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1937年7月全面抗戰爆發後,我黨和國府達成了合作協議,決定停止內戰,一致對外。其中,陝北紅軍被改編為第八路軍,下轄115、120、129師,全軍共4.5萬人。
原來紅軍的編制是方面軍——軍/軍團——師——團,改編為八路軍後編制演變為師——旅——團。紅一、二、四方面軍分別編為115、120、129師,紅一、十五軍團,紅二、六軍團,紅四軍、紅三十一軍分別編為343、344、358、359、385、386旅,原各軍團/軍底下的13個師分別編為團。還有一個軍委直轄的紅74師,後編為八路軍後方留守兵團警4團。
此外,還有1936年年底由陝北遊擊隊及紅十五軍團一部新組建的紅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軍,紅二十七軍被改編為120師直屬炮兵營和輜重營,紅二十八軍編入120師358旅第716團3營,紅二十九軍改編為八路軍後方留守兵團警2團。
那麼,這14名師長建國後獲得什麼軍銜呢?
先說說紅一軍團三個師——紅1、2、4師。
紅一師師長大家都很熟悉了,就是大名鼎鼎的楊成武。
楊成武,福建長汀人,1929年參加紅軍,在紅軍中提拔很快,17歲當團政委、23歲當師長,他所帶的紅四團是著名的長徵開路先鋒,飛奪瀘定橋、血戰臘子口都是紅四團當主力。抗戰爆發後,楊成武率由紅一師改編的115師獨立團東進河北,建立了晉察冀一分區,最出名的就是黃土嶺之戰擊斃阿部規秀。解放戰爭時期任第三兵團司令員,建國後任北京軍區司令員、我軍副總參謀長等職,1955年獲授上將軍銜。
紅二師師長也很出名,即三楊之一的楊得志。
楊得志,湖南醴陵人,1928年參加湘南起義,隨部上井岡山,從通信排排長一路當到紅一團團長,第四次反圍剿時期,楊得志曾率紅一團死守陣地,阻擋了國軍三個師進攻,一戰成名。長徵時期同樣是主力倚重的精銳團,強渡烏江十七勇士就是出自紅一團。抗戰時期任685團團長,參加了平型關大戰。之後率一百多名幹部戰士進至平漢路以東,開闢了冀魯豫抗日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野戰軍司令員,率部為晉察冀部隊打了翻身仗。1955年獲授上將軍銜。
如果說紅一、二師是原紅一軍團底子,那麼紅四師的前身就是大名鼎鼎的紅三軍團,彭總的老部隊。師長是廣西籍名將李天佑。
李天佑,廣西臨桂人,早年加入第七軍,擔任李明瑞的勤務兵。隨部參加百色起義,加入紅七軍。紅七軍到達中央蘇區後編入紅三軍團,李天佑憑藉其出色的指揮才能,才猛將如林的紅三軍團中發展很快。長徵時期就是紅五師師長。後改任紅三軍團作戰科科長,協助彭總指揮作戰。抗戰時期任686團團長,在平型關一戰打出了威名。後奉命去蘇聯留學。解放戰爭時期任一縱司令員、廣西軍區司令員。1955年獲授上將軍銜。
第二個說說紅十五軍團,紅十五軍團轄75、78師。
紅75師師長張紹東,鄂豫皖老紅軍,曾是紅二十五軍最能打的團長。可惜抗戰時期走了歪路,和687團參謀長蘭國清一道出走。
紅78師師長是大名鼎鼎的旋風司令韓先楚。紅軍時期就憑直覺更改了彭總的作戰命令,改佯攻定邊為直取定邊,深得彭總賞識。解放戰爭時期用自己天才的戰略眼光打了新開嶺戰役和柳南大捷、解放海南島戰役。抗美援朝時期協助彭總指揮志願軍,專門承擔急難險重的戰鬥任務。1955年獲授上將軍銜。
第三個說說紅二方面軍的四個師。
