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改掉這七點,讓產品自己說話

2021-01-18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捕手志「(ID:ibushouzhi),36氪經授權發布,轉載請聯繫出處。

題圖: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戰略投資者 馬化騰先生


馬化騰先生被認為是國內最好的產品經理之一。在他看來好的產品是有靈魂的,優美的設計、技術、運營都能體現背後的理念,一款好產品也是可以主動吸引用戶來使用的。而打造出一款好產品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究其原因多半是產品經理自己挖抗,導致最後走樣了。

今天的微信推送,捕Sir整理了馬化騰先生認為產品經理常犯的七個錯誤,看一看這七個錯誤都是什麼以及解決之道,或許能讓你少走一些彎路。本文素材來自馬化騰先生在騰訊內部的分享,部分內容來自創業家(ID:chuangyejia)。


一個產品,我們要少談它要包括哪些功能,應該多想,我要提供一個服務,這個服務有哪些特性,它的整體服務流程是怎樣的,它的整體服務成本是多少。我舉個例子,以一臺ATM機為例。

第一個問題:ATM機提供什麼服務?它的核心服務是取現金。

第二個問題:一臺ATM機的設計,有哪些特性?在這個問題上,很多產品經理,會在經過深刻觀察與思考之後用專業態度來回答:ATM機的前端界面,是公司形象,還是操作提醒;從第一次操作,到拿到鈔票,需要幾步達成;提醒放在哪個環節出現,聲音提醒還是字幕提醒;先取卡,還是先取鈔等等。

其實這些特性,叫顯性特性。

ATM機,還有關鍵特性,也就是隱形特性。比如,一臺ATM機裡要放20萬現金,如果一個銀行提供100臺ATM機,那他要把2000萬現金放在外面。所以,看似ATM機分流了銀行的營業壓力,提升了品牌曝光,但同時也分流了公司的核心資源。

因此,如何統計數據與同步數據,支持決策,讓ATM機發揮戰略價值,同時不讓資金過多閒置,是一臺ATM機設計的隱形特性。也是核心服務。

第三個問題:一臺ATM機,服務的全流程是什麼?作為一個用戶體會到的一臺ATM機的服務是,插卡,輸密碼,輸金額,取鈔,列印憑條,退卡。如果有問題,撥打服務熱線。

作為一個ATM機的服務提供者,為了讓用戶持續穩定的獲得上述簡單的服務,日常操作性的服務流程包括:

現金管理:保證ATM機裡隨時有錢。包括了數據、現金出庫、運送等複雜流程。

硬體管理:電源工作正常,印表機工作正常,印表機的紙、油墨耗材正常…

客服管理:遇到客戶問題或者投訴的處理全流程。

這時,回到更重要的戰略問題。銀行為什麼要提供ATM機的服務?

第一是為了分流營業網點的取現壓力。第二是為了更多的品牌曝光機會。因此,每一臺ATM機,對銀行這個服務提供者來說,必須具備戰略價值。這就是數據統計的運營意義,不單純是讓管理運營的人知道,某臺機器沒錢了,再不補現金進去,客戶要投訴了。還要根據數據了解這個服務點的設置、是否有足夠的客流、是否達到戰略要求、 是增加服務還是裁撤這個網點。

因此,過分強調顯性特性的,是初級的想法。過去,我最怕的就是聽誰說,我們要改版了等等。顯性特性很重要,但是顯性特性救不了你。把核心資源與時間,放在一次次優化顯性特性上,基本上是網際網路初級從業者的狂熱症。

二、自己猜測用戶的需求


用戶需求是產品的核心,說用戶有點老生常談,但最簡單的事恰恰是做起來最難的。


產品研發中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研發者往往對自己挖空心思創造出來的產品像對孩子一樣珍惜、呵護,認為這是他的心血結晶。有時候開發者設計產品時總覺得越厲害越好,但好產品其實不需要所謂特別厲害的設計,因為覺得自己特別厲害的人就會故意搞一些體現自己厲害,但用戶可能不需要的東西,那就是捨本逐末了。

我們很多人覺得自己是賈伯斯傳人,大神的子孫。會以自己為中心,以自己的認知和感受來設計一個產品該是什麼樣子,但你最應該談的是服務。服務是以服務對象的需求和滿意度為中心,定義所做的一切。產品經理應該放下自己,研究服務對象。

