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了好萊塢,中國演員去哪更上一層樓

2021-02-14 新周刊

吳亦凡在《星際特工:千星之城》裡飾演了一名空間站工作人員。

在我們這裡,好萊塢成了演員更進一步的舞臺,成了供他們擺弄身姿的紅毯,好萊塢被置於一個至高無上的位置,以至於在其中打個醬油也能成為某種登堂入室、走向國際的標誌。

 

你想像中的李小龍,應該是什麼樣子?

 

對於一個已經逝世近五十年的電影巨星,漫長的時光已經將他變成一個具備多重意義的文化符號。

 

維多利亞港邊的李小龍塑像,是有關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圖騰;凌厲的嘯叫,瀟灑的拳腳,飛舞的雙節棍,半個世紀前,寥寥幾部電影刷新了中國人在大洋彼岸的形象;他留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的名字,至今仍是中國電影人最了不起的成就;而一腳踢碎「東亞病夫」的牌匾,也是彰顯民族自信的經典鏡頭。

 

而在素有鬼才導演之稱的昆汀的新片《好萊塢往事》裡,對於李小龍的一段演繹卻惹來了麻煩。當看到李小龍被布拉德·皮特痛打一頓,許多中國觀眾再也喊不出「昆汀牛B」了,不少人覺得昆汀這次的玩笑過了火。

 

李小龍之女李香凝指責電影把父親塑造成一個傲慢、好鬥、誇誇其談的角色,而昆汀則回應稱,片中的李小龍形象並非完全虛構,說白了,他覺得現實中的李小龍真就這麼狂傲。

 

口水仗從當事人蔓延到了影迷之中,兩種觀點針鋒相對:一方認為這不過是藝術創作自由下的合理虛構,另一方則覺得這個橋段不僅抹黑了李小龍,也迎合了對於華人一貫的刻板印象。

 

爭吵難有定論,新片的熱度也早晚會散去。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好萊塢大片還將一部接一部地轟擊中國觀眾的感官,讓我們在震撼和歡暢之餘,感慨世界上最頂尖電影工業的文化影響力。

 

而這場風波最讓人唏噓的一點,或許是在中國面孔紛紛出海,將好萊塢視為聖地,以在大片中露一小臉為榮的當下,能在國際範圍帶來觸動、引發討論的中國影星,也還是上個世紀的李小龍。

1973年的《龍爭虎鬥》,是李小龍完整拍攝的最後一部電影。

這麼多年,我們還在說李小龍

 

《好萊塢往事》裡,萊昂納多飾演的過氣明星和布拉德·皮特飾演的替身演員一起來到好萊塢尋找機會,當這兩個虛構的角色遇上了李小龍,雙方話不投機,在片場拳腳相向。

 

替身演員作為退役老兵,身手不凡,雖然第一回合被李小龍打倒在地,但第二回合就把李小龍重重地摔在一輛車上,第三回合兩人人正要決出勝負,被現場人員叫停了。

 

整部電影沉浸在一種昏黃的懷舊色調中,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的好萊塢,電視大潮席捲而來,觀眾的口味也發生了變化,電影黃金時代走向尾聲,過氣演員和他的搭檔想要尋找機會,註定難上加難。

 

片中萊昂納多和布拉德·皮特鬱郁不得志的那個年代,卻恰恰是現實中李小龍聲名鵲起、席捲美國的年代。

 

1959年,十九歲的李小龍從香港來到美國,之後進入大學讀書。在此之前,他已經在香港演過不少角色,在觀眾眼裡混了個「熟臉」。

 

李小龍甚至還演過《雷雨》中的二少爺這樣的文藝形象。

 

1966年,李小龍在美國出演電視劇《青蜂俠》中「加藤」一角,後來又以這個角色參與了兩集《蝙蝠俠》。1969年,李小龍客串電影《醜聞喋血》中的黃宏度,這個沒幾句臺詞的大反派,結局不出所料地被消滅了。

 

這段時期,李小龍在美國擔當的基本都是一些小角色,直到七十年代到來,李小龍受邀回港,他的傳奇才真正開始。

 

1971年的《唐山大兄》和次年的《精武門》《猛龍過江》,以鮮明的風格大獲成功,不僅為低迷的香港電影打入一劑強心針,還把這股功夫風潮吹向太平洋的那一頭。

 

《猛龍過江》是李小龍自編、自導、自演的作品,同時也是香港電影史上第一部在歐洲取景的影片。

1973年的《龍爭虎鬥》,李小龍重回好萊塢,與美國華納合作,在電影中擔任主角。這是李小龍完整拍攝的最後一部電影,也成就了他國際功夫巨星的地位。

 

