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善資潔 歡迎分享
在 Cool Hunting ,靛藍色一直都是我們的繆斯女神。但有時候,最終產品本身並不能告訴我們它的全部故事。天然的靛藍色並不是一種輕易就能得到的顏色——這是 BUAISOU 工作室告訴我們的。 BUAISOU 工作室是一家獨特的團體,他們不僅在日本德島縣(Tokushima)種植、採摘靛藍植物葉片,而且還承辦實際的染色工序,將這兩種完全不同的技藝融合在了一起。從種植到印染,這是一個和紅酒釀造類似的過程,當中每一個環節都需要人工操作。經過這個漫長而又細緻的過程,最後我們才能得到生動的靛藍色。這種藍色醒目大膽,可以穿透靈魂,而這些藝術家的洞察力同樣具有足以穿透靈魂的力量。本周我們就造訪了 BUAISOU 工作室。這間工作室位於一樓,空間小,但是相當整潔。工作室的聯合創始人渡邊健太(Kenta Watanabe)在這裡和我們聊了聊他們在布魯克林具體是如何製作並使用發酵「蒅(sukumo)」(意為靛藍染料)染缸的。
事實上,渡邊以前是一名工薪上班族。參加過日本一家靛藍染色研習班後,他就辭職不再做上班族了。這也正是 BUAISOU 工作室每周都會舉辦初級研習班的原因所在。今年四月搬到工作室之前,這一初級研習班一直都是在總監遠山沙耶香(Sayaka Toyama)位於布魯克林布希維克社區的客廳裡舉辦的。要欣賞靛藍色鮮活的美感,再沒有比把你的雙手深深伸入黑漆漆的染缸中更好的辦法了。
不過,我們還是先從 BUAISOU 工作室今年夏天在他們位於德島縣的農場收割植物、提取靛藍色染料一事說起吧。工作室會先把植物的葉片從莖稈上摘下,然後弄乾。秋季和冬季的時候,葉片會被集中放到「臥室」中,堆積數月。 BUAISOU 團隊每周都會給巨大的葉片堆澆一次水並進行一次翻動,讓這些葉片進一步分解。隨著天氣轉涼,他們會在葉片堆上蓋上草蓆,好讓發酵過程繼續進行。春天來臨時,這種以「蒅」的形式存在的濃縮靛藍染料就已經可以變成液體染料了。
渡邊和另一位聯合創始人梶嘉久夫(Kakuo Kaji)曾拜第六代「蒅」提取製作大師新修(Osamu Nii)為師。新大師的農場更大,而且距離 BUAISOU 工作室僅有五分鐘的路程。新大師是凱薩琳·羅格朗(Catherine Legrand)令人讚嘆的《靛藍色》 書的主角。(渡邊和梶從他那裡學到了不少東西。)比如說,新大師曾給過他們建議,告訴他們具體該往葉片堆中加多少水、該如何攪動葉片堆——這其中蘊藏的技巧可比看上去多多了。新大師的指導也從未結束——如今,他還會經常到 BUAISOU 工作室,查看他們「臥室」裡葉片發酵的情況。
渡邊說,如今日本的「蒅」提取製作大師已經很少了。此前,人們開發出了更加便宜的人造靛藍染料,而且這些人造靛藍染料也變得越來越流行。自那以後,曾經數以千計的「蒅」提取製作大師人數就縮減到了兩隻手就數得過來的寥寥幾人。他還指出,新大師和 BUAISOU 工作室之間的區別就在於:他們的老師只會種植和製作混合發酵的「蒅」,製作完成後,他就會把這些「蒅」賣給染房;而 BUAISOU 工作室則想以一己之力完成從頭至尾每一個環節,因此他們想要同時掌握「蒅」製作工藝和具體印染手法這兩種不同的技藝。
經過乾燥處理後的靛藍植物葉片聞起來就像茶葉一樣——它也確實是可以衝泡飲用的。相較而言,發酵過的「蒅」塊則有一股泥土的味道。工作室一共只要準備四種原料:麥麩(提供糖分餵養細菌)、石粉(又名氫氧化鈣)、木灰和熱水混合物(一種高鹼性的鹼液),以及「蒅」。把所有這四種原料放到染缸中混合,並在 72 – 72 °F 的恆溫下攪拌十天後,現有(以及持續不斷在發酵)的葉片堆就會開始出產明亮的藍色染料。這一過程將會持續大約兩個月,隨後就可以製作下一批染料了。
不同染房之間的差異,源自他們所使用的每種原料比例的不同。此外,許多染房會使用日本米酒代替麥麩。但是使用麥麩其實是一種比較古老的做法——這種方法是在米酒還屬於珍貴物品時出現的。
渡邊把手臂伸入染缸裡,把一塊方形的棉布浸入了靛藍染料中。幾分鐘後,他將布料取出時,布料已經變成了綠色。但是,布料上的綠色很快就在我們眼前氧化成了藍色。傳統上,日本人已經發現了 48 種不同的天然靛藍色,而且還給每一種靛藍色取了一個名字。每一年,「蒅」的產物在哪組顏色最「漂亮」方面都各有不同,而顏色的漂亮與否是根據它的明暗深淺度來判斷的。一件衣物可能要反覆浸泡 30 到 50 次才能被染成最深的藍色。「染缸剛開始使用的時候,它的染色效果非常強。」渡邊說道。顏色最淺淡的靛藍色只要在染缸裡浸泡一兩次就能染上,而且這種顏色只有使用快要「報廢」的染缸才能得到。
「這種意外驚喜讓我感到非常興奮,」渡邊提到這一染色過程時說道,「許多人都會問,你能不能做出這種顏色。但(做出人們要求的顏色)並不是我們的目的。每塊布料都會是一種不同的顏色,你應該欣賞享受這點,而不是要求得到同樣的顏色。」
「我們的目標是製作牛仔褲, 100% 使用『蒅』染色的牛仔褲。」渡邊提到,他們可能明年就可以開始生產(牛仔褲)了,而且他們很高興能夠慢慢來。他們可能是第一個生產製作 100% 「蒅」染色牛仔褲的品牌。這也就解釋了 BUAISOU 工作室名字的由來—— BUAISOU 指的是白洲次郎(Jiro Shirasu)所有的一處鄉間別墅,而白洲次郎則是第一批穿著美國牛仔褲拍照的日本公眾人物之一。「一般牛仔褲的每一根紗線都沒有完全染上顏色,染上了顏色的就只有紗線表面而已。而『蒅』則相當獨特,它可以把紗線的內部也染上顏色。所以它褪色的方式和其他牛仔褲完全不同。」渡邊舉了日本傳統染色織物 Boro 的例子。
[裹然]簡單生活 從一塊布開始
圖片來自網絡
由裹然編輯 僅供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