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牆裸露出磚頭,牆縫裡長出茂盛雜草,各種纏繞的粗壯電線,這是外面。
4戶人家拼一個1平方米廁所,早上堪比公共廁所,最小16平米的人家用木板打了個閣樓,這是裡面。
你能想像,在杭州市中心還存在這樣的老房子和生活場景嗎?
杭州地鐵2號線沈塘橋站下車,步行幾分鐘,就可以找到建工新村。這裡,最早的兩幢建造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
掛著危房的牌子好多年,現在終於要拆除重建。
3年後搬回,居民仍然享受文一街小學、十三中學區。目前,周邊二手房掛牌價每平米七萬元上下。
「早籤約早搬遷早建設」「大家齊心舊房改造,幸福生活自己把握」……小區裡隨處可見醒目的紅色條幅,大伯大媽們見面更是問候「籤了嗎?」
今天(5月6日),小時新聞記者進行了實地走訪。
1】現在最小戶型才16平米,重建後最小戶型不少於48平方米
走進小區,從南到北分布的9-14幢房子,顯得特別扎眼,因為牆皮脫落,雜草叢生,各種管道裸露,著實破敗。牆外都新張貼了搬遷方案和籤約通知。
小時新聞記者仔細看了一下,本輪拆除重建涉及建工新村9-14幢、日暉新村4幢、文二路3-15號,這些範圍內都屬於此次危舊住宅房屋治理改造搬遷戶。籤約時間從4月26日到5月26日為期一個月。
據悉,建工新村這6幢房子中,最小的戶型僅有十來平方米。按照拆除重建規劃,最小戶型不少於48平方米,大點的戶型也將通過本次改造居住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
2】4戶人家共用一個廁所和廚房,「總算等來要住新房子」
建工新村9幢,1957年建造,總共3層,住了61戶人家,是其中最老的一幢。
走進狹小的樓道,強烈的年代感撲面而來:灰撲撲的牆面,各種柜子梯子木板等雜物堆著,頭頂就是裸露的電線。
72歲的杭州人來慧珍阿姨住在最西頭,兩間房,帶廁所,總面積差不多有50多平米,算是這樓裡最「闊綽」的人家。自從1981年搬進來,來阿姨一住就是30多年。「這是我老公單位分的房子,當年這麼高的層高,房間又寬敞明亮,真是讓人羨慕的。」很多年後,牆壁出現了裂縫,房子整體有傾斜,被鑑定為危房,現在還能看到樓道頂上,加固用的一根根粗粗的鋼管。
來阿姨說,當年的老鄰居們搬的搬,賣的賣,走的走,現在住的大部分是租戶。她帶我們敲開了為數不多的幾個老鄰居的門。
70歲的嚴愛珠家裡用木板包了個小隔間給兒子住。「現在算好的,女兒已經出嫁了,以前的時光,一大家子擠擠挨挨在一起。」
70歲的駱全根大叔現在一個人住,他的房子正好也是16平方米。老人的床頭還掛著帶著歲月印記的結婚照。「我30多歲,小孩都讀書了,才分到了這個房子,很不容易。」孩子大了睡一起不方便,駱大叔就在房頂隔了塊木板,讓兒子有個睡覺的地方。現在,兒子已經出去工作自己住,這就成了放雜物的地方。
駱大叔走出房門,對面就是公用的廚房和廁所。「我們4戶人家用一個廁所,廁所1個平方米,尤其早上哦,比公共廁所還要熱鬧。」
駱大叔說,「好在兒子有出息,苦了這麼多年,總算等到要住新房子。」
3】人生最美好時光在這裡度過,以後鄰居還能在一塊蠻開心
「我人生最美好的時光都在這裡度過了。」來阿姨說,以前住在這裡的老鄰居都是老同事,大家和和氣氣的,氣氛蠻融洽。
她還記得,上世紀80年代,她的月工資37塊,不少人家也差不多,電扇都買不起。三伏天的時候,家家戶戶就用刷子把走廊刷乾淨,亮鋥鋥的,到了晚上席地而睡,睡得那個安穩哦。那頭要是哼幾句歌,這頭就應和幾句,蠻有意思的。
駱大叔說,那時候養家餬口,花錢都要精打細算,要是炒菜缺個醬油、鹽什麼的,走廊上喊一句,鄰居家裡就能借點。要是誰家燒個好吃的,「來嘗嘗,來嘗嘗。」
「這麼住了大半輩子,杭州話說來就是窮開心啦。」駱大叔說,拆除重建,從此不用再愁「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的日子,不用再為房子安不安全擔心,最高興的是,老鄰居還能在一塊開心。
「我這幾天都在看要租的房子,計劃在期限內騰空房子。」來阿姨說,籤約當天,很多老鄰居就去籤了。目前,她們這棟樓就差6戶沒有籤約了。
前兩天,86歲的楊小花阿姨還召集老鄰居們拍了照。大家感嘆,幾十年的時光,就這麼溜走了。
4】短暫離別3年,等搬回來會是一個嶄新的家
鄰居們的離別只是暫時的。
下馬塍社區的翁主任告訴小時新聞記者,本次重建改善項目涉及8幢危舊房,總建築面積約34000平方米,估算總投資超2億元。共計322戶居民,目前籤約量達到了80%。全部住戶騰空後將正式啟動改造,預計2023年完工。
「這裡規劃有1幢高層和3幢多層,均是電梯房,並配建了地下車位,園區中央還有公共綠地。」
翁主任說,此次改造,不論是小戶型還是大戶型,今後的戶型結構都會更加合理,面積會更大,不僅能從根本上解決房屋住宅的安全問題,還將通過小區設施提升,整體環境美化等為居民們營造一個舒適、宜居的生活環境。
搬回來後,居民們仍將享受到這一區塊原有的學區,交通便利,周邊生活設施齊全等各項優勢。「即使是這3年的建設期,居民們也能鎖定學區,適齡孩子仍然能就讀杭州名校文一街小學文一街校區和杭州市第十三中學。」
小時新聞記者從建工新村危舊房治理改造搬遷工作指揮部了解到,建工新村房屋區塊是杭州市危舊房改造拆除重建項目,原為省市單位自管房,後經房改等形式分配到個人。
因房屋破敗不堪,滲漏情況嚴重,該區塊早已列入居民老舊住宅危舊房定期檢測的監控點。多年來,這裡的居民對房屋改造的呼聲十分強烈,都盼著早日能住上安全舒適的新房。
「當危舊房區塊的確存在住房安全隱患,影響住戶基本生活需求,且該區域絕大部分的住戶改造意願強烈就可以進行提議,當完成100%籤約及100%騰房後,項目才可以啟動。」
【來源:錢江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