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土家族視頻創作人的生活故事

2021-02-21 三聲

還原土家小木的創作歷程,或者能為理解西瓜視頻的創作環境一個參考。

儘管西瓜視頻強調自己的平臺屬性,但精細運營頻道、密切跟進創作者的動作顯露出,他們也希望引導建立自循環的創作生態,一些獨屬於西瓜的視頻生態正嶄露頭角。

其中,「土家小木」是一個值得參考的樣本。這位1982年生的生活類創作者,在全職做視頻前打過工,開過鞋廠,幹過建築,跑過滴滴。他帶動兄妹親戚一起成為西瓜視頻的創作者,並說服未籤約的家人們只把視頻發在西瓜。

這群通過血緣關係相互聯繫的視頻創作人互相以家人相稱,都以「土家」為帳號前綴。他們身上並沒有什麼呼風喚雨的江湖氣息,拍攝內容主要集中在鄉村生活。

幾乎很難在他們的視頻中找到激烈的衝突,他們平實地記錄作為普通人的飲食起居。比如一家人參加在海南的西瓜play,每人以自己的鏡頭記錄了吃晚宴、參加活動的過程,不少視頻常常是一鏡到底,也能獲得過萬播放與活躍的粉絲互動。

還原土家小木的創作歷程,或者能為理解西瓜視頻的創作環境一個參考。

短視頻升級的浪潮,促使視頻創作者有意識地轉型。但小木是不自覺地走上中長視頻創作之路的一位:下決心要拍視頻後,他買了索尼攝像機和新電腦,在網上報了視頻班,學習專業的視頻圖片軟體。

去年籤約平臺後,小木的視頻播放量迅速攀升。可觀的流量促使他一再加更,在近一年時間內,他保持每天更新4個十分鐘以上的視頻。兩臺相機,四部電腦,一家老小,另外僱一位剪輯的的幫手,就是小木做視頻的全部陣容。拍攝時間從早到晚,家庭生活的每一個面向都成為了素材。

隨著粉絲增長,內容升級也成為小木的焦慮感來源。他根據運營編輯的意見,降低了更新頻率,要將視頻做的更加精緻。再往前一步,要吸引更年輕的粉絲,流水帳的生活內容顯現出局限,要往「阿木爺爺」或者「李子柒」的方向轉型,小木或者需要一個更專業的團隊。

以下是小木的故事:

我叫小木,82年出生的,湖北恩施利川南坪鄉川東村人,現在是西瓜視頻上的全職創作者。

家裡四兄弟姐妹,我是老大。小時候家庭條件不好,看到自己父母幹農活,臉朝黃土背朝天,從早到晚沒有休息過,我就想快點長大,快點掙錢,能為家裡多分擔一些。

上了一兩年高中,我就不讀書了,要出去掙錢。我爸媽說再苦再累也要供我們讀書,但我性格倔,那時想得很簡單,可能考個大學,出來也是幾千塊一個月工資,還不如出去打工。出來工作後才知道,掙錢是真的不容易。

十七八歲第一次離開家,我去了浙江溫嶺。那時身上沒錢,也不懂技術,找不到工作沒地方落腳,我在附近農戶的山上睡了差不多半個月。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雜工。在一個很高端的理髮店給進門的客人擦鞋,300塊一個月。幹了一兩個月,攢了點路費,和老家朋友一起去廣東的鞋廠打工。

在鞋廠做了差不多六年,存了一點錢,我跟表哥合夥開了個鞋廠,虧得血本無歸,還向親戚借了錢。我回到老家,在村子裡搞建築承包,做了幾年把欠債還完,但建築隊的生意也不行了。

這時大概是2017年,打車軟體興起,我妹妹說南京的行情不錯,我就去跑滴滴。當時滴滴和美團在南京打價格戰,砸很多錢補貼,客人坐車兩三塊起步價,基本不花錢,司機載客有翻倍獎勵。我從早上七八點跑到晚上十一二點,一天都沒耽擱,一星期跑個二百三四十單,一個月加起來能掙兩三萬塊。

跑了兩年,湧入南京的司機越來越多,平臺的獎勵也少了,要辦的證件越來越複雜,滴滴也幹不下去了。

回家是2018年底左右,我準備再次出去打工。這時我媳婦突然問我,要不要試試拍視頻。

我媳婦喜歡看西瓜視頻,她是巧婦九妹的粉絲。她告訴我,很多農村的人拍日常生活,看的人還不少,最重要的是能把當地土特產分享出去,吸引很多人來買。

當時我對西瓜視頻一點都不了解,我只知道今日頭條,偶爾上去看看新聞。對媳婦這個想法,我抱著懷疑的態度,我們連手機拍照都不專業,怎麼拍視頻呢?