同一年,李小龍意外去世,在他三十三年的人生中,所拍攝的功夫片並不算多,輝煌的電影生涯似乎剛剛起步,就猝然落幕。但如同划過夜空的流星,耀眼的光焰給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也照亮了後世的港星通往好萊塢的道路

 

喜歡惡搞和致敬的昆汀,在《好萊塢往事》中玩過了頭,但他的代表作《殺死比爾》,卻也毫不掩飾對李小龍的鐘愛。穿著李小龍標誌性黃色運動服的女主人公所向披靡,當年著實讓中國觀眾激動了一把,誰能料到多年之後,昆汀又因為醜化李小龍而備受指責。

曾經,李小龍的符號也在昆汀電影中熠熠生輝過。/《殺死比爾》

中國功夫,電影人的出海之路

 

李小龍之前,好萊塢不是沒有華人,但基本上只能出現在一些邊緣角色中。

 

1937年,一部關於中國的「大片」《大地》在美國上映。它既是一部地地道道的美國電影——出品方、主要演員、拍攝地都在美國,貫穿全片的臺詞也是英語,但同時也是一部原汁原味的中國片,它改編自著名女作家賽珍珠的同名小說,故事發生在中國,甚至全部道具和部分取景也來自中國。

 

因為當時中國不具備拍攝條件,拍攝開始前,攝製組成員來到中國搜集包括兩頭中國水牛在內的各種道具,一起運回國,然後在當地搭出一幅中式布景:農田、阡陌、茅屋、集市……把一個中國村莊搬到了遙遠的美國。

 

《大地》的女主角路易絲·賴納憑藉本片獲得了她的第二個奧斯卡獎。

但就是在各種細節上都用足心思的製片方,在主角的人選上還是選擇了西方演員。當時,華人影星黃柳霜也曾爭取過女主角阿蘭的角色,但最終製片方還是把機會給了女星路易絲·賴納。

 

儘管後者的表現不可謂不精彩,在1937年拿下第十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但八十年後的我們還是不禁暢想,如果片中的農婦能由真正的華人黃柳霜出演,這部電影是不是能增色不少呢?

 

但幻想也只能是幻想,事實上,在當時的好萊塢,即便是華人中最具影響力的黃柳霜,終其一生都沒能痛痛快快地演幾次主角。

黃柳霜是第一位在星光大道留星的華裔女演員,但她在好萊塢也沒有太多選擇。/《唐人街繁華夢》

1905年出生在美國的黃柳霜已經是第三代移民,但因為固有偏見和排華思潮,黃柳霜的演藝之路十分曲折,作為美國生美國長的女演員,她的一生都在尋找身份上的認同。

 

被電影《大地》拒絕時,已經有了一定名氣的黃柳霜大感失望,第二年,她來到中國遊歷。這次某種意義上的尋根之旅,受到一些名流的熱情接待,卻也因為早年出演的一些醜化華人的形象而被輿論指責。

 

在李小龍之前的好萊塢,中國面孔不僅不能得到美國人的充分尊重,遙遠故土投來的也常常是冷眼。演出中國人的真實模樣,還是演出好萊塢想看到的中國人形象?在黃柳霜所面對的矛盾上,李小龍找到了平衡,而他的支點,就是功夫。

 

香港初代女打星鄭佩佩年輕時曾與李小龍共事,有一回二人去茶樓喝茶,李小龍興奮地讓鄭佩佩打他。後者愣了一下才明白過來,李小龍想向自己和在場的人炫耀肌肉。正是李小龍痴迷的武術,成為香港電影人飛向國際的翅膀。

 「我們這個是花拳繡腿,他是真的會功夫。」多年以後的訪談中,鄭佩佩仍難掩對李小龍的欽慕,又過了幾年,鄭佩佩自己成為了迪士尼大製作《花木蘭》中的一員。

《花木蘭》預告片中,曾經的打星鄭佩佩飾演一位媒婆。

1972年,電影《精武門》中的一場戲,李小龍飾演的角色對戰一群日本人,其中一個年輕演員被他踢出去三回。第二年的《龍爭虎鬥》,這個年輕演員又演了一個不起眼的配角。

 

當時,李小龍一棍打在年輕演員頭上,力度沒拿捏,後者幾乎暈過去。導演喊過「cut」之後,李小龍趕緊向年輕人道歉,並問起他的名字。「Jackie Chan!」能被巨星問候,年輕人很激動。

 

後來,已經成為功夫電影代名詞的成龍回憶被李小龍打暈的經歷,說這是他從影生涯中最棒的故事。

 

徵戰好萊塢,「雙龍」之後還有誰?

