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開始前,先給大家講小編前兩天遇到一個真實事件,可能大家肯定也遇到過。上次小編陪朋友去手機店給朋友父母挑一個手機。兩家店員交流對話如下:
第一家:
「您好,我想買一個手機。」
「您好。您想買個什麼類型的?我們最新的款式是這一款,性能好,您可以看一下。」
「哪一臺比較便宜?」
「便宜的手機性能沒有這個好。而且沒有活動,比較起來也沒有這個划算,手機更新換代比較快,你買這一款至少可以用的時間久一些。」
我朋友聽完後點了點頭,說再看看。拉著我走了。
之後換了另外一家店。對話如下:
「您好,我來買手機。」
「您好,請問你想要什麼樣的類型的手機呢?」
「便宜的」。
「您好,我們店裡最便宜的是這一款手機。咱們是自己用呢還是給別人用呢?」
「哦,我是給我父母用的。不要太貴,用不了什麼功能。」
「是的,父母年齡大了。而且也不玩遊戲。手機性能不需要特別好,其實你可以看看這一款。這一款是最新出的一個中端機型,性能卻比剛剛那一款好很多,運用的是最新的晶片,而且無論是電池容量,屏幕,還是內存都比較之前那一款更大,更適合中老年人使用。最新晶片系統很流暢的,父母用個幾年都沒有問題。最重要的是現在下單還有優惠,算下來價格比剛剛那一款只貴一點,您可以考慮一下。」
店員說完之後立馬吸引了我和朋友的注意力,最終朋友在多方比較下,還是買下了店員說的這一款,而且十分滿意。
是的,大多數人都知道首先要先敲定「主題」
但所謂的理解正確,其實是有兩個條件。一是客觀性的正確。二是符合對方認知順序的正確。如果不具備這兩點就無法有效地說服對方。因為大多數人如果不按照自己覺得重要的順序來說明就沒有辦法把對方的話聽進去。
在溝通中確立完主題後,第一步需要直接問對方,覺得什麼比較重要?圍繞著這個重點順序開始解說。就比較會認得得到對方的認同。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重點:
第一、主題。
我們現在要討論什麼。(例如:購買一個手機。)
第二、問題重點。
對方的核心需求。(例如:這裡就是手機要買個便宜的。)
第三、結論。
你希望告訴對方什麼?(例如:希望客戶購買新款)
第四、根據。
為何有這樣的結論?(例如:新款性能更好,而且價格並不貴!)
如果沒有抓住這四個重點就無法產生說服力。因此當我們所說的無法說服對方時,就把這4條在腦海中列出來重新整理一下。
但特別要注意的是。要懂得靈活運用,從對方的價值觀引導第二條問題重點時。如果對方的選擇的重點不一樣,即使第三條結論是一樣的,但隨之而來的第四條根據也會改變。所以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細枝末節上。當結論僵持不下時,或你的根據說服不了對方時不要去反駁對方的意見,這樣浪費時間還會讓對方不高興,我們要從根本開始重新確認。而且在溝通時不要太刻意把對方引導到自己想要的結論,對方是會察覺到的。
其實不僅是與客戶,上級,在職場上溝通可以用此方法說服對方,生活中也可以運用此方法進行溝通。職場路漫漫,開心與你一起同行。有什麼疑問或者建議可以留言或者私信開心。
如果您覺得文章對您有幫助的話,可以收藏,關注+點讚。您的支持是我持續前行的動力!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