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可觀測宇宙的中心?科學家:宇宙一直在膨脹,它沒有中心

2020-12-23 科學新視界

當我們知道可觀測宇宙的直徑是930億光年的時候,心中不禁有了一個疑問,這是怎麼計算出來的?答案和地球有關,地球的位置恰好處於可觀測宇宙的中心區域,從地球到可觀測宇宙的邊緣地帶的距離是465億光年,可觀測宇宙自然就是930億光年。還有個不能忽視的因素,宇宙一直在膨脹。

所以簡單地用光速乘以時間,得到的數字是不準確的。奇點大爆炸之後,又過了38萬年,光子才開始了高速運動。為了把那38萬年的時間加上,科學家沒有用光子的速度來計算,而是選擇了中微子,中微子從宇宙誕生的那一刻便出現了。最後再考慮到宇宙膨脹的速度,得出了可觀測宇宙半徑為465億光年。

至於具體的計算過程,需要用到大量天文學公式和微積分。話又說回來,地球為什麼會在可觀測宇宙的中心?這是巧合嗎?

古代中國人認為天圓地方,西方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直接放出話來,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這是上帝的傑作!地心說一直流行了一千多年,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差點沒能取代它。19世紀時,天文學家對宇宙的認識越來越深入。重新定義了太陽和地球的關係,太陽是恆星,在引力的作用下,八大行星繞著太陽運行。

等到天文望遠鏡橫空出世,人類對地球的認識再一次被刷新。把銀河系看成是北京城,那地球大概在五環開外的位置。而且銀河系的位置也不是固定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發現,使得天文學家能夠大致描述出星系的運動,精準描述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距離地球2.5億光年的地方,有個引力異常的區域,科學家稱其為「巨引源」。放大到整個宏觀尺度,包括銀河系在內的幾千萬個星系都被巨引源吸引。科學家剛剛發現它的時候,擔心它會把銀河系直接「打亂」。後來發現是我們想多了,宇宙膨脹一天不停止,巨引源只會離銀河系越來越遠。

所以說地球的位置一直在變化,說它是可觀測宇宙的中心,只是為了方便觀測宇宙,是我們自己制定的標準,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宇宙中心。觀測技術經常會帶來錯覺,用眼睛去看陸地,我們會覺得陸地是平坦的。到了太空中,才發現陸地是一個球體的表面。

既然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那是不是可以認為宇宙並不存在所謂的中心?單純地藉助天文望遠鏡的力量來驗證這一猜想,明顯是錯誤的,引力波的出現給我們提供了另一種辦法。引力波其實是時空的一種變化情況,它是不會受到物質的影響的。尤其在宇宙誕生早期的38萬年,引力波是存在的。

我們探測它就可以清楚那38萬年中發生了什麼,不過目前的探測技術還做不到,引力波發現的時間也不長,還有很多秘密沒有破解。

愛因斯坦其實也嘗試過計算宇宙的大小,他提出相對論的時候,還提出了引力場方程。有科學家在引力場方程的基礎上推導出了一個數學公式,叫做「FLRW規」,由此建立了宇宙體積的模型,宇宙的體積取決於空間曲率。可惜它的值很難確定,科學家嘗試了多種辦法,只得出了幾個近似值,而且沒有考慮不可觀測宇宙,宇宙的中心也就沒有確定的結論了。或者說,宇宙並不存在固定的中心區域。

