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除三個主力師外,還有九個留守警備團,團長授什麼軍銜?

2020-12-22 騰訊網

八路軍由原來的陝北紅軍改變而來,八路軍主要有三個主力師,分別是115師、129師、120師抗日戰爭,他們都是打擊敵人的中堅力量。同時中央專門從課室中調出9000餘名士兵,組成八路軍留守軍團,以守衛黨中央駐地的安全。 為了更高效的領導留守不斷,中央決定取消過去各單位雜亂的番號,實行新的編制序列。

即警備一團、警備二團、警備三團、警備四團、警備五團、警備六團、警備七團、警備八團、770團,除此之外還建立了綏德警備區,總共達15,000餘人,那麼當時這9個警衛團的團長都是誰呢?1955年被授予什麼軍銜呢?警備一團的團長是賀晉年,是陝西安定人,陝北紅軍創建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警備二團團長是周仁傑,湖南茶陵人,曾歷任紅軍班長、連長、副營長等職,1955年被授中將軍銜。

警備三團的團長是閻紅彥,同樣是陝西安定人,16歲入黨,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警備四團團長是陳先瑞,河南商城人,曾為創建鄂豫陝革命根據地作出了重要貢獻。1955年被授中將,警備五團的團長是白志文,河北葉縣人。26歲參加革命,1955年被授上將軍銜。

警備六團的團長是王兆相,陝西省神木人,19歲入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警備七團的團長是尹國赤,江西永新人,21歲參加智慧段,1940年5月26日,因積勞成疾去世,年僅33歲。警備八團的團長是文年生,湖南岳陽人,24歲加入紅軍,1955年被授中將軍銜。770團的團長是張才千,湖北麻城人,19歲參加革命,1955年被授中將軍銜。警備區司令員陳奇涵,江西興國人,1925年加入紅軍,1955年被授上將軍銜。