紅二軍團四師,師長王尚榮,湖北石首人,一開始當偵察員,由於其出色的謀劃才能,很快被提拔為紅三軍參謀、獨立團參謀長、師參謀長,到達陝北後出任紅二軍團四師師長。抗戰時期任715團團長,率部開闢了大青山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任西野一縱二師師長、第一軍副軍長,解放後調任軍委作戰部代部長,1955年獲授中將軍銜。
紅二軍團六師師長賀炳炎,大名鼎鼎的獨臂將軍,湖北松滋人,從放牛娃成長為一名紅軍高級指揮員,是賀老總底下最能打的團長,每當紅二軍團攻堅受挫,賀老總都會讓賀炳炎指揮。抗戰時期任716團團長,開闢了晉綏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任西野一縱司令員、第一軍軍長、第一兵團副司令員,1955年獲授上將軍銜。
紅六軍團十七師,師長劉轉連,湖南茶陵人,從蘇區交通員一直做到17師師長,是肖克和王震的愛將。抗戰時期出任717團團長、第359旅參謀長。解放戰爭時期率359旅南下第二梯隊北上東北,組建了東野十縱,任10縱29師師長、48軍140師師長,建國後任任高級步兵學校副校長。1955年獲授中將軍銜。
第三個說說紅四方面軍四個師。
紅四軍十師師長周時源,安徽金寨人,在萬源保衛戰中突襲青龍觀,一個營殲滅川軍一個旅,一戰成名。到達陝北後被任命為十師師長,跟他搭檔的政委是未來的開國上將陳錫聯。抗戰爆發後,周時源奉調新四軍,任第六支隊副參謀長兼第三團團長。1942年奉命回延安抗大學習,然而在學習時犯了錯誤。解放戰爭時期任吉林乾安縣長、遼西軍區保安一旅第三團團長、江西省軍區撫州軍分區司令員,1955年獲授大校軍銜。
紅四軍十二師師長張才千。湖北麻城人,1930年加入紅軍,在紅四方面軍中提拔很快,1934年就是紅十二師師長了,1937年再任十二師師長,抗戰時期任770團團長,稍微有點遺憾的是,張才千所在的770團抗戰八年有七年留在陝北留守。到1944年才出徵豫西。後編入中原軍區。解放戰爭時期任鄂西北軍區參謀長、江南縱隊司令員、中野十二縱副政委。1955年獲授中將軍銜。
紅三十一軍第九十一師師長為徐深吉,湖北紅安人。早年是紅軍交通隊員,憑戰功升任團長。由於其出色的軍事才能,被徐總指揮調到方面軍總部當總指揮部參謀,到達陝北後任紅三十一軍九十一師師長。抗戰後任386旅771團團長,率部開闢了冀南抗日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軍政大學副校長兼冀南軍區司令員,建國後任華北軍區副參謀長,1955年獲授中將軍銜。
紅三十一軍九十三師師長王近山,紅四方面軍驍將之一,在反六路圍攻中曾以一個團殲滅範紹曾一個旅,打得範哈兒狼狽逃竄。當時,紅九十三師兩名主官,師長王近山,政委葉成煥都是紅四方面軍最牛的將領。當時,紅軍軍事主官都是擔任師團長、政委為副職,而772團正好反過來,由政委葉成煥出任團長。可惜的是,葉成煥在榆社戰鬥中壯烈犧牲。副團長王近山接任772團團長,後來大家都很熟悉了,1955年王近山獲授中將軍銜。
最後說說紅74師,這支部隊由陝南遊擊隊發展而來,師長就是大名鼎鼎的陝南王陳先瑞。
陳先瑞,安徽金寨人,15歲參加紅軍,在部隊原來是當政工幹部。紅二十五軍長徵到達陝南後,讓陳先瑞帶一個連和少數幹部到鄖西、商洛一帶,開闢鄂陝根據地,當時陳先瑞剛滿20歲,可能力非常強,兩年時間裡從一個連發展到兩千多人,殲敵4000餘人,繳獲各種槍枝3000 餘支,箝制了敵人十幾個團的兵力。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