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世端:深藏功名六十載 情系桑梓寫丹心

2021-01-07 安徽新聞


  2020年5月份「安徽好人」榜單揭曉。界首市有一位92歲的高齡老人獲評」安徽好人」,這位老人深藏功名六十載,情系桑梓顯真情。在西藏工作期間,先後捐贈現值100多萬元的錢款支持家鄉建設。此後,陸續為受災群眾、抗擊疫情、貧困家庭捐款,用涓涓愛心譜寫功名身後事、丹心映桑梓動人篇章。他就是被譽為張富清式人物的英雄---牛世端。

  牛世端,男,中共黨員,1928年10月出生,離休前是安徽省界首工商銀行保衛科科長。

  2020年2月12日,92歲高齡的退伍軍人牛世端向界首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捐款5000元,用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牛世端老人說,國家出現這麼大的困難,自己歲數大了在家哪裡也不能去,捐點錢一表心意。1月22日,他捐出了省吃儉用的2萬元錢,帶領家人,帶著購買的慰問品到王集鎮郝王村慰問18戶困難家庭,家人在他的感召下,又捐了9800元,與他一起慰問困難家庭。在西藏工作期間,牛世端向界首縣磚集人民公社捐贈銀元1000元,這相當於他半年的工資;捐贈1900元,支持家鄉程燦寨公社發展生產,這相當於他一年半的工資。1995年,他向長江洪災災民捐獻500元。2003年,他所在的王集鎮牛付村修路,他又捐款3000元。一次次的捐獻,獻出的不僅是錢,還是那涓涓愛心,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自己的子女,要樂於奉獻,不能佔公家的便宜,不能給國家添麻煩。

  牛世端的大兒子從部隊轉業回來,工作遇到困難,有人建議他用自己的身份給兒子找個更好的工作,當時就被他給否決,「不給國家添麻煩,能自己做的自己解決。」再次問到這個事情,牛世端依然堅定地說:「事實就是這樣的,為什麼要佔這個便宜呢?不要貪佔公家的一點小便宜,現在能吃飽並且住得好,和那些死去的戰友相比,還有什麼可說的?」

  2019年,界首市退伍軍人事務局成立後,東城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管理站工作人員對退役軍人進行信息採集,牛世端只採集了基本信息,榮譽一欄未錄入任何信息,直到工作人員進行信息核查入戶時,老人從屋內拿出一個精緻的小木箱,從箱子裡拿出一件軍裝穿在身上,胸前掛滿了軍功章和獎章,這才使得深藏了60年的軍功章和立功證書展現在世人面前。

  1948年牛世端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年隨18軍醫務專科南下,不久入了黨。隨後,跟隨部隊徒步進軍大西南。到達川藏地區後,任18軍衛生部藥政科司藥,負責全軍藥品、器械供應,要安全及時為前線運送藥物,工作馬虎不得,平時裝卸的上百斤藥物都是他用瘦小身體去扛。沒有路,就邊走邊修,沒有食物,就吃雪。喜馬拉雅山腳下,條件極端惡劣:沒有營地,空氣稀薄,食物不足,雪水加青稞面就是他和戰友的食物。在西藏的八年間,由於他任勞任怨、工作積極、成績突出,先後榮獲1個一等功,3個三等功。

  2003年8月,獲中國人民解放軍功勳榮譽章及證書;2005年,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章。2007年8月,他的事跡被《開國將士風雲錄》收錄。

  2011年7月,他到北京參加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大會,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2015年,受邀參加「勿忘國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座談會暨2015全國百名先進工作者五一表彰盛典。

  說到現在的生活,牛世端開心地笑了。他現在最驕傲的就是國家繁榮昌盛,百姓生活幸福。今生最大的遺憾,就是只有一次生命可以獻給祖國。(韓彬)

