基、熟食店、奶茶店…此地升為中風險!
    截至11月23日8時,已對相關場所的食品、物品、環境等進行採樣,共採集378件樣本,完成核酸檢測,檢測結果均為陰性。上海9日確診病例曾暴露於一航空集裝器11月9日,上海通報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王某某;11月10日,安徽潁上縣確診1例新冠肺炎病例,系王某某的密切接觸者。
  • 警惕新冠「物傳人」 戴好口罩勤洗手|口罩|航空集裝器|...
    原標題:一個被汙染的貨櫃、一包進口冷凍去骨牛肉、一個航空集裝器都有可能傳播新冠病毒,近來「物傳人」成大眾關注的焦點,湖南疾控專家提醒——警惕新冠「物傳人」 戴好口罩勤洗手長沙晚報12月8日訊 隨著冬季的到來,呼吸道傳染病進入高發季節,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風險也大大增加。
  • 圖解:進口北美豬頭、境外航空集裝器……滿洲裡的感染來源又是什麼
    目前,天津已對外公布此次感染來源為進口北美豬頭;而上海的感染來源為境外輸入的航空集裝器。再次強調:口罩不要摘。天津衛健委在此次流調中發現,小區電梯內,只因乘客都未戴口罩,導致了新冠病毒通過飛沫傳播。
  • 全球已出現多種新冠病毒變異 省疾控專家:"外防輸入"是湖南當前...
    全球已出現多種新冠病毒變異 省疾控中心專家表示:「外防輸入」是湖南當前疫情防控重點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傳新 通訊員 李合鋒 抗擊新冠病毒迎來新的挑戰,全球已出現多種新冠病毒變異。 面對疫情防控出現的新情況,湖南應該如何應對?市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麼?12月24日,記者就此採訪了省疾控中心應急辦主任劉富強。 「外防輸入」是當前疫情防控重點 劉富強介紹,從目前我國所獲得的病毒序列來看,不管是輸入人員、貨物還是冷鏈產品等,從各種途徑獲得的病毒,都沒有發現我國已有變異病毒輸入。
  • 阿聯航空成為全球首家為乘客承擔疫情相關費用的航司
    若乘客遠離家鄉卻不幸在旅行期間確診COVID-19,阿聯航空將承擔最高15萬歐元(約123.3萬元人民幣)的醫療費和14天內每天100歐元(約822元人民幣)的隔離費用。「我們知道,隨著世界各地的入境限制逐漸開放,人們渴望重新飛上藍天。但是他們需要更大的靈活性和保障以應對旅行途中發生不可預見的情況。」
  • 川航一飛行員被確診為輸入病例 民航局查找防控中的風險點
    央視網消息:中國民航局相關負責人昨天(12月16日)就川航一名飛行員被確診為境外輸入病例的相關提問作出回應。據四川省衛健委通報,四川航空一名國際貨運航班飛行員14日晚確診為入境輸入病例。民航局航安辦主任熊杰:「民航局第一時間成立專門的調查組,組織行業的專家,依據民航的運行特點迅速開展流行病學的調查。以高度負責的態度與有關部門一道,儘快查明原因,特別是查找疫情防控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
  • 【新冠"環境傳人",風險有多大?】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12月19日...
    2020-12-20 08:11:43來源:FX168 【新冠環境傳人,風險有多大鐘南山院士稱,國內疫情防控面臨兩大風險,一是境外輸入,二是新冠病毒通過環境進行傳播。鍾南山說道:「新冠病毒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日前,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全球疫情嚴峻的大環境下,如果零星病例發生,是常態化防控下的正常現象。
  • 11月以來4地出現疫情反彈!「物傳人」再添實錘?
    「防人亦需防物」——這是近期多位專家發出的共同提示。與此同時,從國家到地方層面也作出層層部署,對疫情輸入嚴防死守。11月21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天津市濱海新區對轄區內全體居民進行大規模核酸檢測篩查。圖為民眾等待核酸檢測取樣。中新社記者 張道正 攝 11月以來4地出現疫情反彈!
  • 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是什麼意思 會傳染嗎傳染風險有多大
    昨天(4月1日)起,國家衛健委在每日疫情通報中公布無症狀感染者的人數、轉歸和管理情況(新型冠狀病毒的潛伏期多長?新型肺炎幾天內會發病?)。  這類隱藏在人群中的傳染源有多少?傳染性強不強?如何對他們進行篩查和防控?記者採訪了上海交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上海境外輸入疫情防控專家組成員蔡泳。
  • 變異新冠病毒風險有多大?我們能拒之國門外嗎?接下來要怎麼做?