相關焦點

  • 地球為什麼剛好位於可觀測宇宙的正中心?
    地球位於可觀測宇宙正中心這件事,其實非常複雜,涉及到我們人類是如何觀測宇宙的。地球的位置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其實隨著人類的觀測手段提升而不斷發生變化。在古希臘時期,當時的希臘先賢們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有的天體都圍繞地球轉動。
  • 可觀測宇宙之外是什麼樣的?與黑洞是否有聯繫?
    自從發明天文望遠鏡之後,我們對宇宙太空的視野和探測範圍日益拓展,逐步意識到宇宙的不同層級結構,比如地球處於太陽系中、太陽系圍繞銀河系公轉、銀河系又位於本超星系團、本超星系團處於室女座星系團之內,而室女座星系團又是可觀測宇宙中的一個普通成員。如此類推,宇宙似乎無窮無盡,不過,隨著宇宙膨脹理論的確立,人們對宇宙的發展演化的歷程越來越清晰,對於宇宙的整體狀態也逐漸明確了起來,那就是宇宙是有界無邊的。
  • 宇宙是無限大的嗎?它到底有沒有盡頭?科學家的回答讓人意外
    所謂的「無邊無際而廣闊的宇宙」,但宇宙真的是無窮無盡的嗎?根據目前所知道的知識來看,「恐怕是無限的吧?」然而實際上,並沒有人知道真正的答案。今後也許會得到答案,但現在還無從得知。但是,科學家們認為宇宙將無限擴張,是為什麼呢?宇宙廣闊無垠。它包括了我們生活的地球,太陽系的所有行星,以及漂浮在夜空中的所有恆星,甚至是太遠而無法看到的星系。
  • 宇宙外面有什麼?可觀測宇宙有多大?看完你就想通了
    宇宙外面有什麼呢?既然要討論這個話題,那麼我們就得先知道,人類目前觀測到的宇宙有多大?哪一個才是外面?現在我們把它一層層剝開,從小到大排序。首先是地球,地球的直徑是12742千米,接著是太陽系,太陽系的直徑是80AU。AU是一種天文單位,表示地球與太陽的距離,一個AU是1495億千米左右。
  • 宇宙的年齡只有138億年。為什麼可觀測宇宙的半徑是465億光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地球、太陽系和銀河系的大小,但是我們無法測量宇宙的真實大小,因為宇宙太大了,我們甚至認為宇宙幾乎是無限的。銀河系直徑為10萬光年雖然我們無法測量宇宙的實際大小,但我們仍然給出了一個可觀測的大小。所謂可觀測宇宙是以空間望遠鏡發出的最遠恆星光的距離為半徑計算的宇宙面積。
  • 宇宙的膨脹,告訴我們外面可能還有空間,那麼外面會是什麼?
    宇宙的膨脹並不難觀測,通過天文望遠鏡,我們很容易就可以觀測到宇宙深處星系在不斷遠離我們,離我們越遠的星系,遠離我們的速度也越快,於是有了可觀測宇宙的設定。宇宙的不斷膨脹也在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那就是宇宙之外可能還有空間,那麼宇宙外面會是什麼?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一個氣球想要不斷膨脹變大,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那就是氣球的外面要有足夠它膨脹的空間。
  • 哥白尼的大膽猜測:宇宙的中心究竟是什麼?
    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又繞著太陽公轉,這是一個天文學常識,現今可謂人盡皆知。但是為了把這個常識灌輸到人們的頭腦裡,並且被廣泛接受地下來,科學家們付出了數百年的努力。在沒有天文望遠鏡也沒有人造衛星的古代,要想證明地球自轉與公轉是非常困難的事。
  • 宇宙到底有沒有盡頭?如果朝一個方向一直走下去,會看到什麼?
    而宇宙自大爆炸誕生以後,就一直沒有停止快速膨脹的步伐,到目前為止,宇宙已經膨脹了138億年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我們不知道宇宙到底膨脹到了什麼程度?以人類現在的觀測技術,我們最遠只能探測到以地球為中心,475億光年的半徑之外。之所以最遠只能觀測到這裡,是因為最遙遠的一個星系發出的光子能夠來到地球。
  • 探秘可觀測宇宙外的世界,扭曲的蟲洞?另外的宇宙?物質的鏡像?
    宇宙外面有什麼?既然想知道宇宙外面有什麼,那就必須先說下人類目前觀測到的宇宙有多大,哪一個才是外面。我們把宇宙一層一層地剝開,從小到大排序。首先這是地球,我們都居住在這裡。地球的直徑是12,742千米。接著是太陽系,太陽系的直徑是80AU。
  • 宇宙約為138億歲,可觀測宇宙半徑卻達465億光年,矛盾不?
    宇宙的年齡與可觀測宇宙範圍之間存在著兩個相互矛盾點:其一,宇宙的年齡既為138億歲,那麼即使宇宙空間以光速膨脹,宇宙的大小也應該僅為半徑138億光年,而現在可觀測宇宙的半徑就達到了465億光年,而不可觀測的部分更是不知道有多大。
