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戰鬥力最強的三個主力團,團長都是誰?後來都授予什麼軍銜?

2020-12-22 騰訊網

導語:《三國演義》中有句話說得好,「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儘儘英雄」,在歷史進程中,能夠在歷史的洪流中生存下來的,才是真正的英雄。歷史的車輪是殘酷的,有太多的人被碾碎,也有不少人與之並駕齊驅,最終成為了一代英豪,比如曹操、劉邦、朱元璋等。在紅軍歷史中,也湧現出了大量的英雄人物,他們「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哪怕是為革命付出生命,他們也沒有絲毫畏懼,他們也是真正值得尊敬的英雄。

紅軍長徵的故事,我們已經耳熟能詳,強渡烏江,三渡赤水,飛奪瀘定橋等等,這些在當時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紅軍都憑藉著堅定的意志和不屈的信念,出色地完成了。當時在紅軍部隊之中,有三個團被稱為「主力中的主力」、「精銳中的精銳」,在第四次反「圍剿」戰役勝利表彰大會上,這三個團還受到了表彰,它們都是紅一軍團的主力團,分別是紅一師第1團、紅二師第4團、紅二師第5團。那麼,這三個主力團的戰鬥力怎麼樣?團長都是誰?後來都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三個主力團在長徵中的表現

在強渡大渡河戰役中,紅5團承擔了誘敵任務,而紅1團和紅4團則秘密進入大山之中,搶佔安順場渡口,掩護主力部隊渡河。當時劉文輝的一個營已經在安順場渡口兩岸布置了防禦工事,阻止紅軍渡河。紅1團率先來到安順場渡口,後順利佔領了一岸。此後,紅1團挑選了17名勇士,渡河來到對岸,消滅了對岸的敵人。不過,由於紅軍人數眾多,而渡河的船隻卻非常少,想要快速通過,必須拿下瀘定橋。然而,敵人派重兵把守著瀘定橋上,想要拿下瀘定橋絕非易事。

關鍵時刻,上級決定將奪取瀘定橋的重任交給紅4團,紅4團的戰士們來到了瀘定橋的時候,敵人已經將橋上的木板全部拆了,整座橋只剩下13條鐵鏈,根本就無法行走。儘管如此,紅4團的戰士卻沒有一絲畏懼,由22名戰士組成了突擊隊,發起了奪橋之戰。22名突擊隊員頂著敵人的火力壓制,一面在橋上鋪橋,一面向敵人衝鋒。經過兩個小時的戰鬥,紅4團終於奪下了瀘定橋,幫助主力部隊快速渡河。這三支「老虎團」相互配合,保障了主力部隊的安全,給紅軍殺出了一條血路來。那麼,這三個團的團長都是誰?他們又有著怎樣的人生?建國後都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開國上將楊得志

紅1團團長正是楊得志將軍,他是湖南醴陵人,幼時家裡非常貧窮,沒錢送楊得志上學,他曾幫父親打過鐵,後來又到安源煤礦當工人。楊得志17歲幹革命,先後擔任過紅11師警衛排長、特務連漲、炮兵連長等。在第四次反「圍剿中」,楊得志率領紅1團打退了敵人三個師的進攻,戰後受到了總部的表彰。紅軍長徵時期,楊得志率領紅1團立下過大功,到達陝北後,他被提拔為紅1師副師長,不久後又晉升為紅2師師長。

抗日戰爭時期,楊得志擔任八路軍115師685團團長,他率領部隊參加了平型關戰役。此後,楊得志歷任八路軍344旅代旅長、冀魯豫支隊支隊長、冀魯豫軍區司令員等,他先後參加了曹縣戰鬥、定陶戰鬥等,殺傷了不少敵人。解放戰爭時期,楊得志參加了石家莊戰役、平津戰役等,到1948年,他已經是解放軍第19兵團司令。建國後,楊得志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開國中將陳正湘

