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中國醫生講什麼 中國醫生紀錄片觀後感心得體會

2020-11-17 閩南網

  紀錄片中國醫生講什麼 中國醫生紀錄片觀後感心得體會

  當前,全國人民正在全力以赴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在這場戰鬥中,醫院就是戰場,醫護人員就是戰士。連日來,一個個不畏艱險、主動請纓的醫護人員感動中國,全國各地的醫療隊馳援湖北、衝在第一線讓人動容。《中國醫生》系列紀錄片受到廣泛關注也在情理之中。正如這部紀錄片的宣傳語「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所傳遞,無數中國醫生用救死扶傷和醫道仁心的故事溫暖著人心,傳遞正能量。

  醫療題材紀錄片是近年形成的一股創作潮流,產生了《急診室的故事》《人間世》《生門》《手術兩百年》等一批廣受觀眾喜愛的優秀紀實類作品。其中既有傳統電視臺紀實欄目的堅守,也有新興網際網路視聽平臺的加入。可以說,不論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危急時刻,還是風平浪靜的日常生活中,當下中國社會都迫切需要對醫學和醫療體系有更多了解。為此,上述作品秉承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揭示出社會熱點背後的多元面向,從不同角度展現了醫療領域的科技前沿、社會影響和人文精神。

  《中國醫生》是上述創作潮流中的最新代表。它引發關注,首先在於它所蘊含的打動人心的力量。這既來自於病痛給普通家庭帶來的衝擊,也來自於醫生與患者面對共同敵人凝結出的誠摯情感。疾病是對人類生命最嚴酷的拷問,它所帶來的衝擊不僅是身體和經濟上的,還有心理和精神方面的。《中國醫生》充分利用紀錄片這一形式,對現實生活展開近距離地精準描摹。在第四集中,一位老年患者在手術前一天恰逢生日,兒子擔心引發父親的心理負擔而忍住沒有慶祝,原本預計8小時的手術進行了10個小時還沒結束,家屬的情緒也瀕臨失控……影片反映的這些現實常常能夠喚醒觀眾自身生活的體驗,進而引發情感共鳴。然而,疾病也教會我們更好地珍惜生命、直面困難、積極生活,這也是整部影片一直呼籲的。雖然題材足夠吸引眼球,但創作者在拍攝和剪輯的過程中保持冷靜,避免過度煽情,儘量通過對一個個治療過程中醫患之間共同努力的展示,鼓勵人們堅強面對疾病,展現出文藝創作的態度和溫度。

  影片塑造了生動感人的中國醫生群像。大量紀實性段落展現了當下醫生們所面臨的挑戰和抉擇,既有在應對疑難和重症過程中的判斷、選擇甚至是冒險,也有面對患者和家屬的耐心、誠懇甚至是無奈。在第一集中,有一條長鏡頭完整記錄了朱良付大夫用手機錄製他和患者家屬術前交流的告知確認環節,真實表現醫生面對醫療過程不確定性時的無奈,但這並不影響他在寒夜一次又一次從家中趕赴急診現場,在查房過程中他頻頻和患者開玩笑,用最簡單的語句鼓勵患者積極康復。第四集中的孫自敏大夫長期從事血液病治療,她一度因為治癒率很低備受打擊,甚至不想繼續從事這個職業。但也正是這些人間疾苦讓她立志一定要攻克難關,最終帶領自己的科室成為世界上知名的臍帶血移植中心。

  醫生憑藉醫術給患者帶去治癒和慰藉,文藝作品通過故事給社會帶來更多的信任和力量。這些真實、鮮活、普通的醫生,讓影片的彈幕和評論充滿敬意。「我們是同一條戰線上的戰友,我們的共同敵人是疾病本身」,這些質樸的話語由拍攝對象講述出來,更能引起共鳴。可以說,《中國醫生》主動呼應了社會熱點,通過貼近式的拍攝展現了醫療衛生領域的最新成果。同時,影片也弘揚了專業、誠實、信任、勇氣,讓我們能夠切身感受到醫者仁心的力量。這正是危難之際,他們勇於向著「戰場」逆行的原因。

  據了解,《中國醫生》中的多位醫護人員正在湖北抗擊疫情的第一線,祝福他們平安凱旋。(作者 梁君健)

  《人民日報》(2020年02月13日 20版)

