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警近30年,方豪林經歷了3個單位4個崗位,如今是義烏市公安局法制大隊教導員,是警隊公認的法律專家。
2年基層基礎、10年技術點、7年偵查、10年法制,4個工作的性質完全不同,但每到一個崗位,他都全身心投入,以百分百努力的姿態迎接新挑戰。
從坐「冷板凳」到走向偵查一線
1993年,已經在基層派出所幹了兩年的方豪林因為一個很偶然的機會進了刑大,但不是偵查崗位,而是站在幕後的技術員,方豪林笑稱自己是個「拍照的」。
剛去新崗位不久,方豪林就遇到了個坎兒,由於當時技術力量較少,發生在東陽南馬的案子向義烏借人手,「新人」方豪林和經驗豐富的法醫出發了。一名人員在宿舍自殺,被發現時已經過了一個星期,屍體高度腐爛,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場景,沒啥心理準備的方豪林感到了陣陣噁心,強忍著難受匆匆把照片拍完。到了中飯的點,法醫神態自若,方豪林如坐針氈,實在是吃不下一口飯,「第一次都這樣,以後就習慣了。」法醫安慰道。
確實,見得多了,膽量就練出來了,之後就習以為常了。當時還是膠片相機,每次出現場回來,方豪林都要自己鑽暗房洗照片。幾平米的暗房裡,藥水,水洗池,顯影盆,放大機,方豪林在這樣的環境裡工作了10年。
(右為方豪林)
不在偵查一線,沒有驚險刺激的抓捕,沒有步步為營的訊問,沒有立功嘉獎的榮耀,但這10年,方豪林把青春灑在了暗房裡。
2003年,方豪林調到計程車管理中隊擔任指導員,雖說是指導員,但當時隊裡只有中隊長和指導員兩個民警,他倆又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審查都是自己上手。
當時的交通不像現在四通八達,出城口只有5個,警方在每個出城口都設立了崗亭,計程車進入都需要登記檢查。一查就能查出很多東西,來歷不明的大額紙幣、金器,昂貴的電子產品,甚至還有毒品,那些年,方豪林參與破獲了很多跨市域流竄作案的入室盜竊案件,還有命案、販毒案。
從「零」開始到厚積薄發
轉眼到了2010年,方豪林申請調入法制大隊,當時的他已經40歲,完全是法制的門外漢,甚至從沒接觸過行政案件,在這裡,他選擇從零開始,重新出發。
初到法制的方豪林是個「準新人」,對業務不熟悉是他最大的挑戰,為了儘快融入新環境,他主動學習各類法律知識。輪到值班審核案件時,他虛心向大隊的小年輕們求教,掌握審核案件的重點、技巧。他不愛應酬,每日回家就是捧著一本法典啃法律法規。
(從左到右分別為方豪林,公安局黨委副書記、政委陳濤,吳承良)
當時法制科副科長吳承良,從不吝嗇幫助,「他總是和我們說,作為一名法制人要有『精湛的業務和正直的品格』。」就這樣,這位比方豪林年長不了幾天的老領導又是當師父又是當兄長,把方豪林帶進了法條的世界。
到法制兩年,方豪林就成為業務骨幹,開始代表義烏參加金華市局法制比武,義烏市局舉行的法律知識測試中,前三一定有他。2012年,他成功競聘上法制大隊副大隊長。
方豪林沒什麼領導架子,總是笑眯眯的,民警們最愛找他審核案卷。日常的案件審核工作,重複、單一,但他一絲不苟,不因案件大小遺漏任何一處細節。如果案卷有什麼問題,他不會硬邦邦退回,而是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案件如何定性,證據如何把控,他都一一作答,邊把關、邊上課,讓民警少走了不少彎路。
(左二為方豪林)
2018年,義烏市公安局一體化辦案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從方案落地到一體化落成,只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參與設計施工的方豪林付出了大量心血。他從一線來,深知基層民警在辦理案件中遇到的各類「消耗」……一體化中心成立後,民警可以一站式完成各類手續,提高民警辦案效率。
掃黑除惡戰線上的「硬核擔當」
2019年3月,方豪林抽調局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工作專班,負責專班日常運行工作,有了他這枚法制來的「定海神針」,大家都覺得辦案有了強大後盾。
這一年多,是方豪林從警以來最忙碌的日子,配合好中央督導工作,參與到線索核查工作,統籌案件辦理,基本每天都加班到晚上十來點。
以線索核查為例,如今專班受理的線索已有上千條,每一條都要核查。「在這過程中,我們只有秉持公平公正,不厭其煩查證,才能維護法律尊嚴,保護群眾、嫌疑人合法權益,讓每一起案件經得起歷史考驗。」方豪林說。
從默默無聞的技術員到專家型的法律工匠,與其說方豪林是大器晚成,不如說他厚積薄發,腳踏實地,定心歷練。問他從警30年有沒有什麼遺憾,他說在哪個崗位就要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
縱觀方豪林的從警生涯,學習一詞始終貫穿其中。拍照時鑽研現場勘查能力,90年代參加金華技術點比武,就拿下第一;審查時提升審訊技巧,將眾多犯罪人員攔截在崗亭;身在法制熟知每一條法律法規、司法解釋的變化,即使是現在,民警們也總是能看到方豪林在捧著法條「充電」。
今年新出的《民法典》,方豪林已經完完整整翻了兩遍,學習已然成為一種習慣。「如果不及時更新知識儲備,就是對所有辦案民警的不負責。」
審核:沈一凡 採編:馮麗敏
謝謝你
每一個守護義烏的平凡英雄
—往期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