紅5團團長是陳正湘,陳正湘和楊得志是同一年出生的,兩人年紀相當,陳正湘是湖南省新化人,他曾在唐生智部當過4年的大頭兵,1930年正式參加紅軍,擔任紅軍班長。楊得志參加紅軍之後,簡直如魚得水,他在軍中升職非常快,到1934年,他已經是紅5團代理團長。抗戰時期,陳正湘擔任八路軍685團副團長,他與楊得志並肩戰鬥,先後參加了平型關戰役、王安鎮戰役、黃土嶺戰役等。1943年,陳正湘擔任晉察冀軍區第11軍分區司令,次年便回到延安休養,再也沒有回到過抗日戰場。

解放戰爭時期,陳正湘擔任晉察冀野戰軍第2縱隊司令,他先後參加了綏遠戰役、張家口戰役、大清河北戰役等。建國後,陳正湘擔任解放軍鐵道兵團第一副司令,1955年開國首次授銜,他被授予了中將軍銜,也是理所當然。

革命烈士王開湘

紅4團團長乃是王開湘,他也是一名非常厲害的紅軍戰將。王開湘是江西弋陽人,早年間曾跟隨方志敏幹革命,先後擔任赤色警衛團團長、紅32師師長、紅1師政委、紅2師第4團團長等。1935年,為了掩護主力部隊轉移,王開湘率領紅4團北渡金沙江,後指揮部隊連續攻克三座縣城。此後,王開湘又配合兄弟部隊拿下了瀘定橋,幫助主力部隊安然渡河。同年9月,王開湘率領紅4團在臘子口一帶與敵人激戰,撕開了一道口子,為紅軍打開了進入陝北的大門。

不過,不幸的是,就在中央紅軍抵達吳起鎮時,王開湘卻突然患上了傷寒,僅僅一個月之後,王開湘便因病去世了,年僅27歲。顯然,以王開湘的資歷,如果他不早逝的話,建國後至少也是中將軍銜。

結語:紅軍的歷史就是一部血與火的歷史,在長徵過程中,有太多的人犧牲,這些英雄們用他們的生命,為戰友們開闢了一條生的通道,他們都是一群值得尊敬的人。三大紅軍主力團的團長,作為部隊的主心骨,他們率領部隊出色地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們也是真正的英雄。

