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劉恪生
8月28日,「恐龍傳真情 文化助脫貧」主題科普活動在自貢市富順縣富世鎮海棠社區舉行,自貢恐龍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為該社區112名留守兒童和32戶貧困戶,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恐龍知識科普和文具用品、食用油等扶貧禮物。
「好安逸,這個恐龍蛋摸起好光滑!」「好複雜,這隻恐龍要一根骨頭一根骨頭地拼起來。」在現場,孩子們親自參與恐龍骨架組裝過程,了解恐龍身體結構和骨骼特徵,讓「神獸」重現昔日英姿。
恐龍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一邊裝架恐龍骨架標本,一邊給孩子們科普知識:「組裝恐龍化石就像玩拼圖遊戲,按照恐龍的骨架構造將每塊骨頭拼接起來。要使恐龍再次站起來,就必須給每塊化石安裝鐵件,再以鋼釘把裝好鐵件的化石連接起來,最後成形還需要鋼筋架進行支撐。」
在主題講座上,科普老師講述的恐龍故事、展示的化石圖片,引得孩子們睜大眼睛仔細傾聽,生怕漏掉一個字。講座中從「什麼是化石」「什麼是恐龍」講起,以「化石的罕見與不罕見」「什麼動物從食肉變為了食草」等問題引發孩子們思考,在孩子們的心中種下了探索真理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