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三國演義》中有句話說得好,「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儘儘英雄」,在歷史進程中,能夠在歷史的洪流中生存下來的,才是真正的英雄。歷史的車輪是殘酷的,有太多的人被碾碎,也有不少人與之並駕齊驅,最終成為了一代英豪,比如曹操、劉邦、朱元璋等。在紅軍歷史中,也湧現出了大量的英雄人物,他們「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哪怕是為革命付出生命,他們也沒有絲毫畏懼,他們也是真正值得尊敬的英雄。
紅軍長徵的故事,我們已經耳熟能詳,強渡烏江,三渡赤水,飛奪瀘定橋等等,這些在當時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紅軍都憑藉著堅定的意志和不屈的信念,出色地完成了。當時在紅軍部隊之中,有三個團被稱為「主力中的主力」、「精銳中的精銳」,在第四次反「圍剿」戰役勝利表彰大會上,這三個團還受到了表彰,它們都是紅一軍團的主力團,分別是紅一師第1團、紅二師第4團、紅二師第5團。那麼,這三個主力團的戰鬥力怎麼樣?團長都是誰?後來都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三個主力團在長徵中的表現
在強渡大渡河戰役中,紅5團承擔了誘敵任務,而紅1團和紅4團則秘密進入大山之中,搶佔安順場渡口,掩護主力部隊渡河。當時劉文輝的一個營已經在安順場渡口兩岸布置了防禦工事,阻止紅軍渡河。紅1團率先來到安順場渡口,後順利佔領了一岸。此後,紅1團挑選了17名勇士,渡河來到對岸,消滅了對岸的敵人。不過,由於紅軍人數眾多,而渡河的船隻卻非常少,想要快速通過,必須拿下瀘定橋。然而,敵人派重兵把守著瀘定橋上,想要拿下瀘定橋絕非易事。
關鍵時刻,上級決定將奪取瀘定橋的重任交給紅4團,紅4團的戰士們來到了瀘定橋的時候,敵人已經將橋上的木板全部拆了,整座橋只剩下13條鐵鏈,根本就無法行走。儘管如此,紅4團的戰士卻沒有一絲畏懼,由22名戰士組成了突擊隊,發起了奪橋之戰。22名突擊隊員頂著敵人的火力壓制,一面在橋上鋪橋,一面向敵人衝鋒。經過兩個小時的戰鬥,紅4團終於奪下了瀘定橋,幫助主力部隊快速渡河。這三支「老虎團」相互配合,保障了主力部隊的安全,給紅軍殺出了一條血路來。那麼,這三個團的團長都是誰?他們又有著怎樣的人生?建國後都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開國上將楊得志
紅1團團長正是楊得志將軍,他是湖南醴陵人,幼時家裡非常貧窮,沒錢送楊得志上學,他曾幫父親打過鐵,後來又到安源煤礦當工人。楊得志17歲幹革命,先後擔任過紅11師警衛排長、特務連漲、炮兵連長等。在第四次反「圍剿中」,楊得志率領紅1團打退了敵人三個師的進攻,戰後受到了總部的表彰。紅軍長徵時期,楊得志率領紅1團立下過大功,到達陝北後,他被提拔為紅1師副師長,不久後又晉升為紅2師師長。
抗日戰爭時期,楊得志擔任八路軍115師685團團長,他率領部隊參加了平型關戰役。此後,楊得志歷任八路軍344旅代旅長、冀魯豫支隊支隊長、冀魯豫軍區司令員等,他先後參加了曹縣戰鬥、定陶戰鬥等,殺傷了不少敵人。解放戰爭時期,楊得志參加了石家莊戰役、平津戰役等,到1948年,他已經是解放軍第19兵團司令。建國後,楊得志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開國中將陳正湘
紅5團團長是陳正湘,陳正湘和楊得志是同一年出生的,兩人年紀相當,陳正湘是湖南省新化人,他曾在唐生智部當過4年的大頭兵,1930年正式參加紅軍,擔任紅軍班長。楊得志參加紅軍之後,簡直如魚得水,他在軍中升職非常快,到1934年,他已經是紅5團代理團長。抗戰時期,陳正湘擔任八路軍685團副團長,他與楊得志並肩戰鬥,先後參加了平型關戰役、王安鎮戰役、黃土嶺戰役等。1943年,陳正湘擔任晉察冀軍區第11軍分區司令,次年便回到延安休養,再也沒有回到過抗日戰場。
解放戰爭時期,陳正湘擔任晉察冀野戰軍第2縱隊司令,他先後參加了綏遠戰役、張家口戰役、大清河北戰役等。建國後,陳正湘擔任解放軍鐵道兵團第一副司令,1955年開國首次授銜,他被授予了中將軍銜,也是理所當然。
革命烈士王開湘
紅4團團長乃是王開湘,他也是一名非常厲害的紅軍戰將。王開湘是江西弋陽人,早年間曾跟隨方志敏幹革命,先後擔任赤色警衛團團長、紅32師師長、紅1師政委、紅2師第4團團長等。1935年,為了掩護主力部隊轉移,王開湘率領紅4團北渡金沙江,後指揮部隊連續攻克三座縣城。此後,王開湘又配合兄弟部隊拿下了瀘定橋,幫助主力部隊安然渡河。同年9月,王開湘率領紅4團在臘子口一帶與敵人激戰,撕開了一道口子,為紅軍打開了進入陝北的大門。
不過,不幸的是,就在中央紅軍抵達吳起鎮時,王開湘卻突然患上了傷寒,僅僅一個月之後,王開湘便因病去世了,年僅27歲。顯然,以王開湘的資歷,如果他不早逝的話,建國後至少也是中將軍銜。
結語:紅軍的歷史就是一部血與火的歷史,在長徵過程中,有太多的人犧牲,這些英雄們用他們的生命,為戰友們開闢了一條生的通道,他們都是一群值得尊敬的人。三大紅軍主力團的團長,作為部隊的主心骨,他們率領部隊出色地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們也是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