相關焦點

  • 八路軍改編後,為何115師擁有8個團級單位,而其餘主力師僅6個?
    1937年8月份,在國共兩黨多次談判商議之後,雙方一致同意將陝北的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三個師。而這三個師,都將按照國軍丙種師的要求統一編制,每師定額人數一萬五千人,共下轄兩旅四團。也因為這樣,八路軍初期的三大主力師115師,129師以及120師,實際上已經不是丙種師,甚至有的達到了甲種師的標準。比如由紅1軍團和紅15軍團改編而成的115師,這支八路軍中最精銳的部隊,除兩旅四團的正常編制外,還下轄一個獨立團,一個教導隊,一個隨營學校,一個留守處。
  • 紅軍有14個師改編為八路軍,師長建國後獲得什麼軍銜
    原來紅軍的編制是方面軍——軍/軍團——師——團,改編為八路軍後編制演變為師——旅——團。紅一、二、四方面軍分別編為115、120、129師,紅一、十五軍團,紅二、六軍團,紅四軍、紅三十一軍分別編為343、344、358、359、385、386旅,原各軍團/軍底下的13個師分別編為團。還有一個軍委直轄的紅74師,後編為八路軍後方留守兵團警4團。
  • 772團團長葉成煥24歲犧牲,後來的五個團長是誰?都是什麼軍銜?
    令人痛惜的是,葉成煥團長在1938年4月爆發的一場抗日戰鬥中壯烈犧牲,年僅24歲。葉成煥團長犧牲之後,先後有五位將領擔任過第772團團長,直到1945年10月,第772團改編為晉冀魯豫軍區第四縱隊第10旅第28團。那麼,在葉成煥之後,第722團的五個團長都是誰呢?他們後來分別都是什麼軍銜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 1野第1兵團有9個師,師長都是誰呢?後來都授了什麼軍銜?
    西北野戰軍改稱為第1野戰軍後,下轄有5個兵團,每個兵團建制一般都是配3個軍,每個軍配3個師。下面先和大家說說第1野戰軍第1兵團下轄的9個師的師長都是誰?後來都授了什麼軍銜?這9個師的番號分別是第1師、第2師、第3師、第4師、第5師、第6師、第7師、第19師、第20師、第21師,分屬第1軍、第2軍和第7軍。
  • 四野第41軍轄四個師,先後有6位師長,為何就他授了中將軍銜?
    第41軍成立之時,下轄有四個師,先後有6位師長:蔡正國、左葉、周光、田維揚、江燮元、盧燕秋。一、第121師師長,先是由蔡正國擔任,1949年6月蔡正國調40軍任副軍長後,由152師師長左葉接任。二、第122師師長,先是由周光擔任,1949年6月周光調江西吉安軍分區後,由田維揚擔任。三、第123師師長由江燮元擔任。
  • 八路軍120師時共初建時有5個團,團長都是誰?建國後被授什麼軍銜!
    今天我們的故事的主人公就是120師,這支部隊在初建時有5個團,他們的團長是誰,在建國之後又被授予了什麼軍銜呢?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在這三個師中,就屬120師最低調了,當時建立之時有五個團,他們是715團,716團,717團,718團,還有一個教導團,這幾個團的團長分別是王尚榮,宋時輪,劉轉連,文年生,彭紹輝。
  • 長徵後,紅一軍團第4師三個團的團長都是誰?後誰的軍銜高?
    1936年10月,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後,紅三軍團改編為紅一軍(團)第4師,直屬中央軍委指揮。第4師的師長是李天佑,政委是楊勇。第4師下轄3個團,分別是第10團、第11團和第12團。
  • 我軍建軍九十年軍銜制度沿革
    並且,按照國民革命軍的軍銜等級,給各級幹部都授了軍銜。  開國中將陳先瑞曾回憶1937年12月毛主席在抗大對他說過:「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名義上歸蔣介石統一指揮,實際上還是黨中央領導和指揮,這一條是不能變的。現在有那麼一些人,國民黨授予什麼中校、上校,就神氣起來了,有點忘乎所以飄飄然了。
  • 抗戰勝利後,八路軍山東軍區六個主力師開赴東北,師長都是誰?
    當時,為了儘快控制東北,並將其建設成為戰略大後方,我軍先後抽調了多支部隊開赴東北。而開赴東北地區人數最多的當屬八路軍山東軍區部隊,達到了六萬多人,其中就包括了第1師、第2師、第3師、第5師(一部分)、第6師、第7師等六個主力師。那麼,當時上述六個主力師的師長都是誰呢?他們後來有什麼樣的輝煌成就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 建國後我軍軍服軍銜概述
    55式軍銜軍服主要是借鑑了蘇聯軍服軍銜的特點並結合我國實際來設計制定的,是我軍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代制式軍服。 1955年9月在北京舉行了隆重的授銜儀式,授予元帥10人、大將10人、上將55人(1956年和1958年各補授一名)、中將175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補授一名)、少將802人,(1956年和1958年各補授4名,1961至1964年由大校晉升少將533人 ),校尉軍銜緊隨其後相繼授予。