 

有趣的是,這次戲說李小龍的昆汀不僅曾是李小龍的粉絲,也曾是好萊塢最早一批「成龍吹」。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成龍沿著李小龍的功夫之路,加上喜劇元素,造就了自成一派的功夫喜劇。在香港,成龍的電影幾乎拍一部火一部,是當之無愧的票房之王。

 

儘管那時成龍還未正式進軍好萊塢,但是很多美國人已經通過錄像帶看到了他的功夫片,昆汀就是其中之一。美國的第4屆MTV電影獎就將成就獎授予成龍,頒獎人昆汀在臺上激動不已。

 

1995年,成龍憑藉《紅番區》進入北美市場,完成了從香港影星到國際影星的跨越。隨後的《尖峰時刻》三部曲在北美異常賣座,一中一西的搭配十分討喜,美國人能夠接受,中國人看了同樣不彆扭。

 

華人演員成龍在好萊塢的成就,至今無來者。/《尖峰時刻》

由此,成龍達到了華人演員在好萊塢前所未有的高度,成為西方人心目中與李小龍並列的功夫巨星。

或許是巔峰太過輝煌,「雙龍」的功夫之路後無來者,後來的李連杰、甄子丹等在國內迷倒一片的打星,在好萊塢的發展平平無奇,劉玉玲、楊紫瓊等亞裔演員也常常作為工具性角色出現——當一部電影需要一個面容冷酷、身手矯健的女性角色時,她們是最佳人選。

 

中國演員等於能打,功夫作為當初打破刻板印象的元素,本身又成了另一種刻板印象。

 

2005年,李連杰出演了一部美英法合拍的動作片《猛虎出籠》,瀟灑飄逸的黃飛鴻化身殺手丹尼,脖子上還戴著項圈,對從小訓練他的黑幫絕對服從。電影的一張海報是橫躺的李連杰被踏上一隻腳,象徵著控制的項圈格外醒目。這張海報傳回國內,在當年還引來不少的批評之聲。

 

 

成龍的《紅番區》上映的同一年,周潤發拍了最後一部港片《和平飯店》,在香港紅的發紫、獨孤求敗的發哥,同樣準備去好萊塢發展。這種心情,大概如同十年前小馬哥在《英雄本色》裡說的那樣:「我等了三年,我就要等一個機會。」

 

可是好萊塢的機會始終不太眷顧周潤發。

 

來到美國的周潤發已經不惑之年,一切從學英語開始。出身草根的發哥學歷不高,要從最基本的發音學起,那時候他讀了不少低俗雜誌,就為從中學到一些英文俚語和粗話。

 

儘管如此努力,但這一邊的天皇巨星,在那一邊也沒有激起多大水花。《替身殺手》《再戰英豪》《安娜與國王》反響平淡,周潤發的好萊塢之路並未走通。時間來到世紀末,李安找到有些失意的周潤發,請他在自己的新片中出演一個角色。

 

這部電影,就是之後斬獲奧斯卡的《臥虎藏龍》。

《臥虎藏龍》拿下了第7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等4項大獎。

露臉,一場大型快閃

 

在好萊塢一展風採的東方面孔有不少,但平心而論,能夠超越刻板印象、擺脫工具性配角,完全融入美國電影話語,產生巨大影響力的,也只有李小龍和成龍。

 

世紀之交,雄心勃勃的電影人決心換一種方式,把屬於中國的故事講好,總能打動好萊塢。

 

李安的《臥虎藏龍》帶著周潤發、章子怡、鄭佩佩、楊紫瓊一起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2001年的奧斯卡頒獎之夜,歌手李玟在臺上演唱主題曲,一眾主演跟隨李安盛裝出席,武俠電影一時風頭無兩。

世紀之初張藝謀的《英雄》在國內褒貶不一,但這麼多年過去,依舊是在北美評價最高的華語片之一。

 

但時光流轉,類似的嘗試不再多見,取而代之的是迅速擴張的國內電影市場,給了中國明星走出去露臉的底氣和資本,好萊塢也樂於加入一些華人臉孔作為點綴,就像出鍋前撒在盤子裡的蔥花,無用但好看,順便在中國觀眾那裡收割一點好感。

 