騰訊也曾經在這上面走過彎路。比如QQ郵箱,以前市場根本不認可,因為對用戶來說非常笨重難用。後來,我們只好對它進行回爐再造,從用戶的使用習慣、需求去研究,究竟什麼樣的功能是他們最需要的。在研究過程中,騰訊形成了一個「10/100/1000法則」:產品經理每個月必須做10個用戶調查,關注100個用戶博客,收集反饋1000個用戶體驗。這個方法看似很樸素,但行之極難,也很管用。

我想強調的是,在研究用戶需求上沒有什麼捷徑可以走,不要以為自己可以想當然地猜測用戶習慣。比如有些自認為定位於大眾用戶的產品,想都不想就濫用卡通頭像和一些花哨的頁面裝飾,以為這樣就是滿足了用戶需求;自認為定位於高端用戶的產品,又喜歡自命清高。其實,這些都是不尊重用戶、不以用戶為核心的體現。我相信用戶群有客觀差異,但沒有所謂高低端之分。不管什麼年齡和背景,所有人都喜歡清晰、簡單、自然、好用的設計和產品,這是人對美最自然的感受和追求。

現在的網際網路產品更像一種服務,所以要求設計者和開發者有很強的用戶感。一定要一邊做自己產品的忠實用戶,一邊把自己的觸角伸到其他用戶當中,去感受他們真實的聲音。只有這樣才能腳踏實地,從不完美向完美一點點靠近。

三、不注重積累口碑

做產品要做到口碑就要關注頭部用戶、意見領袖。以前,我們的思路是抓大放小,滿足大部分「小白用戶」的需求,但其實頭部用戶的感受才是真正可以拿口碑的。

如何提升頭部用戶的關注,這是在基礎能力比較好的情況下需要考慮的問題。在產品已經成型的情況下,對待頭部用戶的心態要不一樣。比如以QQ郵箱為例,允許用戶在QQ郵箱上使用別的郵箱。我自己心裡也打過小九九,讓別人不方便使用外部郵箱地址,好使用我們的,但是這樣的小九九,用戶是看得出來的,所以要改掉,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真正的方便用戶。

一個產品在沒有口碑的時候,不要濫用平臺。比如向IM部門要求支持、投入營銷資源、要Marking聯繫公關公司投放廣告等等,其實心裡想著有一半也夠了。我們的產品經理精神力分配得很好,50%產品,30%營銷。如果基礎環節控制得好,這樣是可以的,但多數情況下很多人第一點都做不好。如果你的實力與勝算不到70%、80%,那麼就把精力放在最核心的地方,當你的產品已經獲得良好口碑,處於上升期後再考慮別的。

產品經理要關注最最核心、能夠獲得用戶口碑的戰略點,如果這塊沒做透,結果只能是用戶滿懷希望過來,然後失望而歸,最後你要花更多的精力彌補,這是得不償失的。如果用戶在自動增長,就不要去打擾,否則可能會好心辦壞事。當用戶口碑壞掉後,再將用戶拉回來很難。

同時在管理控制功能上也要有技巧。在核心功能做好後,常用功能是要逐步補齊的。產品在局部、細小之處的創新需要永不滿足。作為一個有良好口碑的產品,每加一個功能都要考慮清楚,這個功能給10%的用戶帶來好感的時候是否會給90%的用戶帶來困惑。有衝突的時候要聰明,分情況避免。每個功能不一定要用得多才是好,而是用了的人都覺得好才是真正的好。

四、對產品的核心能力關注不夠


任何產品都有核心功能,其宗旨就是能幫助到用戶,解決用戶某一方面的需求,如節省時間、解決問題、提升效率等。


很多產品經理對核心能力的關注不夠,不是說完全沒有關注,而是沒有關注到位。核心能力不僅僅是功能,也包括性能。對於技術出身的產品經理,特別是做後臺出來的,如果自己有能力、有信心做到對核心能力的關注,肯定會渴望將速度、後臺做到極限。但是問題往往是產品沒做好。

比如我們做網頁速度優化,優化之後速度提高很多。真不知道之前都做什麼去了,讓用戶忍受了這麼久,既浪費時間又浪費我們的資源。如果不抓,就沒人理,很說不過去。所以我們要在性能方面放入更多精力。

談到核心的能力,首先就要有技術突破點。比如做QQ影音,我們不能做人家有,我也有的東西,否則總是排在第二、第三,雖然也有機會,但缺乏第一次出來時的驚喜,會失去用戶的認同感。這時候,你第一要關注的就是產品的硬指標。在設計和開發的時候就要考慮到,外界會將它與競爭對手做比較,如播放能力、佔用內存等。