原標題:紀錄片《中國醫生》 見證平凡中的偉大

責任編輯:李曉靈

相關焦點

  • 英雄之城觀後感心得體會 武漢戰「疫」紀錄片為何刷屏
    英雄之城觀後感心得體會 武漢戰「疫」紀錄片為何刷屏  新冠肺炎疫情作為史無前例的全球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成為全民關注焦點。  紀錄影像充分發揮了「社會和人類生存之鏡」的特殊媒介價值,以此為題材的紀錄片這段時間不斷湧現:從小體量、切片化敘事的微紀錄、短視頻,到宏觀視角梳理的系列主題紀錄片,傳統主流媒體、新媒體或是自媒體都充分利用各自平臺特點積極創新,以紀錄影像呈現和傳播這場可歌可泣的全民抗疫戰。  3月26日,由新華社重磅推出的武漢戰「疫」全景紀錄片《英雄之城》,成為產生刷屏效果的熱門作品。
  • 紀錄片《中國醫生》火了
    為了打贏這場抗疫攻堅戰,一個個不畏艱險、主動請纓的逆行者在這個春天感動了中國。而近日正在愛奇藝熱播的紀錄片《中國醫生》更是引發了無數觀眾的共鳴。這部由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建珍拍攝的紀錄片,曾深入全國6家大型三甲醫院的婦產科、急診科、腫瘤科、手術室、ICU等不同科室,進行長達一年的紀實拍攝,鏡頭真實記錄了醫者最普通的生活,以及他們熠熠閃光的職業信仰。
  • 紀錄片《中國醫生》意外走紅
    《中國醫生》海報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當前,宅家的人們捧紅了一部小眾紀錄片《中國醫生》。這部曾經於2019年在央視四套點映過的醫療紀錄片,1月下旬登錄愛奇藝,播出至今在網站熱度穩居紀錄片類別第一,微博上相關話題討論也已達到1.1億次閱讀量。
  • 紀錄片《中國醫生》戰疫版開播
    5集醫療紀錄片《中國醫生》戰疫版近日發布節目預告片,並在愛奇藝首播,該紀錄片以醫生、患者、家屬、醫療專家為主要記錄對象,真實記錄從新冠疫情暴發到四月底醫療隊凱旋期間在武漢的醫護群體的戰疫故事紀錄片《中國醫生》戰疫版主要聚焦於武漢一線醫護人員,深度跟蹤拍攝武漢4家醫院,8個醫療隊,30多名醫護,20餘名病人,忠實記錄他們在那個最艱難時刻的分分秒秒,以及他們身為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中國醫生》以真實的記錄,展示著醫護工作者的付出,記錄著那些應該被銘記的一切。在疫情逐漸好轉之際,該紀錄片透過另一角度重新回顧這一場「戰疫」,或許會為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觸動。
  • 紀錄片《中國醫生》火爆朋友圈
    春節期間,9集紀錄片《中國醫生》悄無聲息地開播了。 最近,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國人的心,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許多醫生的感人事跡,與紀錄片兩相比照,更加引發觀眾共鳴。目前,《中國醫生》的豆瓣評分高達9.3分。 「身體要足夠好,身體不好的就被淘汰了」 《中國醫生》將鏡頭對準了普通的中國醫護人員群體。心腦血管疾病是我國死亡人數最多的疾病。
  • 紀錄片《中國醫生》致敬白衣戰士
    這群人的名字就是「中國醫生」。正因為呼應了當下人們對醫生群體的關切,近日上線的紀錄片《中國醫生》獲得熱烈反響。 《中國醫生》將鏡頭對準成都華西醫院、南京鼓樓醫院、西安交大一附院、浙江省人民醫院、合肥的中科大附一院、河南省人民醫院等6家大型三甲醫院,跟蹤拍攝了近30位醫護人員。
  • 九集紀錄片《中國醫生》開播
    2月7日晚起,九集大型醫療人文紀錄片《中國醫生》在安徽衛視開播。紀錄片製作組歷時兩年,深入全國六家大型三甲醫院的不同科室,跟蹤拍攝了近30位醫護人員,通過一個個有溫情、有責任、有矛盾,也有希望的醫患故事,真實呈現了醫生這一職業的不同面。《中國醫生》此前已在愛奇藝網絡播出了四集,豆瓣評分高達9.2分。
  • 紀錄片《中國醫生》 致敬白衣戰士
    這群人的名字就是「中國醫生」。正因為呼應了當下人們對醫生群體的關切,近日上線的紀錄片《中國醫生》獲得熱烈反響。  《中國醫生》將鏡頭對準成都華西醫院、南京鼓樓醫院、西安交大一附院、浙江省人民醫院、合肥的中科大附一院、河南省人民醫院等6家大型三甲醫院,跟蹤拍攝了近30位醫護人員。
  • 真實的「最美逆行者」 紀錄片《中國醫生》熱播
    長沙晚報2月13日訊(全媒體記者 黃能)當前,全國各地醫護人員正奮戰在新冠肺炎疫情前線,一部聚焦醫護群體的紀錄片在線上熱播,獲得廣泛關注。這就是大型醫療紀錄片《中國醫生》,目前正在愛奇藝網站播出,生動呈現了疾病面前「最美逆行者」的真實狀態。
  • 從《中國醫生》看紀錄片的跨圈層傳播
    《中國醫生》,讓我們更懂中國醫生的同時,更提供了醫療題材紀錄片「出圈」的範本。「雲講堂·真力量」聯合創新計劃第三場講座,將在疫情背景下,關注醫療題材紀實作品,以《中國醫生》為例探討紀實影像跨圈層傳播的多方要素。