2013年,範冰冰在《鋼鐵俠3》中一閃而過,另一位中國演員王學還與鋼鐵俠搭上了話,次年,範爺又在《X戰警:逆轉未來》出現。2017年,景甜參演《金剛:骷髏島》,第二年,在中國口碑不錯的《環太平洋》拍了續集,景甜再度加盟,只可惜這部續作沒有延續第一部的好運氣。

 

《加勒比海盜3》裡打醬油的發哥。

 

這個名單還可以列好長,包括但不限於《火星救援》裡的陳數,《獨立日2》中的Angelababy,《碟中諜5》中的張靜初,《玩命快遞》中的舒淇,《星際特工:千星之城》中的吳亦凡,《極限特工3:終極回歸》中的甄子丹,《巨齒鯊》中的李冰冰,《哥斯拉2》中的章子怡(這個角色難得有不少的戲份)。

 

最新的例子是梁朝偉準備出演《上氣》裡的滿大人。

 

這些出海露臉的例子都有一個大致的共同點:快。有的只有一兩句臺詞,有的甚至連臺詞都沒有,只有在動作戲中「哼哼哈哈」喊兩聲。鏡頭晃過,別說國外觀眾對他們沒印象,就是中國影迷稍微走神,也會錯過這些熟悉的臉。

 


在我們這裡,好萊塢成了演員更進一步的舞臺,成了供他們擺弄身姿的紅毯,好萊塢被置於一個至高無上的位置,以至於在其中打個醬油也能成為某種登堂入室、走向國際的標誌。

 

好萊塢,固然是世界電影工業的殿堂,但瀰漫在中國的好萊塢熱,卻總是格外強烈。就拿隔壁的韓國電影來說,最近幾年屢出佳作,日本電影更是早就享譽亞洲,但是日韓裔明星,似乎也沒有如此熱衷於在美國大片裡亮個相。

 

受限於社會因素和題材,好萊塢大概在很多年之內都不會為亞裔拍出一部《黑豹》式的片子,那為什麼不能像韓國、日本、印度一樣,先儘可能在自己的電影市場內把片子拍好,水準上去了,走向海外不是遲早的事嗎?

 

我們一方面因為李小龍被調侃而如坐針氈,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認一個尷尬的事實:這些年來出現在國際大片裡的中國臉,似乎連被一丁點調侃的價值都沒有。

 

打醬油之後,合拍片成了新潮流。/《長城》

當然,進步總是在發生的,日漸財大氣粗的中國製片方,不就在2016年請影星馬特·達蒙來演了一部《長城》嗎?為什麼總要我們去好萊塢,換一種思路,也可以吸引洋面孔投身中國熒幕。

 