核心能力要做到極致。要多想如何通過技術實現差異化,讓人家做不到,或通過一年半載才能追上。QQ影音當時在硬指標選擇上其實也有很多選擇,如網絡播放、交流、分享,有很多思路。但最後都砍掉了,我們就是要做播放器,因為這是用戶的需求。只有硬指標滿足了,用戶說,我這個破機器,只有QQ影音能放,就這一句話:口碑就出來了,用戶知道你行。

很多用戶評論QQ時說用QQ唯一的理由是傳文件快,有群。那這就是我們的優勢,我們要將這樣的優勢發揮到極致。比如離線傳文件,以郵件方式體現就是一個中轉站,即使是超大的文件也不困難,關鍵是要去做。雖然真正使用的用戶並不一定多,但用戶會說,我要傳大文件,找了半天找不到可以傳的地方,萬般無奈之下用了QQ郵箱,居然行了,於是我們的口碑就來了。

五、把添加當成提高



產品經理要想像自己是個挑剔的用戶,想像自己是個笨用戶,複雜的看不懂。產品人員的精力有限,交互內容很多,所以要抓最常見的一塊。流量、用量最大的地方都要考慮,規範到要讓用戶使用的舒服,要在感覺、觸覺上都有琢磨,有困惑要想到去改善。如滑鼠少移動、可快速點到等等。

拿QQ郵箱舉例,郵箱的一個按鈕「返回」放在什麼位置,放右邊還是左邊,大家都會多琢磨,並上線嘗試。再比如輸入郵箱密碼出錯,輸入框內的內容選擇上,不用用戶清楚就可以直接輸出。還有對同個用戶發信,在此用戶有多個郵箱的情況下會默認選最近用的一個帳號。這些需求都小,但你想清楚,用戶就會說好,雖然用戶未必說的出好在哪兒。這些都是對用戶體驗的優化。

產品的使用要符合用戶的習慣,如寫郵件的時候拷貝東西,更多人習慣用鍵盤來操作,雖然有些技術難度,但也可以解決,要考慮用戶對滑鼠反饋的靈敏性,便捷性。

在設計上應該堅持幾點:

第一,不強迫用戶,不為1%的需求騷擾99%的用戶;

第二,操作便利。如QQ音樂的快捷播放,從圓形到方形,最後因為影響性能而放棄;

第三,淡淡的美術,點到即止。在UI界面上不用太重也能做得很好,圖案和簡潔並不是一對矛盾體;

第四,重點要突出,不能刻意地迎合低齡化。

六、認為內部競爭是浪費資源

在產品研發過程中,我也會有一個困惑:自己做的這個產品萬一失敗了怎麼辦?我的經驗是,在面對創新的問題上,要允許適度的浪費。怎麼理解?就是在資源許可的前提下,即使有一兩個團隊同時研發一款產品也是可以接受的,只要你認為這個項目是你在戰略上必須做的。

比如說微信,當時新浪微博起來之後,開始從社交媒體轉向社交網絡,那時候我們聽說,誰誰學校裡有一個微博做班級之間的通信,這對我們是很大的危機。它開始往下撒網,第一反應就是我們也要做微博。但這很難,同樣的產品是沒有辦法去戰勝對手的,你只有找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產品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微信就這樣誕生了,它是純手機的移動通信。當時QQ的包袱很重,要解決PC的問題,也要解決手機終端的問題,內部幾個團隊都在開發,誰最先解決問題誰就勝出。

那個時候在騰訊內部,先後有三個團隊都在同時研發基於手機的通訊軟體,每個團隊的設計理念和實現方式都不一樣。原來集團有幾個不同的平臺在做移動端產品,有QQ,還有我們的無線部門,當時是分開的。另外一個就是我們QQ郵箱的團隊。

我們很早接觸手機郵件,用黑莓手機,最初只給高管配。後來我們想,能不能在QQ郵箱開發一個軟體,讓每個員工都能很方便地使用手機郵件。於是就有了一個小分隊研發手機郵箱。幸好有這個布局,最後微信出來了,就是這個團隊做的,最先把手機端的郵件、客戶端改成微信。最後微信受到了用戶的青睞。為什麼自己打自己?因為往往自己打自己,才會更努力,才會讓公司不丟失一些大的戰略機會。如果你不做,競爭對手或者業界總有人做出來。

