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1日,「第7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在陝西西安開幕。
此次電影節邀請了7位國內外電影界專業人士擔任「特別推薦人」,而這個國際推薦團的藝術總監則是伊朗電影大師#阿斯哈·法哈蒂#。他們將通過國際線上會議的形勢,從17部入選影片中評選出本界電影節的「特別推薦影片」。
10月13日,電影節舉行了#阿斯哈·法哈蒂#大師班,視頻連線了這位著名的電影大師。
#阿斯哈·法哈蒂#自2003年的《塵中之舞》後,共拍攝了《煙火星期三》、《美麗城》、《關於伊麗》、《一次離別》、《過往》、《推銷員》等八部電影,在全世界獲得無數獎項,更曾在五年之內兩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2011年《一次別離》獲得第61屆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最佳男演員和最佳女演員銀熊獎,以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等獎項。
受歡迎的電影通常具有兩個特點:一、反映社會現實問題;二、迎合觀眾心理需求。
#阿斯哈·法哈蒂#的電影,既有現實主義的評判又有豐富多彩的戲劇性,據他自己所稱,這都是從日常生活中獲得的靈感。
「電影人的工作就是把生活的片斷拼接起來,並進行高於生活的藝術加工。比如一對夫妻間的一頓晚餐,很平常,但如果作為離婚前的最後一頓晚餐,意義就大不相同。」
在創作流程方面,#阿斯哈·法哈蒂#也彰顯出自己獨特的個性。
「首先,我的腦海中會出現一個創意,它可能是一個畫面或者是一個非常短的片段。它可能在我腦海中停留很長時間,然後突然有一天靈感來了,我就會開始創作劇本,不斷豐富這個創意,直到它成為一部可以讓觀眾欣賞的電影作品。」
#阿斯哈·法哈蒂#還曾經拍攝過兩部發生在異國他鄉故事的電影,對於這兩部作品,他表示「最初這兩個故事出現在我腦中時,就是發生在其它國家」。不過,#阿斯哈·法哈蒂#認為反映現實社會生活的電影,最好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下創作拍攝,否則會出現難以相像的困難。
#阿斯哈·法哈蒂#會嘗試多角度觀察一個事物或事件,儘量挖掘有意義或有意思的元素。
在豐富故事、填充細節的過程中,#阿斯哈·法哈蒂#往往不知道故事的結局是什麼,甚至不知道故事會往哪個方向發展。但他認為這樣做,就可以讓他在創作過程中的情緒曲線與觀眾的觀影過程是同步的。
對於現實題材電影的定義,一直是很多業內人士熱衷討論的話題,對此,#阿斯哈·法哈蒂#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現實題材電影並不只是傳達事實,如果沒有矛盾衝突、沒有戲劇性,就沒有意義。」
「比如兩個多年未見的朋友,相約見面敘舊,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並沒有構成電影的要素。但如果在赴約的路途中發生了意外,或者在回憶過去的時光時揭開了隱藏多年的秘密,從而改變了兩人原本的生活軌跡,這樣才會使電影好看。」
此外,#阿斯哈·法哈蒂#認為現實題材電影的層次感也非常重要,用豐富的層次感反映現實社會和生活中的問題,才會是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雖然這樣做會使劇本創作的難度加大、時間加長,但這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