  • 軍媒回顧我軍九十年軍銜制度沿革:必將強化軍銜的基本功能
    並且,按照國民革命軍的軍銜等級,給各級幹部都授了軍銜。開國中將陳先瑞曾回憶1937年12月毛主席在抗大對他說過:「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名義上歸蔣介石統一指揮,實際上還是黨中央領導和指揮,這一條是不能變的。現在有那麼一些人,國民黨授予什麼中校、上校,就神氣起來了,有點忘乎所以飄飄然了。
  • 抗日戰爭中,八路軍12個團的團長都是誰?後來是什麼軍銜?
    當時,在八路軍的戰鬥序列之下,有三個師六個旅十二個團的編制,就團級作戰單位而言,分別是第一一五師序列下的第685團、第686團、第687團、第688團,第一二〇師序列下的第715團、第716團、第717團、第718團,第一二九師序列下的第769團、第770團、第771團、第772團。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以上十二個團的首任團長都是誰?
  • 志願軍首批入朝,除了六個軍還有三個炮兵師,師長都是什麼軍銜?
    1950年10月,志願軍在組建之後,其序列之下有六個軍級作戰單位第一批入朝戰役,分別是第38、39、40、42、50、66軍。或許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當時和以上六個軍同時間入朝作戰的部隊,還有三個炮兵師,它們在抗美援朝時期發揮了巨大的作戰,為我軍提供了強大的炮火支持。
  • 新四軍成立時有28個營,營長們建國後獲什麼軍銜
    1937年10月,分散在各處山區打遊擊的紅軍戰士們陸續開出遊擊區接受改編,全軍共有共1.03萬餘人,各種槍6200支(挺),編為4個支隊9個團(不含四支隊手槍團)27個營(含軍部特務營,九團只有兩個營)。 四支隊手槍團雖然名義上為一個團,但下轄三個分隊,分隊以下便是小隊,相當於排,可以當成一個營。因此,新四軍在改編時間總共有28個營。營長人數和八路軍三個師相當。
  • 長徵中,紅一軍團六個主力團的團長都是誰?1955年授予啥軍銜
    長徵剛開始時,紅一方面軍共下轄5個軍團,由於李德等人的錯誤指揮,我軍在突破湘江封鎖線時付出了很大的犧牲。為了方便統一指揮,1935年2月,紅一方面軍在雲南昭通的扎西地區進行了一次整編,史稱扎西整編。扎西整編時,在突破湘江犧牲較大的紅八軍團被整建製取消,紅3、5、9三個軍團則取消師一級建制,由軍團直接下轄團級單位,紅一軍團則由三個師縮編為兩個師,師長分別由李聚奎、陳光擔任。每個師各下轄三個團,那麼,紅一軍團六個主力團的團長分別是誰呢?在日後分別授予什麼軍銜呢?且聽本人慢慢道來吧。
  • 八路軍冀中軍區警備旅政委和副旅長都是中將,旅長為何卻是大校
    八路軍冀中軍區警備旅,這是抗戰時期我軍一個比較著名的主力旅。這支部隊的前身是以呂正操為首的東北軍第691團一部,還有以王長江、張存實等人為首的河北民軍一部。這支隊伍人才濟濟,戰功赫赫,出了許多開國功臣,例如:曠伏兆中將、韓偉中將、趙東寰少將、龍福才少將……但是,旅長王長江卻僅被授予大校軍銜。
  • 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3團團長,因何僅獲大校軍銜?
    袁昇平 卻說趙侗的部隊被一分為三,其主力800多人和我軍的幾個支隊被合編為一個團,也就是著名的八路軍晉察冀軍區一分區第3團。為了區別於早期的老3團,就稱之為新3團吧。根據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的提議,沒有任何正規部隊作戰經驗的紀亭榭被破格提拔為新3團團長。老紅軍袁昇平擔任政委,邱蔚任副團長,肖應棠任營長。
  • 紅軍戰鬥力最強的三個主力團,團長都是誰?後來都授予什麼軍銜?
    當時在紅軍部隊之中,有三個團被稱為「主力中的主力」、「精銳中的精銳」,在第四次反「圍剿」戰役勝利表彰大會上,這三個團還受到了表彰,它們都是紅一軍團的主力團,分別是紅一師第1團、紅二師第4團、紅二師第5團。那麼,這三個主力團的戰鬥力怎麼樣?團長都是誰?後來都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 八路軍129師,麾下四位團長,後來誰發展最好
    紅軍改編成八路軍後,下轄三個師,115師是由紅一方面軍改編而成的,129師紅四方面軍,120師是由紅二方面軍改編而成。當時一個師下轄兩個旅,一個旅下轄兩個團,一個團下轄三個營,再往下就是連,排,班,這就是當時八路軍的編制。
  • 開路先鋒紅四團,政委是上將,團長沒軍銜,後來成就卻更大
    長徵途中,敵人集結重兵圍追堵截,一路上險象環生,危急時刻,我軍湧現出了一大批英勇善戰的部隊,比如「絕命後衛師」紅34師,強渡大渡河的紅一團。今天我們要講的紅四團,同樣是長徵途中的英雄部隊。紅四團是一支具有光榮傳統的部隊,前身是葉挺獨立團,參加過北伐戰爭、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隸屬於紅一軍團第二師。1934年10月16日,紅四團渡過於都河,邁出了長徵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