但世界上的事,不做永遠都不知道結果。我們兩人商量後,覺得要做就下力氣,萬一不成,大不了再去打工,一家人照常生活。

我買了一臺索尼的攝像機,花了一萬多,配了一臺電腦,四千多,在網上報了一個三千塊的視頻速成班,學20天。學的東西很簡單,教一些PR\AE\PS的軟體使用,教怎麼剪輯視頻、做封面拼圖,還教怎麼註冊頭條號。

我光是學PR操作,就足足看了兩三天視頻。學完後知道要怎麼合攏一個視頻了,但怎麼處理鏡頭角度、聲音,我還是不太懂。你看我拍的第一個視頻,介紹家鄉一種叫「拐棗」的植物,我爬到樹上去,鏡頭看起來歪歪扭扭的。

為什麼要拍這種長一些的橫屏視頻?其實我當時並不知道短視頻和我拍的這種有什麼區別,我那時沒聽說過快手,只知道抖音,也有在抖音拍過十幾秒一個鏡頭到底的豎屏,但沒有用過剪映,也不懂那種很專業的短視頻要怎麼拍。

說來說去我就是一個土包子,什麼都不知道,學新東西很難。學上了PR,哪怕加字幕這些很麻煩,也一直用了下來。

後來回過頭看發現,我的視頻是比別人的都要長一些。因為我一直拍視頻的理念,就是記錄一家人的生活。我沒有想把這個視頻拍成電視劇,只是記錄生活的同時,把鏡頭拍得更完善,聲音畫質更清晰一些。

剛開始時太難了,我和媳婦兩人碰了好多鼻子灰,中間多少次想過放棄。就不明白,為什麼別人也拍這種農村生活,我們的視頻就沒人看呢? 

為了吸引人氣,我們還拓展了直播。第一次開播是2018年臘月十九,帶大家看村裡年飯殺豬,那時不知道直播的規矩,一拍到見血,直播間就不行了。

我們還曾直播自己養蜂,每晚守在山上的蜂場,避開大咖們的直播高峰,等凌晨他們都下播了再開播,持續一個月;有段時間看抓野生黃鱔很火,我就開車跑去四川的樂山,晚上睡在車裡,白天出門找野生黃鱔,但沒抓到幾條,還是沒人看視頻。

父母也不理解我們做的事。老年人不懂這些,認為我們是敗家子。他說你們這是在幹什麼,每天拿個手機哇哇叫,拿個攝像機拍,又沒有拍出過什麼來,也沒有什麼錢,一家大小還要養活呢。村子上的人也說,小木兩口子,專搞歪事,這輩子看來就這樣了。

轉機出現在三四月份。有一天我拍了一個打漁的視頻,用我們那邊老式的捕魚工具去抓野生的蝦爬子。以前我們的視頻平均就幾百觀看,但那天視頻上傳後,兩個小時播放就過了三萬。

我衝上樓去找我媳婦,爬樓梯時腳都站不穩。我太高興了,可能比中了五百萬還要高興一些。當天晚上,那個視頻達到了十萬播放,那是我們第一個火起來的視頻。

在這之後,我們總體播放量比之前好了一些,平均幾千,偶爾上萬。真正的轉折是後來的另一個視頻,內容是我媳婦不舒服,我媽去挖草藥給她熬湯喝。那個視頻幾天就達到100萬播放。從那以後,我們的視頻平均播放量就過萬了。

到了五月份左右,我們積累了三四萬粉絲,西瓜平臺的老師就找了過來,說想有更深一步的合作,問我們有沒有籤約的意向。我去跟一起上視頻課的同學商量,他說籤約好,籤約起碼平臺會扶持你,小木,你可能要成功了,趕快籤。於是我答應了。

籤約之後,內容質量和播放量就不一樣了,一直往上走。而且每個視頻的播放量都比較平均,剛開始一個視頻播放可能達到10萬次左右,過了一個多月過後可以達到20幾萬次。

剛開始我一天發一個視頻,看到播放效果好,漲到兩個,三個,看到還是播放量高,就再多一個。就這樣,從去年9月左右開始,我每天發四個視頻,一直到今年八九月份,整整一年每天如此。