  • 宇宙中每個天體都在有序轉動,那麼宇宙又在圍繞什麼運轉?
    茫茫宇宙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天體,每個天體都會按照自己的運行方式在宇宙中運轉,對人類來說,宇宙是一個非常神秘的空間,因為宇宙中沒有一個天體是完全靜止的,比如部分行星會繞著恆星公轉,恆星也會繞著星系中心工作,可以說,如果宇宙中的天體不轉動,等待它們的結果或許只有滅亡,雖說地球無時無刻都在自轉和公轉,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卻無法感知地球在轉動,但是當人們換一個角度思考,
  • 宇宙膨脹的秘密原來是「它」?
    原標題:宇宙膨脹的秘密原來是「它」?參考消息網1月3日報導據合眾國際社網站2020年12月28日報導,科學家已經找到了宇宙中大多數的失蹤物質,並解釋了早期宇宙是如何被再次電離的。不過,有多個宇宙之謎仍未被解開——例如為什麼隨著時間推移,宇宙持續以越來越快的速度膨脹。
  • 「多元宇宙」真的存在?科學家發現:奇點爆炸產生很多「小宇宙」
    據報導,近日,有科學家提出了有關於黑洞的新觀點,認為宇宙中最原始的黑洞,或許都與宇宙大爆炸發生後,伴隨著宇宙膨脹而形成的「小宇宙」有關,這項研究也發表在近期的《物理評論快報》上。
  • 宇宙大爆炸VS宇宙膨脹論:先大爆炸還是先膨脹?
    對於宇宙的起源,千百年來,科學家們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大爆炸,是現代宇宙學中最有影響的一種學說。但是,宇宙膨脹論,在不斷地撼動著它的地位。 受歡迎的大爆炸理論 今天,當我們觀察宇宙時,看到的許多事實都需要合理的解釋。
  • 從太陽繫到可觀測宇宙
    銀河系可直接觀測的直徑大約10~20萬光年(不過最近有藉助周圍星系運動的最新研究表明,如果從引力角度考慮可能有上百萬光年) 太陽系位於銀河系的獵戶座旋臂
  • 太陽系外漫遊④:可觀測宇宙 | 觀天者說
    宇宙從何而來?現在比較廣泛被接受的是由美國物理學家伽莫夫於1948年提出的大爆炸理論。這個理論認為宇宙開始於一個質量無限大、體積無限小的奇點,之後經過幾個階段,形成我們現在的宇宙,並在繼續加速膨脹。宇宙大爆炸(圖片來源:NASA/Cherkash,稍作修改)什麼是可觀測宇宙?可觀測宇宙是我們通過電磁波和引力波等方式能探測到的宇宙範圍,是一個以探測者為中心的球形區域內的宇宙。基於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宇宙中最快的速度是真空中的光速。基於大爆炸理論和目前測得的宇宙參數值,宇宙的年齡約為138億年[1]。
  • 大爆炸宇宙如果無限膨脹下去,未來會怎樣?
    一直以來,宇宙學家認為,宇宙的未來存在兩種圖景:如果宇宙的平均物質密度超過臨界密度(10^-29克每立方釐米),宇宙會在膨脹到一定程度之後發生逆轉並開始收縮,在收縮的過程中,宇宙的密度和溫度會再次持續升高,最後終結於「大坍縮」。
  • 宇宙在加速膨脹,會有停止的一天嗎?最後的結局會如何?
    而宇宙的不斷膨脹卻是能夠找到證據的,因為科學家通過天文望遠鏡的觀測發現,星系正在不斷遠離我們,離地球越遠的星系,遠離我們的速度也越快。這是宇宙膨脹最有力的觀測證據,而宇宙的膨脹又讓我們不得不思考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宇宙的外面會有什麼?可能有人回答:宇宙沒有外面之說。可是這種認知很明顯沒有得到許多人們的認可。
  • 宇宙外是什麼樣子?科學家:泡泡宇宙假說!讓人難以置信
    「旅行者1號」曾經發送給地球一張特別的照片,看後令人深思!照片中幾乎看不見地球的樣子,在宇宙中地球簡直就是一粒塵埃,不值得一提,可見人類在宇宙中更是沒有立足之地!恐龍時代沒有人類,恐龍時代結束之後人類才出現在地球上,這似乎預示著什麼!人類是否就是外星文明呢?地球是一個橢圓形球體,我們生存在內部,宇宙中像地球一樣的球體數不勝數,而人類也在嘗試尋找外星文明,但是至今未果,不過前段時間英國科學家發文稱已經通過科學運算計算出太陽系中存在36種外星文明,而人類可能也是外星文明中的一種!太陽系已經如此,那銀河系呢?整個宇宙呢?
  • 宇宙的外面會是什麼樣子?科學家提出三種觀點,一個讓我們害怕
    宇宙誕生之後,並沒有停止,它仍然在快速地向外膨脹,到目前為止已經膨脹了138億年,速度也超越了光速。目前的宇宙到底有多大,無人能夠說得清楚。而以人類現在的科技,我們能夠觀測到的宇宙範圍約為930億光年。這個範圍有可能只是整個宇宙的冰山一角,而通過宇宙能夠不斷膨脹,說明宇宙之外應該還有一個更加浩瀚的空間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