你能說這是資源的浪費嗎?我認為不是,沒有競爭就意味著創新的死亡。即使最後有的團隊在競爭中失敗,但它依然是激發成功者靈感的源泉,可以把它理解為「內部試錯」。並非所有的系統冗餘都是浪費,不嘗試失敗就沒有成功,不創造各種可能性就難以獲得現實性。

七、將產品發布當成成功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幾種現象:有些人一上來就把攤子鋪得很大、恨不得面面俱到地布好局;有些人習慣於追求完美,總要把產品反覆打磨到自認為盡善盡美才推出來;有些人心裡很清楚創新的重要性,但又擔心失敗,或者造成資源的浪費。


這些做法在實踐中經常沒有太好的結果,因為市場從來不是一個耐心的等待者。在市場競爭中,一個好的產品往往是從不完美開始的。同時,千萬不要以為,先進入市場就可以安枕無憂。我相信,在網際網路時代,誰也不比誰傻5秒鐘。你的對手會很快醒過來,很快趕上來。他們甚至會比你做得更好,你的安全邊界隨時有可能被他們突破。 

我的建議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也許每一次產品的更新都不是完美的,但是如果堅持每天發現、修正一兩個小問題,不到一年基本就把作品打磨出來了,自己也就很有產品感覺了。所以,首先就是要為了實現單點突破允許不完美,但要快速向完美逼近。

快速迭代產品的關鍵是主動變化,網際網路生態的瞬息萬變,通常情況下會認為應變能力非常重要,但是實際上主動變化能力更重要。管理者、產品技術人員而不僅僅是市場人員,如果能夠更早地預見問題、主動變化,就不會在市場中陷入被動。

怎麼去發現問題?就是大量用,不斷地用,儘量找溝通的場景,慢慢地找到感覺。對於產品經理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把自己變成傻瓜,發現問題,然後想為什麼這樣?然後變成開發者。一秒鐘傻瓜,一秒鐘專業。

創新來源於對用戶需求的準確把握和對產品的不斷打磨。我會花大量時間使用我們的產品,從一個產品經理的角度把握產品走向和用戶體驗,找出不足,迭代完善。這是一條孤獨之路,但用最笨的方法往往才能最快地跑完全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產品體驗和用戶需求因時而變,真正的產品經理應該努力發掘用戶深層次且不斷變化的需求,不斷迭代改進,如此才能實現更好的產品體驗。

