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09
Wednesday
2020.12.23
各位聽眾朋友們晚上好
我是主播楊卓馨
我是主播程緒佳
歡迎收聽今天的晚安建大
今晚
我們想為大家帶來幾首小詩
讀給你聽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第九期
30:49來自草堂之聲廣播臺
向上滑動閱覽
當初雪第一次落在你柔軟的發頂,從小小的生命裡第一次窺見冬日獨特的影子,這個銀裝素裹世界,最終教予了你溫暖相對的寒冷。這時,我想寫首小詩,輕輕念給你,你要靜靜地聽。「潔白的紙面等待著新的落拓,沉眠的生命盼望著明天的來臨。我們看遍了這一次又一次的年輪,可是,在不久前,才勉勉強強學會奔跑的孩子,這樣純潔的繪卷是世界贈予他的最好的禮物。你要扣好紐扣,緊緊裹住自己,穿上在爐火邊暖意融融的棉布鞋;不懼摔倒在冰涼的雪地,不怕寒風颳紅你稚嫩的臉龐,我會鬆開你的手,你會歪歪斜斜向前奔跑。
潔白的紙面上滴落了跳躍的墨點,冷漠而美麗的雪天擦不掉鮮活的痕跡。天是冷的,心是暖的,小小的孩子擁有著化落冰天雪地的火焰。」驚心動魄的外界,動搖不了內心的蜻蜓點水,狂歡後的明月,是要照亮整個胸膛的。世界教予寒冷的同時,也將溫暖的定義埋入心尖,哪有什麼反義與相對,只是珍視過每一次的好奇與觸碰,感慨才會如淚盈眶。當抽芽的春柳撥開層層朦朧的水霧,玉珠輕晃,亭醉丹青。淹沒在朵朵飛絮的浪漫古都,遊人吹笙,餘音嫋嫋。溫婉的風情裡,我想寫首小詩,一字一句,珍重念給你聽。「你看遙遙之外,那沐雨初晴的遠山,連綿而又柔軟,這是故鄉的姿態。我們腳下古橋的流水,是故鄉令人依戀的臂彎;我們身旁儼然的屋舍,是故鄉令人不舍的手掌。一磚一瓦,灌醉了風情,誤卻了歲月,你看這瓦片上的青苔,它是伴隨著出生的歷史遺城。草長鶯飛,你放著紙鳶,我可以安靜的注視著你,或者再飛高放遠一些,仔細摸索著眷戀的光影。而當你興致衝衝向我奔來之時,我知道,春天已然被我擁入懷中了。小橋流水,流水送走了一代代離別,載回了一代代歸人。安寧慣了的母親,願意緊緊擁抱她的孩子,再雙手一揮,十幾年的相依,放手多得瀟灑。外面的世界很大,這裡不是你的桃花源,你想要的桃花源在你的心裡。」
二月春風送來了廖廖書信,一頁展開鋪滿了思念情緒。扁舟久行,柳絮吹不皺眉水面上的點點星火,在空中盤旋,繚繞,化蝶般的飛舞。遊歷在外的奔波,疲憊一次次點亮內心的航標,只是,航標帶去的不是四月芳菲,而指引向楊柳依依。
當冬天的第一朵雪花落在少年的發旋,當春風裡久別的柳枝輕拂過少年的眉梢,一次又一次的觸動剖開了少年柔軟的記憶,是無數點星光泛起的溫暖,是少年美麗夢幻的桃花源,也是歸根楊柳水鄉的安然。柳枝微揚,鬥轉星移,深春宮闈,玉門關外。圓滑澄澈的玻璃阻攔了滿溪花徑,也隔絕了黃沙浩蕩,白骨森森。歷史將這一件件、一絲絲、一滴滴的傷痛與悽涼,無聲印刻在奔湧的長河中;將那一縷縷、一朵朵、一顆顆凝結的鮮血與寂寞,四下無聲,煮酒飲咽。我想寫首遠道而來的小詩,低下頭念給你聽,但我有個小小心願,希望你不要凝視我的眼睛。現在就剛剛好,你聽:「小時候,做一隻嬌小的金絲雀,枕在,包圍的棉花裡;長大時,做一隻剛烈的白眉,跳躍在,掙扎的籠子中;而以後,做一隻看不見的飛燕,停歇在,昨日的春風裡。」她主動打開了籠子,放手放的乾淨利落,她給予了你,你想要的自由。你幸福的身不由己,卻也有更多不幸福的背道而馳。無論是在和平與戰亂,無論是在繁華與荒蕪,無論是生與死,一幕幕如同複製粘貼般,在天涯海角一一上演。北雁陣陣,一字行飛。大漠的孤煙,照不亮昭君的面龐;明月西風,醉酒難眠,玉砌的舊日,抹不去後主的身愁。
向上滑動閱覽
時至今日,這些故事都離我們漸漸遠去,我們只能有些許短暫的感慨。然而失意、潰敗、無聲吶喊、這些掙扎不出的情緒,仍在以新的形式一一上演。少年發不出一丁點聲音,僅僅是難過,前路受阻,雨打浮萍,你無可奈何,只能折路而返,多少不甘。翻頁,我念道:「希望與絕望的墜落,易燃破碎的紅色燈籠,生命如之星火,枯藤老樹,誰也看不見彼此,聽不到,聞不到。生命的時刻好似還在跳動,又好像已經或早或晚的冰冷,其實只是紅綢白緞罷了。」
