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去偷歡,前天才看的《姜子牙》。
儘管已經被劇透的差不多了,但走出電影院,依然有很多想說的話。
評價電影《姜子牙》,單是一句「畫面很美,故事很爛」的總結顯然過於粗暴了。
我想從故事、畫面及立意(野心)三個維度去聊聊我心目中的《姜子牙》。
首先是故事。
故事確實沒講好。
但我認為的沒講好,和很多評論認為的沒講好,有點不一樣。
很多評論覺得劇情差,其實是指電影沒有一個好萊塢式的爽快故事。
如果迪士尼來拍,這個故事的發展和結局應該是這樣的:
多年之後,身處困惑中的姜子牙遇到了古靈精怪的小九,兩人結伴上路調查真相,最終聯手殺死萬惡的狐妖。小九雖然有狐妖之血,但心中的人性之善戰勝了狐妖之邪(此處適合來一碗「決定你的,不是外表而是內心」之類的雞湯),而姜子牙則攜勝利之勢,拒絕天尊邀請,解甲歸田,獨釣寒江雪。
如果是這樣一個故事,或許就不會這麼失控,這麼無力,這麼生硬。
但是,這樣也太無趣了吧。
是那種油膩迪士尼般的無趣,是依舊缺乏成人敘事的無趣。
我認為《姜子牙》的故事,最大的問題有兩個。
其一,姜子牙和小九的人物關係沒有真正建立起來,「大叔帶蘿莉上路打怪」有簡單的故事模板,就是《這個殺手不太冷》,可《姜子牙》中,他們的關係從始至終缺乏變化,也缺乏深入,「亦父亦友」的情感連接也不夠明晰。
這最終導致觀眾很難帶入姜子牙對小九的感情。
其二,劇情裡的幾次重大反轉,都缺乏具體的情節佐證。
狐妖說,姜子牙,你師傅才是壞人。姜子牙就信了。
師傅說,傻孩子,是狐妖騙你的,你再回去想想。
姜子牙又回去了。
他身上那套本該是故事核心的「懷疑-尋找-證實」的邏輯鏈條在最後「證實」的環節,虛弱了。
所謂的巨大陰謀,主要靠的是狐妖的述說,觀眾沒有看到足夠多的證據。
這兩處乏力,讓這個故事缺乏足夠的說服力。
故事聊完,再聊畫面。
即使故事講崩了,我依然要給《姜子牙》打高分,僅僅是因為畫面美嗎?
當然不是。
這次的畫面之美,跟以前我們常見的國漫畫面之美相比,有著質的飛躍。
以前,不管是大聖,哪吒,還是小門神,白蛇。
畫面之美都是三個字:中國風。
以及中國風裡隱藏著的迪士尼或日漫的審美。
再低一檔的古風動畫片,就好比現在的各種古鎮了,油膩,虛假,腐朽,賣弄。
但《姜子牙》不一樣,它的畫風,有一套完整且自信的審美,基於中國傳統文化,但絕不僅僅是堆砌小橋流水人家之類的古風文化符號。
從開場的炫彩2D,玄鳥,到大漠孤煙直,到怪物酒店,到壓抑神殿,到沙漠骷髏,到紅黑狐妖,《姜子牙》懂得攫取中國傳統文化裡的美妙之處,但又勇於再創作,塑造出了一種嶄新的、更符合當代審美的古風之美。
更難得的是,這種審美自信,不是《大世界》那種完全依賴於技藝高超的個體藝術家,而是源自成熟的工業體系。
沒錯,《姜子牙》的背後,體現出的不僅是國漫,而是整個電影工業體系的成熟和進步。
電影還有一個大家沒怎麼聊過的優點,那就是精良的動作設計。
每一場打戲都充滿設計感,從骷髏大戰,到多次程度不同的狐妖大戰,包括四不相和申公豹的動作戲,有創意,有審美,有性格。
我甚至覺得,動作戲才是《姜子牙》最「硬核」的部分。
最後,我想聊聊電影的立意,或者說創作野心。
一開始,我對《姜子牙》的期待就不同於大聖以及哪吒,我期待的是他真正的成人敘事。
拒絕合家歡,拒絕傻白甜,拒絕死板的大團圓,而是試圖探討嚴肅一點,甚至沉重一些的話題。
年輕導演程騰和動畫老咖李煒,不會講一個關於夢想和正義的迪士尼式故事嗎?
會吧。
但他們沒有選擇這麼走,他們選擇聊善惡,聊生死,聊欺騙,聊信仰。
這些,是動畫片極少去碰的主題。
提起成人向國產動畫,大家都會想到《大護法》。
但我想說的是,想做到《大護法》那樣的極致暗黑,不是最難的。
最難的是皮克斯那種,進可「細思極恐」,退可合家歡。
如同他們在《頭腦特工隊》、《玩具總動員》、《無敵破壞王》一遍一遍做到的那樣。
孩子看的是冒險、夢想、正義和花花世界,大人看的是死亡,恐懼,離別,和中年危機。
這才是動畫片最高級的存在,無腦低幼和無度暗黑都不是。
《姜子牙》的這次嘗試成功了嗎?或許沒有。
想像力、技術和好故事,《姜子牙》只能算做到了一半。
但至少,這樣的創作野心和態度值得尊敬,值得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