相關焦點

  • 馬化騰的七種武器
    以下,enjoy~1、產品極簡主義在2004年的時候,馬化騰就說網際網路產品有三個驅動:技術驅動、應用驅動、用戶和服務驅動。他是由技術應用回歸到了產品本身。什麼是網際網路的好產品?張小龍和我說,最好的網際網路產品是那些白痴也會用的產品。
  • 馬化騰「激戰」李彥宏
    如果說沒有網就跑不動了,這是不行的。」典型的理科男的論證方式,給出自己的觀點,然後論證自己的觀點,最後順帶扯出自家的業務,這是一條順滑的論證,它具有某種嚴謹的科學性。然後,李彥宏就開始「回答」馬化騰了。大家都知道騰訊前段時間剛剛進行了史上第三次大的架構調整,全面to B。
  • 馬雲的回答絕了,網友:馬化騰聽了都點讚
    有人說會說話就是情商,有人說會辦事才是情商,其實這都只是情商的一個方面,情商融匯了生活的各個方面,一個高情商的人,無論在工作、學習,還是在婚姻上,都能處理得得體,活得極度舒適。你用微信嗎?1999年,馬雲創業,他帶來了阿里巴巴,如今阿里已經成為全球電商的領頭羊,阿里旗下產品眾多,有支付寶、螞蟻花唄、螞蟻森林……網上曾經流傳過「雙馬之爭」這一流行語,這「第一馬」就是馬雲,而這「第二馬」則是騰訊公司的馬化騰。
  • 螞蟻正式被確認下架產品,馬雲的結局,馬化騰三年前就預料到了
    昔年,馬雲可以說是神一般的人物,馬雲一手開創了阿里巴巴,阿里系產品已經融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這一切,都在2020年迎來了轉折,拋開阿里基本盤動搖,螞蟻被推遲上市不說,至少官方是給出了定義,是時代造就了馬雲,而不是馬雲創造了這個時代!
  • 馬雲的回答妙啊,馬化騰聽了都想點讚
    這樣一個人,能在商海沉浮中屹立不倒,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高超的說話藝術。當初馬雲找軟銀孫正義,希望對方合作投資時,只講了幾分鐘,便讓孫正義拍板決定投資2000萬,不得不說,馬雲確實會說話。你用微信嗎?網上曾一度流傳著「雙馬之爭」,其中「一馬」是馬雲,而「另一馬」則是騰訊公司的馬化騰。
  • 讓馬化騰羨慕的公司:產品和微信一樣,卻靠「圖片」賺了500億?
    讓馬化騰「羨慕」的公司:產品和微信一樣,卻靠「圖片」賺了500億?眾所周知,在社交領域,騰訊是絕對的「霸主」,畢竟咱們國家擁有用戶最多的2個社交軟體,都來自於騰訊。雖然其中出現過很多「挑戰者」,但多數是曇花一現。
  • 黑馬柔情:馬化騰的女兒照片 馬化騰與老婆王丹婷戀愛史曝光
    馬化騰與老婆王丹婷的戀愛故事一度曾在網上流傳,女兒馬曼琳美麗可愛。    馬曼琳,1992年1月9日出生於廣東雲浮,畢業於深圳廣播電視大學,是騰訊創始人馬化騰的女兒。  馬化騰,男,1971年10月29日生於廣東省汕頭市。騰訊主要創辦人之一,現擔任騰訊公司控股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
  • 馬化騰帶員工跳《創造101》主題曲 網友:這是騰訊孟美岐吧
    【TechWeb】12月13日消息,今日,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帶領一眾高管跳《創造101》主題曲的視頻登上了微博熱搜,對此,不少網友將馬化騰稱為騰訊孟美岐,妥妥的C位出道。據悉,這段視頻是在騰訊2018年度員工大會上,在會上,馬化騰談到,過去一年最大的感受是責任,藉助騰訊20周年的契機,反思了騰訊的使命和願景,並對其進行了三個方面的理解。「第一,我們要與時代同呼吸,與國家同命運;第二,我們的產品和服務改善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三,我們要跟生態中的開發者、產業合作夥伴和諧相處、共同發展。」
  • 孩子七歲,因為口吃被同學嘲笑,變得不愛說話,我該怎麼辦?
    口吃者問:孩子七歲,因為口吃被同學嘲笑,非常傷心,變得不愛說話,我該怎麼辦?汪老師答:第一,作為家長,一定要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口吃觀」。孩子口吃了,不是總是提醒他,也不要總是因為口吃吵他、打他。孩子並不是故意口吃的,他自己也很苦惱,從某種意義來說,孩子控制不了自己的口吃。如果他每次口吃完,都被父母或老師提醒、打擊,他很可能產生心理陰影。以後變得越來越不敢說話,甚至逃避社交,那就麻煩了。孩子在外面被打擊、被嘲笑,家長一定要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要告訴孩子,口吃是你的特點,或者說是缺點,它不是缺陷,更不是殘疾。
  • 馬化騰在港大講創業與轉型,大受追捧