【編輯:劉浩】

相關焦點

  • 情系桑梓終不悔 芳華永存鑄豐碑 ——寫給張小娟同志
    情系桑梓終不悔 芳華永存鑄豐碑 ——寫給張小娟同志 2020-12-30 1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位瀏陽人南徵北戰9次立功,退伍後深藏功名數十載
    92年後,在這片紅色熱土上,一個感人故事正被人們廣為傳頌:有位身經百戰的九旬退伍老英雄紮根湘贛邊,默默無聞、勤勤懇懇地做煤礦井下工人等基層一線普通勞動者工作,在淡泊、清貧中度過了半個多世紀的時光,深藏功名數十年。這位可敬的老英雄名叫甘厚美,今年92歲。
  • 丹心一片獻桑梓
    丹心一片獻桑梓——記富蘊縣退休老幹部達合斯坦·塔臺二三事  「只要還能走,還能動,我就還能幹。」  達合斯坦辦公室牆上的一角掛著許多孩子寫的信和字條,「達爺爺,謝謝您讓我們感受到了溫暖!」「祝爺爺身體健康!」……  為困難家庭的孩子送書本、送冬衣,為鄉村學校申請資金、捐助教學設備,多方協調社會各方資源、補充師資力量……達合斯坦相信,只要能滋潤一棵幼苗,就能結出令人欣喜的果實。
  • 盡寫丹心破霧霓「詩詞選葉ZD257期」秋湖秋韻
    盡寫丹心破霧霓【詩詞選葉ZD257期】秋湖秋韻原創:雲詩文刊昨天SHICIXUANYEYUNSHIWENKAN秋湖秋韻作者|鳳凰詩詞群|春蕾詩詞群盡寫丹心破霧霓七絕·秋湖文/朝霞閒倚橋邊賞碧泉高揚硃筆書何字,盡寫丹心破霧霓。五律· 秋戀文/執手同心野闊天猶近,霜清秋愈深。白雲遊碧水,黃葉鍍金林。雁唳千川過,萍浮萬裡吟。西風捎我意,明月照君心。五律·題秋湖圖文/發如雪一湖明鏡水,展卷納秋光。俯首雲天近,回眸樹影長。
  • 【我們家的報國故事】一片兵心報桑梓
    點擊圖片進入活動專題  本期刊載的,是火箭軍某旅上士陳小強的故事,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陳小強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情系群眾,一件實事一片情;胸懷桑梓;一名士兵一面旗。」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陳小強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情系群眾,一件實事一片情;胸懷桑梓;一名士兵一面旗。」
  • 九十三歲的志願軍老戰士陳喜初深藏功名甘守清貧——為黨為民,無怨...
    村支書謝永祥今年隨高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下鄉普查了解到他的事跡,大家都說:「深藏功名,甘守清貧,他就是咱『茂名的張富清』!」陳喜初老人一頭白髮,身材瘦小,聽力稍弱,但說起話來語調鏗鏘。指著自己記下的文字,陳喜初的思緒又回到了戰火紛飛的歲月。1927年12月,陳喜初出生在堂閣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 背一背 | 三十功名塵與土
    圖 | 網絡滿江紅·寫懷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
  • [我為祖國守邊疆] 爺孫三代情系邊防46載
    擁軍47年來,阿迪始終懷著報恩之心,秉持「邊防是大事,邊防連隊的事就是自家的事」的信念,情系邊防官兵,孕育了邊防官兵與維吾爾族鄉親兄弟般的深厚情誼。立下誓言 報答親人解放軍2014年8月1日,阿迪·尕力祖孫三人作為「情系國防好家庭」的嘉賓,在北京參加建軍87周年招待會2004年,阿迪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自治區人民政府和新疆軍區聯合表彰為「愛國擁軍模範」,連續5年被哈密地區(現為哈密市)表彰為「民族團結先進個人」,榮獲哈密地區道德模範獎。
