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推崇「道法自然」,而佛教教導世人」普度眾生」,只是如今很多人在被傷害以後,莫說渡人,就連渡己也都很難做到,其實一切源於內心不夠強大,要知道佛說:明白這四點,才能活得自在,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生而為人,雖說活在這個人人為己的時代,但這兩條做人原則還請千萬不能忘:
你的善良,終有回報
佛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世間惡行皆不要去做,積極行善,福報自來。善良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品德,或許它不能讓你得到你所想要的,但是它會讓你所做的一切都內心安定。
芸芸眾生,皆是人性本善,當大家從出生起,沒有誰是壞人,也沒有誰生來就帶有惡念,之所以後來會有善人和惡人之說,皆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所經歷的的不同,才導致內心的變化,但同時也要知道:一念善起,萬水千山;一念惡滅,滄海桑田。
不要過多的懷疑這個時代的好壞,所受的傷害總有一天都會過去,秉持善念,可能得不到即時的回報,但往後定不回承受惡念的果報。
與人善,於己善。善報也許會遲到,但一定會來。心存善念,念念是福!世間因果,萬法不空,你的善念,必得善果。
心,決定命運;善,改變人生
福由己發,禍由己生。無論是福是禍,都是因為我們的業力召感,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
佛家有頓悟一說,正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每個人在心懷惡念,做壞事的時候,皆逃不過內心的折磨,與其如此,還不如早日學會放下。
不要去相信什麼「天地不公」,上天對每一個人都很公平,須知神目如電,佛於菩薩給到每個人護佑的不同,皆是因為人們昔日種下的因不同,上天從來都很公平,你的心裡裝著善念,持續的種下善因,總會得到命運的眷顧。
懷善念,行善舉,必得福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做個好人,身正、心安、魂夢穩,修菩提心,做好人,說好話,行善事,天知地鑑鬼神欽。心存善念,才是人生最好的財富。心存善念,必有善行,善念善行,天必佑之。
因上努力,果上隨緣。我們可以把握的部分要盡力而為,至於最終結果如何,就順其自然,而不是一味強求。
我們在人生行善的途中,也定要在施捨的同時學會拒絕,善良中帶點鋒芒,正如佛教裡有普度眾生的菩薩,同樣有降魔伏妖的金剛,所以這兩點也要放在心上:
善良要有度,好心要分人
人之初,性本善。人需要保持一顆善心是沒有錯,但不是誰都好,好到沒有底線。
這個世上總會有些人被欲望佔據了所有,當你幫助他一次、兩次、多次的時候,如果對方待你依舊自私切刻薄,那麼則要學會保護自己,害人之心不可有,但定要懂得保持一定的距離,以免讓自己的好心,花在了不值得人身上,反而傷害了自己。
你沒有底線,他們就沒有原則,當善良失去原則的時候,就助長了惡。餘生,做到善良有尺,幫忙有度。
對不起,我沒那麼大度
對一個人好,要有度,若是這個度失去了平衡,無私到了卑微,那麼不要怪對方不領情,不得寸進尺就已經是萬幸。
面對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要懂得區分未來相處的方式,要知道有的人值得被原諒,但有的人原諒了,也就是在為自己埋下禍根。
不要太放不下一個人,不要太在意某些事,讓過去過去,讓現在開始,讓未來美好。不要太卑微,人沒有離開了誰便活不下去,只有自己太不把自己當回事,才是世間最大的悲哀!
你若好到毫無保留,對方就敢壞到肆無忌憚。願我們的善良都帶點鋒芒,會保護自己,才是善良的前提。否則,就別隨便對人善良凡事適可而止,善良過了頭就缺少了心眼,謙讓過了頭,就成了軟弱。
人的初級快樂是肉體的快樂,是飽、暖、物、欲;中級快樂是精神快樂,是親情、愛情、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高級快樂是靈魂的快樂,是信仰、付出、奉獻『讓他人因為你的存在快樂,讓自己因為布施而快樂,一念善起,一念惡滅,一念天堂,一念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