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叔叔打電話讓我多跟剛上大學的95後弟弟交流,這篇都是我作為一個85後想說的了。
1、生命狀態——高層優質的精神資源
人與人最大的不同是精神資源的差異。一個人的精神資源將塑造他的思維認知、處事方式、審美品位、形象氣質、眼界胸懷,進而影響他一生中所有的決定。一定意義上說,一個人的精神資源反映了他的生命狀態。
日常生活中,一個人讀什麼書,看什麼劇,關注什麼公眾號,下載了什麼APP,朋友圈發什麼內容等等都可以看出他的精神資源,他是什麼樣的人。這種差異在代際之間極為明顯,以至於有年輕人感慨:有一種朋友圈叫長輩的朋友圈。
在人類文明史上,每個時代都有一批又一批足以讓人震撼的精神資源,這些資源如同一座又一座的豐碑,喚醒著我們每一個人蘊藏的偉大和神奇。要攀登這些精神高峰,唯有閱讀和思考。有句話說得非常好,「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於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
為什麼猶太民族會產生那麼多世界級傑出人物?答案是智慧。而智慧的背後,是猶太人精神成長曆程中嗜書如命,對閱讀宗教般的情懷。馬克思、愛因斯坦、弗洛伊德、海涅、卓別林、畢卡索、孟德爾頌、柏格森、胡塞爾、大衛·李嘉圖、盧森堡、基辛格、史匹柏、玻爾、費米、羅斯柴爾德家族、摩根、洛克菲勒、巴菲特……不勝枚舉。
馬化騰是1989年進入大學的,專業是計算機,但他並不囿於專業,而是超越課本和課堂,不斷豐富自身的精神資源。他熱愛天文,業餘看完了天文所有有關的問題,甚至還從國外購買相關的書籍,要知道那是在八十年代。他坦言,喜歡天文對他工作沒有直接影響,但看看星空讓他感覺到生命的渺小,想得更開,面對挫折時有穩定的心態。
他還對科幻小說很有興趣,如《三體》想像力非常豐富。《三體》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曾獲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可以說是我們這個時代高層次的精神資源之一。
2、捕捉先機——贏得了年輕人就贏得了未來
1999年,QQ問世,那時候還叫OICQ。幾年後,我第一次接觸網際網路正是通過QQ。那時,家裡沒電腦,三五同學跑到網吧竟只為登下QQ,聊聊天,看看QQ等級有幾顆星星、幾個月亮、幾個太陽了。
17年後,當我從95後的弟弟那裡得知,他們使用最主要的社交工具依然是QQ的時候,確實有些震驚!一個發展了17年的網際網路產品依然能抓住年輕人,不得不說是一段傳奇。
在網際網路領域,有」贏得了年輕人就贏得了未來」之說。70後的馬化騰要贏得80後、90後、甚至00後,就必須不斷捕捉先機,他承認隨著歲數增大,有些產品自己用覺得沒意思,但後來在國外就火了,美國的青少年特別喜歡。
他有什麼辦法?「多和年輕的用戶接觸,觀察他們,了解他們的需求;用投資的方式去投資一些企業(年輕人的企業);讓更年輕的員工快速走上來」。
更見功力的是有遠見,從政策中捕捉先機看到未來,馬化騰看到了10年後、20年後。在訪談中,他說「在我們改變計劃生育政策後,10年、20年之後還有一波人口紅利,你還可以抓住,看看下一波年輕人的需求有哪些變化。」
3、靠譜品質——不當學生幹部,未來你也能當領導
弟弟問我,需不需要進入學生會,當學生幹部。我的建議是:不管你當不當學生幹部,都要培養靠譜的品質,成為一個靠譜的人。
學生學生是以學為主。能進入學生會是一段寶貴的經歷,要真心有服務奉獻、做實事的精神,在裡面結交志同道合來自不同學院不同班級的同學、鍛鍊組織協調能力。
回想自己,本科並沒有學生幹部經歷,到清華讀研時,有機會先後在學院研究生團委、校研究生團委參加社會工作,後來又在校黨委研究生工作部和校黨委學生部做學生助理。在這些地方,能跟優秀的老師、學長學姐學習做事做人,能和來自不同專業不同院系的小夥伴碰撞出一些有意思的火花……讓自己在專業學習之外有更多收穫,我就在做社會工作中認識了對我思想影響最大的學長,努力成為一個靠譜的人。
從訪談中得知,馬化騰沒有做過學生幹部,但他們創始人陳一丹是學生會主席,畢業時陳一丹在臺上講,馬化騰在下面看。後來,自稱「書呆子」的馬化騰也成為了領導,在創辦公司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領導力。他擁有高水平的管理方法如發揮每個人的特長,相互互補;讓人不知不覺接受你的想法,還以為是自己的想法等等。
如今,他和陳一丹等一起合作,共同執掌目前亞洲市值最高的公司。所以,在大學能不能當學生幹部不要得失心太重,提升知識水平,培養靠譜的品質,成為一個靠譜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4、專注跨界——讓你脫穎而出的思維方式
專注是一種卓越的品質,大量調查研究發現,頂尖高手都有專注的品質。在這次對話實錄裡,也了解到了企業家馬化騰的生活作息,也是一個「拼命三郎」,平時睡覺少。
你想要做成一件事,就需要聚精會神、全力以赴的去做一件事,去解決一個問題。在論文選題時,老師們給學生的建議通常都會強調開口要小,專注到某一個點,火力要集中。
馬化騰給創業者的建議也是如此,專註解決一個痛點問題、解決一個小問題。這個痛點、小問題很可能就會產生連鎖反應,成為「四兩撥千斤」的「四兩」。
微信剛推出時,用戶數據起不來,以為就是一個簡單的QQ。但推出語音功能後就迅速火爆了,語音功能成為了引爆點,加之跟手機通訊錄整合,打通了社交鏈。用一個個創新解決一個個痛點,讓微信成為了繼QQ之後的又一現象級產品。
專注的過程從來不可能一帆風順。有時真是「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馬化騰談到騰訊有幾次特別困難的時候,第一次是準備賣掉產品,結果沒中標;第二次準備賣給新浪,結果遭遇「IT男之間相輕」,沒被看上。後來大家都以為死定了。這些困難逼著他們想辦法生存、培養造血能力。
前段時間,馬化騰一段2004年的老視頻在網上流傳,看完後,讓人格外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