    馬化騰是上一輪創業高峰中的勝出者,自然被立為這一輪追隨者的榜樣。他談早年的創業淚史,談與政府國企的關係,以及微信研發的生死時速,可為後來者鑑,但也並非全部,因為時代不盡相同了。另外,小馬哥正由低調轉為高調,蓋因自己提出的「網際網路+」,成了頂層辦舉推動的國策。儘管如此,他依然內斂含蓄,遠沒有馬雲那種登頂之後的口無遮攔。
  • 丁真的意外走紅與馬化騰的全真網際網路
    只不過「全真網際網路」的「子彈」已經飛了幾天,目前騰訊的公關團隊並未對此概念做進一步的推廣,這似乎是有點不符合常規操作,不排除是馬化騰一時興起所為。一位曾在騰訊工作過的朋友對網際網路江湖團隊(VIPIT1)講道:「看到全真網際網路之後自己也找原來的老同事們聊過,不過好像騰訊內部似乎都不太清楚這個概念。」
  • 馬化騰朋友圈闢謠「王思聰表白馬化騰女兒」:會一查到底
    【國內】馬化騰朋友圈闢謠「王思聰表白馬化騰女兒」:會一查到底這兩天與馬化騰女兒相關的傳聞可謂是傳得沸沸揚揚,
  • 奮鬥的黃金時代:馬化騰在清華的訪談,可以給青年哪些啟示?
    一個發展了17年的網際網路產品依然能抓住年輕人,不得不說是一段傳奇。 在網際網路領域,有」贏得了年輕人就贏得了未來」之說。70後的馬化騰要贏得80後、90後、甚至00後,就必須不斷捕捉先機,他承認隨著歲數增大,有些產品自己用覺得沒意思,但後來在國外就火了,美國的青少年特別喜歡。 他有什麼辦法?
  • 覺得自己運氣不好?稻盛和夫:改掉這幾句口頭禪,好運會逐漸降臨
    身邊無論好的壞的都是自己內心吸引來的。從此稻盛和夫開始改變,運氣也越來越好。27歲創辦京瓷以後,他常常對自己的員工說:當你覺得自己運氣不好的時候,改掉自己的這幾個口頭禪,運氣會越來越好!有這種口頭禪的人一定要改掉,不要說「我沒錢」,而要說「我正在賺錢」。兩句話傳遞的目的信息是一樣的,但前者是負能量,而後者是正能量,更有一種鼓勵的作用。即便是別人問的時候,你也有這樣說,既尊重了自己,也在告訴別人「我在努力拼搏」。
  • 語言是門大學問,溝通時參考這七點,說話的藝術關係到一生的成敗
    人生在世,我們說話一定要分清對象。比如說問歲數吧,對不同年齡段的人就要使用不同的問法:「你幾歲了?」——問小孩;「你多大了?」問同齡人;「您多大年紀了?」一一問長輩;「您高壽?」或「您高齡?」一同七八十歲老人。恰當使用不同的問語,就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 馬化騰跳創造101主題曲,網友調侃是騰訊孟美岐,你怎麼看
    大家好,我是好望角娛樂報,如果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們就點個關注吧。今天我要講的是馬化騰跳創造101主題曲,網友調侃是騰訊孟美岐,你怎麼看雙十二之際,在騰訊2018員工大會上,馬化騰親自上臺表演。這次」小馬哥「攜騰訊眾高管一起跳起了創造101的主題曲。
  • 讓馬化騰羨慕9年的韓國公司,產品和微信一樣,卻靠表情包賺582億
    讓馬化騰羨慕9年的韓國公司,產品和微信一樣,卻靠表情包賺582億!眾所周知,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智慧型手機逐漸普及,各大移動通訊軟體得到了迅速推廣,微信和QQ逐漸成為了我們手機中必備的存在。日本有一家讓馬化騰羨慕9年的韓國公司,產品和微信一樣,卻靠表情包賺了582億!很多小夥伴可能會好奇,既然是在日本,為何小編會說這是一家韓國公司呢?其實很簡單,這家公司名叫NHN Japan,雖然名字帶有Japan,但這家公司不過是韓國NHN集團的一個子公司!
  • 孩子愛說謊話,多半是這3點在作祟,學會3種方法幫孩子改掉壞毛病
    孩子愛說謊話,多半是這3點在作祟,學會3種方法幫孩子改掉壞毛病孩子愛說謊話,多半是這3點在作祟,學會3種方法幫孩子改掉壞毛病前言:我家孩子經常講假話,我會感覺到很失望。因為經常講假話,不是第一次講假話,這個問題非常嚴重,必須要幫孩子糾正過來,否則以後他會用一個謊言去掩蓋另一個謊言,到最後可能你得不到一句真話。
  • 馬化騰終於出手:關停印度微信服務,這一舉動贏得22.3萬條點讚
    最近,馬總似乎頻頻上熱搜,從今年6月份開始,馬化騰幾乎成了微博熱搜的「常駐客」,相信大家都還記得:騰訊和老乾媽槓上了馬化騰被騙辣醬表情包QQ出現問題了……別說了,6、7月份的微博熱搜被馬總承包了,行不?
  • 中國首富馬化騰明年有什麼打算?他提了四點,值得我們深思
    騰訊馬化騰作為當今中國首富,也是亞洲首富,僅次於世界首富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佐斯,馬化騰以3200億財富保持在馬雲之上,處於世界第二。馬化騰在明年有什麼樣的布局?他的布局值得我們關注。現在是2020年最後一個月了,12月也很快會過去。12月科技引導生活處於大洗牌的時期,2020年意味著世界發生了重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