  • 昭昭歲月六十載,但回首,此身依舊
    曾經的不著調也是調的大仙漸漸已入六十年華,花甲生涯,年輕時那種朝氣蓬勃的陽光和不甘示弱的倔強在驀然回首間發現青春的夢已匆匆遠去。早已習慣活得更加清醒、更加豁達、更加厚重、更加從容,然2019年12月24日,大仙駕鶴西去,駐留人間六十載。
  • 兄弟情系山裡娃 育人大愛澤桑梓——-北京大學向勇教授一行到宣漢...
    向氏兄弟學業及事業有成後,一直情系故土,並於2019年在家鄉白馬鎮成功創辦了向家院子花田間國際鄉村創客營地,為家鄉的鄉村振興作出了巨大貢獻。此次演講活動,是在學校的邀請下,向方遜校友的聯絡下,促成的一次自願無償性勵志演講,彰顯了向氏兄弟情系家鄉教育事業的大愛情懷。
  • 《甜蜜蜜》作詞人莊奴逝世 寫詞六十載作品超過三千餘首
    在他94年的人生裡,寫詞六十載,作品超過三千餘首,筆耕不輟,留下多首佳作。鄧麗君的《小城故事》《甜蜜蜜》和費翔演唱的《冬天裡的一把火》等經典歌曲都由他作詞。他生前曾說:「我天生就是個寫歌的,偶爾入行,終生如此。」    今天,讓我們聆聽經典旋律,送別莊奴。
  • 銅仁印江:楊濤難捨故鄉情 回報桑梓心
    北京至印江,雖然有1900多公裡的遙遙路程,但是他的心一直和家鄉人連在一起,無時無刻都在關心著家鄉的發展變化,一邊打拼自己的事業,一邊以自己的實際行動默默支持家鄉的公益事業,設置獎助學金,不遺餘力幫助家鄉的學弟學妹,以一顆感人之心,反哺故土,回報桑梓。他就是現任北京小蜜蜂網易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創始人,貴州省印江自治縣沙子坡鎮池壩村人——楊濤。
  • 六十載歲月如歌 新時代空天逐夢
    六十載風雨兼程,六十載歲月洗禮,803所始終與祖國的航天事業同奮進、共命運。回首崢嶸歲月六十載,803所歷經了從北京到上海的地域變遷,完成了2009年的重組整合,實現了從田林地區到航天城新區的喬遷提升,走出了一條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之路,譜寫出拼搏奮鬥、銳意進取的華美樂章。
  • 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五十二)丨慢慢……
    初三的校園生活忙碌而緊張,在這裡,我們懷揣夢想,載著希望的航標去追逐,去尋找,去實現,把夢想與現實交織,試圖努力綻放自己。兜兜轉轉,三年時光已接近尾聲,多少的故事在我身旁展開,多少的感慨在我心間縈繞。而有那麼一個人,是我心中的榜樣與嚮往。在課堂上不苟言笑的她,卻總是能把每一篇文章的情感與意境恰到好處的傳遞給每一個學生。就如大漠上的那一處綠洲,藏在一個隱秘拐角,卻是萬事萬物生長的希望。
  • 「監所粽香」青青粽葉 濃情端午 戒毒所內粽子香;丹心向黨忘年華...
    「監所粽香」青青粽葉 濃情端午 戒毒所內粽子香;丹心向黨忘年華 ——記一名特殊預備黨員的動人故事 2020-06-26 08: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扶貧三餘載 情系長志村
    於是,情系長志、用心扶貧的他留了下來,繼續「撇家舍業」駐村扶貧工作。他是一個孝子,但父母住院手術時他沒有到場;他是一個好哥哥,但妹妹結婚時他沒有到場;他是一位慈父,但女兒中考時他沒有到場……因為他在駐村。對此,他心中確有一些愧疚。「能不想回去嗎?說句心裡話,確實有點遺憾!但遺憾歸遺憾,當時迎國檢、迎省檢,工作任務繁重,離不開啊!」