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馬才旦 : 壓力是個很自然的事情, 每個人都會面對,會遇到
媒體支持/Media Supports :
有趣體制/AMUSING SYSTEM
圖像支持/Photo Supports :
西渡影像/XIDU VISION
11月25日,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一部國產片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它就是萬瑪才旦的《氣球》,這是他第七部藏語長片。
但是就這麼一部幾乎可以稱作是2020年國產片最佳的電影,排片卻著實讓人心疼。
除了20號上映首日排片佔比有2.4%之外,接下來的兩天,《氣球》的排片佔比都只有1%,很多地方更是一天一場都排不到,上映四天票房僅400餘萬。
逼不得已,導演萬瑪才旦在微-博發聲,「跪求排片」這四個字讓人看了心痛,說真的,《氣球》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問到萬瑪才旦最開始為什麼選擇當一個作家,他告訴我,寫字其實是一種排遣孤獨的方式。他中專畢業被分配到一個鄉村小學當教師,當時他感受最深的就是孤獨感,所以就開始寫故事,比如處女作《人與狗》,就是那時候寫出來的。
這可能就是一種本能的表達衝動,只不過他選擇了把這些衝動變成一個又一個故事。
當時中專畢業教書,只有九十多塊的工資。那時候基本上開支就是去買書。
到電影學院之後,網上資源很少,有關電影的書慢慢開始出版,還有很多的盜版碟。
錢基本就花在了這裡,那時候買了差不多幾千張DVD,也買了很多不同版本的電影書。他把所有的精力和積蓄都用在這裡。
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去了電影學院,也因為之前的積累,拍出了短片,接著又拍了長片,
慢慢走上了電影這條路,不論是寫作還是拍電影,後來都成為了他決定永遠要做下去的事。
他作品中所有的角色,經常會被人問到「是不是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或者說是不是有一個這樣真實的人,做一個藍本?」其實是沒有的,他創作的所有的人物故事,基本上都是來自虛構。這樣一個虛構其實是有很多東西支撐的。比如你的經歷,你身邊的人,你對他們的情感,肯定是融入到你的創作裡面,體現在你的人物身上的。-凝望窗外大人世界的孩子們
人們都會陷入各種困境當中,比如你的身體,它其實也在一直變化,比如疾病。而這些東西是你的創作走向豐富的一個部分,必須得經歷一些事情,才能對一些題材有些深刻的認知或者感受。我好奇他的壓力來自哪裡,他告訴我壓力是個很自然的事情,每個人都會面對,會遇到。就像釋迦牟尼一樣,他可能在二十歲之前,完全沒有看到,人是有生老病死的,但是當他走出這個城堡的時候,突然就知道了,原來這個世界是這樣的。才開始思考這個世界。要在這個世界之內,你才能創作出有情感的,血肉豐滿的角色。-男人(金巴 飾)與種羊
《氣球》是萬瑪才旦的同名短片小說改編,講述了一戶普通藏族家庭的故事。兩個年幼的小兒子偷走了父母僅剩的保險套當作氣球玩耍,導致妻子卓嘎意外懷孕,而丈夫認定卓嘎腹中胎兒是自己剛剛過世父親的轉世輪迴。一面是信仰,應該生下孩子,一面是現實,妻子想要選擇墮胎。影片討論了藏區傳統跟現代觀念之間的碰撞和衝突,這一直是萬瑪才旦講故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萬瑪才旦導演與攝影指導呂松野,討論拍攝效果
談到片中關於氣球和安全套這兩個元素,在創作的初期有沒有想賦予一些含義給它們的時候。萬瑪才旦否定了,他說到自己寫小說和拍電影都差不多,都先需要一個靈感。《氣球》這個故事也是,先是看到,在中關村上空飄著那樣一隻紅色的氣球,被這個臆想打動,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電影的臆想。所以就虛構了這個故事,然後對它的人物,它的設定,包括它裡面的一些主題性的東西,都是逐漸的呈現出來的。- 勤勞的母親(索朗旺姆 飾)
-卓嘎(索朗旺姆 飾)和妹妹阿尼(楊秀措 飾)眺望天上的氣球
關於小說中,妹妹卓瑪的篇幅被增加了一些,兩個女性形象在電影中的作用。
導演說「尼姑妹妹和姐姐這個人物,我覺得是可以形成一個參照的。通過你對尼姑妹妹的理解,你是能感受姐姐這樣一個處境的,她們兩個就像一個鏡子一樣,可以看到彼此。
你從尼姑妹妹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現在的一個困境。尼姑妹妹從姐姐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當年的一個困境,所以她們像一個鏡面一樣,有一個映照的作用。
那在人物塑造上,這個電影這個故事,主要是人物是卓嘎,她的姐姐。
像尼姑妹妹,她是一個次要的人物,但是在交代她情感線的時候,還是做了很詳細的鋪墊。」
作為一個拍攝藏區題材的導演,這樣一個特殊的身份,他比很多人都更了解藏民的生活。在他看來,這就是真實的藏區生活,
大家在本質上生活沒有什麼不一樣,都是人,都是在過生活,只不過每個地區的人的生活都有一些獨特的不可調和的矛盾。
到現在為止,他拍的確實幾乎都是藏族題材的電影。
當下關於他們的處境,他們的信仰,如果要拍攝藏族題材的電影,信仰這樣一些東西,它自然會帶到的,信仰和藏人的生活其實是分不開的,信仰是藏人生活的一部分。
因為佛教那麼早年傳入藏地,逐漸的生根。它幾乎成了人們認知生活的一種方式,你很難將藏人的生活和它的生活完全的分開,他們是在一起的。
他們行動的方式,說話的方式,其實是跟他們的信仰有關聯的,所以你在寫這樣一個題材的時候,並不是為了要觸及到那樣的問題,
表現什麼才把它們帶進來,我覺得就是一個很自然的呈現。
關於片中「轉世」這個問題的思考,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不同的理解。當我在思考它到底是一個什麼東西的時候,我想起了曾經駱以軍先生講到的一個故事,大概就是他在機場買可樂,遇見一個僧人模樣的人,那人跟駱先生說看他很有緣。駱先生當下就知道這個人可能是一個騙子,但當他轉過頭來看著這個僧人模樣的人的時,他驚訝眼前的這人跟自己過世的父親長的幾乎一模一樣。駱先生最後這麼說「我很願意把錢給他,但是很有意思的是,他並不知道我當時定在那裡,把錢給他是因為他跟我父親幾乎長的一模一樣。」- 達傑(金巴 飾)與妻子卓嘎(索朗旺姆 飾)- 達傑(金巴 飾)與父親、兒子一起眺望天上的氣球跟片中一樣,一個未曾降世的孩子,是過世父親的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