當然,這一類影片究竟成色如何,能不能引起海外觀眾注意,從而真正產生國際影響力,那就是另外一件事了。

推 薦 閱 讀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全文

越建越多的圖書館,真的不適合讀書


真想不到,博物館能掏走我那麼多錢遇到無人駕駛汽車,你最好躲遠點

相關焦點

  • 好萊塢不需要中國演員,中國演員也不必進軍好萊塢
    所以好萊塢被分成了兩種:美國觀眾看到的好萊塢,以及只有中國觀眾能看到的好萊塢。其隱藏的殘酷現實是:好萊塢用你來徵服海外市場,可你並沒有進軍好萊塢的本土領域。華人始終無法打進好萊塢─地方的成熟工業,絕對能幫助演員踏上國際市場。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搭建起的港產片流水線,扎紮實實幫了好幾個男演員去了好萊塢。
  • 中國電影衝擊好萊塢
    我們現在看中國的電影這個行業越來越火,票房是越來越高,那就得要求咱們中國電影能夠製作出好作品,一說好作品,標杆是什麼呢,那就是好萊塢,因為世界電影最發達就在美國好萊塢,現在一說美國有個大片進來了,基本人人都要去看。那麼這些年中國電影是如何衝擊好萊塢的呢?
  • 好萊塢美女演員vs中國美女演員,你們更欣賞哪一個?
    美女演員一直是影視劇裡的一大亮點,他們或是身材火辣性感,或是溫婉優雅,讓觀眾看了流連忘返,那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那些當代被大眾所喜歡中外女演員。下面我們就來說一下中國女演員。1.劉亦菲劉亦菲,1987年8月25日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影視女演員、歌手。
  • 中國電影和好萊塢的差距在哪?我們靠什麼在好萊塢站住腳
    曾經有一段時間咱們國產的片子,能不能獲得高票房,說是跟同時期,競爭一起上線的電影,有沒有好萊塢的大片有關,就是如果這個時期有好萊塢大片上映,這部電影的票房估計又涼了,所以就說好萊塢應該是中國電影界,仰望的一座高山。
  • 在好萊塢電影裡打過醬油的中國演員
    中國影視行業發展速度驚人!預計到2020年,中國會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觀影群體,好萊塢的電影製作公司當然也想分一杯羹。好萊塢與中國電影製作公司合作是一個方法。而另一個方法就是找些中國演員,來演些電影中的小配角。
  • 為什麼好萊塢的演員要去這家酒店當服務生?
    但是,奧斯卡,金球獎,格萊美,演員工會獎等提名人的都會入住這家酒店,肯定有它的魅力所在。酒店接待我們的工作人員看我拍照,專門過來給我介紹,說別小看這些服務生,他們很多都是好萊塢的年輕演員,酒店各個部門都有,水療部有兩個,餐廳部有七八個。
  • 周杰倫確認加盟極限特工4,你最看好哪位中國演員衝向好萊塢?
    好萊塢的製作人喬·羅斯稱,「如今的好萊塢,需要有強有力的合作夥伴來資助像《極限特工》這樣高製作成本影片。The-H-Collective非常受歡迎,我們期待與它的合作。」The-H-Collective就是一部籤約了很多中國大牌影星的經濟公司。The H Collective 表示他們希望能夠幫助中國演員走出亞洲,並打造全球知名度。可見我們小天王周杰倫要衝出亞洲,走向好萊塢了。
  • 中國明星競相去好萊塢「打醬油」,不怕自斷前程嗎?
    國內明星為什麼樂此不疲地去好萊塢打醬油?誠然,在某個特定時期和市場環境下,在好萊塢「打醬油」可以為演員提供更多的曝光率和更好看的履歷單,也有可能因此踏上好萊塢星途。比如鞏俐、章子怡、成龍等等。如果說,是為了藝術成就,顯然不成立,因為中國演員參與的商業片大都戲份少得可憐,根本沒有發揮的空間;如果是為了撈金,這種可能性不是不存在,但並非主要,畢竟去打醬油的演員不是國內巨星就是人氣之王,國內片酬不低;如果說,是為了打開國際市場,提高知名度,這更加是天方夜譚,目前這些演員的市場價值主要在國內,在國外根本不具備號召力……當然,
  • 業內人士解析好萊塢電影中國演員戲份少現象
    但在8月,國家廣電總局首度明確了「合拍」的定義,其中包括:中方出資比例不能少於1/3;必須有中國演員擔任主要角色;必須在中國取景等。雖然《鋼鐵俠3》在北京拍攝了兩周,但「追加投資」和「添加主演」這兩點卻難以實現,因為《鋼鐵俠3》的劇本早已創作完成,王學圻和範冰冰在片中註定只能「打醬油」。   最終,《鋼鐵俠3》無法成為中美合拍片,而是以引進片形式上映。
  • 戲份少,沒臺詞,為何國內一線明星甘願去好萊塢當群眾演員?