籤約後,創作收益也多了起來。現在我的收入大概有六成來自創作分成,還有四成來自商店櫥窗、直播。我和家那邊的農產品商家談了一些合作,幫他們帶貨。今年以來,平臺會安排一些商單活動,比如廣告,還有一些助農、專場直播。

直播專場大概一個月就給我安排一次,因為粉絲端的消費不能太大,要細水長流。西瓜的老師每個月給我提前規劃下個月直播什麼品牌,像現在我們主要做服裝,只在西瓜播。從中午兩點播到下午六點,休息一個小時,又從七點播到晚上十二點,差不多9個小時左右,總共能達到50萬觀看,一場銷售額大概一百多萬。

我的一天,從早到晚都在拍視頻,拍攝已經成為全家人生活的一部分。

我和家人不會刻意去表演,但在安排日常的活動時會更有計劃。比如每天起床後,會想一想今天做哪些事,哪些可以記錄到視頻裡,等家裡人都起來了,會和他們打個招呼,有時晚上坐著沒事,也會商量下明天做什麼事。

比如家裡沒菜了,上午去趕個菜市場,可以順便拍個視頻;做個飯,可以順便拍個視頻;天晴了要幹農活,摘玉米,也可以順便拍個視頻。

我淘汰了原來的攝像機,花了四萬多重新配了一臺變焦鏡頭的佳能,一臺定焦的索尼A72。比如家裡拍我媽做家務,她要經過哪些房間,我會和她打個招呼讓她等一下,先去把機器架設好。拍攝一天的素材,至少可以剪出3個視頻。

自從籤約後,爸媽就逐漸接受了我全職做視頻這個事,開始願意出鏡了。以前他們對著鏡頭都不適應,很僵硬彆扭,有粉絲甚至猜我和爸媽關係不好。

我一直給他們灌輸思想,不要想著那裡有個相機,我們就正常活動。我們的粉絲常年在外工作,這些日常能讓他們想起家鄉父母,感覺也算挺正能量的事。他們後來也慢慢放開了,甚至能幫忙拍一些素材。

不過鏡頭確實對人有影響。以前家裡說話不用考慮,現在有些話就得想想。有時我媽不經意聊到些家長裡短,可能會引起粉絲的猜測爭吵,影響不好,我就會阻止,或者換一種方式聊。畢竟有些話我們說出來沒能表達本意,就會有誤解。

我還挺經常去看評論的,也會回復一些粉絲。如果他們提的是正確意見,我會採納,如果不是,也不會和他吵。

今年三四月份,我買了兩臺新電腦,加起來一共四臺電腦做視頻,僱一個人幫忙做後期。上半年請了村裡一個大學生,疫情不能上學就來幫我做點事。下半年他讀書去了,我就在村裡找了個小夥子,他也不會做,都是我現教,教會了就上班。

現在全村人都想來找我學。很多年輕人在外面拍視頻都會說,我是小木的誰誰誰。我們土家人家族大,兄弟姐妹多,今年疫情沒辦法出去打工,我的兩個親弟弟、兩個堂弟也跟著我學拍起視頻。我在南京定居的親妹妹、在湖南的丈人丈母娘也做了自己的視頻帳號。

通過在我的直播和視頻裡出鏡,我把我的粉絲分享給他們。現在他們的粉絲基本都是原來關注我的,很喜歡我們一家人,只要我一說關注哪個,他們就馬上支持。

我也不會對他們的帳號內容有什麼幹涉,他們想拍什麼,帶什麼樣的貨也是他們的自由,我就是領他們進門而已。也不是每個想跟我學的人我都教的,如果人品不行,我真的不帶。

現在我的拍攝好像遇到一個瓶頸。之前每天的粉絲播放有一百多萬,現在只有五六十萬,有明顯下降趨勢。

有粉絲評論,現在小木的視頻看起來沒以前有味道了,我就去追問,能不能告訴我哪裡需要改進。不是說粉絲不喜歡,不看了,而是他們太熟悉我們一家人,我把視頻標題寫出來,一看小木今天幹嘛,知道了,就不用點開了。

農村的家庭生活,就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拍來拍去相差不大,可能很多粉絲就感覺有點視覺疲勞。我想改變,但現在也不知道怎麼去改變。因為家就這些事,不可能為了拍視頻,特意去搞點別的,所以也特別煩惱。