相關焦點

  • 長徵中,紅一軍團六個主力團的團長都是誰?1955年授予啥軍銜
    扎西整編時,在突破湘江犧牲較大的紅八軍團被整建製取消,紅3、5、9三個軍團則取消師一級建制,由軍團直接下轄團級單位,紅一軍團則由三個師縮編為兩個師,師長分別由李聚奎、陳光擔任。每個師各下轄三個團,那麼,紅一軍團六個主力團的團長分別是誰呢?在日後分別授予什麼軍銜呢?且聽本人慢慢道來吧。
  • 抗日戰爭中,八路軍12個團的團長都是誰?後來是什麼軍銜?
    當時,在八路軍的戰鬥序列之下,有三個師六個旅十二個團的編制,就團級作戰單位而言,分別是第一一五師序列下的第685團、第686團、第687團、第688團,第一二〇師序列下的第715團、第716團、第717團、第718團,第一二九師序列下的第769團、第770團、第771團、第772團。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以上十二個團的首任團長都是誰?
  • 772團團長葉成煥24歲犧牲,後來的五個團長是誰?都是什麼軍銜?
    葉成煥團長犧牲之後,先後有五位將領擔任過第772團團長,直到1945年10月,第772團改編為晉冀魯豫軍區第四縱隊第10旅第28團。那麼,在葉成煥之後,第722團的五個團長都是誰呢?他們後來分別都是什麼軍銜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一、易良品。易良品是湖北麻城人,他出生於1910年,參加過紅四方面軍長徵。
  • 中央紅軍長徵時,12個師的師長都是誰?55年分別授予了什麼軍銜?
    當時這5個軍團共轄12個師,那麼這12個師的師長都是誰呢?後來的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紅1師師長李聚奎:湖南安化人,早年曾在湘軍唐生智部當兵,參加過北伐戰爭。1928年7月,24歲的李聚奎參加平江起義,正式加入了紅軍隊伍。之後他參加了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作戰,三甲嶂戰鬥中,他率紅1團硬是擋住了陳誠三個師的進攻,一戰揚名,因戰功獲得二等紅星獎章。
  • 八路軍115師四個主力團團長是誰?建國後授予什麼軍銜?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法)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011字,閱讀約3分鐘楊得志,六八五團團長。他來自湖南醴陵,湘南起義中湧現出的優秀將領,紅軍時期,任紅團團長。
  • 1野第1兵團有9個師,師長都是誰呢?後來都授了什麼軍銜?
    西北野戰軍改稱為第1野戰軍後,下轄有5個兵團,每個兵團建制一般都是配3個軍,每個軍配3個師。下面先和大家說說第1野戰軍第1兵團下轄的9個師的師長都是誰?後來都授了什麼軍銜?這9個師的番號分別是第1師、第2師、第3師、第4師、第5師、第6師、第7師、第19師、第20師、第21師,分屬第1軍、第2軍和第7軍。
  • 1945年八路軍山東軍區8個師的師長都是誰?分別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8月1日朱德總司令發布了對日軍大反攻的命令,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和山東軍區將所屬部隊主力及基幹部隊編成野戰兵團,共8個師、12個警備旅、4個獨立旅和1個海軍支隊,共21萬餘人。那麼這八個師的師長都是誰呢?分別被授予了什麼軍銜呢?
  • 1945年,山東軍區抽調六個主力師進入東北,後來師長都是何軍銜?
    此後,山東軍區派出第1師、第2師、第3師、第5師(主力)、第6師、第7師等6個師共6萬餘人的部隊,浩浩蕩蕩地開往東北。那麼,這6個師的師長是誰?後來他們都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事實上,這6個師的師長分別是第1師師長梁興初、第2師師長羅華生、第3師師長王建安、第5師師長吳克華、第6師師長聶鳳智、第7師師長楊國夫,下面我就一一介紹一下這幾位師長。
  • 長徵後,紅一軍團第4師三個團的團長都是誰?後誰的軍銜高?
    1936年10月,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後,紅三軍團改編為紅一軍(團)第4師,直屬中央軍委指揮。第4師的師長是李天佑,政委是楊勇。第4師下轄3個團,分別是第10團、第11團和第12團。
  • 八路軍115師的五個團長在1955年被授予什麼軍銜?一個團長叛逃!
    陳光 685團,團長黃永勝,後改為楊得志(率部參加平型關戰役)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楊得志 686團,團長李天佑,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 我軍除三個主力師外,還有九個留守警備團,團長授什麼軍銜?