這是千裡之外將士心中守候的最終淨土,這是千裡之外妻子縫針枯等的最後決絕。度日如年的光陰翻舊了歷史,紙頁斑駁,化作一粒不痛不癢的沙,滑落進少年的眼瞼。分外刺眼的驕陽,似是被一粒沙子的傷痛,扎破了高高掛起的威嚴,變得柔和,化作如水的目光。其實,遠方總有一點牽掛。我繼續念下去:「伊人昨夜有語,《折柳曲》何來?獨言:『無來,只是人情之作罷。』待浪跡漂泊,楓紅一年。近來恰逢春和景明,粼粼玉湖,觀柳花掠影,情至深處,又夢伊人昔年對語,果真是人情之《折柳》罷。」折柳纖纖,人情脈脈,遊子他鄉,生之常態。少年身臨其境,似乎也看見了故鄉的亭臺水榭,似乎仍能感觸到一磚一瓦上 粗糙而厚重的質感。紙鳶飛得越來越高,離太陽越來越近,然而風卻越來越冷薄了。
飄在遠方,回顧望去,紙鳶的身影越來越渺小,牽連的白線也漸引入天空,無影無蹤。天高地遠,紙鳶活的自由,活的了無牽掛,活的凌亂孤獨。少年又想念起庭前的柳花了。
後來,你什麼也沒有想。扁舟泛泛,江夜孤照,人生就像《琵琶行》,與琵琶女短暫的相逢,一人奏曲,一人聽曲,兩人感傷,再一絲不帶去地前行,只餘下風吹乾盡的兩袖青衫。縱使此刻想起,昨日的感動、五味雜陳,也不會再重新來過了。
你想起火爐旁,母親輕輕念給你的故事,伴隨著嗞嗞的作響聲,千年前,百年前,幾年前,人生的悲歡離合,塵世的滄海桑田,都化作了母親講述給你的一字一言,點上了逗號,畫上了句點。
你聽得津津有味,母親用溫柔的目光凝視著你。這些或喜或悲的故事,這些故事裡又笑又哭的人,那些形形色色的苦與甜,最終成為了後人口口相傳的茶言飯語,伴隨著時光流逝,一起冰冷了。
只是,當你在旅途中經歷了一些事,遇見了某些人,聽聞過、體驗過,你總是能回想起些或多或少的心緒。
每當大雪淹沒整個城市,你就會回想起曾經稚嫩的孩童,伸出雙手,盛接住一個冬天的快樂。這時,你也會伸出雙手,時光就此凝結,少年與過往得以重疊。
每當你翻書細讀,你就會陷入其中,恍然發現宏偉與渺小的歷史觀,情緒也相似的可怕。
「玉鏡散珠,月明星稀,漸隱,燈花冥冥,昨夜有初雨,不過微涼;倚欄枕,少年憑生唱:
枯風拂歸人際處,偏有詩行無凝噎。」這是獨悲。
「三兩小杏,看得水打浮萍。意氣飛虹貫長日,灑袖揮去,盛唐風色一筆成。初曉未已,只恨黃鶯自作情,落得白髮,終究悲酒醒。」這是共悲。
獨悲難感,是有私情;共悲難泯,是有共鳴。情難移,情難現,只是每當你走過相似的路途,體味著相似的風景,借景而發,舊情又會油然而生,撩動著少年的心弦。
向上滑動閱覽
玉鏡如磨,便不禁而發「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思念、「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的寬慰
水光粼粼,便多有「上下天光,一碧萬頃」的心悅、「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讚美。
冬雪過去,初春悄臨,我們一路前行,卻也在一路追憶。
「人與人的悲喜並不相通,我只是覺得他們吵鬧。」這句話我大抵是不贊同的。
無論是年齡的差異,抑或是空間的隔絕,情感的表達歷盡千年、百年、甚至幾年、乃至如今,每每翻開故事,無論自己是否親身經歷過,無論看過多少遍,卻都有新的感動。
所以,少年看到異鄉春柳,會想念歸鄉的春色。
少年聽聞無可奈何的別去,會想起母親將他高高放起的灑脫。
所以
少年會為別人的故事隨笑隨哭
會為歷史賦予新的感悟
因為這不再是冰冷的塵埃
而是少年珍視的明珠
於是
少年寫道
「我寫幾首小詩
念給自己聽
聽了一遍又一遍
有舊有新
聽得最多的小詩
名字叫共鳴」
—END—
音頻 / 楊卓馨 程緒佳
圖片 / 來源於網絡
文案 / 楊子荷
編輯 / 白世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