我一直在關注阿木爺爺這種西瓜上有名的生活類作者,他是做木工的,這次去西瓜PLAY和頭條生機大會交流,各個負責人都拿他舉例子。運營老師也和我交流,希望我能吸引多一些年齡群體更廣泛的受眾,年輕人也會更有活力。所以,我要向阿木爺爺他們學習,把視頻拍得更有趣一些。

平臺老師的意思是,不是按照他們做得一模一樣,就是希望能展現和土家族相關,有技術含量有內容的東西。當然要做成阿木爺爺、李子柒那樣,視頻就會變得更複雜,我現在的人手肯定不夠,可能要有一個更專業的團隊了。

現在我有考慮視頻減量,每天更新已經從4個減到3個,也在考慮減成兩個,想做精緻一點,豐富一點。我感覺如果做得有內容,視頻可能會越長越受人歡迎。我們視頻的完播率可以達到70%,平均播放時長在5-7分鐘之間。有很多粉絲提醒我們,說可以把視頻拍的更長一些。

現在你會發現,我們全家人都只在西瓜、頭條平臺上發視頻,別的平臺你都看不到我們有帳號。這是我要求他們這麼做的。雖然他們沒有籤約,但也能獲得很不錯的視頻收益。西瓜視頻創造了我,成就了我們一家人,我們就不往別的地方去。