  • 紀錄片《中國醫生》:醫者仁心的情感書寫
    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詳細報導——紀錄片《中國醫生》——醫者仁心的情感書寫■尼瑪澤仁  張 林紀錄片《中國醫生》劇照在這種背景下,紀錄片《中國醫生》在網絡上的持續熱播,具有特別的意義。作品不僅是向全力以赴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白衣天使」致敬,還在醫患之間連接起相互理解、信任的情感紐帶,引起了人們的廣泛共鳴。紀錄片《中國醫生》採取跟拍、採訪的方式,近距離描摹了真實感人的中國醫生群像。
  • 看了紀錄片《中國醫生》,更加尊敬他們了!
    熬夜看了幾集《中國醫生》紀錄片。坦白說,拍的很好,不煽情不歌頌,更多的是把醫生作為一群有血有肉的普通當事人來展現,但終究還是眼窩淺,哭了好幾次。聯想去年的陶勇醫生被打等幾起上了熱搜的醫鬧事件,再經歷春節以來的疫情防控,被刷屏的國士無雙,耿直網紅醫生語錄、各地援鄂醫療隊……等等一系列過往,半年來,國人對醫生群體尤其是中國醫生的關注、理解與尊敬,似乎到了一個應有的新高度!專業、冷靜、語速快、看病快、寫字草……是以往很多人對醫生的印象。
  • 中國紀錄片《脊柱醫生》深入揭示醫生職業的現實境遇
    醫生,成為見證我們一生的重要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弔詭的是,儘管他們對於我們而言如此重要,卻幾乎是一個面目模糊的「陌生人」。 在西方語境中,醫生職業也是社會精英和財富的象徵,人們對這個職業寄予了很多美好的想像。在中國,醫生的形象卻是微妙的。中國的醫療改革從1985年至今,經歷了35年的探索,利弊的爭議依然存在,有些問題需要不斷進行完善。
  • 比《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評分更高的紀錄片:《中國醫生》
    《中國醫生》是以醫護群體為主角的醫療人文紀錄片。該片豆瓣評分直衝國內紀錄片榜首,遠遠超過了《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此前創造的評分高度。最近,小編將《中國醫生》全部看完,心緒久久未能平靜。拋開大家共歷疫情與紀錄片產生共鳴這一因素外,有一個問題值得大家深思:這部紀錄片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沒有特意製造矛盾和衝突去渲染情感,也不歌頌和誇飾,導演全部採用紀實的手法,以一種平和冷靜的視角來記錄醫生們的生存狀態,為何能引發如何大的社會反響?
  • 疫情當前,紀錄片《中國醫生》告訴我們醫生的愛與怕
    在這個氣氛前所未有地緊張和焦慮、壓抑與喧囂並存的春節裡,一部名為《中國醫生》的九集紀錄片悄然播出。名為「中國醫生」,紀錄片目光對準的便是中國大地上最普通的醫護工作者。製作團隊深入全國六家大型三甲醫院的婦產科、急診科、腫瘤科、整容燒傷科、麻醉科、手術室、ICU等科室,進行了長達一年的紀實拍攝。目前已經上線的兩集分別名為「誠摯」與「成長」。
  • 《中國醫生戰疫版》強烈推薦最美紀錄片,你值得一看,致敬英雄
    我是老白,今天給大家強烈推薦一部最美記錄片,它就是《中國醫生戰疫版》。本紀錄片充分表達了「我們對醫生職業的尊重,在於他們代表了人類用知識和科學去對抗自身的無常與脆弱的希望之光」和 「疾病不應該把人們分開,恰恰相反,它應該為人類相愛提供機會」的溫情,同時以點帶面,將當地四家醫院及其支援武漢的醫療隊作為武漢抗擊疫情的一個縮影,全景式呈現中國特色的超級醫療救治體系在抗擊疫情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傳遞這一體系的高效運轉、社會凝聚力量和正能量價值
  • 豆瓣評分9.2 紀錄片《中國醫生》開播
    豆瓣評分9.2 紀錄片《中國醫生》開播 2020-02-09 02:46:08 《中國醫生》在安徽衛視開播。
  • 《中國醫生》醫療紀錄片,聚焦大眾眼中的「醫者仁心」
    幾乎沒有任何前期的宣傳,《中國醫生》自1月27日剛上線便佔據了愛奇藝紀錄片熱播榜與飆升榜的首位。這是國內人文紀錄片首次從醫護群體的視角出發,記錄醫院中最常發生的場景,聚焦普通病患的故事與一線醫生的個人成長。
  • 紀錄片《中國醫生》引關注:感受醫者仁心的溫度
    紀錄片《中國醫生》引關注:感受醫者仁心的溫度 時間:2020.04.13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張凡
  • 醫生成網紅,紀錄片《中國醫生》直面醫患難題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當前,自動宅家的人們捧紅了一部小眾紀錄片《中國醫生》。這部曾經於2019年在央視四套點映過的醫療紀錄片,1月下旬起登陸愛奇藝,播出至今在網站熱度穩居紀錄片類別第一,微博上相關話題討論也已達到1.1億次閱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