    據港媒報導,好萊塢巨星史泰龍在籌拍《敢死隊》時,最先邀請的中國明星是成龍,但成龍要求增加戲份,並優化角色人設,由於雙方沒談攏,史泰龍無奈只能「放棄」成龍,改為李連杰出演《敢死隊》。範冰冰《X戰警.逆轉未來》二十一世紀福克斯出品的《X戰警逆轉未來》未來中,首次有中國人出演角色,範冰冰在劇中扮演「閃爍」一角,具有打開隔空門的超能力,但幾乎沒有臺詞,只有在打開隔空門的時候才會發出「嘿」的聲音,在原漫畫中,「閃爍」是一位白人女性,但福克斯可能出於討好中國市場的考慮,因此讓範冰冰出演
  • 《超驗駭客》製片人:不向好萊塢硬推中國演員(圖)
    《超驗駭客》製片人:不向好萊塢硬推中國演員(圖)   好萊塢影片《超驗駭客》上映5天,中國票房7000萬元,超過美國票房。雖然成績不錯,但觀眾評價遭遇兩極化。昨天,DMG總裁、《超驗駭客》總製片人吳冰來深接受媒體採訪,為觀眾釋疑解惑。
  • 好萊塢硬漢演員盤點 你最喜歡哪一位?
    阿諾德·施瓦辛格1947年7月30日生於奧地利,奧林匹亞先生、健美運動員、力量舉運動員、演員、導演、製片人、加州州長、政治家,擁有美國/奧地利雙重國籍。2015年4月主演《速度與激情7》在中國大陸上映。5月19日在好萊塢的TCL中國劇院門前留下手印。主演的《末日崩塌》於2015年6月2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 華人演員好萊塢百年漂泊記
    甄子丹沒有在好萊塢大片中擔任過主演。 雖然很早就去好萊塢做過一系列嘗試,擔任過《代號美洲獅》的動作導演,在《挑戰者之終極之戰》中客串過荊軻,但在好萊塢的電影體制和思維下,甄子丹仍然難以打開好萊塢主流市場。 直到2003年,成龍把他帶進了自己參與投資、主演,擁有話語權的好萊塢作品《上海正午2》,這部電影才真正讓甄子丹在好萊塢有了一點知名度。
  • 還是中國演員在好萊塢不靈?
    在那之後,好萊塢在幾十年期間,都沒有一個能夠接戲的華人演員,直到那個男人的出現。相信有聰明的讀者,已經猜到那個男人是誰了。沒錯,他就是李小龍。而近年來,中國演員進軍好萊塢似乎也是稀鬆平常的事情。這顯然是好萊塢想著打一個信息差的巧,中國觀眾只要看到主演名單上有中國演員,就會認為他在好萊塢發展。但顯然,好萊塢本身是將好萊塢電影分成了兩種,北美看到的好萊塢電影,以及只有中國觀眾才能看到的好萊塢電影。
  • 英國演員逆襲好萊塢
    學院出生、紮實的戲劇基礎、出類拔萃的氣質,讓不少英國演員逆襲好萊塢。十年前,廉價的英國演員們漂洋過海去好萊塢幹髒活,演些惡人、變態狂,甚至是美國壞蛋。十年後,英國演員就像在蛋糕上揀草莓一樣挑走了美國人的角色。
  • 《好萊塢》早期好萊塢電影的中國女性形象——從黃柳霜說開去
    好萊塢電影通過塑造野蠻、愚昧、墮落的中國女性,構築美國人眼中的腐朽衰敗的中國形象。好萊塢影片中的中國女性通常嫵媚妖嬈、裸露性感,帶有異域情調,充分滿足美國民眾對中國的好奇心。中國女性的溫順馴服折射出美國的自負以及自詡的西方文化的所謂先進性和優越性,灌輸著西方文化取代東方文化是必然趨勢的一種理念。
  • 為什麼華裔演員在好萊塢這麼難混?
    對於中國影迷來說,李小龍不僅僅是一名演員,更是一份信仰。100年來,好萊塢對華裔演員的刻板印象不斷更迭,始終存在,這就是華裔演員在好萊塢這麼難混的原因。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在偏頗的刻板印象下,華裔演員在好萊塢的艱難演藝之路。
  • 這隻合作了無數好萊塢大牌的狗演員現在要息影了
    也許你還記得《加勒比海盜》中這樣的場面。其實Sykes已經入行12年了,參與過很多好萊塢大片的拍攝,還合作過約翰尼.德普、查理茲.塞隆這樣的大牌,憑藉著自己出色的演技,導致這些導演們一有動物角色的需要就會去找TA.
  • 《蒸發太平洋》導演:去好萊塢買IP?中國科幻影片需要原創!
    回顧華語電影,能走上國際舞臺的,歷來都以傳統的武俠題材為主,其他類型片尚未迎來突破性的進展,尤其好萊塢商業電影中最成熟主流的類型之一「科幻冒險題材」上,幾乎還沒有華語電影的聲音。《星球大戰》作為一部奠定美國科幻影片地位的劃時代的作品,其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跟導演的堅定分不開,「盧卡斯拍《星球大戰》的時候,美國科幻電影幾乎都是小成本低級片,劇組的人覺得盧卡斯的想法,是小兒科,他們甚至覺得盧卡斯有毛病,但盧卡斯一路堅持了下來,他是導演也是編劇,他對他所構建的世界是有一個狂熱的信念去支撐他,才能去完成這個構想。」【去好萊塢買IP?中國科幻影片需要原創!】
  • 盤點那些出演美國好萊塢電影的中國演員,誰的片酬最高?
    中國和美國的差異非常大,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明星,在國外可能名氣並不大,但美國出名的明星,在中國則同樣出名。因為美國的文化輸出非常強大,好萊塢是文化輸出的代表,不只是輸出到中國,也輸出到全世界。當然,中國也有少數幾個明星,到好萊塢打拼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