    23日,英國衛生大臣馬修 漢考克在疫情新聞發布會上說,該國發現另一種變異新冠病毒。新的變異病毒傳播性更強,似乎比前一種變異病毒變異程度更深。新的變異病毒是由南非輸入的。該毒株也是導致近日南非疫情惡化的罪魁禍首。 受病毒變異的影響,英國原本就岌岌可危的新冠疫情形勢急轉直下,甚至僅一天之內就新增了3萬多感染病例。
  • 25天後中國再現疫情高風險地區,專家提醒未來數日應小心四個風險因素
    醫學專家5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表示,此輪河北的疫情是一次警鐘:儘管抗疫之戰已持續一年之久,但疫情隨時都可捲土重來,絕不應放鬆警惕。在未來數日,中國應更加留心四個或致疫情風險提升的因素:季節和氣溫因素、節日臨近人流增大、全球新一輪疫情導致輸入防控難度增大,以及新冠病毒變種增加的可能性。
  • 研究:陸地接壤國家對我國輸入風險增高,陸路口岸需持續關注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疾病監測》雜誌4月下旬刊發有關研究指出,陸地接壤國家對中國輸入風險增高,陸路口岸城市需持續關注,建議儘快開展口岸城市輸入風險應對能力梳理和預案制定,建立和加強入境健康篩查和病人轉運機制。上述研究題為《我國陸地接壤國家新冠病毒病疫情及輸入風險評估》,通信作者為中國疾控中心戚曉鵬、李新華,作者為楊昕娉、龐明樊等人。
  • 義大利疫情風險級別下降 專家:疫苗無法立即奏效
    據報導,當地時間8日,義大利阿布魯佐大區主席馬爾西利奧 (Marco Marsilio)表示,根據衛生部和國家衛生院評定,從12月9日起,阿布魯佐疫情風險將從紅色疫情高風險調降至橙色疫情中度風險級別。並開始實施疫情中度風險防疫措施。
  • 病毒傳播擴散的風險有多大?
    疫情暴發點為何指向批發市場?記者專訪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低溫環境、人流密集易導致病毒傳播問:此次北京新發新冠疫情,暴發點為何指向批發市場?在批發市場,很多海產品都是冷凍儲存,在這樣的環境下,病毒能夠存活很長時間,傳染人的機率也更大。另外農產品批發市場每天都有大量人員進出,只要有一個人攜帶病毒,若未能被發現而進入市場,就可能會造成疫情的擴散。依據既往的知識和經驗初步判斷,北京突然出現本土新冠疫情,有兩種可能性。
  • 阿聯航空榮獲乘客「五星級國際航空公司」評級
    這些舉措不止是作為新冠疫情的應對措施,更代表了我們的企業精神,以及不斷贏得乘客信賴並保持業界領導地位的長期戰略。」儘管受到疫情的不利影響,阿聯航空仍能在作為金標準的乘客關懷方面不斷提升,顯示出其關注乘客積極反饋的不懈努力。我親身體驗過阿聯航空的經濟艙、商務艙和頭等艙產品,感受到阿聯航空ice機上娛樂系統能為全艙乘客提供無縫支持,並由衷感到欽佩。」阿聯航空持續在恢復乘客旅行信心方面引領行業發展。
  • ...部:國內遊輪復航準備期要做好風險評估 初期乘客定額不得超過50%
    交通運輸部:國內遊輪復航準備期要做好風險評估 初期乘客定額不得超過50% 原標題: 近日,交通運輸部修訂形成《國內遊輪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二版)》,從嚴從細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措施,統籌推進國內遊輪航線復航、疫情防控和運輸安全工作。
  • 又有13地升為中風險地區:2+82個高中風險 全國疫情風險地區看這裡
    財聯社1月15日訊,今日哈爾濱、石家莊分別新增4處、9處中風險地區。哈爾濱新增中風險地區分別是香坊區香坊大街街道辦事處香中社區古香街12號、香坊區大慶路街道辦事處電塔小區101棟7單元、香坊區和平路街道辦事處風華社區石化小區9棟6單元、上東社區萬象上東小區E棟2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