 爆料或尋求報導】加微信號:sanshengss333

  【商務合作】加微信號:sansheng_kefu

相關焦點

  • 獨家籤約16位趕海創作人,西瓜視頻的一場內容奇襲!
    在西瓜視頻上,趕海包括岸邊撿拾和海中捕撈,是體現漁民日常生活的視頻內容。 這些趕海視頻在平臺上圈了一大批粉絲,就像現代趕海紀錄片一樣,成為都市年輕人的心頭好。「這哪裡是趕海啊,趕得是理想,是生活。」「有時候累了就去刷趕海視頻,就會想,什麼時候才能實現財務自由,要是以後不用工作了,我也要在海邊的漁村買個房子,過上這種每天趕海的自然生活。」一位32歲的職場白領這樣說。
  • 「信誓蛋蛋」抱住了西瓜視頻,職業經理人變身職業視頻創作人
    驚險刺激的極限挑戰、積極向上的中外文化交流體驗和「Life is fantastic(生活如此精彩)」的生活態度給他們帶來了全網1500萬粉絲,其中單在西瓜視頻,蛋蛋的粉絲數就已經達到了820萬。這次接住來自平流層的西瓜是信誓蛋蛋又一次瘋狂挑戰,雖然沒有接住西瓜,但是蛋蛋接住了來自西瓜視頻的邀請。入駐西瓜視頻近3年後,信誓蛋蛋正式宣布和西瓜視頻展開獨家合作。
  • 我又挖到一位來自土家族的寶藏小姐姐
    其實這背後還有個故事,勳帶上原本寫的是「土家族之光」,但沈夢辰猛然知道同屬土家族的阿朵也會加入節目,所以連夜將「土家族之光」改成了「土家族之花」……於是「花光」CP成了!無獨有偶,最近小鑑又發現了另一位來自土家族的寶藏姐姐,鄧超予!
  • 我又挖到一位來自土家族的寶藏小姐姐
    其實這背後還有個故事,勳帶上原本寫的是「土家族之光」,但沈夢辰猛然知道同屬土家族的阿朵也會加入節目,所以連夜將「土家族之光」改成了「土家族之花」……於是「花光」CP成了!一個有梗有笑點,一個有才實力超群,乃們土家族妹子都這麼寶藏嗎?無獨有偶,最近小鑑又發現了另一位來自土家族的寶藏姐姐,鄧超予!
  • 西瓜視頻創作人9種玩具翻唱紅毛《Psycho》英文版
    還成為了2019年第一首女子偶像組合Melon日榜一位歌曲。音源也直接成為了去年女團的音源之光。歌曲MV的造型也可以說是2019年KPOP女團MV造型最上心的了。就連五位成員在視頻中的妝容都有人模仿。關於《Psycho》這首歌的各種視頻層出不窮。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一看其中一位西瓜視頻創作人甲魚牛佳鈺的英文版翻唱視頻。
  • 360位超級創作人集結完畢,西瓜PLAY起航在即
    川鄉小妹兒和小二娃是一對四川小情侶,在西瓜視頻,他們用影像記錄著自己採菊東籬下的悠然田園生活。在親手搭建的花園中乘涼,在田間種菜、養雞,繁華褪去,素心依舊。簡單的生活是他們漂泊他鄉之後做出的選擇,普通人的生活記錄令他們在西瓜視頻收穫了超過百萬的關注。
  • 錦裡溝,中國第三階梯上唯一的土家族社區,充滿土家族情懷
    大家可以放下手中的電子產品,走進土家族的家中,享受美好時光。說起錦裡溝,武漢人和湖北人可能不陌生,但外地遊客可能會問,錦裡溝是什麼溝?300年前,也就是清朝雍正年間,湖北恩施土家族隨著當時的土司從恩施向東遷徙到黃陂,並生根發芽,久而久之,土家族在這裡繁衍了幾代人,成為中國第三階梯上唯一的土家族社區,如今,錦裡溝就坐落在這裡,成為武漢唯一的土家風情景區,既然是在土家族的邊界上,錦裡溝的特色當然離不開土家族的民俗風情,除了風景優美,景色宜人,在鬱鬱蔥蔥的山坡上,清澈的河濱,精緻簡約的吊腳樓點綴其間,所有的土家族姑娘都很有價值,走在錦裡溝
  • 西瓜視頻創作人林晨同學:從失業青年到「武漢空城vlog記錄第一人」
    10月20日,2020西瓜PLAY好奇心大會在海南三亞舉行,上千名西瓜視頻創作人聚集到了這裡。大會上,來自湖北的林晨同學作為演講嘉賓,分享了他在視頻創作路上的經驗與感受。  疫情初期,林晨同學拍攝的空城系列vlog在全網瘋傳,讓無數網友了解了武漢封城後的真實情況。
  • 西瓜視頻X抖音的「雲上學堂」,為知識創作人提供了怎樣的機會?
    平臺龐大的流量與用戶數促成了知識資源傳播範圍的擴大,雲端場景的知識分享穿透長圖文的閱讀壁壘,繼而完成從音頻到視頻的躍遷,升級專業分享與在線學習場景。西瓜視頻X抖音的「知識創作人」活動,讓知識分享視頻化的浪潮再度席捲。自10月13日起,西瓜視頻與抖音雙端聯動,採取一系列扶持措施激勵用戶深度參與知識普惠,打造高質量、專業化知識內容分享。
  • 鹹豐縣土家族民俗體驗館開館
    鹹豐縣土家族民俗體驗館開館康小玲供圖中新網湖北新聞12月21日電 (杜迪納 饒迅)12月21日,筆者從鹹豐縣文化館獲悉,鹹豐縣土家族民俗體驗館已面向公眾開放。康小玲供圖據了解,該館位於鹹豐縣唐崖鎮,本著展示和體驗鹹豐縣土家族歷史文化特色,共劃分8大展區10大版塊,即土家婚俗區、生活作坊區、生活場景區、農耕區、石刻區、土家吊腳樓專題展區、非遺超市區、飲食體驗區等。館內各類展品及布景不僅供遊人參觀了解歷史,也可現場體驗,如推石磨、舂碓、榨油等土家族特有的生活方式。
  • 土家族的舞蹈——擺手舞