    八路軍由原來的陝北紅軍改變而來,八路軍主要有三個主力師,分別是115師、129師、120師抗日戰爭,他們都是打擊敵人的中堅力量。同時中央專門從課室中調出9000餘名士兵,組成八路軍留守軍團,以守衛黨中央駐地的安全。 為了更高效的領導留守不斷,中央決定取消過去各單位雜亂的番號,實行新的編制序列。
  • 抗戰初期八路軍129師9位團長,後來都發展如何?
    9月,根據兩黨談判達成的協議,宣布將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陝北紅軍改編為第八路軍,下轄115師、120師、129師。土地革命時期的三大紅軍主力就給了三個師的編制,導致一大堆長徵時期的軍長師長,只能降級當旅長團長。
  • 紅一方面軍參加長徵的24位師級將領,後來分別授予啥軍銜
    為了方便指揮,組織上對紅軍進行了重新整編,共編成了五個軍團,五個軍團共下轄12個師。那麼這十二個師的師長、政委都是誰?後來又分別授予什麼軍銜呢?且聽本人一一道來。 五個軍團分別是紅一軍團、紅三軍團、紅五軍團、紅八軍團、紅九軍團,分別由林帥、彭老總、董振堂、周昆、羅炳輝擔任軍團長,共下轄1、2、3、4、5、6、13、15、21、22、23、34共12個師。
  • 八路軍最悲壯的主力團:團長營長紛紛戰死,副團長成頭號虎將
    八路軍被分成了3個師,以及15個擔任主力的團,每位戰士都十分驍勇,整個抗日戰爭中,八路軍一共打了11萬次以上的仗,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有超過50萬的八路軍戰士在戰場上或死或傷,犧牲非常大,今天我們想重點提到的,就是八路軍229師386旅的772團,他們最後的結局非常悲壯。
  • 這個軍的政委和兩個副軍長,後來都是中將,為何軍長只是少將?
    這次改編最主要的內容就是撤銷原先的縱隊建制,改編為軍一級建制,當時東北野戰軍原有的12個縱隊陸續改編為了12個軍,番號從第38軍到第49軍。其中,第48軍是由東北野戰軍原第11縱隊改編而成的,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當時第48軍的四位負責人,一個政委和兩個副軍長後來被授予了中將軍銜,而軍長卻只被授予了少將軍銜,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 紅1團團長楊上堃:戰功赫赫,為何僅被授予上校軍銜?
    有這麼一位老兵:他來自江西興國,出身貧苦,16歲參加共青團,17歲參加紅軍,18歲光榮入黨。由於作戰勇敢,他很快升任為連長,並且在長徵中屢建奇功。團長耿飈和團政委楊成武都非常喜歡他,尤其是楊成武一直重用他,並且帶他來到八路軍晉察冀軍區一分區。他在紅軍後期擔任過紅1團團長,在抗戰期間擔任過支隊參謀長。
  • 紅一軍團改編為八路9個營,營長們建國後授予什麼軍銜?
    大家都知道,全面抗戰爆發後,國共迅速達成了停止內戰、共同抗日的協定,陝北紅軍統一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其中,紅一軍團二師、四師編為115師343旅685、686團,紅一師編為獨立團。原來師縮編為團,原來團縮編為營。這樣,紅一軍團部隊一共編為9個營。那麼,這9名營長後來都怎麼樣了?
  • 開國將帥中著名的三楊,是指哪三位將軍,他們都授予了什麼軍銜
    1955年,我國對那些在土地改革時期,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立下功勞的將軍們進行封賞,立功越多,職位越高的自然擁有的軍銜就越高。如元帥與大將這兩個軍銜最高,授予的人數只有20人,再往下就是上將,中將,少將等等,反正就是越往下越小。然而,在那麼多開國將帥中有三位能徵善戰之將,都姓「楊」因此被毛爺爺戲稱三陽(楊)開泰,吉祥的意思。
  • 八路軍120師時共初建時有5個團,團長都是誰?建國後被授什麼軍銜!
    今天我們的故事的主人公就是120師,這支部隊在初建時有5個團,他們的團長是誰,在建國之後又被授予了什麼軍銜呢?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在這三個師中,就屬120師最低調了,當時建立之時有五個團,他們是715團,716團,717團,718團,還有一個教導團,這幾個團的團長分別是王尚榮,宋時輪,劉轉連,文年生,彭紹輝。
  • 李雲龍嫌軍銜低,他的老戰友才真委屈,堂堂縱隊司令員授少將
    新中國成立,1955年授銜時,作為386旅主力團團長的李雲龍被授予少將軍銜,這讓他大感不公平,認為自己的軍銜授低了,於是就找了老戰友孔捷和丁偉發牢騷,沒想到兩人也都只授了少將軍銜,這樣心理才稍微平衡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