    擺手舞作為一種祭祀舞蹈,酬報祖先,所表現的內容十分豐富,涉及人類起源、神話傳說、民族遷徙、古代戰爭、狩獵捕魚、刀耕火種、生產勞動、飲食起居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土家族歷史演變的活化石。擺手舞分為小擺手和大擺手,小擺手數十人至數百人,大擺手數千人甚至數萬人,酉陽擺手舞屬於小擺手舞。擺手舞是土家族歷史文化的縮影,但是關於擺手舞的起源卻是一個不解之謎。
  • 織就美麗——土家族服飾
    土家織錦以及挑花刺繡、扎染蠟染已變成走俏的商品,甚至飄洋過海,去裝點更多人的生活。(一)遠古土家先民服飾土家族有本民族語言而無本民族文字,漢文記載的土家族服飾隻言片語,且多系轉抄;土家族地區考古發掘所得與服飾相關的文物不豐;土家族口頭文學中尚未搜集到專門吟唱服飾的長篇;徵集到的為數不多的清末民初的土家族服飾,受滿、漢服飾的影響,僅保存了自身部分傳統因子。
  • 當西瓜視頻遇見孫燕姿,讓好奇心還給生活一束光
    9月24日,西瓜視頻正式官宣,華語流行樂壇天后孫燕姿成為西瓜視頻「全能生活家」。據悉,在成為西瓜視頻「全能生活家」後,孫燕姿將通過西瓜視頻平臺以Vlog的形式在西瓜視頻獨家發布,通過視頻方式更深度的展現自己豐富多彩的、對日常生活充滿好奇心的生活態度,並與粉絲進行互動。
  • 西瓜視頻X《中國好聲音2020》:生態引流、創作人共振、品牌價值外延
    作為中國的頭部視頻平臺,西瓜視頻擁有大量的日活躍用戶和創作人,這些創作人擁有著可觀的私域流量和高認可度的粉絲量。西瓜視頻利用自身平臺的優勢,運用平臺上的人氣創作人進行線上線下合作,實現流量的閉環,使宣傳效果最大化。
  • 黃陂土家族年味:載歌載舞,還有一場激烈打鬥
    清朝雍正年間,土家族施南土司下屬的忠峒土司第17代從鄂西恩施州宣恩縣遷至在鄂東,選中了黃陂錦裡溝這方寶地。幾百年繁衍變遷,錦裡溝終於變成一座大規模土家山寨,人文特色鮮明。錦裡溝提前將年味推向高潮。一場熱熱鬧鬧土家舞會之後,大祭司送上祝福,正式開吃。揭開蒸籠,是香噴噴的肉飯糰子。接下來,端起酒杯,引頸高歌。
  • 西瓜視頻創作人巧婦九妹登上央視 展現新時代最美家庭
    幸福的家都有一樣的表情,老人慈愛,夫妻和睦,孩子聽話孝敬,快樂的家,都有相同的風景,苦在一起,甜在一起,說好患難與共,一個屋簷下取暖,三生三世的註定……一曲《最美家庭》之後,西瓜視頻創作人「巧婦9妹」攜手九哥、兒子帶著他們的動人家庭故事,登上央視舞臺。
  • 土家族民俗事象的影像書寫與文化迷思——基於電影《1980
    法國的山狄夫從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社會生活三個方向對民俗文化進行了分類。其實,不管屬於哪種類別,民俗事象都能夠給人帶來強烈的美感和觀賞性,具有不可低估的審美價值。以土家族為例,吊腳樓、西蘭卡普、撒爾嗬、擺手舞、女兒會、哭嫁等民俗事象,儘管種類繁多、性質各異,但都可以滿足人們的心靈和精神層面的審美需要,具有一種藝術審美的內在價值。
  • 做全職媽媽,也要擁有賺錢的能力 |專訪西瓜視頻創作人「秋天的媽媽」
    在得知要採訪秋天媽媽後,我們把她在西瓜視頻上的作品從頭到尾看了一遍——她有一個可愛的兩歲寶寶,幾乎每一個視頻都在微笑,如果沒有看到最早的作品,你很難猜測她在一年多前經歷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家庭變故,將她原本平靜的生活通通擊碎。秋天媽媽和她的丈夫在大學時代相識相愛,後來又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並擁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
  • 西瓜視頻創作人、三農合伙人"巧婦9妹"獲得全國文明家庭獎
    在11月20日舉行的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西瓜視頻創作人"巧婦9妹"甘有琴家庭獲得了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榮譽稱號,並作為全國文明家庭代表之一上臺領獎。  入選全國文明家庭的"巧婦9妹"原名甘有琴,是西瓜視頻獨家籤約創作人。三年多以來,她通過今日頭條和西瓜視頻平臺展示農民生活和農村美食,帶領全家通過視頻推介幫助農民銷售農副產品。2019年,她通過今日頭條和西瓜視頻銷售家鄉農產品超過1200萬斤,銷售額超過三千萬元,改善了家鄉人民的生活。
  • 全能生活家孫燕姿,每個在西瓜視頻的第一天都值得好奇
    在生活中,孫燕姿樂於分享自己在繪畫、養身、各方面的積累與見解,每一天的幸福日常裡,都映照出孫燕姿豐富的人生經歷,以及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在社交平臺每每曬出各種生活照、作品和感言等內容時,都能收穫數萬粉絲的評論和點讚,是一位號召力滿滿,且名副其實的「全能生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